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確診康復後得到無敵星星~‼️
小心「長新冠」後遺症才正要開始找上你📩

如何預防新冠疫情的重症?
以及避免確診康復後的後遺症?
https://bit.ly/3xQxzuw

參考資料:
國家衛生研究院電子報 | 第847期
台灣感染症醫學會 | 學術活動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 | 研究主題
中山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 研究主題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2022年6月12日 【57健康同學會】 https://youtu.be/jBfndv55Bxo ✏️ 1️⃣檸檬綠可治新冠? 張淑芬確診"獻聲"..咁有影? 2️⃣哪個能對抗病毒? "1.綠茶+檸檬 2.鳳梨3.茶葉"? "張忠謀夫人確診經驗"瘋傳! 喝"這"就好..真假? 名人加持"綠茶+檸檬"真有效? 天然食物成盾牌? 台積電證實攏是假! 維生素C只能預防非殺病毒! "張忠謀夫人確診經驗"假的! 揭..綠茶檸檬真功效? "熱"檸檬綠茶防新冠? 用"這招"完美釋放營養素! 3️⃣鳳梨好處一籮筐!? "這元素"竟能預防新冠肺炎? 吃鳳梨能減少炎症!? 研究:抗病白血球多4倍!? "鳳梨酵素"助免疫健康! 還能減輕新冠肺炎症狀!? 4️⃣住同屋簷卻沒"陽過"! 想當天選之人要吃"這1味"? 病毒環伺卻能"終身免疫"! 關鍵秘密藏在基因裡? 天選之人真存在? 鼻腔噴病毒..半數人沒感染? 看到確診人數就焦慮! 想當"天選之人"怎麼做? "天選之人"擁特異體質? 專家:就是這三種人! 全家都確診! 自認天選之人的古錐師竟成"陽過"? 5️⃣大家都在吃"維生素C"抗新冠! 越酸C含量越高? 檸檬=維生素C? 這些"不酸的蔬果"..含量高5倍! 檸檬心酸了? "綠綠的它"竟是維生命C榜首? 顛覆想像! 檸檬.橘子很酸..維生素C卻不高? "C"收過量非好事? 李建璋:維他命應該這樣吃! 維生素吃過多小心恐怖副作用? 一天能吃多少? 維生素C不是吃多就好! 補過頭會出大問題? 6️⃣"無敵星星"僅3個月?! "長新冠"卻會跟你一輩子? 確診吃藥會讓病毒"長駐".提高"長新冠"? 真假? 吃藥壓病毒更糟糕? 李建璋:確診燒過頭才危險! 新冠病毒在體內活多久? 活逾14天..病情更加重? 確診=獲無敵星星? 美研究:有患者269天仍陽性! 感染後好不了? 逾32萬台灣人恐患"長新冠"? 每5人就有1人中! 新冠"痛苦後遺症"來勢洶洶..? 重症才會長新冠? 美健康機構:76%患者非重症! 康復≠好了? 難纏後遺症"累.喘.腦霧.."怎預防? 身體各部位都遭殃! 對付長新冠有預防之道? 長新冠"呼吸好困難"! 靠"4營養素"救救肺功能! 7️⃣小小一根"腎"是遺憾? 魚刺"游走全身"險奪命! 魚刺卡喉很常見! 竟要"終身洗腎"..怎回事? 肛門卡一根魚刺! 高雄女休克送醫"終身洗腎"!?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特發性肺纖維化 菜瓜布肺確診後 恐活不過1年 抽菸除了引發肺阻塞、氣喘、肺癌,長期抽菸還可能引起「菜瓜布肺」(特發性肺纖維化),確診後平均存活期不到一年,比許多癌症存活期還短。2017歐洲呼吸道學會年會近日發表多篇研究,指出合併用藥可以增加療效,延長存活期。 台灣「菜瓜布肺」患者約1300多人,因早期症狀不明顯,確診時幾乎都已到晚期,且因缺少有效治療藥物,只能使用類固醇、化痰藥,但幫助不大,病人如同被宣判死刑。 台大醫院副院長、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理事長余忠仁指出,「菜瓜布肺」致病原因仍不明,一般認為,與基因遺傳、抽菸、胃食道逆流有關;此外,長期暴露在粉塵、化學物質等危險環境中,如木工、美髮業、裝潢工人等,均屬於高風險族群,應提高警覺,如果乾咳超過兩個月,易喘、呼吸困難,就應就醫。 台灣健保於今年3月給付新型治療特發性肺纖維化呼吸道藥物。臨床顯示,持續使用新藥,可以減緩肺功能下降近五成,減少超過六成的急性惡化機率,死亡風險則降低四成三。最新研究發現,症狀嚴重者使用此藥時,搭配另一項不同作用機轉的藥物,效果更好。 余忠仁說,兩種藥物合併治療,同時針對四種生長因子發生作用,臨床顯示可降低纖維化、減緩肺功能惡化。不過,另一種藥物有光過敏等副作用,且健保尚未給付,患者必須自費。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武漢肺炎的確會有後遺症!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專家諮詢小組召集人張上淳說,台灣首例個案的女台商,在出院時,經過電腦斷層(CT)掃描,看來的確是有肺部纖維化的狀況,肺功能也沒有完全恢復,跟以前SARS病患、H7N9病患的肺炎變化情形很類似。 而肺部「纖維化」,在2003年SARS在台灣大流行時,就是很多感染者的夢魘,因為它不只不可逆,還會讓平常的活動也變得喘、容易咳嗽或累,最重要的是,平均餘命通常只剩下2~5年;在台灣,甚至許多人平均剩下0.9年。 到底什麼是肺纖維化?就像肺部變成一塊又粗又硬的菜瓜布! 很多人一定聽過「肝硬化」,代表肝臟變得硬硬的、不再柔軟,也失去了原本的功能。 而其實肺纖維化也是這樣,它俗稱「菜瓜布肺」,是指肺部從柔軟的絲瓜,變得像乾掉的菜瓜布一樣,又粗又硬、沒有彈性,所以沒辦法將空氣吸入肺部、運送到全身,不只呼吸會變得很困難,身體也會缺氧。 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代表陶啟偉說,通常國外在診斷肺纖維化之後,餘命大約是2~5年,但台灣在診斷肺纖維化之後,平均只能存活0.9年,5年存活率甚至比乳癌、大腸癌還要低,屬於死亡率非常高的疾病。
    2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最近《要不要在非吸菸者常規進行Low dose CT screen》的議題,又受到大家的重視,分享去年貼的文章如下: 關於什麼時候該進行《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 台灣肺癌學會、台灣胸腔暨重症加護醫學會及中華民國放射醫學會聯合訂出「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共識宣言」,供民眾參考: 1、年齡介於55~74歲,抽菸史超過30包年(即每天抽1包菸,超過30年;或每天兩包,超過15年;或每天3包,超過10年等),目前仍在抽菸或戒菸尚未超過15年者,證據顯示《可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以篩檢肺癌。 2、有《肺癌家族史》的民眾,《可以接受》低劑量電腦斷層作為肺癌篩檢,然而其效力尚未被證實。 3、有《肺癌病史》、氡暴露及特定職業暴露的民眾,可以諮詢醫師,《可考慮接受》肺癌篩檢。 4、《沒有危險因子》的民眾,目前《沒有證據》支持應做肺癌篩檢。 5、患有嚴重疾病或無法接受根治性癌症治療的民眾,《不建議》做肺癌篩檢。 6、低劑量電腦斷層肺癌篩檢宜在具有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經驗,並有多專科肺癌診治的醫療機構進行。 7、建議《抽菸者應及早戒菸》,低劑量電腦斷層篩檢並不能預防肺癌發生。 余忠仁理事長說:「很多地方在推動低劑量電腦斷層,但是做篩檢是一回事,後續的追蹤、結節的處理、完整的評估呢?目前都缺乏,」 學會推出來的建議,歡迎大家分享!! 對於吸菸者來說,戒菸還是最重要的預防肺癌步驟 《台中榮總戒菸治療團隊,關心您》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 台灣每日確診人數破8萬,雖然多數為輕症及無症狀,但康復解隔後真的能無後顧之憂嗎?🤔 根據國際研究發現,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康復後仍有可能受「#長新冠」困擾。 #長新冠是什麼? 又稱為「新冠長期症狀」,也就是 #新冠後遺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長新冠(Long COVID)指的是曾經或可能確診新冠病毒3個月後,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甚至長達一年,且無法由其它的診斷來解釋的現象。 - #長新冠可能會出現哪些症狀? ❶極度疲倦 ❷頭痛、頭昏 ❸喘不過氣、呼吸急促 ❹味覺、嗅覺的異常變化 ❺腦霧、記憶力和注意力低落 ❻失眠、睡眠障礙 ❼關節痛、肌肉痛 另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症狀,如:落髮、焦慮、腹瀉等都有可能發生。 以及,不少確診者因為長期咳嗽,甚至會咳傷咽喉,因此,在保養喉嚨工作上,首先要避免說話過於用力、聲音太大、過度用嗓,同時要保持咽喉濕潤。 建議多飲用溫水,戒煙酒,日常可多食用潤肺食材,像是山藥、百合、川貝、銀耳、蜂蜜、玉竹等,有助於生津止咳、潤燥補氣。 - #長新冠有機會痊癒嗎? 長新冠是可以治療、恢復的,只是需要後續長期保養與復原的時間,千萬不要以為病情好轉後就會自然痊癒的假象,如果未積極治療,症狀可能起起伏伏或消失後再復發,嚴重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與工作。 若有任何不適症狀,可以利用衛福部推出的「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來治療,盡快尋求中醫師的協助診斷,並遵循醫師指示對症下藥、調整體質,是會漸漸恢復,減緩後遺症帶來的不適感的!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公告】 侯漢廷議員服務處自即日起休息至6月5日。 本服務團隊六名助理相繼確診,兩名為間隔一個月的重複感染,症狀比一個月前首次感染更嚴重。 一個月前開始不斷在吹的「自然感染就有保護力」、「三個月無敵星星」,全是鬼扯蛋,政府讓確診者即便再陽性三個月內免隔離,只是為了掩蓋重複感染的謊言、這才是拿台灣人命開玩笑的認知作戰! 以下皆為今年4、5月份國際研究及報導; 《科學》(Science)期刊上的一篇研究顯示,和之前的病毒株相比,Omicron株的再次感染率明顯更高。 《自然》(Nature)也稱,迄今為止,英國已經有 65 萬人重復感染過新冠,其中絕大多數都是去年 12 月Omicron出現以來發生的。 《紐約時報》報導,Omicron傳播及變異速度快,冠狀病毒變得更擅長重新感染人類。 加拿大《Global News》,報導,UBC大學生物醫學工程學院的醫學遺傳學教授Kelly McNagny表示:「尤其是Omicron變種,它似乎會一次又一次地反復感染人。」阿爾伯塔省衛生廳助理主任Lisa Glover也表示,「自從Omicron病毒成為主導變種後,再感染病例增加了。」 在海外,能統計「重複確診」的案件數;在台灣,直接隱匿疫情蓋牌!三個月內重複確診原則免隔離免通報(自主決定),真是厲害了民進黨! 後遺症與重複感染的事實具體存在、看著助理親友及台灣人一一確診,只想說: 去你媽的共存! 去你媽的群體免疫! 帶風向的「專家」媒體側翼自己先中一遍! 祝福大家平安健康,鼓吹確診等於自然免疫的除外。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國內外醫療專家一致反對讓12歲以下的孩子打針~ 林氏壁,何美鄉等推針學者一致認同:「兒童接種,弊大於利」 《請各位爸爸媽媽千萬注意一孩子的生命安全,經不起冒險!》 以下內容全部出於主流媒體 親愛的父母您好: 如您有為孩子接種新冠疫苗的打算,請您務必先看看這些由台灣知名的推針派醫師,對於兒童接種的反對意見! 《一邊,是極低的染疫致死風險,一邊,則是連最推崇疫苗的醫師,都覺得「弊大於利」的未知風險,相信最疼惜孩子的您,在看完後,必會做出最正確的決定...》 林氏壁(孔祥琪) 台大醫院內科住院醫師,台大醫院內科人事總醫師,台大雲林分院感染科主任,台大醫院研究倫理委員會委員,台大臨床試驗中心主治醫師,曾至美國杜克大學進修臨床研究 「不鼓勵兒童接種疫苗」,12歲以下兒童,並不是新冠病毒重症及死亡的高危險群,重症死亡率極低,希望爸媽們不要過度擔心。 我們應該要把這些國外觀察到的兒童染疫的死亡率、可能後遺症、疫苗有效性、疫苗可能副作用全部都攤開來看,才可能有科學和理性的對話。 否則,很容易被無限上綱的恐懼主導了你的想法。 陳秀熙 臺北醫學大學牙醫系畢業,陽明大學碩士,劍橋大學博士及碩士。現任臺灣大學公共衛生學系教授,曾任臺灣大學公衛學院副院長以及公共衛生碩士學位學程主任。研究領域包含生物統計、流行病學、預防醫學。曾獲科技部傑出科學獎、芬蘭科學院芬蘭國家科學院傑出教授獎、財團法人青杏醫學文教基金會「青杏醫學獎」、國科會傑出研究獎 陳秀熙認為,台灣的防疫具有高水準,兒童的致死風險不高,「反觀兒童疫苗接種的未知風險,反而高於致死風險。」 陳秀熙表示,根據國外數據,「兒童染疫致死率極低」,五到十一歲童接種疫苗後引發的副作用卻仍然未知,在兒童染疫多為輕症的情況下,「不建議五到十一歲接種疫苗。」 何美鄉 臺灣流行疾病學專家、內科醫師,現為中央研究院生物醫學科學研究所兼任研究員,曾任中研院醫學研究倫理委員會主委、生醫所研究員(2015年退休)。是台灣首位參與美國疫情調查服務隊的流行疾病學專家,曾於SARS期間率先進入和平醫院,協助照顧病患。 何美鄉表示,十二歲以下兒童是否要打疫苗仍有疑問,「她個人認為弊大於利」,北歐有些國家亦不建議。 邱南昌 疾管署預防接種受害救濟審議小組召集人,台灣疫苗推動協會常務理事,台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常務理事,台灣感染管制醫學會監事,中華民國兒童保健協會常務理事,北市衛生局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委員,臺灣兒童感染症醫學會理事長,臺灣小兒神經醫學會常務監事,臺灣兒童伊比力斯協會理事長,靖娟基金會兒童安全委員,高雄醫學院醫學系,美國杜克大學小兒科進修 邱南昌表示,近日將開會討論五到十一歲童疫苗接種議題,包括,疫苗安全性及如何執行等配套措施;隨防疫規定鬆綁,染疫人數勢必增加,「但幼兒重症率極低,爸媽不用過度恐慌。」 當眾多推針派醫師都認同「兒童接種,弊大於利」時,各位父母就必須更正視這篇文章所述的危險性了 1.官方數據表明,新冠疫苗對於孩童的學習,可能造成負面影響。 依照目前的國際現況,仍缺乏足夠時間和數據得知兒童接種後的不良反應,所以也難以評估疫苗對兒童的潛在風險。JCVI的數據已明確告訴我們,「疫苗有可能對於孩童的學習,造成負面影響。」 英國「疫苗接種和免疫聯合委員會」(JCVI)在今年二月十六日發表的文章中提到,美國的官方數據顯示,美國有八到十%的兒童接種疫苗後發生至少缺課一天的現象,而美國有超過八百萬名五至十一歲兒童接受了新冠疫苗注射,意味著十名當中就有一名兒童,因嚴重不良反應無法進行日常活動而被迫缺課。 2.美國佛州的最高衛生單位,對兒童接種問題直接表態:「弊大於利」 美國佛州政府對於孩童施打疫苗的政策已重新審視,並且該州最高衛生單位已於三月份所發布的新指引明確表示,兒童施打疫苗可能「弊大於利」 依其臨床試驗證據顯示,兒少族群因染疫所引發的重症率相當的低。同時,也缺乏證據顯示疫苗對兒童的益處,反發現五至十七歲疫苗受試者嚴重不良事件高於預期,且注射後產生心肌炎的風險不可忽視。 3.除了接種後的心肌炎與其他長期風險難以估計,紐約衛生局更表明,兒童接種後對病毒的保護力,竟降至了十二%! 美國自去年十一月開放五至十一歲接種疫苗,紐約衛生局最新研究報告指出,去年十二月十三日至今年一月廿四日Omicron案例暴增期間,在該年齡段的孩童中,輝瑞疫苗對Alpha病毒株的保護力從最初的六十八%,降至了十二%。目前不僅接種後的追蹤數據不夠完整,疫苗的保護力也大幅下滑。 取自網友
    10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防疫到底要吃哪些保健品? 營養師盤點這些! 維生素C、D 鋅 深海魚油 益生菌 你有沒有認真照顧自己?! https://www.lianan.com.tw/drliananepaper/Article/391-2 你準備了什麼? 維生素B群跟C一定要有 益生菌、魚油、蜂膠也不能少! 不夠了記得呼叫我! 你的腸道有好菌嗎? 這個時候、好菌特別重要! 香港累計已有逾百萬人確診新冠肺炎,感染者在病毒清除至少四星期後仍持續出現症狀,即有可能有「長新冠」,香港約76%染疫者康復後半年仍有一種症狀。中大醫學院研究首次發現,長新冠患者腸道微生態獨特,生物多樣性明顯較少,「好菌」較少!! 你知道魚油可以降低染疫率嗎?! 完整的保護自己 醫推:每週3次可以降染疫率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JPvB7Ey?utm_source=lineshare 你知道魚油可以降低染疫率嗎?! 完整的保護自己 醫推:每週3次可以降染疫率 https://liff.line.me/1454987169-1WAXAP3K/v2/article/JPvB7Ey?utm_source=lineshare 三立新聞~最新生技報導 存在地球35億年的古微生物 藍藻(螺旋藻)對病毒阻絕力95% 且長效4小時 保護自己又多了一個安心配套👍 口含藍藻、保護力更好! https://youtu.be/NcXqlm2kwoQ *最新醫學研究報導* 全球已超過 1.7億人感染了嚴重急性呼吸系統綜合症冠狀病毒,更導致超過 350萬人死亡,對醫療保健和經濟產生了前所未有的負面影響 。 儘管針對冠狀病毒病(COVID-19)測試了各種治療的可能性,仍然未有最合適的治療方法及有效藥物。 蜂膠是一種天然產物,含有豐富的類黃酮具有增強免疫力和抗炎的功效。實驗數據顯示蜂膠能有效抑制這些病毒蛋白酶及降低感染後對於重症的負面風險。 在克服疫情關鍵時期,每日早晚透過蜂膠,飲用或漱口,為家人撐起最有力的防護傘。 資料來源: 2021/6 巴西綠蜂膠 (EPP-AF®) 作為 COVID-19 住院患者輔助治療的療效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753332221003115 2020/11 蜂膠及其對 SARS-CoV-2 感染機制和 COVID-19 疾病的潛力 https://www.sciencedirect.com/science/article/pii/S0753332220308155 確診高峰期 如果輕症、你可以這樣保養 緩解你的不適! https://heho.com.tw/archives/216006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轉傳分享 ~ 台灣近日疫情狂飆,有人忙做民調,疫情越嚴重,陳時中民調越高。如果不是做民調的人做得很假,就是我們的經驗法則出了問題。官做得越爛,人民支持度越高,這門學問實在太深奧了。 衛福部長陳時中最近越來越有自信,放聲大膽地說,台灣確診人數從350萬到460萬人都有可能,說的臉不紅氣不喘。衛福部每天記者會的圖卡都把重點放在輕症及無症狀99.6%,好魔幻的數字啊。意即確診了也不要怕,你會在這個99%裏面。 陳時中沒有說出來的真相是,這99%的確診人口裡,有輕重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官署不說,我們不可不知。近期有國際期刊研究指出,輕症患者康復後,比起沒有染疫,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8%,兒童確診後一個月,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無感染者的2.5倍。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4月刊登在《自然》(Nature)的報告顯示,輕症患者可能造成輕微腦損傷;今年3月刊在《自然》期刊的一篇研究指出,沒有住院輕症患者比起無染疫者,感染新冠病毒加速輕症患者的大腦灰質流失。 上述黃立民的說法是經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澄清後的官方說法,連官方都認證過了,輕症是有後遺症的。 從陳時中口中說出的3~400萬人確診,說的雲淡風清,染疫像吃粥一樣平常,400多萬人染疫跟衛福部無關,台灣疫情守不住,台灣民眾得靠媽祖保佑,會不會染疫,靠搏杯問神還有靠機運,唯獨不靠政府。 在這場防疫大作戰中,陳時中所帶領的防疫指揮中心缺席了。讓人民大量自然感染,透過各大名醫、官方御用學者大事宣揚確診是走向正常生活的必然途徑。強調確診有眾多好處,可以提升免疫力,增加抗體,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正常。 避開以下東西隻字不提:輕症確診在染疫後會出現長期症狀,據英國國民保健署定義,若解除隔離後自染疫起12週,仍持續存在症狀,則稱之為long Covid。常見症狀有胸悶喘咳等呼吸道症狀,極易倦怠,疼痛或肌肉痛,頭痛或周邊肢體麻木,掉髮或皮膚出疹。有些患者會出現「腦霧」,即無法專心,認知功能異常,暈眩等等,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上述這些話絕不會出現在陳時中口中。 陳時中所帶領的指揮中心,從過去追求加零,到今天態度360度大轉變,變成美化染疫的說法,也說服社會大眾染疫是件好事,徹底顛覆地球人對染疫的認知。 中央政府棄守防疫,讓人民自然確診甚至鼓勵大家確診,都說早晚輪到你,台灣社會對政府不做防堵,只強調確診輕症的美好,隱匿輕症的恐怖後遺症,居然選擇逆來順受,不哭不鬧。 對照去年3+11防疫破口,在野黨拚起命來對陳時中口誅筆伐,這次竟然悄悄安靜無聲!面對恐怕500萬人確診的事實,大家選擇吞下去,這也是台灣奇蹟。 美麗島電子報昨天做了一份民調,陳時中支持度不降反升,確診數越爆越多,陳時中支持率越來越高,早知讓全民確診可以迎來高支持率,當初何必苦守台灣疫情,引來一身罵名?綠委還趁機說,可見民眾看見了陳時中的努力,給予肯定。 陳時中「努力」叫大家確診,這是我們看到的事實。而這種努力獲得高民調,叩叩叩!到底是我的眼睛業障重,還是民調便宜,名嘴更便宜,張口就拿著民調說,「他很棒,全民染疫是政府努力的目標,台北市長選他就對了」。 除了疫情是人民的劫數,這些名人做的所謂民調更是社會災難亂源。 文/徐志明(資深媒體人)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兒童新冠腦炎處理6點建議(林奏延教授/林口長庚) 最近兒童COVID-19確診數激增,已佔台灣全部確診數的20%,雖然兒童感染後絕大部分是輕症,但猛爆性腦炎,在南北地區陸續發生,也造成了多位病童的死亡跟社會的不安。這些病例大都是學齡前兒童,而且病程都非常猛爆,往往在確診一、二天就急遽惡化,三、四天左右就不幸往生。 這情況很像1998年腸病毒大流行時所見到的兒童腦炎。當年有78位病童不幸因此而死亡,更多的兒童存活下來了,健康卻自此受到長遠的影響。筆者在流行初期即一再呼籲防疫單位重視,繼而與台灣學界做腸病毒的研究,台灣因此成為兒童腸病毒防治研究的重鎮,迄今全世界對腸病毒的治療都以台灣經驗作為準則。筆者今天目睹台灣兒童再次面臨一樣是病毒帶來的嚴重危機,謹以一位兒科醫師和防疫老兵的身分,總結20多年來的實戰經驗,提出幾點建言: (1)家長:指揮中心已公布兒童腦炎重症的八警訊(前驅症狀),請家長不用太恐慌,但要密切觀察兒童的病情變化,一有變化即刻送醫。 (2)兒科醫師:由於大部份兒童COVID-19為輕症,基層兒科醫師照症狀治療即可,如有腦炎前驅症狀就轉送專責醫院;專責醫院之醫師應密切觀察腦幹症狀,包括抽筋、肌躍型抽蓄、意識不清、非自主性眼球動作(如眼球固定偏向一側、鬥雞眼)、顱神經功能異常等,因為一出現,幾個小時就可能出現腦幹疝脫,甚至心跳、呼吸停止。 (3)分級分流:在疾管署的協助下,兒科醫學會與相關各次專科(兒童神經、兒童感染、兒童胸腔重症、兒童急診),已在上週五完成【兒童新冠腦炎治療的臨床指引】。兒童腦炎重症病程變化快,要由有經驗的兒童照護團隊治療,預後才會良好。筆者建議各縣巿至少設一家兒童COVID-19重症專責醫院,由REMOC平台來負責,「優化兒童醫療照護體系」中的兒童重症運送團隊也可適時發揮功能,如果不適合轉診的病例,也要經由視訊,每天早晚由專家小組會診討論。 (4)提供兒童公費快篩:實名制的快篩試劑,特異性高達99%,目前兒童陽性率甚高,兒童快篩陽性就可視為確診,而進入下一步治療。5-11歲兒童才剛開始打疫苗,應廣發公費快篩試劑給兒科診所,將目前塞爆的兒童急診有秩序地疏散到基層診所。 (5)病理檢查:在大流行期,相似的症狀及病程可能是不同的病毒引起,相同的病毒也可能引起不同的病理變化及臨床狀況,所以病理檢查是非常重要的。1998年6月在筆者懇談之後,一對父母在悲傷之餘,發揮大愛,捐贈孩子遺體,由當時美國CDC感染病理專家謝文儒醫師指導,進行病理解剖,才在腦部培養出腸病毒71型,並確定『腦幹腦炎及其再引發的神經性肺水腫及心臟衰竭』是重症主因。目前幾例冠狀病毒腦炎的病程都有點差異,而且因進展迅速,往往無法做詳細檢查,所以病理檢查更為重要,如此才能了解重症機轉,提供更適切的治療,筆者建議由政府出面與家屬協商勸說。 (6)研究:這次台灣兒童腦炎的情況和歐美不同,新加坡並無兒童腦炎病例,香港則有2例類似報導,人種差異可能是主要因素之一,台灣重症病人的基因研究非常重要,筆者團隊近期發現台灣腸病毒的易感受基因,洛克斐勒大學的Casanova教授最近也發現COVID-19重症病患與易感染基因有關。 COVID-19腦炎猝不及防的進展到抽搐、昏迷與死亡!想要及時治療,就要想辦法找出早期預測進入猛爆性腦炎的因子,例如病毒量Ct值和染疫指標如CRP,procalcitonin,IL-6等的關係,這些研究及基因研究都需要全國性快速的進行。 另外,在疫苗接種方面,如果6個月到5歲兒童疫苗通過EUA,建議儘快採購施打。 每一位小朋友都是父母的心肝寶貝,更是國家的未來!1998年腸病毒重症大流行後,經過台灣醫界的努力,已經具備世界級先進的兒童重症照護能力,誠然政府已經竭盡全力做出卓越的防疫成效,如能稍撥冗作更細緻的規劃,優秀的兒科醫師們必定能在指揮中心的領導之下,不僅要救活這些重症的兒童,更要讓孩子們完全康復,能夠繼續健康的長大,成為社會未來的棟樑。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