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年前
BBC:白天固定打個盹 延遲大腦退化3至6年 | 太報 | LINE TODAY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3N8yN3E?utm_source=lineshare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4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久坐」已被世界衛生組織列為十大致死致病元兇之一。 國際醫學期刊美國《骨科與運動物理治療雜誌》2017年6月刊指出,健身跑步者的關節炎發生率為3.5%,而久坐不動人群的關節炎發生率為10.2%,除了對關節的損害,久坐還有以下十個危害: 1、久坐傷腦:致老年痴獃 坐姿保持1小時,血液集中在下肢,循環作用減弱,腦供血不足、缺氧,容易頭暈,情緒低下,降低思維活力,甚至是老年痴獃的一個重要因素。 2、久坐傷心:心臟機能衰退 久坐不動會導致血液循環減緩,會使心臟機能衰退,引起心肌萎縮。對於患有動脈硬化等症的中老年人,久坐血液循環遲緩,還會誘發心肌梗塞和腦血栓。 3、久坐傷血管:動脈硬化 長期久坐,脂肪燃燒減少,膽固醇增加,可能堵塞心臟、血管等,增加心腦血管疾病。久坐不動,鈣化物堆積在動脈,引起動脈硬化,每天多坐1小時,患冠狀動脈硬化風險提高12%。久坐久坐不動,腿部肌肉收縮減少,下肢血流速度減慢,增加血栓發生率。每天固定一個坐姿3小時以上的人,患下肢深靜脈血栓的風險增加2倍,連續坐12小時以上,肺栓塞風險增加,特別中老年血脂高,血液粘稠度高,長時間靜坐是潛在的危險因素。 4、久坐傷神:頭暈眼花 久坐不動血液循環減緩,還會導致大腦供血不足,傷神損腦,表現為體倦神疲,還會出現頭暈眼花等癥狀。 5、久坐傷骨:頸肩腰背痛 頸肩、腰背長時間處於緊張的固定姿勢,不僅會使局部血液循環不良,還會導致頸肩腰背僵硬,痠脹疼痛,發生頭痛及頸椎病。 6、久坐傷肺:影響心肺供血 久坐運動量小,肺部得不到有效鍛煉,會影響心肺供血。肺氣腫感染等常見的老年肺系統疾病,大都和肺功能降低有關。 7、久坐傷胰臟:糖尿病 細胞處於閑置肌肉時,胰臟反應慢,易產生更多的胰島素,導致糖尿病,長期久坐,II型糖尿病風險增加112%。 8、久坐傷胃:食欲不振 久坐容易引起腸胃蠕動減慢,消化腺分泌消化液減少,出現食欲不振等癥狀,加重人的腹脹、便秘、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統癥狀。 9、久坐傷腸:結腸癌 久坐的人腸道、胃部蠕動減弱減慢,有害成分易在結腸內滯留,刺激腸黏膜,加上腹腔、盆腔、腰骶部血液循環不暢,腸道免疫屏障功能下降,增加結腸癌危險。「十人九痔」,長時間保持坐姿,也容易導致痔瘡。 10、久坐傷命:肺栓塞 美國癌症協會發布了一項針對12萬人、長達14年的最新研究結果,一天保持坐姿6小時以上可能增加早逝幾率,女性風險更高。 澳大利亞研究人員發現,每天坐著看電視超過4小時與少於2小時的人相比,因心腦血管疾病死亡的危險性增加80%,其他原因死亡的危險性增加46%。 因此,要避免這些危害,就必須做到一個字:動。
    2 人回報3 則回應1 年前
  • 11個12歲以下兒童不該使用手機、平板的理由。 最近幾年發現,原本吵鬧的兒科病房愈來愈安靜了。因為家長都學會用手機來安撫小孩,查房時常看到家長一隻,孩子一隻手機,各自看得很開心。 門診也是,頭痛、頭暈、睡眠障礙的孩子愈來愈多,都是手機重度使用者,還有因為使用手機時間被限制而暴怒的孩子,而且有90%的妥瑞兒的抽動會因為玩3C而變嚴重。使用手機對孩子到底有什麼影響,Youtube上的一段影片,我覺得很值得參考,幫大家整理一下。 1.孩子有正在快速成長的大腦: 早期的大腦發育極易受外界環境的刺激影響。發展中的大腦受到科技產品的過度刺激會引起注意力缺陷,認知延遲,學習障礙,衝動增加和自我調節能力下降。 2.發展遲緩: 手機限制了孩子的身體活動量,而導致發展遲緩。運動可以增強孩子的注意力和學習能力。12歲以下的孩子使用手機,對孩子的發展和學習當然是不利的。 3. 流行性肥胖: 在房間內使用手機的孩子,肥胖的風險增加了30%。30%的肥胖兒童最後會發展成糖尿病,而肥胖者早期中風和心臟病發作的風險很高,因而縮短了壽命。21世紀的孩子可能會是比自己父母短命的一代。 4. 睡眠不足: 60%的父母沒有注意孩子使用手機的情況,75%的孩子在臥室裡使用手機。75%的9-10歲兒童因此睡眠不足。 5. 心理疾病: 過度使用手機,跟兒童憂鬱、焦慮、依戀障礙、注意力不足、自閉症、精神疾病和問題行為的發生率上升有關。 6. 攻擊行為: 如果小小孩時常接觸媒體的身體或性暴力的節目,他們就可能會去模仿而出現暴力的侵略行為。(這對過動兒的影響尤其大) 7. 數位白癡: 高速的媒體內容可能導致注意力缺陷以及降低記憶,孩子不能專注,不能學習。(這也是很多過動兒的家長說的,孩子在看電視,手機的時候都很專心,其實是因為他們的專注力只足夠應付這些) 8. 成癮: 給孩子手機,父母就可以擺脫他們。當對父母親的依附(attachment)不存在時,孩子就可能把依附轉移到手機上,而導致成癮。每 11名8至18歲的兒童中就有1人沉迷於手機。 9. 輻射暴露: 2011年5月,世衛組織已經將手機列為2B類風險(可能的致癌物)。 10.不可持續性Unsustainable: 孩子在手機世界裡學會的技能,並不存在於現實生活中,使得孩子失去學習實際生活技能的潛力。過度使用手機的孩子,未來是陰暗的。 11.眼睛疲勞: 盯著小螢幕幾個小時後,孩子容易眼睛疲勞。可以將使用手機的時間限制為30分鐘來避免孩子的視力問題。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ilgMa7xIH1w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 失智了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臺北榮總特約醫生。台灣失智症研究與治療的權威,更是她那個年代裡,少數可以當上主任的女醫生。 劉秀枝醫生這次刊登一封非常感人的信,平靜地道出輕度失智者的心聲,此信係獲得這位可敬的女士同意後刊載。 親愛的朋友: 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失智了。不過,不必震驚,目前還是輕度,否則我也無法寫這封信。當然,有些字眼想不起來,許多事情無法串在一起,思緒也常會中斷,因此這封信是在妹妹幫忙之下完成的。今年70歲的我,比各位年長許多,常和大家一齊聚餐、打高爾夫球、出國旅遊,相識相知,受大家的照顧已20年。妹妹常怪我不用心,丟三落四,一問再問,還把約定日期搞錯。 在一次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把水塔裡的水流光後,妹妹帶我去看神經科醫師,經過仔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得了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阿茲海默症,並且開藥讓我服用,希望能退化得慢一點。從此,當我又忘了,妹妹不再有「不是告訴過你了」的責備語氣,或我反覆說時,也不會有「你說過好幾次了」的奇怪眼神,反而是輕聲細語的說「沒關係」或「我替你記住就好」,我就知道我是真的病了!我的高爾夫球技一向差,但最近半年來,連每一洞打了幾桿都記不清楚,到底揮的是第二桿還第三桿?球友都會幫我算桿數或請桿弟幫我算。那天打了幾洞後,我忽然問:「我們現在是打第一洞嗎?」看到球友們驚愕的眼光,我覺得是對大家承認我失智的時候了。 醫師說生病並不可恥,身體每一個器官都可能生病,失智症是大腦的疾病,就好像膽結石是膽囊的疾病;乳癌是乳房的疾病一樣。然而,我變得很沒有信心,容易恐慌,因為我不知道我將要踏出去的每一步對不對,要說出的話是不是已經說了多次,而且心裡想的無法表達,愈急愈講不出來。我常覺得氣喘不過來,在餐廳吃一頓飯,會上好幾次洗手間,兒子帶我去看心臟科和泌尿外科醫師,都說沒事,是因為緊張的關係。我瞭解我的記性和其他認知功能就像雙手握滿東西般,一面走,會一件一件的掉,甚至像沙灘上腳下的流沙,會很快的流失。也許有一天,我熟悉的路不會走,也叫不出你的名字,最終可能不會吃飯盥洗。但目前還是輕度失智的我還能揮桿,享受小白球進洞的喜悅,能享受美食,欣賞美景,也還聽得懂笑話,更能感受到大家的關愛,也許過後就不記得,的確是「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能攙扶一位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朋友,當他的柺杖,讓他慢慢走,也希望大家能接受一位因失智而容易遺忘的朋友,做他的引導,讓他慢慢來。有條有理是不失智者的生活習慣,但失智的人很難辦得到;改善的辦法,只有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它慢慢修復。如果大腦是銀行,你的存款夠多嗎?儲備充足腦力存款,從今天開始。 有人問知名的神經學家斯默爾(Gary Small)醫師:年齡多大就太遲了?就算改變壞習慣,也不能保護自己的腦子了? 斯默爾醫師說,「請聽我大聲說明白:永遠不嫌晚,只要今天開始改善生活型態,就可以開始修復昨天的損傷。」 為了保持大腦的青春,必須改變生活型態,這些生活型態不僅可以照顧大腦,多數也能維持體能強健,不僅你的身體,連你的大腦也會變年輕。 1.細嚼慢嚥: 日本神經內科醫學博士米山公啟說,老人家愈缺少健全牙齒,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愈高。因為咀嚼時,大腦皮質區的血液循環量會增加,而且咀嚼也會激發腦神經的活動。 2.曬太陽: 台中榮總老人身心科主任卓良珍也建議,預防失智要多外出走走曬太陽。因為陽光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像「長頭髮」一樣,使神經纖維增長。現在已經有專家研究曬太陽的量是否與失智症的發展有關,雖暫無定論,但每天接受陽光照射,至少能形成較好的睡眠模式,比較不容易憂鬱。 3.列清單: 「無論任何年紀,健全記憶運作關鍵都在於注意力」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記憶增強計劃執行主任史威爾醫師建議,藉由列下工作清單,將每日工作設立一個嚴格的程序,無論工作困難與否,都能幫助有效完成工作。你可試試規定自己中午11點半才讀E-mail,或是直到工作完成到某一個程度、才回覆一些較不緊急的電話,或是付完帳單才做別的事。 4.吃早餐: 吃早餐不僅為了健康,也為了大腦。過去常有人說小孩沒吃早餐上課無法專心,這是對的。因為大腦不具有儲存葡萄糖的構造,隨時需要供應熱量。經過一夜之後,大腦的血糖濃度偏低,如果不供應熱量,你會想睡、容易激動,也難以學習新知。 5.開車繫安全帶騎車戴安全帽: 頭骨雖很硬,腦卻很軟。無論年紀老少,腦傷對一生影響極大。你開車時不繫安全帶或邊講手機嗎?請戒掉腦傷風險的行為,也避免會重創腦部運動。 6.常做家事: 別小看做家事,做家事不僅要用腦、規劃工作次序,也要安排居家空間。曬棉被、洗衣服需要伸展身體,使用吸塵器也會使用到下半身肌肉。只要運用肌肉,便會使用到大腦額葉的運動區。況且,將骯髒油膩的碗盤洗乾淨、將髒亂房間整理清潔,成就感的刺激,也能為大腦帶來快感。 7.多喝水: 大腦有八成是水,只要缺水都會妨礙思考。臨床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師亞蒙(Daneil G. Amen)曾經掃瞄過一位知名的健美先生,他的腦部影 像很像毒癮患者,但他激烈否認。後來得知他拍照前為了看起來瘦一點,曾大量失水,而掃瞄的前一天他才剛拍照。後來經過水分補充後,腦部的影像看起來正常多了。 8.跟人笑笑打招呼: 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卓良珍主任認為,打招呼不但有人互動,降低憂鬱症的風險,而且為了主動打招呼,要記住對方的姓名與外特徵,也能提高自己的腦力。 9.每週走一條新路: 打破舊習、嘗試不熟悉的事可以激發短期記憶,建立大腦解讀訊息的能力。例如嘗試改變每天從家裡走到車站的路線、或是改變每天下車的車站,嘗試早一站或晚一站下車,或改變每天坐車的時間,單是做這項,就能對「前額葉」產生刺激。 10.健走: 身體懶得動對大腦很辛苦。有氧運動最好,可以使心跳加速,而且有些動作需要協調四肢可以活化小腦,促進思考,提高認知和資訊處理的速度。有氧運動很簡單,穿起球鞋出門健走即可。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只要每週健走3次、每次50分鐘就能使思考敏捷。 11.深呼吸: 當你很焦慮時,做什麼都難。美國清晰大腦網站負責人芙喃達茲Alvaro Fernandezs提供一個取巧的冥想法:閉上眼睛、大拇指按小拇指,想像運動後美好的感覺,再深呼吸30秒鐘。然後大拇指按無名指,想像任何你喜歡的事物30秒鐘,然後再按中指回想一個受關愛的時刻30秒鐘,最後按食指、回想一個美麗的地方30秒鐘。 12.看電視少於1小時: 看電視通常不需用腦,所以愈少這麼做愈好。澳洲的研究人員在網路上測試29500人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發現記憶力較好的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少於1小時。 13.吃葉酸和維生素B12: 這兩種維生素可以控制血液中會傷害大腦的同半胱胺酸。瑞士的研究發現,230位60歲以上的人攝取這兩種維生素過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適量攝取的人的4倍。富含葉酸的食物如四季豆、蘆筍等,維生素B12如銀魚、鮭魚、沙丁魚等。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徐文俊提醒,維生素B12只存在於葷食,素食者要特別透過維他命補充。 14.吃香喝辣: 吃咖哩可以預防失智,因為咖哩中的「薑黃素」是一種高效能的抗氧化劑,可以抑制氧化作用傷害細胞,還能預防腦細胞突觸消失。薑黃不只用在咖哩,也用在抹在熱狗上的黃芥末。 15.每天都要用牙線: 美國20~59歲上千個個案的研究發現,牙齦炎、牙周病和晚年認知功能障礙有關。所以,聽從牙醫的建議,每天都要用牙線,每次刷牙的時間至少超過2分鐘。 (轉貼分享)
    9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失智症權威醫師劉秀枝 失智了。 國立陽明大學兼任教授、臺北榮總特約醫生。台灣失智症研究與治療的權威,更是她那個年代裡,少數可以當上主任的女醫生。 劉秀枝醫生這次刊登一封非常感人的信,平靜地道出輕度失智者的心聲,此信係獲得這位可敬的女士同意後刊載。 親愛的朋友: 我寫這封信只是想告訴大家我失智了。不過,不必震驚,目前還是輕度,否則我也無法寫這封信。當然,有些字眼想不起來,許多事情無法串在一起,思緒也常會中斷,因此這封信是在妹妹幫忙之下完成的。今年70歲的我,比各位年長許多,常和大家一齊聚餐、打高爾夫球、出國旅遊,相識相知,受大家的照顧已20年。妹妹常怪我不用心,丟三落四,一問再問,還把約定日期搞錯。 在一次出門忘了關水龍頭,把水塔裡的水流光後,妹妹帶我去看神經科醫師,經過仔細檢查,醫師告訴我得了失智症,是大腦退化所造成的阿茲海默症,並且開藥讓我服用,希望能退化得慢一點。 從此,當我又忘了,妹妹不再有「不是告訴過你了」的責備語氣,或我反覆說時,也不會有「你說過好幾次了」的奇怪眼神,反而是輕聲細語的說「沒關係」或「我替你記住就好」,我就知道我是真的病了!我的高爾夫球技一向差,但最近半年來,連每一洞打了幾桿都記不清楚,到底揮的是第二桿還第三桿?球友都會幫我算桿數或請桿弟幫我算。那天打了幾洞後,我忽然問:「我們現在是打第一洞嗎?」看到球友們驚愕的眼光,我覺得是對大家承認我失智的時候了。 醫師說生病並不可恥,身體每一個器官都可能生病,失智症是大腦的疾病,就好像膽結石是膽囊的疾病;乳癌是乳房的疾病一樣。然而,我變得很沒有信心,容易恐慌,因為我不知道我將要踏出去的每一步對不對,要說出的話是不是已經說了多次,而且心裡想的無法表達,愈急愈講不出來。我常覺得氣喘不過來,在餐廳吃一頓飯,會上好幾次洗手間,兒子帶我去看心臟科和泌尿外科醫師,都說沒事,是因為緊張的關係。 我瞭解我的記性和其他認知功能就像雙手握滿東西般,一面走,會一件一件的掉,甚至像沙灘上腳下的流沙,會很快的流失。也許有一天,我熟悉的路不會走,也叫不出你的名字,最終可能不會吃飯盥洗。但目前還是輕度失智的我還能揮桿,享受小白球進洞的喜悅,能享受美食,欣賞美景,也還聽得懂笑話,更能感受到大家的關愛,也許過後就不記得,的確是「活在當下」。 如果我們能攙扶一位因中風而行動不便的朋友,當他的柺杖,讓他慢慢走,也希望大家能接受一位因失智而容易遺忘的朋友,做他的引導,讓他慢慢來。有條有理是不失智者的生活習慣,但失智的人很難辦得到;改善的辦法,只有創造有利的條件,讓它慢慢修復。 如果大腦是銀行,你的存款夠多嗎?儲備充足腦力存款,從今天開始。 有人問知名的神經學家斯默爾(Gary Small)醫師:年齡多大就太遲了?就算改變壞習慣,也不能保護自己的腦子了? 斯默爾醫師說,「請聽我大聲說明白:永遠不嫌晚,只要今天開始改善生活型態,就可以開始修復昨天的損傷。」 為了保持大腦的青春,必須改變生活型態,這些生活型態不僅可以照顧大腦,多數也能維持體能強健,不僅你的身體,連你的大腦也會變年輕。 1.細嚼慢嚥: 日本神經內科醫學博士米山公啟說,老人家愈缺少健全牙齒,罹患失智症的比例愈高。因為咀嚼時,大腦皮質區的血液循環量會增加,而且咀嚼也會激發腦神經的活動。 2.曬太陽: 台中榮總老人身心科主任卓良珍也建議,預防失智要多外出走走曬太陽。因為陽光能促進神經生長因子,像「長頭髮」一樣,使神經纖維增長。現在已經有專家研究曬太陽的量是否與失智症的發展有關,雖暫無定論,但每天接受陽光照射,至少能形成較好的睡眠模式,比較不容易憂鬱。 3.列清單: 「無論任何年紀,健全記憶運作關鍵都在於注意力」美國紐約西奈山醫學院記憶增強計劃執行主任史威爾醫師建議,藉由列下工作清單,將每日工作設立一個嚴格的程序,無論工作困難與否,都能幫助有效完成工作。你可試試規定自己中午11點半才讀E-mail,或是直到工作完成到某一個程度、才回覆一些較不緊急的電話,或是付完帳單才做別的事。 4.吃早餐: 吃早餐不僅為了健康,也為了大腦。過去常有人說小孩沒吃早餐上課無法專心,這是對的。因為大腦不具有儲存葡萄糖的構造,隨時需要供應熱量。經過一夜之後,大腦的血糖濃度偏低,如果不供應熱量,你會想睡、容易激動,也難以學習新知。 5.開車繫安全帶騎車戴安全帽: 頭骨雖很硬,腦卻很軟。無論年紀老少,腦傷對一生影響極大。你開車時不繫安全帶或邊講手機嗎?請戒掉腦傷風險的行為,也避免會重創腦部運動。 6.常做家事: 別小看做家事,做家事不僅要用腦、規劃工作次序,也要安排居家空間。曬棉被、洗衣服需要伸展身體,使用吸塵器也會使用到下半身肌肉。只要運用肌肉,便會使用到大腦額葉的運動區。況且,將骯髒油膩的碗盤洗乾淨、將髒亂房間整理清潔,成就感的刺激,也能為大腦帶來快感。 7.多喝水: 大腦有八成是水,只要缺水都會妨礙思考。臨床神經科學家、精神科醫師亞蒙(Daneil G. Amen)曾經掃瞄過一位知名的健美先生,他的腦部影 像很像毒癮患者,但他激烈否認。後來得知他拍照前為了看起來瘦一點,曾大量失水,而掃瞄的前一天他才剛拍照。後來經過水分補充後,腦部的影像看起來正常多了。 8.跟人笑笑打招呼: 主動和別人打招呼!卓良珍主任認為,打招呼不但有人互動,降低憂鬱症的風險,而且為了主動打招呼,要記住對方的姓名與外特徵,也能提高自己的腦力。 9.每週走一條新路: 打破舊習、嘗試不熟悉的事可以激發短期記憶,建立大腦解讀訊息的能力。例如嘗試改變每天從家裡走到車站的路線、或是改變每天下車的車站,嘗試早一站或晚一站下車,或改變每天坐車的時間,單是做這項,就能對「前額葉」產生刺激。 10.健走: 身體懶得動對大腦很辛苦。有氧運動最好,可以使心跳加速,而且有些動作需要協調四肢可以活化小腦,促進思考,提高認知和資訊處理的速度。有氧運動很簡單,穿起球鞋出門健走即可。美國伊利諾大學研究發現,只要每週健走3次、每次50分鐘就能使思考敏捷。 11.深呼吸: 當你很焦慮時,做什麼都難。美國清晰大腦網站負責人芙喃達茲Alvaro Fernandezs提供一個取巧的冥想法:閉上眼睛、大拇指按小拇指,想像運動後美好的感覺,再深呼吸30秒鐘。然後大拇指按無名指,想像任何你喜歡的事物30秒鐘,然後再按中指回想一個受關愛的時刻30秒鐘,最後按食指、回想一個美麗的地方30秒鐘。 12.看電視少於1小時: 看電視通常不需用腦,所以愈少這麼做愈好。澳洲的研究人員在網路上測試29500人的長期記憶與短期記憶,發現記憶力較好的人每天看電視的時間少於1小時。 13.吃葉酸和維生素B12: 這兩種維生素可以控制血液中會傷害大腦的同半胱胺酸。瑞士的研究發現,230位60歲以上的人攝取這兩種維生素過低,罹患失智症的機率是適量攝取的人的4倍。富含葉酸的食物如四季豆、蘆筍等,維生素B12如銀魚、鮭魚、沙丁魚等。長庚醫院神經內科系主治醫師徐文俊提醒,維生素B12只存在於葷食,素食者要特別透過維他命補充。 14.吃香喝辣: 吃咖哩可以預防失智,因為咖哩中的「薑黃素」是一種高效能的抗氧化劑,可以抑制氧化作用傷害細胞,還能預防腦細胞突觸消失。薑黃不只用在咖哩,也用在抹在熱狗上的黃芥末。 15.每天都要用牙線: 美國20~59歲上千個個案的研究發現,牙齦炎、牙周病和晚年認知功能障礙有關。所以,聽從牙醫的建議,每天都要用牙線,每次刷牙的時間至少超過2分鐘。 (轉貼分享)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今年諾貝爾醫學獎的健康忠告:只有四個字,價值3200萬! 2017-10-13 名家話健康 本月初,享譽世界的2017年貝爾獎頒佈了。其中諾貝爾生理學和醫學獎受到了民眾特殊的關注,因為這似乎是諾貝爾獎離我們的生活最近的一次! 三位研究“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的科學家Jeffrey C. Hall、Michael Rosbash 和Michael W. Young獲得該項殊榮。 “控制晝夜節律的分子機制”到底是個啥東東? 他們的獲獎理由是: 解釋了許多動植物和人類是如何讓生物節律適應晝夜變換的。 簡而言之,他們研究的就是我們平常所說的“生物鐘”! 生物鐘調節身體重要功能,例如:行為、激素水平、睡眠、體溫等;生物鐘和你的健康息息相關。你什麼時候睏、什麼時候醒、一天內的體溫變化、什麼時候激素水平上升,統統都是由生物鐘在管理。 三位科學家通過精密的實驗得出幾個結論: 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 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 因此,本屆諾爾貝醫學獎研究成果,最貼切的解釋就是: 不要熬夜!!! 這話聽著一點也不新鮮啊!父母長輩親朋好友沒少叨念過。 但是這三位科學家憑藉該研究一共獲得了諾貝爾獎金900 萬瑞典克朗(約合 3500萬元人民幣)。 所以,以後聽到別人勸你不要熬夜的時候,一定要像拿到3500萬一樣高興哦…… 下面是一組價值3500萬的建議: 1. 不要熬夜: 睡覺是養生的一大功能,養就是用大量的健康細胞去取代腐敗的細胞,如一夜睡不著就換不了新細胞。如果說白天死亡一百萬個細胞,一晚上只補回來五十萬個細胞,時間長了,身體就虧空得越來越厲害。 獲獎者之一的邁克爾·羅斯巴殊教授,說起了一組罕見病例。近二十年來,各國醫生發現了一些“睡不著覺的家族”,這些家族的人得了怪病,就是至少三四十年都沒好好睡過。熬夜會打破人體內精妙的時鐘,疾病匍匐而來。 另一位獲獎者邁克爾·楊在2015年的一項研究中發現,由於熬夜缺乏睡眠,神經突觸部分被星形膠質細胞大量吞噬。通俗的說就是:熬夜將造成大腦開始吞噬自己。他還發現,調節節律的關鍵基因失效後,會促使腫瘤發生。 2. 要養肝: 其實,熬夜對肝臟的傷害是最大的。因為肝臟是我們身體裡最大的解毒器官,而晚上又是肝臟集中精力的“工作時間”。如果我們在這個時候不休息,反而大肆吃喝,會讓肝臟超負荷。當肝臟真的“喊”起疼來,問題就非常嚴重了。 11點後睡的人,白開水裡一定要加一點它! 白開水裡加點“紅棗” 沒有什麼能抵消熬夜的損害,但因為生活迫不得已熬夜時應該長期飲用紅棗水護肝。 有實驗表明,每天給肝功能差的人喝紅棗水,持續一週可以達到養護肝臟、促進肝臟解毒排毒的效果。中醫學也認為,紅棗水有補氣養血、疏肝解鬱的功效。將果肉豐富的紅棗掰開,用溫水泡發,這樣維生素更利於肝臟吸收。 3. 價值3500萬的養生表: 中國古代養生講究“順應自然”,現代生活中人體也有它最喜歡的節奏和規律。如果我們順應了身體的生物鐘規律,摸準薄弱那一刻,拾遺補缺,身體就能被調校到最佳狀態。而反之,則會產生各種問題,危害健康。 5~6點: 醒了也要多睡會兒 很多中老年人“晚上睡不著,早上醒得早”,如果你在清晨五六點就早早醒來,不妨儘量讓自己多睡會兒,實在睡不著也可以閉目養神,或躺在床上按摩腹部、揉搓雙手,有助於保證白天旺盛的精力。 6點半: 做伸展運動 中老年人每天早上簡單鍛鍊10~20分鐘即可,建議以輕緩柔和的運動為主,如伸展運動、散步、瑜伽、太極拳等。 7~8點: 吃份高營養早餐 包子、油條、燒餅等澱粉類食物是多數人早餐桌上的主力軍。但是,除了澱粉類食物外,再來一杯牛奶或者豆漿、一個雞蛋、一小份水果,則更加健康哦。 10點: 吃一小把堅果 中老年人應該在上午十點左右,吃一小把堅果,對心腦血管健康有好處。花生、核桃、杏仁、松子等都是不錯的選擇哦。 11~12點半: 享受“雜牌”午餐 午餐食物一定要種類多樣。老年人做午餐一定要“雜”,炒菜時儘量多放幾種食材。比如,炒青菜時放點蘑菇,做肉菜時放點胡蘿蔔丁、黃瓜丁,每種菜量不大,但種類、顏色要儘可能豐富。 13點: 小睡30分鐘 午飯後半小時,疲勞感來襲,此時不妨先喝一杯水,然後打個盹兒。午睡對降低血壓、保護心臟、增強記憶力、提高免疫力等都有好處。但是,午睡時間不宜過長,20~30分鐘即可。 14點: 喝杯綠茶 午覺醒來之後,人總會有些倦怠,此時來杯綠茶對身體可是非常好哦,研究表明綠茶能降低患癌風險。 15點: 晒晒太陽 如果天氣好,中老年人可以去戶外鍛鍊,此時陽光和煦,是晒太陽的好時機。若下雨或者太陽太毒,則可在家做做健身操、身體拉伸等。 16點: 來杯優酪乳 下午4點,人的血糖開始升高,此時,中老年人可以再加個餐,喝杯優酪乳或吃兩片全麥麵包。 18~20點: 與家人分享“慢”晚餐 晚餐一定要清淡,對一天的營養進行查漏補缺。晚飯不能吃得太晚,否則影響睡眠。晚餐時間一般相對充裕,可以和家人一起慢慢享用,細嚼慢嚥,聊聊天,無疑是一段幸福的家庭時光。 20點: 站一刻鐘 吃完晚飯,很多人便立刻窩在沙發裡看電視,這可是十分傷害腸胃的。晚飯後最好站立15分鐘,或一邊走動一邊給久違的朋友打個電話,也可以澆澆花、洗洗碗。 21點: 提前刷牙 刷牙時間最好放在晚上9點,這樣可以保證自己晚上9點後,不再吃東西。也可以利用這段時間,做點自己喜歡的事情,比如看看書等。 22點: 調低臥室溫度 人的最佳睡眠時間是22點,最晚不超過23點。科學研究顯示,臥室保持低溫可以降低患糖尿病和其他代謝疾病的風險,入睡前最好將房間溫度稍微調低一點。 健康的一天自此結束,睡個好覺迎接更美好的明天吧! 記得把這篇文章發給朋友們,告訴他們這才是最科學健康的生活時間表。 3500萬的建議哦! 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 不要熬夜! 重要的事情說三遍!
    1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麻疹最近於國際間大流行,台灣疫情也持續擴大,出現三年內最多確診病例,特別是國人喜愛去的日本沖繩也正在大流行中,為使大家更加清楚這個疾病,及到流行地區該注意事項,家斌醫師整理了以下資料給各位參考,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 麻疹 (Measles) 為法定第二類傳染病,是一種急性、高傳染性的病毒性疾病,經由空氣、飛沫傳播或是直接與病人的鼻腔或咽喉分泌物接觸而感染。(可經空氣傳染,所以洗手、戴口罩,預防效果不佳) 潛伏期 : (以出疹日為計算基準) 自感染至出疹約7-18天 症狀 : 1.前驅症狀 @ 高燒 @ 3C: 鼻炎(Coryza)、結膜炎(Conjunctivitis)、咳嗽(Cough) @ 柯氏斑點 (Koplik spots): 發燒3-4天後,出現於下臼齒對面內頰側黏膜上 2.紅疹 @ 柯氏斑點出現後,會持續發燒,並於24-48小時後呈現典型的斑丘疹。 @ 出疹時病情最嚴重,且發燒至最高溫。 @ 特點: ~ 皮疹大多不癢,會有逐漸融合的趨勢。 ~ 先出現於耳後,再擴散至整個臉面,然後慢慢向下移至軀幹(第2天)及四肢(第3天)。 ~ 皮疹於3-4天內會覆蓋全身,並持續4-7天。 ~ 皮疹出現3-4天後,熱度與皮疹即開始消退,退了以後,會出現鱗屑性脫皮及留下褐色沉著。 併發症: @ 約5-10%之患者因病毒本身或細菌次發性感染而產生併發症,包括中耳炎(7~9%)、肺炎(1~6%)與腦炎(每1000到2000例中1例)等。 @ 1歲以下嬰兒、營養不良、白血病、癌症及免疫缺損或生活環境較差的兒童,以及大人得到麻疹時,病情較嚴重, 致死率可達到5~10%。 @ 亞急性硬化腦炎 (Subacute sclerosing panencephalitis,SSPE) : 發生率約為每10萬例中1例,它是一種罕見的中樞神經退化性疾病,一般在麻疹後七年發生,有人格行為改變、心智障礙、痙攣等症狀。 治療: @支持療法以及避免併發症的發生 @在出疹的前後四天內皆具有傳染力 @建議在麻疹的檢驗報告尚未出來前或在出疹前後4天內,病患要採隔離措施,以避免傳染給沒有免疫力的人。 預防方法: @常規疫苗接種: 出生滿12個月,及滿5歲至入國小前各接種一劑「麻疹、腮腺炎、德國麻疹(MMR)混合疫苗」 @ 1歲以下避免前往疫區,如必須前往,6個月以上可於出發前2週接種一劑麻疹疫苗(MMR)。(但是記得滿一歲時還是要再按照時程再打一劑!) @ 1-4歲前往疫區,必須確定已完成第一劑麻疹疫苗(MMR);5歲或以上,則必須確定已完成兩劑疫苗。 @ 成年人: 接種2劑麻疹疫苗後,保護力也可能隨年紀增長而衰退(約20年),根據台灣麻疹感染者年齡,大約都是20至40歲者;成人若要去麻疹疫區,1981年以後出生者,建議可追加1劑麻疹疫苗以加強保護力。(得過麻疹能終身免疫,1976年前麻疹曾經大規模流行,因此40歲以上民眾大多有足夠抗體) * 麻疹流行地區: 印尼、印度、泰國、菲律賓、中國大陸、哈薩克、烏克蘭、剛果民主共和國、幾內亞、奈及利亞、獅子山、法國、英國、羅馬尼亞、希臘、義大利、塞爾維亞共和國。( 日本沖繩現也在大流行中!) 吃飯、吃東西前最好都要洗手或是酒精消毒 (因為是空氣傳染,如果麻疹病患打個噴嚏,他(她)沒遮嘴而口沫沾到附近物品,若你剛好摸到,而且沒有洗手就吃飯、吃東西,也就是將麻疹病菌直接吃進嘴裡去了) 所以~捷運、公共場所的各種桌椅、扶把、電梯按鈕,若有用手接觸過,一定要洗手或酒精消毒後,再用餐或吃東西。尤其做生意的商家更要留意,因為客人來來往往,也不知道誰會是帶菌者,更是要勤洗手、勤消毒、戴口罩,雖然前文說效果不佳,但有預防比沒有預防好! 資料來源: 疾病管制局 (CDC)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為什麼麵包不能吃?》 ~黃冠球醫師 [壹]前言 1987到1989年,我在美國Loma Linda University 讀「健康促進與健康教育」,為了節省交通時間,我住校,週末才開一個多小時的車回家。回家前我會去校園的超市,買一些即期折價的麵包、披薩,回家享用。 最後一學期 期末考前的週末,我書還沒讀完,頗有壓力,但還是回家團聚,而且帶了麵包,也帶家人去郊外樹林走走。但是孩子們不願意在豔陽下走路,我們不歡而返。晚上洗過澡後,我發現在右耳前面的皮膚,冒出了一塊塊的蕁麻疹,幾天後就融合成半個巴掌大的皮膚炎。 回到台灣,看了皮膚科醫師,沒有效。「醫師啊!先治療你自己吧!」這臉上一大塊丟人現眼的皮膚病,很無奈地,跟了我27年。一直到2016年我讀到《無麩質飲食》這本書,為了健康我停止吃麵食,沒想到兩個星期後,臉上的病灶縮小了,兩個月後多年的頑疾竟然不藥而癒!俟後我偶吃水餃、麵包,它是會復發的,再停吃就消失,現在七年過去了,皮膚完好。 當然我也勸家人不要吃麵食,但我的大女兒 患有思覺失調(舊稱精神分裂症),她不容易控制自己。在聖誕夜的子夜彌撒後,她會提早離席,領了麵包點心盒,就先回家大快朵頤。接下來的兩三天,糟糕了!她疲倦到爬起不來,沒辦法ㄧ如平日的作息,與我共餐,和我去運動場散步。第二年的聖誕夜,戲碼再度重演。 因此,我告誡大女兒,有三樣食物不能吃: 1. 麵食,含有麩質; 2. 甜食,會發胖發炎; 3. 油炸食物,有反式脂肪。 [貳]現代小麥 -已然不同 小麥裡的「麩質」,英文原文是「gluten」,它是小麥的多種蛋白質, 若將麵糰置於水中沖洗,剩下來不溶於水的黏稠膠狀物就是了。中文原稱為「麵筋」。 將gluten翻譯為麩質,容易使人誤以為它來自小麥的麩皮(bran),其實它是位於小麥的胚乳(endosperm)部分。 小麥、大麥、裸麥磨成的麵粉含有較多的麩質(gluten)。 人類在10,000年前,進入農業社會後才開始吃穀類,但是現代的小麥和祖先吃的野生小麥已經截然不同;即使和60年前的小麥也大不相同。 美國的洛克菲勒基金會為了解決世界糧食不足,於1943年在墨西哥成立了「國際玉米小麥改良中心」(IMWIC),將小麥雜交、育種,培育出數以千計的新品種。新品種長得矮小,生長快速,產量大增,口感更佳。主其事的美國遺傳學家Dr. Borlaug,因此獲得1970年諾貝爾和平獎。 新品種的小麥雖然養活更多人口,但也養出許多健康問題,因為它們並沒有先做過人體的安全試驗。 現代的小麥經過品種改良後,麩質的含量高出了幾十倍,麩質在胃中分解為多胜肽(polypeptides),進入血液循環後,能穿過血腦屏障(blood-brain barrier),進入大腦,和嗎啡受體結合,讓人有欣快感,會上癮,會想再吃。麩質也容易引起許多過敏症狀如下: [參]今之小麥 危害大矣 小麥的麩質引起的過敏症狀,比較出名的是「乳糜瀉」(Celiac disease),它造成腸道發炎、腹瀉,破壞腸道內壁,使原本緊密相連的細胞與細胞間隙出現滲漏,稱為「腸漏症」(leaky gut)。酒精、抗生素等也會造成腸漏症。 腸漏會讓腸內的細菌毒素—-脂多醣(Lipo-polysaccharide LPS) 進入血液循環,引起全身發炎, 殃及大腦。許多腦神經的疾病,如憂鬱症、漸凍症、巴金森症、阿茲海默症,都發現和LPS 毒素偏高有關。 其實「乳糜瀉」只是冰山的一角,有些麩質過敏的人沒有消化道的症狀,但是會有皮膚和腦神經系統的傷害。 2009年紐西蘭的醫師Dr.Ford指出「神經系統才是麩質破壞的主要目標。」 因為麩質本身就會透過 免疫系統,觸動「發炎反應」,危害全身,而大腦又是最脆弱的地方,所以小自頭痛、癲癇, 大至阿茲海默症、思覺失調、憂鬱症,以及小孩的自閉症(autism)和注意力不足過動症(ADHD) 都和麩質有關。 美國神經科醫師Dr. Perlmutter甚至認為:「其實正常人的大腦,也會受到麩質危害,只是他本人並沒有察覺。」 2013年,美國Mayo醫學中心的團隊甚且證實:「麩質會控制腸道菌叢,引發糖尿病的發生!」 [肆]血糖高 老化快 小麥還有一個本領,它會催人老! 小麥裡的澱粉, 75%是屬於最容易被消化的「A型支鏈澱粉」,它會快速地被吸收,血糖也快速升高,所謂的 升糖指數GI質,全麥土司或白吐司是高過任何其他碳水化合物的。 血糖高 會觸發「糖分子與蛋白質、部分脂肪結合」,所謂「糖化反應」,而形成有害的「糖化終產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 AGEs)。 糖化終產物AGEs又會引發身體的「發炎反應」、「自由基增生」,而「破壞血管壁」,導致 動脈硬化。 血管壁受到了破壞,所以糖尿病患者容易併發冠心病和腦中風;血糖偏高,也會導致大腦的認知能力 較快衰退而導致阿茲海默症(失智症的一種)。 AGEs也是皮膚起皺紋,和眼睛的水晶體變混濁(白內障)的原因。 AGEs更是加速老化的禍首,一如英文縮寫字母的含義age。 血糖長期偏高,產生的AGEs就越多,然後衰老的速度就越快。 AGEs的多寡可以參考糖化血色素(HbA1c),它代表紅血球中的血色素(hemoglobin ,一種蛋白質)被葡萄糖 糖化的比例。 HbA1c 的正常值是4~6%; >=6.5%即診斷為 罹患糖尿病。HbA1c 6%相當於血糖值126 mg/dl,也就是過去三個月內你的血糖平均值。 HbA1c數值越高,代表血糖控制不佳,即血色素受到糖化的比例越高;HbA1c越高也代表大腦組織損害的程度越大。《小麥完全真相》一書的作者Dr.Davis 甚至說:「HbA1c <5% 代表正常的老化速度;>5% 代表你老化得比較快,離天國也近一點。」 如果你關心 是否血糖偏高和 老化的速度,體檢的時候,不妨自費檢查,加驗「糖化血色素」,價錢不貴,而且不需空腹,隨時可以檢查。 「糖化終產物」AGEs除了在體內產生以外,也和外來的食物有關。高溫燒烤、煎炸的肉類,AGEs含量最多,所以肉食以清蒸或燉煮為宜。 還記得「高果糖玉米糖漿」(HFCS) 嗎?小心它也會加速糖化作用,加速老化喔! [伍]結語 吃糖不健康,是大家早已知道的事實,只是不知道有那麼嚴重。我在台東聖母醫院門口的豆漿店吃早餐時,喝的豆漿不是全糖,也不是無糖,而是半糖,因為無糖又太不好喝。但是老闆娘告訴我,她的兒子從小喝豆漿不愛加糖,所以頭腦聰穎,現在是天文學的博士。那真是得天獨厚啊! 現在我知道甜食和小麥澱粉會引起「發炎反應」和「糖化反應」,造成全身的慢性疾病 以及老化,下回光顧豆漿店,我會向老闆的兒子看齊,選擇無糖豆漿了! 而小麥的麩質蛋白更是容易透過「免疫反應」,而傷害 腦神經,使大腦退化。 為了多留住青春的容顏;為了還能認得身邊的老伴。 請節制口慾,少喝甜飲、不吃燒烤,也不吃含麩質的麵包。 畢竟我們還有糙米飯、小米粥、烤蕃薯、馬鈴薯、滷蛋、優格⋯可以吃。當然也還有魚蝦、家禽等可以享用。 其實上帝造的萬物都好,並沒有不讓我們享用小麥和麵包。是人類自作聰明,扮演上帝的工作又做得不夠完美,惹出了紕漏。幸虧也有人扮演現代諾亞的角色,在收集、保護古老的小麥品種。待 有朝一日,眾人覺醒,浪子回頭,還是有回頭路可走的。 附記:生機飲食專家李秋涼老師及其夫婿黃藥師 還教導我們: 「為了賣相 、口感、和存放期,麵粉中所含的食品添加物:磷酸塩、漂白劑、防腐劑、品質改良劑、色素等,真的太多了。有些添加物是有致癌的風險!」 Oct. 2023~全文完 - [ ]
    114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LINE TODAY 健康 LINE 使用LINE更加輕鬆方便地查看最新新聞。 close 不只嚴禁性行為〜防經血逆流,生理期別犯3大NG行為 華人健康網 記者洪毓琪/台北報導 發布時間 : 2017年9月6日 AM 9點30分 LINEfacebook221 3 不只嚴禁性行為〜防經血逆流,生理期別犯3大NG行為 女性生理期禁忌多!「大姨媽」報到之際,除了不建議食用生冷寒涼的食物,以免誘發經痛產生外。中醫師表示,經期間進行不當的姿勢、動作,例如,從事性行為、重訓等,恐增加經血逆流的發生風險。且一旦經血逆流入骨盆腔,更可能因此形成子宮內膜碎片,進而埋下子宮內膜異位的隱患,不可不慎! 別小看經血逆流!一旦免疫系統失常,恐害婦科疾病上身 何謂「經血逆流」,對於女性健康又有何危害?賴睿昕中醫師表示,所謂經血逆流,指的是生理期時,經血除了從子宮頸流出外,向上逆流至輸卵管、卵巢的現象,由於經血中除了血液外,同時也夾帶許多剝落的子宮內膜細胞、組織。雖然在正常情況下,人體免疫系統會將這些內膜細胞加以清除,可是,值得注意的是,一旦女性朋友免疫系統出現異常,子宮內膜細胞便可能在骨盆腔、卵巢,以及子宮連結韌帶處等部位生存下來,形成子宮內膜異位。 隨著每次月經來潮,異位的子宮內膜組織也會受雌激素刺激而出血、沾黏,使痛經、經血量過多等問題找上門!因此,想要避免上述症狀產生,日常生活中應該盡量避免從事可能增加經血逆流的行為,避免發生風險。 防經血逆流~婦女朋友當心3大NG行為 至於,哪些NG行為,容易增加經血逆流的風險?賴睿昕中醫指出,除了一般常知的月經期間不宜從事性行為,以免女性因高潮引起子宮收縮,使經血逆流進入盆腔,以及包括過程中的運動刺激易加速經血遊走到別處,造成子宮內膜碎片,埋下子宮內膜異位的隱患。 再加上,即使停止出血,子宮表面還是存在著斷裂的血管和腺管。若女性在子宮狀態沒完全恢復的狀態下發生性行為,很容易會再次出血。因此,建議伴侶間忍一忍至經期結束後2至3天,再恢復性生活會比較恰當外,日常生活中更有下列3大NG行為別犯: NG行為1/重量訓練: 賴睿昕中醫師強調,雖然一般來說,多數女性在生理期依舊感覺良好,且適度運動並不會讓出血量變多,或造成難以平復的身體傷害。但過度劇烈、加壓的運動,譬如,包括重訓容易導致下腹部肌肉痙攣等訓練,不僅可能加劇經痛問題產生,也易在施力不當下,增加經血逆流的風險。因此,建議女性朋友應適度依照身體狀況減輕訓練重量,較有保障。 NG行為2/倒立動作: 為避免生理期期間,提高經血逆流的機率,除了建議不宜進行瑜珈等倒立動作、姿勢外;由於經期間,女性朋友容易有血壓較低、貧血的狀況發生,特別是,平常就有低血壓問題的朋友,為了怕姿勢變換影響血壓加劇,更不建議貿然嘗試此一動作,以免加劇不適的產生。 NG行為3/貼壁抬腿: 有許多女性朋友在睡前、閒暇之餘,常會有貼壁抬腿的習慣。但抬腿過高也易增加經血逆流的發生率,建議女性朋友月經來潮時,不妨適度休息,或改成姿勢變換相較高抬腿沒有那麼大的伸展動作為佳。 【中醫師小叮嚀】: 最後,賴睿昕中醫也提醒,如果民眾平時就有規律運動的習慣,且生理期到來時無不適症狀發生,適度做點簡易的運動,例如,散步20~40分鐘、慢跑15~30分鐘。或是,簡單、無需倒立、抬腿過高的伸展運動都很合適。 不過,若是經期間常感到腹痛不適、貧血者則應適度休養。此外,若民眾長期有經痛問題,且症狀嚴重影響日常生活,更應尋求專業婦產科醫師、中醫師的協助,釐清病因、對症治療,才是真正的治本方法。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LINE TODAY 健康 LINE 使用LINE更加輕鬆方便地查看最新新聞。 close 超簡單自測法 只要用一隻手指頭,就能知道血管阻塞了沒 Heho健康 陳亦云 發布時間 : 2019年2月18日11:13 更新時間 : 2019年2月18日15:25 LINE facebook 2529 25 See detail 時序正值冬季,全台陸續出現低溫天氣,正是腦中風、心肌梗塞等腦心血管疾病的好發季節,而這些疾病主要都是導因於包括血栓在內的血管阻塞問題,而血管阻塞又是一種漸進式的慢性疾病,在初期是毫無症狀,往往查覺嚴重阻塞時都是已經發生臨床症狀,甚至可能危及生命。 30歲以後血管就可能有阻塞的問題 一般而言,人類在30歲之後,血管斑塊變大的速度就加快了。再加上現代人工作越來越勞累、吃得越來越不健康、運動得也越來越少,不知不覺中加速了血管的衰老和損壞。 換句話說,年過30歲之後不少人的血管,就像家中廚房水槽裡用久了的排水管一樣,管道內壁就要結垢、生鏽,逐漸導致管道阻塞而無法通暢排水。而血液中的「水垢」指的就是膽固醇、三酸甘油酯與高密度蛋白質等,它們在血管壁上越積越多,形成如同黃色小米粥樣的斑塊,久而久之,使血管壁彈力下降,血液流動受阻,最終會因為缺血而引發各種心、腦血管疾病。 血管阻塞率在70%以下是沒有症狀的 正如前面所說,人體血管的損壞與阻塞是一個緩慢而漸進的過程,醫界普遍的說法,血管在阻塞比率低於70%前是沒有症狀的,所以除了定期測量血壓,抽血進行總膽固醇與三酸甘油酯等數值的檢測,或是進行例如電腦斷層掃瞄等影像醫學檢測之外,一般人幾乎很難查覺自己血管的健康狀況。 教你4種簡易自測血管健康程度的方法 現在,專科醫師提供了4種簡易的方式,可以讓大家自我檢測血管是否真的阻塞了,而且,其中一種只需要動到一根手指頭,就可以直接測出血管是否阻塞。 一、用手指輕按腳掌正上方中間的血管: 一般人都知道在手腕部份可以摸到脈搏,其實,人的腳部也有一個部位可以明顯感受到脈搏。位置就在腳背正中最高點的動脈血管,正常的人只要輕輕觸摸就能感受到脈搏跳動。 對於下肢動脈沒有阻塞或是輕度堵塞的人來說,如果平時能清楚摸到這個腳部位置的脈搏,就代表動脈的血可以一直通到了腳背部,但如果連續幾次在走了一段路之後再觸摸腳背正上方的這條血管,卻感受不到脈搏跳動或是跳動極其微弱,就代表可能發生了動脈血管堵塞的問題。 二、檢查手背與腿部、腳背是否青筋暴露: 一般人常說的「青筋暴露」的青筋其實不是筋,是人體皮下可以看見的靜脈血管,當靜脈血液回流受阻、壓力升高時,青筋就會凸起,包括手部、腿部與腳背的青筋暴露,通常會比較容易出現在體形較瘦的人。 而我們常見的下肢靜脈曲張,不只是腿冒青筋的外觀問題,根據臨床研究,靜脈曲張患者罹患深層靜脈栓塞的機率是一般人的5.3倍,而罹患肺栓塞、周邊動脈疾病的機率則分別是一般人的1.73倍與1.72倍。 三、緊握拳頭30秒,然後張開手,看手掌顏色: 握緊拳頭30秒之後手掌皮膚顏色泛白,一旦鬆開拳頭後如果在3秒內手掌馬上恢復為正常的膚色,就代表心臟血管彈性很好,沒有嚴重阻塞的問題。如果連指尖也很快變回紅色,就代表血壓的狀況也很正常。 如果要花5秒以上才能恢復原來的膚色的話,就代表血管彈性可能不好,就要當心是不是有動脈阻塞或硬化的情況。 四、經常性的頭暈或頭痛: 血管很容易在腦部阻塞,因為大腦中的血管較細,當大腦中的血管阻塞時,很容易導致血流不暢、腦部供血不足與缺氧等症狀,嚴重時還會引起腦出血、腦梗塞等重大疾病。 其中,大腦缺氧非常容易出現頭暈和頭痛、注意力不集中等症狀。有時還會伴隨抽搐、昏迷等症狀。 >> 加入 Heho健康 LINE@ 好友,健康知識不錯過! 延伸閱讀: 當心你的額頭與耳垂上的皺紋,可能都是心血管疾病的徵兆 冬天要預防心血管疾病 就靠這5類食物啦 避免血管阻塞,你應該改成地中海型飲食習慣 文/陳亦云 圖/許嘉真 查看原始文章 2529 LINE facebook 更多健康相關文章 必學超神奇十字固定法,搞定屁孩刷牙還有這4種方法! MamiBuy媽咪拜 胃痙攣的常見原因 健談網 糖尿病前期第一警訊:胰島素升高!黃耆、陳皮茶飲控血糖逆轉 華人健康網 身體常見小問題,一次整理告訴你! Heho健康 寒流一來四肢就變成冰棒 教你4招跟手腳冰冷說掰掰 Heho健康 Heho健康 查看更多 猜你也會喜歡 26 華為也推折疊手機 一支更貴開價台幣八萬 中國廣播公司理財 27 奧斯卡/奧莉薇雅演「安妮女王」奪影后 難以置信:這太搞笑了! 中時電子報電影 28 脂肪肝是動脈硬化的第一步!肝臟科醫師清血液好食Top5 早安健康健康 29 子宮肌瘤飲食要注意 高纖低脂減少危害 健康醫療網健康 30 13億人不敢玩的《還願》Steam版銷量暴漲 合作團隊聲援赤燭遊戲 遊戲基地遊戲 1 俄羅斯方塊世界冠軍 神手速網友都跪 三立新聞網生活 2 模特兒要失業了? 「虛擬超模」旋風襲捲時尚圈 TVBS國際 3 手機充電突爆炸!新北男浴血逃命…嚴重燒傷送醫 EBC 東森新聞國內 4 健全台股 金管會祭4大措施 引進基石投資人制度 NOWnews 今日新聞理財 5 紙箱變身攝影棚 原來攝錄文物也能很簡單 台灣好新聞生活 6 家中長輩健康檢查了沒?快預約免費名額 NOWnews 今日新聞生活 7 〈銀行衝刺財管〉銀行財管吹團購風 一銀推財管家庭制迎戰民營行庫搶高資產戶 鉅亨網理財 8 特搜爆款法式瀏海、八字瀏海、蛋捲瀏海造型重點!加碼分享絕對小臉瀏海款式! beauty美人圈玩時尚 9 身體常見小問題,一次整理告訴你! Heho健康健康 10 內臟給的警訊!快從這4種皮膚顏色看癌症徵兆 Heho健康健康 11 夜間違法傾倒廢棄物 警調閱監視器逮人 勁報國內 12 訂完位後就神隱?餐廳防奧客詐騙有一套 民視新聞網國內 13 預防肌少症別只健走 阻力運動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健康 14 柯、韓將參選2020?他驚曝2019台灣政壇「最大變數」 NOWnews 今日新聞國內 15 居家除臭、除濕小幫手!小蘇打粉就是這麼好用 Heho生活生活 16 紅皮膚可能是癌症?其實更要擔心是自體免疫疾病 Heho健康健康 17 斑馬黑白條紋有什麼用? 地球圖輯隊國際 18 惡房東退散!住宅轉租新制6月上路 Mobile01宅品味 19 沖繩公投7成民意說「No」有用嗎?駐日美軍基地遷移案,安倍:不因公投結果而改變 風傳媒國際 20 脂漏性毛囊炎掉髮 當心年節高熱量飲食復發 NOWnews 今日新聞生活 21 美、台研究皆發現:心臟病提前報到  顧心臟要從「此事」做起 康健雜誌健康 22 台灣人去韓國自駕遊有譜 台、韓擬相互承認國際駕照 台灣好新聞生活 23 黑嘉嘉棋賽獲季軍 55萬獎金入袋 鏡週刊娛樂 24 胸背撕裂劇痛速就醫!主動脈剝離致命 優活健康網健康 25 維持標準體重十多年 新陳代謝科醫師透露不發胖秘訣 康健雜誌健康 26 華為也推折疊手機 一支更貴開價台幣八萬 中國廣播公司理財 27 奧斯卡/奧莉薇雅演「安妮女王」奪影后 難以置信:這太搞笑了! 中時電子報電影 28 脂肪肝是動脈硬化的第一步!肝臟科醫師清血液好食Top5 早安健康健康 29 子宮肌瘤飲食要注意 高纖低脂減少危害 健康醫療網健康 30 13億人不敢玩的《還願》Steam版銷量暴漲 合作團隊聲援赤燭遊戲 遊戲基地遊戲 1 俄羅斯方塊世界冠軍 神手速網友都跪 三立新聞網生活 2 模特兒要失業了? 「虛擬超模」旋風襲捲時尚圈 TVBS國際 3 手機充電突爆炸!新北男浴血逃命…嚴重燒傷送醫 EBC 東森新聞國內 4 健全台股 金管會祭4大措施 引進基石投資人制度 NOWnews 今日新聞理財 5 紙箱變身攝影棚 原來攝錄文物也能很簡單 台灣好新聞生活 前往健康新聞 前往首頁 留言 (25) Refresh info 您可以在手機版LINE上對這篇文章留言。 熱門最多關注最新 呂小豪 這新聞很好啊,到底在不滿什麼?真的要到都在報藍綠才高興嗎?腦袋都真的剩意識形態了?別這麼可悲好嗎 02月18日15:20 回覆 7 324 17 宏銘 不懂為什麼只是教個簡易自測法就一堆人玻璃心碎,,,如果真的連腳背脈搏都摸不到了還是趕快去醫院檢查吧,玻璃心碎並沒有預防中風的效果 02月18日15:10 回覆 0 208 12 Jessica Yang 希望能多點這樣的健康報導,上述測試方式,我都過關。👍 02月18日15:47 回覆 1 162 4 Fine snow 大家都平安 02月18日15:32 回覆 0 90 6 Chieh🎵 青筋部分比較看不懂,其餘大多都能了解,本人偏瘦從小就都有青筋,這點有點不會分辨 02月18日16:59 回覆 2 63 9 顯示全部 最多留言 11 奧斯卡開天窗!安海瑟薇走紅毯前靠北 三立新聞網54 18 12 被誇獎會容易不好意思的星座 BluesBear 星座小熊7 5 13 日職》王柏融春訓表現超狂 日媒直呼:恐怖大王 自由電子報10 4 14 6種冰箱常客「越冰越毒」! 雞蛋、巧克力也不行... TVBS38 3 15 預計今年 5 月起 交通部補助計程車汰舊換新最高新台幣 35 萬元 小七車觀點2 2 1 負債3千億兩個月還7百億?高雄真實債務曝光!網友全酸爆 NOWnews 今日新聞514 1,334 2 譏蔡英文「長相抱歉」、「三八」 女星光速刪文  NOWnews 今日新聞43 392 3 民生社區爆招租淪 恐淪下一個東區 三立新聞網150 174 4 8寶媽拒受助帶孩乞討 一天賺近萬元 三立新聞網74 86 5 收購價剩10元 蕉農:韓國瑜下台 三立新聞網15 72 6 太恐怖!早餐店前員工曝五大超噁真相 三立新聞網97 76 7 好想見詹皇!周杰倫卻被湖人公關拒絕碰面,但他還是偕昆凌+冠希到球場了… 動網5 25 8 華為最新折疊機要價破8萬 網友:機車放口袋的概念 新頭殼3 13 9 13億人不敢玩的《還願》Steam版銷量暴漲 合作團隊聲援赤燭遊戲 遊戲基地11 11 10 土包子照過來!全台不可不知排隊肉包店原來有這些... 新頭殼12 8 11 奧斯卡開天窗!安海瑟薇走紅毯前靠北 三立新聞網54 18 12 被誇獎會容易不好意思的星座 BluesBear 星座小熊7 5 13 日職》王柏融春訓表現超狂 日媒直呼:恐怖大王 自由電子報10 4 14 6種冰箱常客「越冰越毒」! 雞蛋、巧克力也不行... TVBS38 3 15 預計今年 5 月起 交通部補助計程車汰舊換新最高新台幣 35 萬元 小七車觀點2 2 1 負債3千億兩個月還7百億?高雄真實債務曝光!網友全酸爆 NOWnews 今日新聞514 1,334 2 譏蔡英文「長相抱歉」、「三八」 女星光速刪文  NOWnews 今日新聞43 392 3 民生社區爆招租淪 恐淪下一個東區 三立新聞網150 174 4 8寶媽拒受助帶孩乞討 一天賺近萬元 三立新聞網74 86 5 收購價剩10元 蕉農:韓國瑜下台 三立新聞網15 72 最新消息 子宮脫垂怎預防?3招運動陰道緊回來 MamiBuy媽咪拜 不要再吃了!最傷孩子的4種早餐! MamiBuy媽咪拜 必學超神奇十字固定法,搞定屁孩刷牙還有這4種方法! MamiBuy媽咪拜 小孩便祕兩大高峰期!跟飲食、壓力大有關,4招解「祕」 MamiBuy媽咪拜 我不是怪咖!亞斯伯格症三大特質,請這樣與他相處 MamiBuy媽咪拜 小兒蕁麻疹原因是什麼?如何治療?10大過敏原一次瞭解! MamiBuy媽咪拜 身體常見小問題,一次整理告訴你! Heho健康 百大名醫愛下廚,抗癌好菜這樣料理|劉博仁醫師|名醫的餐桌 早安健康影音 百大名醫愛下廚,抗癌好菜這樣料理|劉博仁醫師|名醫的餐桌 早安健康 驚!油切綠茶不能減肥|綠茶喝錯反變胖|解鎖正確的綠茶飲用方法 里帆不煩 糖友染肺炎 口乾、血糖升高症狀難辨 優活健康網 內臟給的警訊!快從這4種皮膚顏色看癌症徵兆 Heho健康 想要遠離心血管疾病,補充這4種維生素就對了 Heho健康 兒童一口氣話說不完 罹罕見擴張性心肌病  健康醫療網 誰說年輕人不會眉壓眼? 追求亮麗美要治本! 台灣好新聞 好好呼吸很重要!調整呼吸方式帶來 4 種好處 Heho生活 紅皮膚可能是癌症?其實更要擔心是自體免疫疾病 Heho健康 預防肌少症別只健走 阻力運動不可少 優活健康網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不吃晚餐 為甚麼退休人聚餐要安排在中午呢?晚餐與疾病知多少?尤其是60歲以上的人更要注意 晚餐四分之一的量是維持生命,四分之三的量是在維持醫生的生計! 看完後你會覺得太可怕了,晚上再也不敢貪吃了!特別是訂在晚餐的應酬! 若是在第二天起床沒有饑餓感,請把晚餐量減少一半。 千萬不要以爲隨便進食晚餐無關緊要,國內外專家研究發現,很多疾病發生的原因之一,都是來自晚上不良的飲食習慣。 晚餐吃錯了,疾病就會上身 ☆(晚餐與肥胖) 90%的胖子緣於晚餐吃的太好與太多,加上晚上活動量小,熱量消耗少,多餘的熱量在胰島素的作用下大量合成脂肪,肥胖就自然形成。 ☆(晚餐與糖尿病) 長期晚餐過飽,經常刺激胰島素大量分泌,很容易造成胰島素的負擔加重,加速老化,進而誘發糖尿病;幷且晚餐吃太多太好,造成的肥胖也是會引發糖尿病。 ☆(晚餐與腸癌) 晚餐若吃過飽,蛋白質食物無法完全被消化,在腸道細菌的作用下,會産生有毒物質;加上活動量小及進入睡眠狀態中,會使得腸壁蠕動慢,延長有毒物質停留在腸道內的時間,增加大腸癌的發病率。 ☆(晚餐與尿結石) 人的排鈣尖峰期約在餐後的4、5小時;若晚餐太晚吃,當排鈣尖峰期到來時,通常已進入睡眠中,于是尿液滯留在輸尿管、膀胱、尿道等尿路中,不能在及時排出體外,致使尿中鈣不斷增加,容易沉積下來形成小晶體,長期累積就擴大形成結石。 ☆(晚餐與高血脂症) 晚餐若都是採高蛋白、高油脂、高熱量進食方式,會刺激肝臟製造低密和極低密度脂蛋白,三酸甘油酯也容易上升,造成高血脂症。 ☆(晚餐與高血壓) 晚餐內容若偏葷食,加上睡眠時的血流速度减緩,大量血脂就會沉積在血管壁上,進而引起細小動脉更收縮,外周血管阻力增高,易造成血壓猛然上升,也會加速全身小動脉的硬化。 ☆(晚餐與動脈硬化、心臟病) 晚餐的飲食若偏高油脂、高熱量,可引起膽固醇增高,並在動脈壁堆積起來,成爲誘發動脈硬化和心臟病的一大原因。 此外,形成動脈硬化的另一主因,就是鈣質沉積在血管內;因此晚餐的美食、飽食及太晚吃飯,都是引發心血管疾病的其中原因。 ☆晚餐與脂肪肝 晚餐若吃太好太飽,血糖和脂肪酸的濃度會加速脂肪的合成,加上晚間活動量小,也會加速脂肪的轉化,造成脂肪肝。 ☆(晚餐與急性胰腺炎) 晚餐若是暴飲暴食,加上飲酒,容易誘發急性胰臟炎,甚至使人在睡眠中休克、猝死。 ☆(晚餐與腦部退化) 若長期晚餐吃太飽,睡覺時胃腸及附近的的肝膽、胰臟等器官仍在運作中,會使得腦部不能休息,並且腦部的血液供應也會不足,進而會影響腦細胞的正常代謝,加速腦部老化。 青壯年時期經常飽食的美食家,在年老後有五分之一機率會罹患失智症。 ☆(晚餐與睡眠品質) 晚餐的飽食,必然會造成胃腸、肝膽、胰臟等器官,在睡眠時仍要不斷工作,及傳訊息給大腦,使大腦一直處於興奮狀態中,造成多夢與失眠等,長期下來還會引發神經衰弱等疾病。 吃健康晚餐的五個建議 1、晚餐吃少。 2、用晚餐時間約在4,5 點以前,最有益健康。 3、晚餐要多攝取素食,少吃葷食。 4、晚上少吃高脂肪、高熱量、高鈣及易脹氣的食物。 黃金睡眠時間: 1. 晚11點至早5點——肝,膽,肺在深眠狀態進行排毒。 2. 晚9點至11點——淋巴排毒,需安靜輕鬆。 3. 凌晨0點至4點——頸椎造血,需在睡眠狀態中進行。 4. 凌晨5點至早7點——大腸排毒,需前一天各器官排毒正常。 5. 晚11點至早7點——全身免疫系統排毒。 從上面可以看出,凌晨0點至4點是需要我們熟睡的時間,保證了這4個小時的深度睡眠,就能抵上8小時,反之,如果熬夜失眠之後補睡,8小時也不夠補回你損失的精氣,因此,晚11點前上床睡覺最好,為深度睡眠做準備 鍛鍊腿是終生的任務 1.保持雙腿強健的重要性:美國《預防》雜誌總結的長壽跡像中,「強壯的腿部肌肉」排在首位。 2.兩週不動,腿部力量下降40年:丹麥哥本哈根大學的一項研究發現,無論老幼,在連續兩週不活動後,腿部肌肉的力量都會減弱三分之一,相當於40至50歲。 3.定期運動非常重要:如果腿部肌肉長期無力,即使您稍後進行康復,也將需要很長時間才能恢復。 4.全身壓力都在腿上,腿是人體負擔的支柱: 兩條腿有50%的骨頭和50%的肌肉,其中最大,最堅固的關節和骨頭也都在其中。 「強壯的骨骼」,「強大的肌肉」和「靈活的關節」構成了鐵三角,它對人體具有最重要的作用。 一生中70%的活動和能量消耗都是用雙腿完成的。 5.腿是身體運輸的中心: 一個人的雙腿擁有人體50%的神經,50%的血管和50%的血液流過它們,這是一個連接人體的大型循環網絡。 只有腿健康,通道才能順暢運行,腿部肌肉發達的人一定會擁有堅強的心臟。 6.老化從腿開始: 隨著年齡的增長,腿和大腦之間的指令傳輸的準確性和速度會下降,這與他們年輕時不同。 另外,骨骼中所謂的「骨肥鈣」會逐漸流失,使老年人更容易骨折。 老年人的骨折容易引發疾病,尤其是致命疾病,例如腦血栓形成。 您知道:15%的患者甚至會在骨折後一年內死亡! 7.60歲開始更需鍛練為時已晚的腿部: 鍛煉腿是終生的任務,只有加強腿部,才有能力減少進一步的衰老。 敦請請多提醒上了年紀的人!🙏🏻✨
    25 人回報2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