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作者:邱文達前部長,北醫前校長

人生百年,僅5個二十年而己
第一個二十年,求學為主;第二個二十年,事業為主;第三個二十年,是人生最為忙碌而艱難的時期,公司、家庭 老人 子女 社會 工作,無不需要兼顧

唯有第四個二十年才是無憂無慮 無牽無絆,享受人生的黃金時代

享受人生的三大條件為金錢、時間與健康。對大多數人而言,第一個二十年缺乏的是金錢,第二、第三個二十年缺少的是時間,第五個二十年則健康成問題。

惟獨第四個二十年中三大條件齊備,是享受人生的最好窗口期,但僅短短的二十年左右,稍縱即逝,只有抓緊

然而,在這個年齡段的人,並非都能享受人生,還有不少人過得很不如意,這是缺少了另一重要條件:良好的心態

他們中有的懷念著過去的權位,有的習慣了長期的勞累,有的忙碌著當前的瑣事,有的憂慮於未來的日子——總而言之,心態放不開,不會享受眼前的黃金階段:沒權了還想去攬權,退休了再要去返聘,沒事的還要去找事,杞人還可去憂天。前述三大條件是受客觀限制的,而心態則是主觀控制的。沒人可幫你,惟有自己調整

60一80歲,是人生第四個二十年,也是人生百年中唯一的黃金時代,是任何年齡段無可比擬的

你想想,20來歲的小青年,他能品出龍井與毛尖的區別嗎?他能咂出茅台與二鍋頭的區別嗎?他能嘗出川菜與湘菜的區別嗎?他能聽出京胡與二胡的區別嗎?

60歲以後 再也用不著頭懸樑椎刺骨,熬紅雙眼,只為通過高考那座獨木橋;再也不用似伍子胥一夜愁白頭 只為那可憐可悲的晉升晉級;再也不用為伊消得人憔悴;再也不用懷抱冰火,心中煎熬;再也不怕利與義的衝突 靈與肉的相搏

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

60歲以後,我喜歡:一杯龍井在握,獨坐黃昏後。屋簷下,聽晚歸的雀鳥,輕言細語,結伴歸巢,啁啁啾啾,呢呢喃喃,那份溫馨和從容,讓人羨慕、嫉妒、愛

60歲以後,我喜歡:漫步在林下泉邊,聽颯颯秋風,聽淙淙泉水,聽陣陣松濤,合奏著生命交響曲。潔淨空靈中演譯著大自然的雄渾力量,把生命的頑強在天地間漫延

60歲以後,我喜歡:散步在荷塘邊田埂上。深秋的田野,空曠無人,土地沒有了莊稼的覆蓋,還原於原始的粗曠、坦蕩,似一幅油畫,令人遐思。荷塘中,枯瘦的荷梗,聳立在一泓秋水裡,枯黑的荷葉,靜靜地躺在水面,幾只雀鳥跳躍在水面上、荷梗間,啾啾覓食。好一幅八大山人的水墨丹青《墨荷圖》,畫筆瘦勁簡淡

60歲以後,我喜歡:夕陽西下時,獨立大江邊。看大江東去,千帆過盡。一種絢爛過後的恬靜、一種安然、一種溫暖油然而生。蕓蕓眾生,或富貴,或貧窮。每個人生命裡都有屬於自己的巔峰,最終都會在60歲以後跌落、歸零

60歲以後,我喜歡:夕陽中把盞漸醉的意境。凝眸飛瀉流丹的晚霞,呼吸著隨風而至的甜甜的桂香。一杯老酒獨酌、淺嘗、深醉,把盞人生,品味生命。杯中乾坤只是一份簡單,一份糊塗。管它明天、後天,隨喜、隨嘆且隨緣

人生的第四個二十年是這麼愜意,這麼隨性,你能說它不是人生的黃金時代嗎?當然,這黃金時代必須建立在生活自理的基礎上

其實,我們從搖籃到墳墓也不過是一條道路而已,當我們壽終正寢之前,是一直行走在這條路上的。途中自然有許多辛勞,許多坎坷,然而歷盡辛苦方知甜,跨越梗阻達坦途

何妨,一路的風光和同路的旅人,都是極有情趣的,是值得我們跋涉在這條路上細細鑒賞的;何況,除了這條道,我們也沒有別的路徑可走,沒有其他目標可選

只是一路上有許多同路的親人、朋友走得似乎著急了些,使我們還在行走的人或多或少有些傷感和不捨

不過,快也罷,慢也罷,我們終歸是要走完這條路的。最怕的是,走著走著走不動了,長期臥病在床,連累家人,連累子孫,連累朋友,連醫護人員也跟著受累

自已的人格、尊嚴也含羞而棄。這是老年人最大的問題。其實,老了,該捨就捨,包括生命

60歲以後 我且行且珍惜,珍惜我愛的和愛我的親人 朋友,珍惜黃金時代的二十年,充分享受這金光閃爍的7000多天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假的。此為心靈雞湯,誤植邱文達撰文。

    出處

    https://zh.wikipedia.org/wiki/邱文達
    邱文達
    https://read01.com/zh-tw/g7AzJy.html#.W7C_ghMzbeQ
    人生百年,唯此二十年為金
    6 年前
    292(Why?)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以委屈婉轉的心弄懂它 有人驚艷陳文茜<黃金二十年>一文,它道盡我們這群七十歲以後一代人的心聲。過去的歲月,酸甜苦辣它娓娓道來,如幻如夢,似真似假,含著淚水一頁一頁翻過。黃金二十年,我們早已過半,感謝上天恩賜,尚能走動還能品嚐美食,衷心感謝文茜貼心提醒:「且行且珍惜,珍惜我愛的和我愛的親人與朋友,珍惜黃金時代的二十年,充分享受這金光閃閃的七千多天。」 如果你有收看週末的<文茜的世界周報>,就知道她的專長是幫我們閱讀世界各地報導,詳盡又專業,在每天名嘴充斥的垃圾節目獨樹一格,新聞、知識都能滿足大眾的渴求。李敖曾讚美她是台灣一百個最聰明的女人之一。她重寫讀過的好文章與我們分享,既是功德也是美事一樁。 「以委屈婉轉的心弄懂它」,這是孝子心,對於老輩見解的容忍和尊重;這是現代版的孝子心,對於晚輩的容忍和尊重;這是文明社會對於異見的容忍和尊重。譬如,你弄懂了別人分享<黃金二十年>的欣喜和發心嗎?所以你會熱情擊掌相應嗎?每個人每件事都有他獨一的意義,弄懂它,容忍和尊重,讓理性 、溫暖充滿在善的循環中。
    1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個月前
  • 《天黑得很慢》 108-03-10 茅盾文學獎得主周大新最近出版最新長篇小說《天黑得很慢》,敏感關切老齡化社會龐大人群的湧動,以及他們複雜隱曲的心境。 文中寫道:....許多老人說來什麼都懂,其實他們是對老年一無所知的孩子。很多老人並沒有做好面對老年這一段路的準備。   人從60歲進入老境,到天完全黑下來,這段時間裡有些風景應該被記住。記住了,就會心中有數,不會慌張。     第一種風景,是陪伴身邊的人越來越少。父輩、祖輩的親人大都已離你而去;同輩多已自顧不暇;晚輩都有自己的事情忙碌,即便妻子或丈夫也有可能提前撤走,陪伴你的,只有空蕩蕩的日子。你必須學會獨自生活和品嚐與面對孤獨。     第二種風景,是社會的關注度會越來越小。不管以前事業曾怎樣輝煌,人如何有名氣,衰老都會讓你變成普通老頭和老太太,聚光燈不再照著,你得學會安靜地呆在一角,去欣賞後來者的熱鬧和風光,而不能且需要克服忌妒和抱怨作祟。    第三種風景,是前行路上險情不斷。骨折、心腦血管堵塞、失智、腦萎縮、癌症等,都可能來拜訪你,想不接待都不行。你得學會與疾病共處,帶病生活,視病如友,不要再幻想身無一點疾病的安穩日子。保持良好心態,適當的運動,是你的任務,你得勉勵自己不斷努力。    第四種風景,是準備到床上生活,重新返回幼年狀態。母親最初把我們帶來人世,是在床上;經過一生艱難曲折的奮鬥,最終還要回到人生原點———床,去接受別人的照料。 所不同的是,我們來時有母親照料,我們凖備走時,不一定有親人照料。即使有親人,有的也遠不如母親。更多的可能是面帶微笑、心裡厭煩的無親無故的護理人員。你得低調,甚至你得感恩。 第五種風景,是沿途的騙子很多。很多騙子都知道老人們口袋裡有些積蓄,於是想盡辦法要把錢騙走,打電話、發短信、來郵件,試吃、試用、試聽,快富法、延壽品、開光式,總之,一心想把錢掏空。對此得提高警惕,紮緊錢包,別輕易上當,把錢花在刀刃上。 天黑之前,人生最後一段路途的光線會逐漸變暗且越來越暗,自然增加了難走的程度。因此,60歲以後更要看透人生,盡情珍惜、享受人生,不要再去包攬社會、包攬子孫的鎖事。更不要自以為是,倚老賣老,說起話來居高臨下,既傷人,又傷自己。人老了更要懂得尊重。同時,更要理解、看淡這最後的日子,做些心理準備,道法自然,泰然處之! 很灰,很無奈,卻句句精警,全是實情。 http://www.youtube.com/watch?v=eS3ZwZTNDy8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成大醫院院長林炳文因癌病逝,享年61歲 ....。他留下很深的幾段話。 他說: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 生命真是脆弱,生死天註定,無法違抗。即便是蘋果的﹝賈伯斯﹞,在病痛面前卻仍是無能為力。 多年前我的一位同學,他太太剛去世不久。他告訴我說:「我在整理太太的遺物時,發現一條絲質的圍巾,那是我們去紐約旅遊時,在一家名牌店買的。」 那是一條雅致、漂亮的名牌圍巾,高昂的價格標籤還掛在上面,他太太一直捨不得用,她想等一個特殊的日子才用。 講到這,他停住了,我也沒接話,好一會兒後他繼續說:「再也不要把好東西留到特別的日子才用,你活著的每一天都是特別的日子。」 以後,每當想起這幾句話時,我常會把手邊的雜事放下,找一本小說,打開音響,躺在沙發上,抓住一些自己的時間。 我會從落地窗欣賞淡水河的景色,不去管玻璃上的灰塵,我會拉著家人到外面去吃飯。 生活應當是我們珍惜的一種經驗,而不是要苦撐過去的日子。 我曾將這段談話與一位女士分享。後來見面時,她告訴我,她現在已不像從前那樣,把美麗的瓷具放在酒櫃裡。 以前她也以為要留到特別的日子才拿出來用,後來發現那一天從未到來。 “將來”、“總有一天” 已經不存在於她的字典裡。如果有什麼值得高興的事,有什麼得意的事,她現在就要聽到,就要看到。 我們常想跟老朋友聚一聚,但總是說 “找機會”。我們常想擁抱一下已經長大的小孩,但總是等適當的時機。 我們常想寫信給另外一半,表達濃郁的情意,或者想讓他知道你很佩服他,但總是告訴自己不急。 其實,每天早上我們睜開眼睛時,都要告訴自己這是特別的一天。每一天,每一分鐘都是那麼可貴。 【1】 別總是在壓力下工作,累壞了自己! 【2】 別忘了身體是一切,沒有了健康,無法享用人生所有的樂趣。 【3】 別以為能救命的是醫生,其實是你自己,養生重於救命。 【4】 別以為付出就有回報,凡事只有不計回報,才能終有好報。 【5】 別忽視了與你有緣者,等繁華落盡,你才明白知音難覓。 順其自然的工作吧!慢慢享受生活,快樂地享受人生的每一天。 看完這篇短文後,分享給你的家人和朋友吧!您可能會改變很多人,感謝有你,有你真好 .......😘😘
    4 人回報2 則回應7 年前
  • 《 周潤發: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 人活著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活著。 第二個層次:體面地活著。 第三個層次:明白地活著。 周潤發活到了第三個層次。 —— 你知道周潤發出道以來賺了多少錢嗎? 有媒體估算:13億。 還有媒體估算:23億。 更有媒體估算:34億。 但一個都沒估算對。 上個月,發嫂陳薈蓮, 參加一個訪談節目時透露: 「一共有56億。」 這個身家簡直讓人驚駭。 但更讓人驚駭的是發嫂後面一句話: 「我們已把這筆錢百分百捐了出去, 已設立好慈善基金會,手續也辦妥了。」 56億,全捐,真是厲害。 曾有人問發哥: 「發哥,你賺這麼多錢,給誰花呢?你又沒孩子⋯⋯」 周潤發笑了笑,說: 「這些錢不是我的,我只是暫時保管而已。」 「不是你的,暫時保管,啥意思?」 現在,終於知道答案 —— 做慈善。 多年前,黃霑說:「發哥已堪破財富。」 —— 坐地鐵、坐巴士、坐渡船 香港市民中流傳著一個段子: 「想遇到香港明星, 就到中環奢侈品店逛街, 想要遇見周潤發, 就到地鐵、公交站和菜市場。」 發哥雖然貴為國際巨星, 身家又高達56億元, 但他出門不坐名車、遊艇, 他就喜歡擠巴士、地鐵、渡船。 所以香港市民調侃他是「賤骨頭」。 聽到這稱呼,發哥笑得合不攏嘴: 「我沒有司機或者其他工作人員, 我的理想就是做一個快樂的普通人。 人越成長,越發現, 人生中真正難的不是賺多少錢, 而是如何保持住一顆安寧的心, 過著平凡而快樂的生活。」 鄭伊健有句話說得很到位: 「當很多明星整天想著如何炒作自己時, 發哥已經做回普通人了。」 —— 有一次,美食家蔡瀾約好友吃飯。 席間,演員曾江誇贊蔡瀾: 「蔡瀾可是這一區的皇帝。」 蔡瀾聽了,趕緊搖頭: 「我只能說是個熟客, 九龍城真正的皇帝是周潤發。」 為什麼說周潤發是九龍城的皇帝呢? 「發哥跟這裡的攤販融成了一片, 每一家店他都熟悉得不得了。 見到店主就問長問短, 連人家家裡的祖母都記得。 這裡的店鋪就像他家的一樣, 他可以隨意賒賬, 吃完就簽單,幾個月結一次賬。」 發哥說:「這就是個人生活的一部分, 不可能說你當了演員, 就沒了這個習慣。 我喜歡跟那些小攤販聊聊天, 起碼知道現在的生活是什麼環境, 你才曉得自己活在什麼地方。」 發哥喜歡泡在那些美食、嘈雜、吵鬧、歡笑與淚水中, 他覺得這才是生活該有的樣子。 —— 2015年5月18日, 發哥迎來了60歲生日。 60歲,花甲之年,算是大壽了。 可發哥這個生日卻過得極其寒酸: 找了一個很不起眼的餐館, 沒有邀請任何名流與明星, 只有發嫂和他兩人, 還有發嫂送的一個小蛋糕。 有個網友把發哥慶生的照片發上網後, 迎來一片唉聲嘆氣: 「怎麼感覺這麼寒酸呢。」 「怎麼感覺這麼淒涼呢。」 但發哥自己卻樂在其中: 「人間最有味的,就是這清淡的歡愉。」 —— 周潤發和吳孟達, 既是同學,又是好友。 兩人一起進無線,也一起走紅。 但吳孟達走紅後, 開始沈迷酒色和賭博, 於是欠下30萬元巨款。 他被人追債,拿不出錢, 只好去找好友周潤發。 哪知發哥一塊錢都不給, 只說了五個字:「你自己解決!」 吳孟達氣得咬牙切齒: 「我這輩子最恨周潤發。」 就在吳孟達走投無路的時候, 他突然接到了一部戲。 這部戲,不僅幫他還清了債務, 還讓他拿到了金像獎最佳男配角。 頒獎現場,發哥向他道喜。 吳孟達扭過頭,毫無理睬。 事後,吳孟達請導演吃飯: 「感謝你幫我走出困境。」 導演說了一句:「你應該感謝的是發哥。」 原來,是發哥嚮導演推薦了吳孟達。 發哥對導演說: 「如果我拿30萬給他, 他還是會在賭場上輸光, 還是會在夜店喝到爛醉。」 這才是真正的友情吧。 「他當面批評你,卻在背後說你好話。 他從不阿諛奉承,卻時常雪中送炭。」 —— 你知道發哥為何一直沒有孩子嗎? 其實婚後第二年,發嫂就懷了孕。 可就在發哥準備嬰兒衣物時, 一個悲劇發生了: 「7個多月的胎兒, 因臍帶繞頸窒息不幸夭折。」 痛失孩子的發嫂, 整日活在自責與悲痛中。 用了7年,發嫂才從悲痛中走出來。 為了避免妻子再受生產的痛苦和不測, 發哥就做了一個決定:不再要孩子。 後來,經常有人問發哥: 「不要孩子,不會遺憾嗎?」 發哥總是一臉淡然地說: 「沒有遺憾,我們兩個人已經足夠幸福,其他的我就不奢求了。」 很多明星名流一有錢了, 就出去找女人找樂子。 但發哥結婚31年來, 從未有過一絲緋聞, 連娛記都懶得編他的桃色新聞, 因為沒有人會相信。 有人問發哥:「你覺得愛情是什麼?」 他說:「感恩與陪伴。」 —— 有人問發哥: 「你那麼有錢,為什麼還要不斷拍電影?」 「難道拍電影,就是為了以後多捐一點嗎?」 發哥哈哈大笑地說: 「我拍片不是為了賺錢, 也不是為了追求名聲, 我就是喜歡而已。」 很多人為什麼一輩子過得都不快樂呢, 我覺得發哥說得特別好: 「就是沒找到自己喜歡做的事情。 人的能力雖有大小, 但有一點是共同的, 就是一個人找到了自己喜歡做的事, 才會活得有意思有滋味。」 —— 不拍電影的時候, 發哥就喜歡背著相機到處閒逛。 他喜歡攝影。 如果說電影是他的事業, 那麼攝影就是他的癖好。 兩者缺一不可。 一個人去看景, 一個人去拍照, 一個人回來蹲在暗房裡洗照片。 「我真的非常享受這個過程。」 1997年,香港回歸, 發哥的姐姐偷偷拿了他三張照片, 化名去參賽, 沒想到竟然拿到了攝影大獎。 發哥喜歡拍香港風貌, 香港知名攝影師夏永康說: 「香港拍風景最好的人是發哥。」 但發哥覺得拍得好不好不重要: 「我就喜歡享受那個過程。」 看到沈浸在攝影中的發哥, 我想起了一句話:人無癖,便無趣。 人無癖,就活得百無聊賴。 人有癖,功夫花在所癖之事上, 物我兩忘,不是高人,便是妙人。 發哥就是一妙人。 —— 這幾年,發哥愛上了爬山。 他每周都會抽出幾天時間, 去爬香港大大小小的山。 一爬,就是六個小時。 半年下來,他減了27斤。 記者問:你為什麼喜歡爬山啊? 發哥回答說: 「我的人生座右銘, 就是開心、快樂和健康, 但是快樂和開心, 都必須以健康為基礎。 有好的身體才可以享受好的人生。 以前我拍電影透支了好多, 後來我漸漸懂得了: 人生最大的錯誤, 就是用健康換取身外之物。 所以我現在要補回來。」 —— 人活著,有三個層次。 第一個層次:活著。 就是追求生存和溫飽。 現在中國還有一部分人活在這個層次。 第二個層次:體面地活著。 顧名思義,就是要活得體面。 別人有房了,我也要有房。 別人有車了,我也要有車。 別人當處長了,我也要當處長。 就是追求一定的「名權利」, 以求活得跟別人一樣體面, 或者活得比別人更加體面。 我們大部分人,都活在這個層次里。 第三個層次:明白地活著。 明白地活著屬於精神層面的活著, 就是知道自己是誰, 知道自己內心真正想要的什麼, 所以生活就刪繁就簡, 砍掉外在多餘的東西, 去追求內心的自在和豐盈。 正如漫畫家蔡志忠所說:「每塊木頭都可以成為一尊佛,只要去掉多餘的部分。」 人活到極致,一定是素與簡。 —— 發哥就活到了第三個層次。 他把生活中多餘的東西, 都毫無猶豫地砍掉了, 然後活出了一片「素與簡」: 陪伴一個懂我的愛人, 專注一件喜歡的事業, 尋覓一個悅心的癖好, 交往幾個如水的朋友, 鍛鍊一個健康的身體。 人生之大幸福, 就藏在這素簡的平淡裏。 ———— 原文出處:http://mp.weixin.qq.com/s/wvoqfPKqyDnbmO4RJQ9eYw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分享好文~ 《感恩那「忘了帶湯匙」的人生》 作者:王顏和 「有人出生帶金湯匙、有人帶銀湯匙,我是忘記帶湯匙。」已故的前台大醫學院復健科教授、台大醫院門診部主任王顏和喜歡這樣笑說。困難的環境讓他能忍別人所不能忍,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機會。 我在新北市三重的淡水河邊長大,爸爸是木工,家有四個男生,我是老大。小時候爸爸要借錢買米,有做工才能還。媽媽賣過豬血糕、後來去幫人挽面。但我不計較、也不抱怨。父母不會故意不給你好環境,他是沒有辦法。 讀三重國小一年級開學第一天,老師點名,有一個名字一直沒人舉手,後來老師用台語唸,我才知道在叫我。我那時不知道還有一種語言叫國語。 老師叫每個人去東方出版社用十元買一本書,全班就有五、六十本可以輪流看。但我那時沒有零用錢。我就去垃圾場撿破銅爛鐵,專門撿壞掉的燈泡,因為裡面的鎢絲是比鐵線還值錢的金屬。河邊也有很多鐵工廠,會倒出含鐵的砂土和鐵塊,我用磁鐵把鐵塊吸出來,再拿去賣。 我是家裡唯一一個繼續升學的人。考上台北市的大同中學是我第一次離開三重。每天早上學校六點鐘開門,我就到了,因為在教室看書可以替家裡省電費。 老師開補習班,我哪有錢補習?他就叫我去當小老師,幫他點名、改考卷、修理課桌椅(因為放假跟爸爸去上工,所以我會),然後他替我付下學期學雜費。念建中時有天突然盲腸炎得開刀,同學們還捐錢替我湊醫藥費。 我的環境讓我能忍別人所不能忍 我很喜歡看偉人傳記,岳飛、林肯這些人的出身都很卑微,所以我一直以為所有偉人都是刻苦出身,相信只要努力就會有機會。因為很單純,反而沒有太多欲望。我從小也不會去比較,好像一隻鴨在雞群裡不知道自己是鴨子。 進台大醫學院才知道,絕大多數同學都非富即貴。有同學說他的嗜好是射箭,我想都想不出來。所以我喜歡笑說:「有人出生帶金湯匙、有人帶銀湯匙,我是忘記帶湯匙。」 我不太會自卑,包括我長得比別人矮。我接受自己,不會去羨慕別人,我沒有的,就想辦法去掙來、去考來。爸爸是養子,媽媽只有弟妹,我家的親屬關係很單薄,我是所有親戚孩子中唯一飛出去的,其他人都是「勞力士」(勞工階級)。 我很喜歡的座右銘是「施人慎勿念,受施慎勿忘」 大專聯考因英文不好,考了三次才進台大醫學院。第二次考上北醫,因為又是私立的,學費是台大的好幾倍,我想補習再重考,也想離開家,不好意思再花家裡的錢。一位建中好友的媽媽知道了,就歡迎我去住他家。他家境很好,全家都是基督徒,我爸媽雖然不捨,但是也只好答應。快註冊時,陳媽媽主動拿錢給我,也願意幫我繳補習費。 我那一年真的在他家生活(我同學在外地念書),陳媽媽每天煮飯給我吃,還主動給我零用錢。我真的受之有愧。這位當年坐在隔壁的同學是我生命中的貴人,陳媽媽絕對是天使,他們就是看我很努力,後來不斷幫助我,從不求回報。 我真的很感恩。現在只要有機會我就幫助人,讓他成長成熟,變成社會上有用的人,也許需要十年、二十年,就像我同學全家對我一樣。(採訪整理∣賓靜蓀) 王顏和|前台大醫學院復健科教授、台大醫院門診部主任,一生充滿著感恩的王顏和醫師,因罹患肝癌於2013年8月31日晚上辭世。
    9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科學家研究發現,在70到79歲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每月平均有兩次健康問題。令人驚訝的是,80到89歲這個年齡段的老人,每月的健康狀況,卻與60到69歲年齡段的老人一樣穩定。70到79歲這段時期,人的各種器官衰退較快。而進入80歲以後,疾病就會出現下降趨勢,精神和機體的健康則可恢復到60到69歲那樣的水平。因而,70到79歲這個年齡階段,被稱為危險年齡段。老年人要想高壽,70到79歲這十年至關重要。要平穩度過危險年齡段,就必須每天做到十個一。 1.一壺水。 三個時段喝一杯水,效果最佳。 晨起空腹一杯水,要小口慢慢喝,以補充水分。睡前一杯水,有效降低血液粘稠度。運動後一杯水,補充運動時汗液帶走的電解質。 2.一碗粥 每天喝一碗約28克全穀物熬成的雜糧粥。如燕麥,糙米,玉米,藜麥等粗糧熬成的粥。 3.一杯奶 牛奶被譽為白色血液,它的營養是全方面的,鈣,脂肪,蛋白質等,均較為豐富。 4.一個雞蛋 人體對雞蛋蛋白質的吸收率,可高達98%。 5.一個蘋果 蘋果具有降低膽固醇,減肥,防癌,防衰老,增強記憶,使皮膚潤滑柔嫩等作用。 6.一個洋蔥 洋蔥營養價值極高,可降糖,降膽固醇,防癌,保護心腦血管,還能殺菌抑菌,防治感冒,補鈣健骨。 7.一塊魚肉 魚肉所含蛋白質容易被消化吸收,它含有大量的不飽和脂肪酸,對身體較為有利。 8.一公里步行 每天步行30分鐘,患心腦血管病的機率會下降60%。 9.一項愛好 不管是養花,養鳥,集郵,釣魚,書畫,唱歌,下棋,旅遊,要保持與社會和大自然的聯繫。 10.一份好心情 老人保持良好的情緒,對身體健康極為重要。 這十個一並不難做到,讓我們認真過好每一天,全身心投入生活,平穩度過70到79歲這個危險年齡段。 祝福您 身體健康 平安喜樂 @做一件功德!! 我們都有年紀了,大家要注意。 一請花一分鐘讀完 這篇文章, 也許對你和家人、朋友有益。 有一群老同學聚會,一位女士在烤肉時絆倒,摔了一跤, 旁邊的朋友建議找醫護人員,但她很確定自己沒事, 只是穿了新鞋被磚塊絆了一下罷了。同學們幫她清洗乾淨,又為她盛了一盤食物, 她就跟着大家 一起享受接下來的時光了。 聚會後,她的先生後來打電話通知大家,她被送到醫院, 傍晚六點,就過世了, 原因是她在烤 肉聚餐的時候中風。 如果他們懂得辨識中風的徵兆,她現在也許還跟大家在一起。 其實中風是有先兆並可預防的。 某腦神經外科醫師說, 如果他能在三小時之内接觸到中風患者,他就可以將中風的後果完全扭轉過來。 秘訣就是辨識診斷出中風的問題,並讓病 患者在三小時之内接受醫療,而這並不是很難。 辨識中風,讓我們記住 S、T、R 三步驟,請閱讀 並學習! 身邊的人辨認不出中風的徵兆,中風患者就會嚴重腦 傷。 旁人只要問三個 簡單的問題 S:(Smile) 要求患者笑一下 T:(Talk) 要求患者說一句 簡單的句子 (要有條理,有連貫 性),例如:今天天氣晴朗。 R:(Raise) 要求患者舉起雙手。 注意:另外一項 中風徵兆是: 要求患者伸出舌頭,如果舌頭「彎曲」或偏向一 邊,那也是中風的徵兆。 上面四個動作,患者如果有任何一個動作做不來, 就要立刻撥999或手機撥打999 並且要把症狀描述給救護員。 一位心胸科醫師强調, 如果每個收到這份郵件的人,能够轉發十份給其他人,肯定至少有一條生命將會被挽救回來。 我已經做了我的部分 了! 希望你也做你的 部分。 請轉寄轉發! 贈人玫瑰,手留 餘香! 贈人此訊,心留 德香! 師父說:再忙,也要把做功德事放在第一位! 祝福您 @真好聽「幾度花落時」🌺🌺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Z4kPycSXHj4&feature=youtu.be
    48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書畫家黃公望讓我們這些退休老人一次震撼的感受,只是認真努力並沒有老的問題 ⋯⋯ 慢慢看 ........ 世上只有一種成功,就是用你喜歡的方式度過一生。不泯然於眾,只遵從內心真實的感受,欣然向前。 以下是元朝黃公望富春山居圖的故事。 01 公元1269年,黃公望出生於江蘇常熟。 他是那個時代最大的loser,從小讀遍四書五經,考科舉,到了45歲,才在浙西廉訪司當了一名書吏。 官還沒做幾天,他的上司張閭,因貪污舞弊掠奪田產逼死了九條人命,朝廷抓了張閭,順道把黃公望也抓了。 等黃公望出獄時,已經過了五十歲。想想這一生,也快走到了盡頭。 元朝的一天,黃公望正在屋裡寫字,做官的朋友來了。 跟他說: 「去我府上做書吏吧!」 黃公望把筆一放,說了句:做官,不去了,不去了,你趕緊回吧,我也要出門了。 官場朋友問:你要去哪? 黃公望答:當道士! 黃公望門也不鎖,拂身而去,從此浪跡天涯。 那一天起,黃公望便開始向人生莽原出發,與過去的生活徹底決裂。 他不再討好誰,也不再將時間浪費在無聊的人、無聊的事上,他過極簡的生活,並有乘風破浪的氣勢。 一個人真正的成熟,是從懂得認識自我開始的。 在古代,50歲已是人生暮年,也許等待黃公望的除了死亡,也就剩下死亡了。 可死亡從來不是人生最可怕的事情,人生最可怕的事是人未老,心已死,心死了,時間也會跟著死了。 對於黃公望來說,他的人生盛宴才僅僅是剛剛開始! 02 黃公望學畫畫,想到了就立馬去學。 他來到大畫家王蒙那裡,王蒙是大畫家趙孟頫的外甥,棄官隱居於浙江餘杭的黃鶴山。王蒙一看黃公望都年過半百了。 就擺手說:你都五十了,還學什麼呢?太晚了,回去吧! 黃公望並不在意,悶頭就學,在任何人看來,這都是不可能完成的事。 可是黃公望卻偏偏在紙張上出發了。他每天坐在一塊大石頭上,盯著對面的山看,一看就是幾個小時,眼都不眨。 幾個月過後,黃公望畫畫大有長進。王蒙不解,跟著他身後去看。每次都看到黃公望坐在大石頭上紋絲不動,像個死人。 後來實在忍不住了就問:「你每天都坐在大石頭上,幹什麼呢?」 黃公望說:我在看山看水啊,觀察鶯飛草長,江流潺潺,漁人晚歸。 王蒙說了句:那你繼續看吧! 之後的29年里,黃公望走遍山川,遊歷大江,走哪看哪,極度專注,沒有人知道他去過哪裡,好像他的行蹤是一個永恆的謎。 但是只要他安靜下來,整個世界好像都是和他無關的。 03 元朝至正七年,這一年黃公望整整79歲。 那是一個秋天,落葉繽紛。黃公望和師弟無用,從松江遊歷到浙江富陽。 只見富春江面,江面如練、漁歌唱晚,他跟無用說:我不走了,我留下來畫畫。 無用說:你自己留下來,沒有人照顧你怎麼辦? 黃公望一個人坐下,氣定閒神。不管無用師弟如何勸他,他也紋絲不動。 無用師弟只好一個人獨自雲遊去了。 79歲的黃公望在富陽住下,每天都是一個人,孤零零地到富春江邊看山看水。 一天中午,黃公望來到城東面的鸛山磯頭,坐在富春江邊的礁石上,拿出紙筆,對著江岸開始作畫。突然背後有人一把將他推入江中。 推他的人是黃公望以前的上司張閭的外甥汪其達。 當年黃公望在監獄里供出了張閭的罪行,汪其達懷恨在心,這恨一裝心裡便是30年。查到黃公望的行蹤後,就偷偷下了毒手,要致黃公望於死地。 黃公望掉進江裡,差點沒命,這時正好有一個樵夫路過,扔了擔子跳入江中,把黃公望救了起來。 樵夫古道熱腸,跟他說:既然有人要害你,你這麼大年齡了,又不能自保,我家住在江邊的山上,你住我家吧。 黃公望步履蹣跚,跟著樵夫踏上了沿江而下的驛道,走了不到十里路,來到一個叫廟山塢的山溝裡。 當登上一道山梁,眼前出現了一片凸起的平地,零星住著七八戶人家。 此處三面環山,一面臨江,酷似一隻淘米的竹編筲箕。黃公望舉目四望,此處山巒起伏,林木蔥籠,江水如練。整個富春江盡收眼底,景致奇美! 04 黃公望就此住下,一住就是四年。這四年里,天一亮,黃公望就戴著竹笠,穿著芒鞋出門,沿江走數十里,風雨無阻。 遇到好景就停下來畫,心隨念走,身隨緣走,在他刪繁就簡的人生里,所到之處皆為風景。 人真正的成熟,就是明白每天發生在我們身邊的99%的事情,對於我們和別人而言,都是毫無意義的。 黃公望就是這樣的人,他只把全部的精力放在自己關心、傾注的1%的美好事物上。 周圍的人看著黃公望都說:這個老人,都快死的年紀了。每天還活得匆匆忙忙,何必呢? 而對於黃公望來說,死是一件並不著急的事,他每天快要忙死了,忙著做自己該做的事。總是有畫不完的畫,寫不完的字,走不完的路,看不完的景。 他是真忙,忙死了! 除了畫畫,黃公望常常接濟村裡人。 有一次,他拿出一幅畫,落款「大痴道人」,讓樵夫帶到城裡去賣,並囑咐:沒有十兩銀子不要出手。 樵夫一聽,這張皺巴巴的紙要賣十兩銀子,覺得這老人准是想錢想瘋了。當他來到集市,鋪開那張紙。立馬有買家過來,掏出十兩銀子,買了就走。 樵夫很吃驚,自己就是砍一年的柴,也掙不到十兩銀子啊。 這以後,黃公望每兩三個月就讓樵夫去賣一幅,賣畫所得全部接濟村民。這個村被黃公望的畫生生包養成了小康之村。 05 黃公望80歲那年,開始正式畫《富春山居圖》。 他要在這副畫中講述一條河流的一生,他要在這幅畫中,講述時代和人類的悲喜。 對於別人來說,畫如此大畫,本來就是艱難的,更何況是一個80歲耄耋老人呢。 可對於黃公望來說,他做每件事從不管別人如何評價,我高興,我開心,這就夠了,我就是要在紙上出發。 雖然我已80歲,難道就應該「泯然於眾」,內心的感受才是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事。 富春江的四面,有十座山峰,峰峰形狀不同,幾百棵樹木,棵棵姿態迥異。 黃公望踏遍了富春江兩岸,背著畫卷帶著乾糧一路前行。漁舟唱晚,樵夫晚歸,山林寂靜,流水無痕都變成了他人生的注腳。 在中國歷史上,從來沒有一個人用了四年,和河流真正的對話。對話中,可以說富春江讀懂了黃公望,黃公望也讀懂了富春江。 《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局部 06 四年之後,黃公望84歲,被後世稱為"中國十大傳世名畫"之一的《富春山居圖》全部完成。 在這幅畫里,有蘇東坡想看的「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 也有屈原想看到的滄浪之水,可以濯吾纓。 黃公望彷彿聽到河流喜悅的聲音。 也聽到了河流哭泣的聲音, 聽到自己科考時的得意, 也同樣聽到了他46歲時坐牢的痛苦。 畫中,黃公望把人藏在山水之中,畫里有8個人,一般的人只能找到5個。 在黃公望看來,人在山水之中,不需要被別人看到,領悟與回顧,人的一生,其實就是也無風雨也無晴。 600多年前,80歲的黃公望用了一生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完成自我。 和我們普通人相比,黃公望也許是苦悶的,沒有燈紅酒綠,也沒有推杯換盞的聲色犬馬,而人的生命中最承受不起的不是勞苦、不是疲憊,而是輕浮,輕浮得沒有生命的重量、沒有生命的價值。 黃公望也是幸福的,在這副「遠山長、雲山亂、曉山青」的畫里,他找到了整個世界。 現實生活里,我們常常聽別人說自己年齡大了,無法前行。 其實真正牽絆自己前行的原因不是年齡大了,而是懶惰和懷疑。真正要出發的人,隨時出發,便會海闊天空。 作家三毛說:「等待和猶豫是這個世界上最無情的殺手。」你一直在等一個最合適的時機做你想做的事,然後又一直在猶豫中虛度時光。 試想一下,當我們在80歲的時候,還有沒有勇氣為自己準備新的追求,還有沒有勇氣做選擇,還能不能真的堅持做一件「不死不休」的事兒? 前半卷《富春山居圖•剩山圖》 尺幅:縱31.8釐米,橫51.4釐米 後半卷《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全卷 尺幅:縱33釐米,橫636.9釐米 07 當黃公望將《富川山居圖》畫完,他長舒一口氣,重重將筆扔入江中,長吁這一生,我完成了。 這些年,他的師弟無用到處找他,公元1353年,無用師弟終跟隨著賣畫的樵夫找到了黃公望。 當看到巧奪天工的《富春山居圖》時,無用師弟熱淚縱橫。 而喜極而泣的黃公望則不發一言,悄然在畫卷題字,舉手將自己用了全部生命完成的《富春山居圖》,贈予無用師弟。 四年的嘔心瀝血,黃公望毫不在意,與其獲取浮名,不如一場君子之交。 與現在的人相比,黃公望才是真的灑脫,也是真的曠達,他像是一個種花的人,種下、施肥、然後用數年之久等待花開,花開一瞬,他卻將花摘下,舉手贈予他人。 真正的曠達就是享受追求的過程,而從不在意結果的得失。 真正的灑脫是廣廈萬間,我夜眠不過七尺,良田千頃,我日食不過三餐。我想要的很少,心滿意足,這就足夠了。 一年後,黃公望長笑而逝。至今依然可以想到,663年前,一位元朝的老人離世,在離世時,臉上一定無比安詳,面帶微笑。 他的一生毫無遺憾地走了! 08 故事講完了嗎? 並沒有! 黃公望離世之後,這副畫的經歷更加離奇。 明朝的某年某月,這幅畫到了江南四大才子沈周手裡,沈周視為珍寶,可在一個深夜,畫作竟不翼而飛,然後就在歷史上徹底消失了。 又過了一百五十年,順治七年(1650年),《富春山居圖》突然出現在著名收藏家吳洪裕手上,在他收藏上萬件藏品中,唯獨只愛《富春山居圖》。把畫看得比命還重。 病逝之前,奄奄一息的吳洪裕躺在床上,吃力地向家人吐出一個字: 「燒!」 家人看著吳洪裕最後一口氣都咽不下去,只好當他的面開始燒《富春山居圖》,就在畫投入火盆的時候,侄子吳靜庵趕到,一把畫將畫從火盆中拽了出來。 可惜這幅畫已被燒成兩截,前半截,稱之為《剩山圖》,後半截稱之為《無用師卷》。 兩幅畫輾轉多位藏家手中,歲月沈浮,在民間若隱若現。 1938年,《剩山圖》進入浙江博物館。 1948年,《無用師卷》輾轉到達台灣。從此《富春山居圖》前後兩截分隔兩地。 2011年6月1日,距離吳洪裕燒畫那一年,整整過去了361年。 《富春山居圖》的兩截,《無用師卷》和《剩山圖》才在分別之後,正式在台北故宮博物院重新遇見。 兩岸的文化人說這叫: 「山水合璧」! 這一切,就像一個人的命運,生死別離,天涯斷腸,就如杜甫詩:人生不相見,動如參與商。 故事到此講完了,講故事的人最有心,聽故事的人總動情。 複製品《富春山居圖•剩山圖》和《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疊在一起合成一卷的局部圖 原畫有《富春山居圖•無用師卷》右半部分在裝裱時加上題詞,兩卷無法合一 09 600多年過去,當年80歲的黃公望在富春江畔駐足,然後用了整整用了4年,只做了一件事。 今天,學會了如何生存的我們,卻遠沒有學會如何生活。我們迷失在了手段裡,卻忘了不論多大的事業,真正的目的是為了生活。 如何才能找到自己,其實答案就在黃公望的《富春山居圖》里。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選擇。 生活有兩條路,一條是社會要求我們走的,一條是我們自己想走的,你只有堅定內心的選擇,並奔赴向前,才能活出真正的那個自己。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等待。 在匆忙的生活中,試著放緩自己的腳步,讓等待變成一種心態,一種態度,只有坦蕩如水時,你才能看到最美的東西。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灑脫。 讓自己灑脫地安靜下來,聆聽自己的心跳與呼吸,我相信,只有這樣,你的生命走出去時才不會慌張。 今天我們學習黃公望,是學習尋覓。 若你還算年輕,你還敢不敢沸騰一下血液,綁緊鞋帶重新上路,敢不敢勇敢一點兒面對自己,去尋覓那些能讓自己內心強大的力量? 然後,此生無憾。 https://youtu.be/dUPYM9qipiI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風 塵 淚 我是八三么的女兒,父親是湖南省婁底人,離長沙約3小時的車程。我今年20歲,就讀金門大學。父親於民國38年隨部隊輾轉退到台灣,曾多次進出金門,民國77年父親認識了當年從事軍中樂園(軍妓,俗稱八三么)工作的母親,並於次年結婚,定居於金門。從小沒人說我是八三么的女兒,直到去年母親過世,臨終前,母親才告訴我們三個孩子的。並要我們孝順父親,因為你們的父親是一個非常偉大的爸爸。說完就撒手人世間,這天是五月的第二個周日。 母親在民國46年出生於雲林麥寮,16歲那年外公驟然離開人間,留下外婆及五個孩子。當時家無恆產,一家六口嗷嗷待哺,身為長女的母親,只好上台北賺錢。以當時做女工微薄的薪水,並無法養活全家。最後迫於無奈,只好下海「站壁」於萬華的寶斗里,選擇當一個「流鶯」,在華西街的燈紅酒綠,出賣青春的肉體,再將辛苦賺來的錢寄回家,代替外公扛起家計。每天生活在沒有明天的日子,黑、白兩道的恐嚇、威脅,讓姊妹們無一日之安。最終三進三出於派出所,母親苦求員警家中的困境,後經調查家世清白才得以來金門從事軍妓的工作。這年是民國66年,母親正值雙十年華,如一朵鮮花正在綻放它的美麗與純真。 初來金門的恐懼,是因為金門的夜太過沉靜及黑暗,與台北閃爍霓虹燈下的喧囂的夜,天壤之別。那莫名的驚恐、無助以及思鄉的情愁,再加上單日的砲聲,讓我日不能安,夜不能寐。 一個月後,我逐漸孰悉這裡的環境,單日的砲聲我也不再恐慌了,每周四上午是軍中的莒光日,所有官兵都需要在營區接受政治教育課程,而我們也利用這個時段去醫院接受檢查,並趁機可以去街上,或洗頭、或燙髮、或購物、或享受美食、或添衣、或買化妝品等,是我們最快樂的片刻。每月月經來時,可以休息,不用接客。初來時如花樣年華,令阿兵哥趨之若鶩,滿足了他們的需求,也讓我可以多寄點錢回家。 姊妹淘之間的感情最好,或許同是天涯可憐人,每一個人都有說不完的不幸、坎坷、悲慘的故事。有些姊妹會來金門,過程是跟我一樣的,有些是自己覺得在這裡可以賺很多錢,而且是合法的,不必躲警察,不必過著提心吊膽的日子,就會陸續引薦其他苦命的姊妹過來。 花樣年華,淪為軍妓,離家千里,難忍思鄉苦; 日日接客,夜夜哭泣,隻身影單,最是寂寞時。 身處戰地,烽火連天,風聲鶴唳,無一日之安; 一生青春,萬般柔情,撫慰官兵,何處是歸宿? 這是我們姊妹們的心聲,姊妹們為了家裡的經濟,長期在身心備受煎熬與摧殘,每逢雙日沒有砲聲之夜,我面向著東方,那無邊的盡頭是我的故鄉,初期我會豪掏大哭,念著媽媽,想著弟妹們,你們過得好嗎?儘管哭斷愁腸,也見不到我的家人。離開台灣來到金門,整整十一年未曾再回到故鄉,只有書信及每月固定的金錢。最後我不再大哭了,也不再流淚了,或許淚已流乾了。身心靈的創傷,早已疲憊不堪,讓我有了自殺的念頭,但一想到媽媽及弟妹們,我的責任未了啊。我怎會有這個念頭呢?午夜夢迴,想想我還能以肉體的付出合法地換來了一家的溫飽,強過在寶斗里當流鶯的恐懼與不安啊。 天可憐見,民國77年春,與你父親相識於茶室(八三么),或許是緣份吧,我們互相傾訴內心無限事,第二年你們的父親辦退伍,我們結婚了,父親當時60歲,我32歲。你們的父親無視他人的議論與嘲笑,堅持將我娶進門來,並共同在「下庄」開了一家麵食館,過著屬於我們的新生活。但當時我與你們的父親最擔心的是,我到底還能否懷孕?我們可以擁有屬於自己的孩子嗎?上天垂憐,結婚第二年冬,我懷有了你們的大哥,後來老二及么妹也相繼來到人世間。全家都很高興,姊妹淘們更興奮,每一個人都爭著要認你們當乾兒子或乾女兒。 像我們這種身份的人,原本是沒有資格再嫁人當媳婦的,可你們老爸卻堅持把我當一般百姓家的閨女迎娶回家當老婆,對我更是呵護有加。這二十幾年他不曾對我大聲講話,雖然我們的語言一開始是雞同鴨講的尷尬,但他總是很溫柔跟我溝通,在我內心深處,他是一個至情至性的男人,卑賤的我,何其有幸能找到這個如意郎君?殘破的身軀,怎能得到如此的幸福呢?所以我說你們今後一定要孝順你們的老爸,他實在是太偉大了,他的愛撫平了我的傷痛與不堪,他給我的愛,溫暖了我這二十幾年忐忑的心,讓我平安快樂的過著家庭生活。最後,母親含著淚向我們兄妹說:對不起,孩子們,讓你們有一個做過軍妓的母親,有一個骯髒身體的母親,今後一定會讓你們抬不起頭來,請原諒媽媽的無奈。第一次見到母親,淚如雨,聲似啞,心已碎。可我們三個兄妹聞言,當時心中卻是百味雜陳,只要住在金門的人,都知道八三么是什麼,如果讓我同學知道我媽嗎是軍妓,叫我如何做人?知道的人他們勢必嘲笑我,瞧不起我,甚至離得我遠遠的,從今爾後,我再也沒有朋友了。以後的日子我該怎麼過啊! 當晚我細細思量,當年如果沒有這些軍妓來撫慰十萬大軍,金門地區的婦女同胞一定會非常危險,不然在軍中就會造就許多的同性戀。所以說金門人及曾在金門當兵的弟兄,最是感謝先後來金門出賣肉體的寶島姑娘。她們以人類最原始的工具,將青春年華的肉體奉獻給阿兵哥,讓他們得到片刻的溫存,紓解人性的慾望,使其在個人的崗位上,防範敵人的進犯,讓後方的台灣得以全心全意發展經濟,改善國人的生活條件,進而讓我們的國家強盛。這種犧牲的精神,所有八三么的女人,是何其偉大啊!所以,我是八三么的女兒,我怎會抬不起頭?我媽媽以肉體及心靈的付出,是為了這個國家,為金門地區軍人犧牲奉獻,才會招致病魔纏身,我們的母親是偉大的,她的付出是有資格接受國家的褒獎的,是應該受人尊敬的,我們應該有資格驕傲的,我們怎會被人恥笑?曾經滄海落煙花,墬入風塵淚梨花;命運弄人,無可奈何啊!再者,母親嫁做人妻之後,安道守節,相夫教子,進而,肯定了自己生命的存在價值啊。 最終,母親敵不過病魔的肆虐,離開了我們及深愛她的老爸。對於母親的辭世,最傷心的是父親,他一直不相信自己的老伴已經走了,到今天在餐桌上,依然會在媽媽習慣坐的位子上擺放碗筷,洗完澡卻找不到內衣褲。這一年來父親變得寡言,又不見淚流,獨自守在房內,日不食,夜不寐,日復一日。 今年做忌日當天,老爸提早起床,一個人走到新市市場,買了好多好多媽媽喜歡吃的東西。祭拜時,老爸卻放聲大哭,哭得柔腸寸斷,可見老爸對老媽的感情有多深,有多真,後來我們三個兄妹也跟著哭了。從此,老爸像失了魂的身軀,每天都獨自漫步走上太湖湖畔,這裡是爸媽最常來的地方,他想在這裡試圖尋找過去片刻的記憶。 我爸今年已是高齡86歲的老芋仔了,我爸的一生,正好見證了這個時代的變遷,在這個史無前例的大動亂裡,曾經幾度蓬轉天涯,倉皇流徙,顛沛於砲火、飢寒於危難,難得一夕之安,承受了不盡的憂患和痛苦,歲月之轗軻,挫折之重重,身心之煎熬,痛徹心骨已達死寂絕望之中。最終,幸而偶遇機緣,竟能棲遲海隅,外適內和,體寧心澹,戀戀不能去。這豈不是所謂大難不死,必有後福麼?一個微不足道的老兵,一個滄海一粟且逐漸凋零的老兵,正以他的愛所編織的幸福家庭,細細咀嚼這甜美的果實。如果他沒有娶我媽,他的餘生是否還能擁有這個幸福的果實嗎?一般所謂「老芋仔」其實來台初期根本沒有結婚計劃,以為不久可以返回大陸了,在大陸已婚者,更是寄望回家團聚,三年、五年、十年後反攻大陸無望,再回頭想要結婚時,卻發現台灣人,尤其是閩南人,因為語言不通,不太願意自己的女兒嫁給老芋仔,因此;絕大部份老兵只好孤獨過一生。而父親付出的愛,換來這個溫暖的家。這份感情的付出,是需要勇氣的,沒有堅強心志,無法說服自己。人言之可畏,內心之掙扎,非常人之所為啊。 回想父母親的這一生,父親為這個國家付出了青春、血淚與生命。一生顛沛流離,篳路藍縷,歲月苦澀,挫折重重,再加上思鄉之苦,人生之痛,莫此為甚。晚年又失去摯愛,天命無奈,儘管天道靡常,人事滄桑,人生之苦,莫此為甚。而母親也是為這個國家付出了肉體與靈魂,卻在中年之際,終於病魔。世上的每一個人或許是生於憂患的,人生不是戲劇,更不是夢幻。但父母親的一生,卻是經歷了不幸、坎坷、憂患和痛苦。或有人依然在默默的「細算浮生千萬緒」,覺得「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語淚先流」,多少惆悵,多少迷惘,多少悔恨,不免執著,為煩惱所困。而父母親無私地付出生命,或許,只有在悲劇的痛苦中蛻變,才能在痛苦中創造、前進,以至於有今日。這是人類何等莊嚴而又蒼涼的生命情調。父母親生於這個國家多難,命運多舛的年代,一生坎坷,在千辛萬苦的環境之中求生存,走遍天涯海角,踽踽涼涼,風塵僕僕,四顧茫茫,緲然一身。幸而在蒼天遼闊,大地一片迷惘之中,欣然找到心愛的人,共築了屬於自己的巢。這二十幾年的家庭生活,都著上了濃濃的感情的色彩,也是緣之所寄,情之所鍾的歸宿。就如李商隱的:「此情可待成追憶,只是當時已惘然。」至情至性之謂。或如千百年來,往者已逝,卻給人間遺留下一個永久的追尋。令人有「其人雖已沒,千載有餘情」之嘆。 每當夕陽西下,我都會推著輪椅,徘徊於太湖湖畔,陪老爸尋找記憶。明天,如果你們遇見我,請以真心看我,真誠待我,雖然我是八三么的女兒,請不要嘲笑我,也不要鄙視我。我會昂首面對陽光,不會自卑,我會很驕傲地說,我有一個偉大的母親,她曾奉獻肉體給軍人,滿足千萬離鄉背井軍人的性慾需求,撫慰多少孤寂的心靈啊!我還有一個偉大的父親,他的至情至性在這個講求物慾的追求,又是極度享樂的現實社會中,這份人間的至情,是何等高遠,又是何等曠達,更是人生至「善」而又超然的境界。是人生「真」的情感,至「美」的嚮往啊!
    2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一些非常有趣但也很可怕的預測:⭕* 1.汽修店將消失。 2. 汽油/柴油發動機有 20,000 個零件。 電動機有20。 出售的電動汽車將享受終身保修,並且只能由經銷商進行維修。 拆卸和更換電動機只需 10 分鐘。 3. 有故障的電機不在經銷商處維修,而是送到區域維修站,由機器人進行維修。 4. 您的電動機故障燈亮起,所以您開車去似乎是洗車店。 你的車被拖走了,當你喝杯咖啡的時候,你的車來了一個新的電動機! 5.氣泵會消失。 6. 街角將有配電錶。 公司將安裝充電站; 事實上,它們已經在發達國家開始了。 7. 大型智能汽車製造商已經撥款開始建設只生產電動汽車的新工廠。 8. 煤炭行業將會消失。 汽油/石油公司將關閉。 石油鑽探將停止。 因此,與歐佩克說再見! 中東將陷入困境。 9. 家庭白天會生產和儲存更多的電力,然後使用並賣回電網。 該網絡存儲並分配給電力消耗大戶的 DC。 有人見過特斯拉的屋頂嗎? 10. 今天的嬰兒只會在博物館裡看到私家車。 未來的到來比我們大多數人想像的要快。 11. 1998 年,柯達擁有 170,000 名員工,銷售了全球所有相紙的 85%。 幾年之內,他們的商業模式消失了,他們破產了。 誰會想到會發生這種事? 12. 發生在柯達和寶麗來身上的事情將在未來 5 到 10 年內在許多行業中發生……而大多數人都沒有意識到這一點。 13. 在 1998 年的時候,你有沒有想過 3 年後,你再也不會用膠卷拍照了? 有了今天的智能手機,這些天誰還有相機? 14、1975年發明了數碼相機,最早的只有1萬像素,但遵循的是摩爾定律。 因此,與所有指數技術一樣,在短短幾年內變得非常優越並成為主流之前,它曾一度令人失望。 15. 現在,人工智能、健康、自動駕駛和電動汽車、教育、3D 打印、農業和就業將再次發生(但速度要快得多)。 16. 忘掉《未來衝擊》這本書吧,歡迎來到第四次工業革命。 17. 軟件已經並將在未來 5 到 10 年內繼續擾亂大多數傳統行業。 18. UBER 只是一個軟件工具,他們不擁有任何汽車,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出租車公司! 詢問任何出租車司機是否注意到這一點。 19. Airbnb 現在是世界上最大的酒店公司,儘管它並不擁有房產。 詢問希爾頓酒店是否看到了這種情況。 20. 人工智能:計算機在理解世界方面的能力呈指數級增長。 今年,一台電腦贏得了世界上最好的圍棋選手,比預期提前了 10 年。 21. 在美國,年輕的律師再也找不到工作了。 由於 IBM 的 Watson,您可以在幾秒鐘內獲得法律建議(目前是基礎知識),準確率為 90%,而人工完成的準確率為 70%。 因此,如果您學習法律,請立即重新考慮,因為將來律師將減少90%,(好主意!) 將只留下專家。 22. 沃森已經幫助護士診斷癌症,準確率是人類護士的 4 倍。 23. Facebook 現在有模式識別軟件,可以比人類更好地識別人臉。 到 2030 年,計算機將變得比人類更聰明(但它們永遠不會成為人類)。 24. 自動駕駛汽車:2018 年,第一輛自動駕駛汽車問世。 未來5年,整個行業將開始被顛覆。 您將不再想擁有汽車,因為您可以用手機呼叫汽車,它會出現在您的位置並將您帶到目的地。 25. 你不需要停車,你只需為行駛的距離付費,你可以在開車時提高工作效率。 今天的孩子永遠不會有駕照,也永遠不會擁有汽車。 26. 這將改變我們的城市,因為我們需要的汽車將減少 90-95%。 我們可以將舊停車位變成綠色公園。 27. 全世界每年約有 120 萬人死於車禍,包括分心駕駛或酒後駕車。 現在我們每 60,000 英里就有一次事故; 有了自動駕駛,它將在 600 萬英里內下降到 1 起事故。 這每年將在全世界挽救超過一百萬人的生命。 28. 大多數傳統汽車製造商無疑會破產。 他們將嘗試進化的方法並製造一輛更好的汽車,而科技公司(特斯拉、蘋果、谷歌)將採用革命性的方法並製造一台帶輪子的計算機。 29、看看沃爾沃現在在做什麼; 從今年開始,他們的車輛不再使用內燃機,2023 款車型僅使用全電動或混合動力,目的是逐步淘汰混合動力車型。 30. 許多大眾和奧迪的工程師都對特斯拉感到非常恐懼,而且應該如此。 查看所有已提供電動汽車的公司。 這在幾年前還是聞所未聞的。 31. 保險公司會有大問題,因為沒有事故,保險會變得更便宜。 您的汽車保險業務模式將會消失。 32.房地產會變。 因為如果你可以在通勤時工作,人們就會放棄他們的塔樓,搬到更好、更實惠的社區。 33. 電動汽車將在 2030 年普及。城市將不那麼嘈雜,因為所有新車都將使用電力。 34. 城市也將擁有更清潔的空氣。 35. 電力將變得非常便宜和清潔。 36. 30 年來,太陽能輸出呈指數曲線增長,但現在您可以看到其影響越來越大。 而且它只會增加。 37. 化石能源公司拼命試圖限制電網接入以避免來自家用太陽能裝置的競爭,但這根本無法繼續 - 技術將實現這一戰略。 38.健康:Tricorder X的價格會在今年公佈。 有些公司會製造一種醫療設備(在《星際迷航》中稱為“Tricorder”),它可以與您的手機配合使用,掃描您的視網膜、血液樣本和呼吸。 然後它會分析 54 種生物標誌物,這些生物標誌物幾乎可以識別任何疾病。 目前有數十種用於健康目的的電話應用程序。 歡迎來到明天——這實際上是幾年前到來的…… 如果我們仔細觀察,我們可以發現一個以前不存在的新社會群體的出現:今天六十到八十歲的人。 屬於這個群體的一代人已經從術語中刪除了老化這個詞,因為在目前的計劃中根本不可能這樣做。 這是一個真正的人口統計新奇,類似於青春期的開始; 在當時,這也是一個新的社會群​​體,它出現於 20 世紀中葉,賦予大量成長為成年人的孩子以身份,他們直到那時才知道去哪里或如何著裝。 這群新的人類,現在大約六十、七十或八十歲,過著相當令人滿意的生活。 他們是獨立的男人和女人,他們長期工作,並設法改變了幾十年來如此多的拉丁美洲文學賦予工作概念的陰鬱含義。 遠離沉悶的辦公室,他們中的許多人在很久以前就開始尋找並找到他們最喜歡並以此謀生的活動。 據推測,這就是他們感到飽的原因; 有些人甚至不夢想退休。 已經退休的人,過得充實,不怕閒散,不怕寂寞,內心得到成長。 他們享受自己的空閒時間,因為經過多年的工作、撫養孩子、短缺、努力和偶然事件,去思考大海、高山和天空是非常值得的。 但是有些事情我們已經知道了,比如,他們不是人及時止損; 六十歲、七十歲或八十歲的人,無論男女,操作計算機就像他們一生都在做一樣。 他們寫信看望遠方的孩子,甚至忘帶舊手機與他們寫電子郵件或發送 whatsapp 消息的朋友取得聯繫。 今天,按照他們的習慣,60 多歲、70 多歲或 80 多歲的人發布的年齡仍然沒有名字。 從前,那個年紀的人,老了,今天不……今天,身心都充實了,他們記得自己的青春,卻沒有留戀,因為青春也充滿了跌倒和懷念,他們從中深知. 今天,60 多歲、70 多歲和 80 多歲的人們每天早上都慶祝太陽,經常對自己微笑……他們為自己的生活制定計劃,而不是為他人的生活制定計劃。 或許,出於某種只有 21 世紀的人才知道並且將會知道的秘密原因,青年是內在的。 兒童和成人之間的區別很簡單,就是他們玩具的價格。 注:請不要留著,傳下去吧,我知道你積累了青春,60、70、80歲以上都無所謂。。
    18 人回報2 則回應1 年前
  • 《落花生的女兒 》 ---梁淑珍 撰文 「不相信愛情,不談戀愛,結婚三十多年不生孩子,做一對合作夫妻。我生活在動盪的歲月,被時代的浪潮從高山捲入海底:國家幹部變成了鐵窗女囚,名家才女嫁給了目不識丁的老農,其間的艱辛曲折、酸甜苦辣,稱得上傳奇⋯。」 這是許燕吉女士在回憶錄《我是落花生的女兒》一書中的一段話,直白地總結了自己可泣的人生,她以近百年的人生體驗, 告訴你一個真實得近乎殘酷的 20 世紀中國史。同時也讓讀者窺視了中國共產黨文革時代 至暗的時刻,而許燕吉就是那個激盪時代的縮影。 許燕吉祖父~許南英中過舉人,派至台灣當官,父親~許地山生於台灣台南。甲午戰爭台灣割讓給日本後,許地山隨家人遷回福建龍溪落籍。 1917 年考入燕京大學,五四運動時辦 「新社會」刊物。畢業後先至英國牛津大學獲碩士學位,回國途中短期逗留印度,研究梵 文及佛學。 後至美國哥倫比亞大學研究宗敎史。1927 年起任教於燕京大學,並在北京和 清華大學授課。 許地山一生創作,以閩、台、粤和東南亞、印度為背景。他有一篇很出名的散文~《落花生》,文章作者筆名也是「落花生」,入選了小學國語課本。 這篇《落花生》文章圍繞「種花生~收花生~吃花生~論花生 」而寫,是一幅令人神往、充滿著溫馨的闔家歡樂圖;這裏有母親的慈愛、嚴父的期盼、兄姊弟的手足之情,真實記錄了作者小時候的一次家庭活動。這篇文章陪伴了台海兩岸幾代人的成長: 《落花生》許地山 著 我們家的後院有半畝空地,母親説:「讓它荒著怪可惜的,你們那麼愛吃花生,就開闢出來種花生 吧!」我們姐弟幾個都很高興,買種,翻地,播種,澆水,施肥,没過幾個月,居然收穫了。 母親説:「今晚我們過一個收穫節,請你們父親也來嘗嘗我們的落花生,好不好?」 母親把花生做成了好幾樣食品,還吩咐就在後園的茅草亭過這個節。晚上天色不太好,可是父親也來了,實在很難得。 父親説:「你們愛吃花生麼?」我們爭著回答:「愛!」「誰能把花生的好處説出來?」姊姊説:「花生的 味兒美。」哥哥説:「花生可以榨油。」我説:「花生的價錢便宜,誰都可以買來吃,都喜歡吃。這 就是它的好處。」 父親説:「花生的好處很多,有一樣最可貴:它的果實埋在地裏,不像桃子、石榴、蘋果那樣,把鮮紅嫩綠的果實高高地掛在枝頭上,使人一見,就生愛慕之心。你們看它矮矮地長在地上,等成熟了,也不能立刻分辨出來它有沒有果實?必須挖起來才知道。」 我們都説:「是。」母親也點點頭。父親接下去説:「所以你們要像花生一樣,它雖然不好看,可是很有 用。」我説:「那麼,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父親説:「對,這是我對你們的希望。」 我們談到深夜才散。花生做的食品都吃完了,父親的話卻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上。 文章主旨由「我」領悟出: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偉大、體面的人。花生深埋在土中,以 自己的「犠牲」而使自己有用。借物喻人,揭示了花生不圖虛名,默默奉獻的品格。提醒我們看到樹上漂亮的果實,也要看看下面那些不甚好看的根。 許燕吉曾有過幸福快樂的童年。1933 年生於北京故取名「燕」,「吉」沖晦氣也。 1935 年,許地山受胡適推薦,出任香港大學中文系主任,是著名才女張愛玲的恩師。那時候許燕吉三歲, 一家人在香港,生活很優渥,住在一幢兩層小樓上,一樓租給英國人做生意,家裏有一部轎車,父親不會開車,車子都是母親開的。這樣的生活在一個戰亂的時代,雖然美好,但也難以持久。 1941 年,許地山因心臟病不幸猝死。在香港大學為他舉行的葬禮,宋慶齢第一個送來了花圈,那時許燕吉才八歲。 接著而來災禍不斷,日本人佔據了香港。母親帶著一家人逃亡, 一路輾轉廣西、貴州、四川,最後才逃至南京。許燕吉在父親生前好友的幇助下,進入南京明德女中就讀,哥哥周仲苓就讀弘光中學。哥哥姓周,是從母姓,因外公家無男丁。 1950 年代初,許燕吉考上了北京農業大學畜牧系。上大二那年,和同學吳富融談上了戀愛。經過黨組織同意後,兩人於 1955 年畢業後結婚,許燕吉也順利地分配到了工作。這對許 燕吉來説,是個好的開端;書讀完了,人也嫁了,工作也有了。 不幸,1958 年,共產黨在全中國如雪崩似的,展開了反右運動,許燕吉被打為右派,開除公職。 那時許多人都莫名其妙地被扯上了右派的關係,尤其像許燕吉這種「多嘴」的人,她心直口快是出於父親的性格。「我父親如果活到現在,也肯定沒好日子過。⋯要麽,他閉嘴;要麼,蹲監獄!」 許燕吉被逮捕時,她已懷有身孕。肚子裏的孩子還未出生,就胎死腹中,得知是一個女孩,許燕吉想看一眼,但醫生勸她別看,以免留下陰影。「假如當時知道:她是我唯一的孩子,無 論如何,我都要看看她的。」因為此後她這一生,再也沒生下過孩子了。 同年,許燕吉被判有期 6 年,管制 5 年。入獄後兩個月,許燕吉收到一張夫婿吳富融的訴狀紙,訴吿目的是離婚。短短一年,經歷入獄,孩子夭折,丈夫提出離婚,彷彿人生所有的苦難,都一次劈頭蓋臉向許燕吉砸來,毫無準備,就跌入了萬丈深淵。 第二天,許燕吉一字一淚寫了一封長信給吳富融,求他念惜夫妻三年來感情融洽,不要跟她離婚,倘若他日出獄,她會用一生來報答他。 人生到了最艱難的時候,怎樣都是求人。「我就像個無助的溺水者,救助爛泥塘邊的一棵小草,想挽回還有溫度的愛情,想留住和社會 的聯繫⋯」判決下來,離婚核准。 60 年初,大飢荒吞噬了整個中國大陸,赤地千里,餓殍遍野。許燕吉曾對著一塊發黑有毒的紅薯,瞪了五分鐘,難以下口,後來還是吃了。 在獄中,許燕吉與妓女做朋友,她也認為 殺人犯不是那麼壞。 1969 結束了長達 11 年的監獄生涯,接著中蘇「珍寶島」事件爆發,全國進入戰備狀態。許燕吉被疏散到河北一個貧困的小山村裏。她拼命幹著又苦又累的農活,卻依然無法果腹。 她實在撐不下去了,決定千里尋兄,投奔了 17 年未見的哥哥。周仲苓在陝西眉縣馬場工作, 同樣被管制,已經 40 多歲了,仍是獨身。自顧不暇,想幫妹妹卻有心無力。為了討口飯吃,許燕吉最後聽從哥哥的建議~「嫁人」,因為那是唯一的活路! 村裡聽説有個外地姑娘要嫁人,村裏的光棍都跑來相親,後來知道背景有問題,全都嚇跑了。只剩下個大許燕吉十歲,目不識丁,叫魏兆慶的農夫,家裡還有一個九歲的兒子。 婚前,兩人有段談判對話: 「我成分不好,嫁到你家,你兒子將來參軍招工都有麻煩,希望你慎重考慮⋯」 「參軍招工不重要,我就這麼一個兒子,我還指望他留在身邊養老呢!」 「我不會做飯,不會針缐活,你可不要嫌棄。」 「不要緊,你只要照顧好兒子就行!」 「你蹲著吃飯,我得坐著吃飯,你可別叫我跟你一樣蹲著吃。」 許燕吉出嫁前,哥哥周仲苓極其煎熬;他無法想像妹妹一個讀過大學的知識份子,要嫁給一個目不識丁的老農。「生活在我們那個年代的人,説不清有多少人身不由己。人生被歷史的巨刃割得七零八落,如同摔碎在地上的泥娃娃,黏都黏不起來。」 向來不喜歡哭泣的許燕吉,承認在嫁魏兆慶前夕,她流下了眼淚!也許在許燕吉心中,她要吶喊:「為什麼時光不能停留在那一天,爸爸不要走!我也永遠不要長大⋯。」 就這樣子,在魏兆慶旱煙袋的烤味中,許燕吉成了黃土高原上道道地地的農婦,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許燕吉形容她的人生命運如「擰麻花」;「本來兩條平順的麵粉條卻被扭曲 放下油鍋,我看見的處處都是悲劇,所感的事事都是痛苦,可是我不呻吟,因為這就是命運!」 魏兆慶有什麼好吃的總是留給她,許燕吉又把好吃的悄悄地塞給了孩子,後來孩子也願意喊她「媽媽」。1978 年,兒子魏忠科剛上高中,老師批改他的作業時,發現他的英語底子不簡單,一問之下,知道是媽媽敎的。老師意識到農村不可能會有懂英語的農婦,若有的話,肯定是知識份子。於是申報上級,1979 年,許燕吉在嫁給魏老八年後被平反。 1981 還職南京,許燕吉身份地位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留在鄉下的丈夫成了親朋好友討論的對象。大家催促她趕緊結束這場荒謬的婚姻。「給他一筆錢,離了吧!」幾個月後 ,許燕吉回陝西,村子裏的人以為她回來辦離婚。沒想到她卻拉著魏老頭來到了南京,辦了 戶口。 一個是名人,忙著接客;一個則喜歡蹲在馬路邊,抽著旱烟,看著汽車跑來跑去。許燕吉認為:我們文化水平有高低,而人格標準是一致的。我當初被踹了一腳,現在我不能傷他的心啊!兒子魏忠科大學畢業,成家之後,也到南京媽媽處落籍。許燕吉説:我的家庭是我努力經營,爭取來的。 許燕吉幫魏老找了個傳達室的工作,一個星期不到,因為不識字,無法幹下去,只好回家裏蹲。許燕吉也不在意,後來又幫他在農科會,找到一份養羊的工作,魏兆慶養了一百多隻肥羊,有多開心就不提了! 這對真情風雨三十多年的老夫妻,晚年時,你為我打水,我為你穿衣,平淡中流露著關愛。 2004 年,許燕吉的大學同學召集畢業 50 周年同學會。為了避免前夫吳富融怕見她的尷尬場面,她還特意打電話給吳富融:「有聚會你就來,不要躲著我,別人還以為我給你壓力。」吳富融出席了同學會,贈送同學們自己出版的詩集,也給許燕吉送了一本,扉頁上寫著:「許燕吉老同學指正」許燕吉當場在紙上,回了一首小詩: 五十流年似水, 萬千恩怨已灰。 萍聚何需多諱, 鳥散音影無回。 2006 年,魏兆慶過世,許燕吉開始拿起筆來,細敍滄桑,記數流年;寫下了《我是落花生的女兒》,這是一本沒有「王公將相」,也沒有「英雄美人」,更沒有「春秋大義」的書;卻是一 本令人唏噓不已,刻骨銘心的回憶録。是大時代中小人物的飄零史;為一個民族百年史提供了無可替代的注腳。 許燕吉曾説:「父親養育我只有八年,而他給我的精神財富,讓我享用終身。」許燕吉 81 歲生日那天,平靜安祥地結束了她傳奇的一生。遵照她的意願,後事從簡,遺體捐贈醫學。她用自己最後的一份力量,再次堅守父親的教導,發輝「落花生」精神:要做個有用的人。 文革時,紅衛兵迫害善良,摧殘人性,誅殺千萬,造成許燕吉坎坎坷坷的一生。可貴的是:她並沒有把她經歷的痛苦,變成摧殘自己的枷鎖;反而把她一生的苦楚,變成了一種「財富」;勇敢地向世人宣告:共產黨的階級鬥爭不可以在中國社會再次發生! 謹藉此文,我們向許燕吉女士,致上最高的敬意!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