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0 個月前
☔️李玟 48 歲走了
艾成 40 歲走了
朱俐靜 40 歲走了
許瑋倫 28 歲走了
陳寶蓮 29 歲走了
張雨生 31 歲走了
高以翔 35 歲走了
劉真 44 歲走了
羅霈穎 59 歲走了⋯
嚴凱泰 54 歲走了
志村健 70 歲走了
李登輝 98 歲也走了
有位智者說過一段話!好經典!
人靜時,躺下來仔細想想,
人活著真不容易,明知以後會死,
還要努力的活著,人活一輩子到底是為什麼?
複雜的社會,
看不透的人心,
放不下的牽掛,
經歷不完的酸甜苦辣,
走不完的坎坷,
越不過的無奈,
忘不了的昨天,
忙不完的今天,
想不到的明天,
最後不知道會消失在哪一天,
這就是人生。
所以再忙再累別忘了心疼自己,
一定要記得好好照顧自己!
人生如天氣,可預料,但往往出乎意料。
不管是陽光燦爛,還是聚散無常,
一份好心情,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剝奪的財富。
把握好每天的生活,
照顧好獨一無二的身體,
就是最好的珍惜。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隨性而往,
隨遇而安,一切隨緣,
是最豁達而明智的人生態度。
多好的一段話:
我們都有缺點,所以彼此包容一點。
我們都有優點,所以彼此欣賞一點。
我們都有個性,所以彼此謙讓一點。
我們都有差異,所以彼此接納一點。
我們都有傷心,所以彼此安慰一點。
我們都有快樂,所以彼此分享一點。
因為我們有緣相識,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位家人😇
朋友!開心的過好每一天🥳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絕世好文! 建議您花3-5秒存一下,受益一輩子!中老年朋友必讀 2017-12-28 健康資深公民 (01) 人靜時,躺下來仔細想想,人活著真不容易, 明知以後會死,還要努力的活著,人活一輩子到底是為什麼!? 複雜的社會,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牽掛,經歷不完的酸甜苦辣,走不完的坎坷,越不過的無奈,忘不了的昨天,忙不完的今天,想不到的明天,最後不知道會消失在哪一天!這就是人生。 所以再忙再累別忘了心疼自己,冬天已到,天氣己冷,一定要記得好好照顧自己! (02)人生如天氣,可預料,但往往出乎意料!? 不管是陽光燦爛,還是聚散無常,一份好心情,是人生唯一不能被剝奪的財富。 把握好每天的生活,照顧好獨一無二的身體,就是最好的珍惜。 得之坦然,失之泰然,隨性而往,隨遇而安,一切隨緣,是最豁達而明智的人生態度。 (03) 多好的一段話: 我們都有缺點,所以彼此包容一點。 我們都有優點,所以彼此欣賞一點。 我們都有個性,所以彼此謙讓一點。 我們都有差異,所以彼此接納一點。 我們都有傷心,所以彼此安慰一點。 我們都有快樂,所以彼此分享一點。 因為我們有緣相識,請珍惜生命中的每一位家人、朋友!開心的過好每一天! (04) 十年後,您把現在的奔馳寶馬給孩子,他們會說太舊了! 十年後,您把現在的iPhone X給孩子,他們會說別逗了! 十年後,你躺在病床上抱著一堆存摺,要兒女天天給你把屎端尿,兒女們會說,僱保姆吧! 十年後,你保持了健康的體魄,還能到處旅遊,打拳、跳舞。 您的孩子會說,老爸老媽你們太明智了!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自己的健康! 重要的事情,再說一遍,請大家記住最後一句話: ● 給孩子最好的禮物是保養好自己的身心健康。 ●人生就是做好兩件事: 第一,教育好孩子,不要危害社會; 第二是照顧好自己,別拖累孩子。 (05) 請大家看看,著名的廈門大學教授易中天的一段話,好經典!! 再過若干年,我們都將離去,對這個世界來說,我們徹底變成了虛無。 ● 我們奮鬥一生,帶不走一草一木。我們執著一生,帶不走一分虛榮愛慕。 今生,無論貴賤貧富,總有一天都要走到這最後一步。到了天國,驀然回首,我們的這一生,形同虛度!! ● 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用心生活,天天開心快樂就好。 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之後,不過一捧黃沙。 ※請善待每個人,因為沒有下輩子。 (06) 一輩子真的好短,有多少人說好要過一輩子,可走著走著就剩下了曾經。 又有多少人說好要做一輩子的朋友,可轉身就成為最熟悉的陌生人。有的明明說好明天見,可醒來就是天各一方。 所以,趁我們都還活著,戰友、同學、朋友、同事、能相聚就不要錯過,能愛時就認真的愛,能擁抱時就擁入懷,能牽手時就不放開。能玩的時候玩,能吃的時候吃。 (07) 請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不要做翻臉比翻書還快的人。 互相理解才是真正的感情,不要給你的人生留下太多的遺憾。再好的緣份也經不起敷衍,再深的感情也需要珍惜。 沒有絕對的傻瓜,只有願為你裝傻的人。原諒你的人,是不願失去你。真誠才能永相守,珍惜才配長擁有。 (08) 有利時,不要不讓人;有理時,不要不饒人;有能時,不要嘲笑人。 太精明遭人厭;太挑剔遭人嫌;太驕傲遭人棄。 ● 人在世間走,本是一場空,何必處處計較,步步不讓。 話多了傷人,恨多了傷神,與其傷人又傷神,不如不煩神。 一輩子就圖個無愧於心,悠然自在。世間的理爭不完,爭贏了失人心;世上的利賺不盡,差不多就行。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09) 心幸福,日子才輕鬆;人自在,一生才值得! ● 想的太多,容易煩惱;在乎太多,容易困擾;追求太多,容易累倒。 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因為沒有下輩子的相識!好好感受生活的樂,因為轉瞬就即逝!好好體會生命的每一天,因為只有今生,沒有來世。 這是一篇難得的絕世好文! 獻給家人,老師,同學,同事、戰友、好朋友,好弟兄,好姐妹,以及愛我的和我愛的人。 讀過的,若能再讀一次, 沒准讓你自己體會人生真諦。 發過的,不妨再發一次, 或許給有緣人打開心靈窗扉。
    1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這段話不錯:: 人靜時,躺下來仔細想想,人活著真不容易,明知以後會死,還要努力的活著,人活一輩子到底是為什麼?複雜的社會, 聽不完的謊言,看不透的人心,放不下的牽掛,經歷不完的酸甜苦辣,走不完的坎坷,越不過的無奈,躲不完的寂寞,忘不了的昨天,忙不完的今天,想不到的明天,最後累死在不知道的那一天,這就是人生。所以再忙再累別忘了心疼自己,天氣太熱,請你好好保護好自己!好好善待自己!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太精辟了! 上不去的工資,下不來的三高,塞不滿的錢包,買不完的假藥。 現在70年次一手遮天,80年次無法無天, 90年次後都被寵上了天,可憐的40,50,60年次活得他媽的一天不如一天。 上有老、下有小、自己也近老!我們現在也算三個億的富翁了:「一個失憶,一個回憶,一個不容易。」說得太對了!40,50,60年次有同感的請分享! 人啊, 能聚就聚吧,能愛就愛吧!幾十年之後,一個坑就是人生的終點,你睡你的,我睡我的,再好的Fb,Line,啥的都不靈了。 因為我們都已經不在了。所以,人呀!要相互珍惜,見一面少一面,吃一頓少一頓,因為每個人的時間都越來越少……不要爭執,不要鬥氣,好好說話,相互理解!世上最經典的一句話就是「好好珍惜對你好的人 ,對他(她)好一點,弄丟了,上google也找不回來......人生就這幾十年,盡量少留下點遺憾⋯⋯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人生,最需要的不是 很多錢,而是「陪伴」這 2個字! 人的一生面臨了不同挑戰 也會遇到不一樣的人, 身邊陪伴我們的人接著變化, 其實每個人最需要的就是陪伴, 好好守護著身邊的人 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 人生最需要的 不是很多錢,而是陪伴 兒時,有父母陪伴; 讀書時,有同學陪伴; 成人時,有情侶陪伴; 暮年時,有老伴陪伴, 離開了這一切,人生就不會圓滿。 真正的朋友都不是在你輝煌時出現的, 當你落難時,很多朋友都會人間蒸發的, 最後留下來陪伴你的, 一定是你的至友, 因為,吹盡黃沙始到金。 很多人注定是 只會陪伴你笑 而不會 陪伴你哭的 對友情不要奢望過高, 當你春風得意時,圍你轉的人自然就多, 若以為這都是你人緣好,那就大錯而特錯了。 很多人注定是只會陪伴你笑,而不會陪伴你哭的。 所以,一旦身邊冷清了,你也就清醒了。 當你遠行的時候,當你孤寂的時候, 就渴望親人的陪伴, 生命中, 苦難多於幸福,坎坷多於坦途, 所以就有了思念,就有了心靈的陪伴。 「陪伴」是一種 情感的付出 在我小的時候,父母來陪伴我, 在我長大成人的時候,我陪伴著父母, 有一天,父親最先離開了,我很悲傷, 一個陪伴過我的人走了,帶走了我永久的思念。 陪伴是一種情感的付出,所以才無怨無悔, 人活著本來就不容易,如果沒有艱辛的付出, 就別做「黃金屋」、「顏如玉」的美夢了, 陪伴並非可以索取的。 我們現在要做的就是 努力的把握當下, 好好珍惜身邊陪伴你的人。 分享出去 ~ 陪伴才是最深情的告白 歡迎轉傳分享~祝每位每天幸福 (rose)樂活人生 https://goo.gl/vtTj8L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2017.01.02 星期一 這是昨晚文茜的世界週報喜歡這篇文章,分享給你。 再過若干年,我們都將離去,對這個世界來說,我們徹底變成了虛無飄渺! 我們奮鬥一生,帶不走一草一木; 我們執著一生,帶不走一絲一分虛榮。 今生,無論貴賤貧富,總有一天,走到這最後一步。 到了天國,霍然回首,我們的這一生,形同虛度! 所以,從現在起,我們要用心生活,天天只求開心快樂。 三千繁華,彈指剎那,百年之後,不過一堆黃沙! 請善待每個人,因為沒有下輩子。一輩子真的好短,有多少人說好要過一輩子,可走著走著就剩下了曾經..... 又有多少人說好要做一輩子的朋友,可轉身就成為最熟悉的陌路人...... 有的明明說好明天見,可一覺醒來就是天人各一方...... 所以,趁我們都還活著,有愛時就認真的愛,能擁抱時就擁入懷,能牽手時就不放開,能玩的時候玩,能吃的時候吃! 好好珍惜身邊的人,不要做翻臉比翻書還快的人。 互相理解才是真正的感情,不要給你的人生留下太多遺憾! 再好的緣份也經不起敷衍,再深的感情也需要珍惜。 沒有絕對的傻瓜,只有願為你裝傻的人。 原諒你的人,原因是他不願失去你。真誠才能永相守,珍惜才配長擁有。 有利時,要讓人;有理時,要饒人;有能時,不要嘲笑人! 太精明遭人厭;太挑剔遭人嫌;太驕傲遭人棄! 人在世間走,本是一場空,不必處處計較,寸步不讓。 話多了傷人,恨多了傷神,與其傷人又傷神,不如不煩神! 一輩子就圖個無愧於心,悠然自在。 世間的理爭不完,爭贏了失人心;世上的利賺不盡,財聚人散,財散人聚。 心幸福,人自在,一生才值得! 想的太多,容易煩惱; 在乎太多,容易困擾; 追求太多,容易累倒。 好好珍惜身邊的人,因為下輩子不一定能相識 ! 好好感受生活的快樂,因為它轉瞬就即逝 ! 好好體會生命的每一天, 因為2017/1/2日只有今天!
    5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尊嚴的老去: 確是篇好文,而且也是我們有一天終將面對的事實。 讓我們相互鼓勵打氣,一起勇敢、樂觀地完成這趟告老還鄉,落葉歸根的旅程。 這封給孩子的信去年在網上瘋傳,作者是陳陵聲(東海13建築1971畢)的夫人。 親愛的孩子們: 有一天,媽媽和幾位朋友喝下午茶,我們都七十歲了,很自然的就談到了以後的日子要怎麼過。你們的奶奶和我們住了十四年才離開我們,而姥姥則在晚年得了失智症,所以,在那幾年辛苦的日裡有許多感觸,朋友們聽了,都希望我能動筆寫下來,所以我決定給你們寫這封信。 我們這一代承受了上有老,下有小的責任,奶奶的最後幾年身體很差,而他不會開車,不懂英文,完全依賴我們。到了晚年,幾乎每星期要去醫生那裡,所以成了我們的责任。姥姥的老年失智,也給爸媽身心帶來極沈重的負擔。 而我們在美國的這一代,是獨立的。爸媽養育你們不是為了傳宗接代,也不是要養兒防老。我們是為了付出與欣賞。只要你們健康快樂的存在,在這個美麗的世界走一遍,讓我們有機會與你們同行,這就足矣! 現在要告訴你們的是以後我們老而病了,該怎麼對待我們: 在爸媽最後幾年𥚃,我們一定會找到一個安棲的地方。不要把我們接到你們的小家庭住,即使我們要求。 在我們不能行動自理之後,不要帶我們出去吃飯,我們這一輩子已經過得非常精彩,老了就讓我們待在自己的天地。弟弟在小時候看到老太婆在飯店圍著圍兜被喂食時,說好可憐而難過,當時媽媽就告知他以後爸媽變成這樣,就不要帶我們出來了!記得他還很純真的問:那你一直求我怎麼辦?我說就當沒有聽到。我不是在開玩笑説的,到了那個階段,吃什麼好的都不重要,更不需別人的憐憫,周末不給你們惹麻煩是爸媽的心願!你們有空來看看就很好了! 當爸媽老的不成人形時,千萬別拉著爸媽照像,那是太残忍了。我常在FB 上看朋友和插著鼻管,儍乎乎的老母一起po 照片,就很生氣,覺得用老人作秀心態不善!爸媽希望給你們留下最美的記憶,而不是告諸親友「我們還活著」! 爸媽生活不能自理時,有護理人員在場,你們最好離開,千萬不要親自來處理我們的穢物,或是給我們沐浴更衣。我一直記得爺爺住院時,我替他處理穢物時他尷尬的面容,雖然媽媽一再強調他把屎把尿的養大我,我現在也為他做同樣的事,但是我完全了解他的心思,所以從那以後就請護理人員處理了!因為爺爺要的是尊嚴,心同此理,我們也是! 爸媽之間有一個人先離開,如果還住在大房子,一定要儘快把另一個安排搬遷到養老院,請専人照顧。成為一個孤獨的老人是太悲哀了!養老院有其他的老人,心情會好一點!爸媽預備了足夠的養老費用,是可以終老的. 天下無不散的筵席,最後一定一定「不要急救!」,爸媽在有生之年和你們在一起過了很快樂的時光,該走就走了,大家都應該沒有遺憾的告別! 前面所提的是爸媽在正常逐漸變老而病的情況。 還有一種情況,是爸媽有了老人失智症,開始脾氣越來越差,記憶力不好,一再的重複事情,並開始疑人,擔心等。你們怎麼辦? 當爸或媽變得不可理喻時,不要生我們的氣,因為我們內心的靈魂和外表的行為不能一致了,我們病了,那不是我們能控制的。你們要想的是爸媽以前是多麼愛你們,多麼知書達禮,有善良而細心的一面。這時 ,就不要和爸媽計較了,我們的失控行為即使再討人厭,你們也一定要了解,那是個病態! 不要挑戰爸媽的記憶力,因為我們真的不記得了。如果時時挑戰我們,當爸媽偶尓清醒時,會感到害怕,生自己的氣,所以不要和爸媽爭論問題,什麼事就順著點,因為這個時候,我們不由自主,和爸媽再辯下去,道理也是辯不明的,只會使你們更生氣。 當爸媽沒有安全感時,可以學學我當時怎麼対待失智的姥姥。媽媽當時印了一張假的銀行存款單,𥚃頭有數百萬元,就放在床頭,在她還認字時,每天看著,心情很好!不會擔心以後沒有經濟後援。 常常給我們善意的謊言,譬如,要走了,就説去辦點事,馬上回來。這也是姥姥在世時我這樣處理的,免得她因我的離開而害怕緊張。姥姥在北京大姨媽家住時,經過天安門,看見毛澤東的照片,非常害怕,我們就安慰的說已經反攻大陸啦,因為照片太多,來不及取走. 她馬上開心的笑,還誇獎國民黨真好,把長安大街修的那麼漂亮!姥姥當時心情好極了,我們也開心!此時說謊又如何? 萬一有一天,我們什麼事都不記得了,甚至不知道你們是誰時,也不要傷心,因為那時我們是活在另一個境界𥚃,但你們是永遠活在爸媽心裡的。你們一定得把我們送到該去的地方,不要留在身邊。老的時候,可能糊塗要比清醒好,不要因爸媽的失智而悲哀。因為這是人生都會經過的。 好了,這些話或許說的太悲情,但都是將來會發生的,趁著爸媽頭腦還清醒時,告訴你們這些想法,是必要的。而現在,爸媽還健康的活著,咱們就多聚聚,享受美好的日子吧! 愛你們的, 爸爸媽媽 後記:寫這篇文章時,掉了不少淚,人生到頭來是很残酷的,但也必須面対。 其實也是寫給自己看的,那就會更珍惜現所擁有的
    8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作者:王文華 我帶媽媽出去吃飯,起身離開時, 20幾歲的男服務生,注意到我媽行動不便, 主動來幫忙攙扶,甚至一路走出餐廳。 我說:「麻煩你幫我扶一下,我去叫車。」 我走到人行道,回頭看他扶著我媽,不走只有三階、但陡的樓梯,而繞遠路走輪椅通道,緩慢、細心,彷彿是自己的媽媽。 我招了一輛車,車停下。 我打開車門說:「對不起,麻煩等一下後面那位老太太。」 司機搖搖手,揚長而去。 不同人,不同年紀,對衰老,有不同的態度。 這些年,我爸媽年紀大了,相繼生病,所以我一直關心老人照顧。 同齡朋友都到了這階段,因為交換照顧父母的經驗,而變得更親近。 幾年前,我辦了一個活動,義賣自己的收藏品, 把所得捐給天主教失智老人基金會。一位匿名的朋友透過第三者,用9萬2千1百元(921是國際失智症日),買下我收藏的《征服情海》海報。 一年後,他又透過第三者,把海報還給我,並寫了一張紙條: 「送回你最喜愛的海報,你為了做好事送它出門,它為你又回來了。希望你像 JerryMaguire 一樣,一個人(加上一隻魚) 影響另一個人,再影響一小群人,再影響一大群人。」 他匿名,但我知道他是誰。事後我和他見面,彼此心照不宣。 今年,我第一次見到他90幾歲的媽媽,用我那破台語,跟她聊了一下午。 他媽媽說話緩慢、聲音微弱,但想起過去的美好時光, 會在台語中突然夾雜一句“wonderful”!當她說“wonderful”時,我看到的是19歲。 大多時候,90歲的長輩在我們面前,我們看到的就是90歲: 身體上遲鈍、心理上固執。 當你看得更深,會看到90歲的外表下,有19歲的影子。 他們在身體、心理、情緒上都不再有任何顧忌, 對社會、朋友、家人的眼光也完全放下。 人生第一次,他們完全做自己。 當然,這個自己,做起來並不輕鬆。照顧他們的人,也同樣辛苦。 因為對老人照顧有興趣,我到日本參觀了一個安養院。 大家去日本都會買藥妝或家電吧?他們設計產品時的細膩,總令人歎為觀止。同樣的細膩,表現在老人照顧。 他們仔細觀察長輩在食衣住行上的不便,設計出各種輔具。 比如說湯匙有各種弧度,手腕無力時也好用。 握的地方用特殊材質增加摩擦力,拿得比較穩。 兩根筷子中間有夾子連在一起,不容易掉。 起床時可以抓著床邊一個支架,輕鬆撐起自己。支架上還有夜燈。 坐輪椅洗澡時可以圍個「帳篷」,防水濺出。 臥房地上放個除臭墊,專門擺尿壺。 自動門設定成手動、關關在高處,預防坐輪椅的失智者擅自離開。 病房的門橫著沿牆壁滑開,而非拉開或推開,以節省空間。 還有些工具不需設計,只需細心。復健者練習走路要看鏡子。 照顧者在長方形立鏡中間懸掛一根垂直的繩子, 作為中線,讓復健者走路時比對姿勢是否端正。 當然,這些工具只是照顧最膚淺的層次。 重要的還是使用這些工具的照顧者。 在台灣,照顧長輩的工作,常是外勞在做。 在復健中心,外勞站在長輩的輪椅後面,自顧自地滑手機,或跟別的外勞用母語聊天。長輩坐在他們前面,像一面牆壁。 我參觀的日本那家機構,照顧者都是20幾歲、有型有款的年輕人。 他們穿著像健身房教練,身上戴著專業的護具, 把照顧長輩,當作一份嚴肅的工作。態度嚴肅,但表情可以輕鬆。 除了協助食衣住行,他們還跟老人家說笑談心。為了預防失智,他們帶長輩用吸管、色紙,做出照片中的貓頭鷹和史奴比。 為銀髮生活注入創意和生命力,才是好的照顧。 看到他們,我想起餐廳那位攙扶我媽的服務生。 他們雖然年輕,但對歲月有成熟的態度。 那種態度,來自於對生命的尊重、對缺陷的包容, 和覺悟到自己也會老而產生的謙卑。 尊重到什麼程度? 安養院接待我的日本醫師說: 「病床兩邊如果要加上欄杆,需要本人或家屬簽同意書。」 我說:「為什麼?這不是在保障病人安全嗎?」 因為欄杆是一種限制,任何限制都侵犯人權。 佈告欄上,長輩的名字後面的稱謂是「神樣」,尊敬他們就像尊敬神。 能走到這一步,都吃了很多苦,當然有神性。 我想起台灣的醫師也提醒我尊重的重要: 「爸媽如果聽不到你的話,未必是重聽,不要自動就大聲。 沒有人喜歡被大聲。跟爸媽講話時,正眼看著他們, 讓他們看到你的嘴型,講慢一點,也許他們就聽懂了。」 心理師告訴我:「對於有失智徵兆的爸媽,要顧及他們的尊嚴。 不要說『你怎麼又忘了』。而是可以假裝我們自己也忘了, 而說『吃過藥了嗎?我也不確定。讓我們一起來查一查!』」 我點點頭。我知道現在反應變慢的媽媽,年輕時也曾耳聰目明、健步如飛。打我從不手軟,打牌從不放砲。 我所有的聰明才智,都來自於她。 現在她老了。 老了,不是她的錯。 慢了,就跟著慢一點。 忘了,就再講一遍。 煩了,就休息一天。 一切都有方法應對。 我離開日本那家照顧機構時,頻頻回頭… 因為我看到「 年輕時意興風發的爸媽,和未來步履蹣跚的自己 」。 我看到餐廳那位攙扶我媽的服務生,也看到那位搖手揚長而去的司機。 然後我注意到安養院的門楣有個燕子窩,跟現代建築格格不入。 我問醫師:「沒想要清理掉?」 他說:「既然有緣相聚,就讓他們好好活著。」 是啊,有緣相聚,好好活著。 這句話獻給燕子、「神樣」,和 有一天都會老去的我們。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面對無法救治的病人,別忘了要救家屬... 陳志金醫師 奇美醫院 Icu 主任 2020-12-9 在過年前夕,老公突然腦幹出血!面對這樣的惡耗,太太依然很堅強的帶著兩個孩子,仔細聽著我,向她解說先生的病情。她雖然眼眶紅紅的,但是眼淚並未潰堤。先生的情況很不樂觀,大概就是這幾天了... 她決定不再CPR了。這是多麼困難的決定啊!但是,她知道這是對先生最好的決定。 我心裡清楚,當病人無法救治的時候,要救家屬!我一定要解救這位太太,解除她的內疚與自責,阻止先生的兄弟姐妹們對她的指責。 我當著其他家屬與朋友的面前說,「這個腦幹出血,是無法避免的,而且會來得非常突然!可以前一刻還好好的,還在說話、吃東西,下一刻就就突然昏倒,心跳停止!讓大家措手不及!」 會這麼說,是因為有些家屬,就會怪太太怎麼沒有提早發現? 「先生是洗腎的病人,本來就是容易發生腦中風,或是腦出血,是很難避免的。」 會這麼說,是因為有些家屬,就會怪太太怎麼沒有好好照顧先生? 「太太平時照顧得很好,在事情發生的時候,也做得很好,她馬上打電話叫119,依照119的電話指示,給先生進行急救CPR,把心跳血壓拉回來,我們現在才能有這個機會來討論。要不然的話,現場就往生了。」 會這麼說,是要肯定太太的付出,解除她的內疚與自責。 而且,這些肯定的話,不能只對太太說,要公開,當著其他家屬面前說,為的是要阻止其他家屬的指指點點,責怪太太。 「我們已經急救過一次了,現在腦幹因為出血,已經沒有功能。腦幹沒有功能,不是會不會清醒的問題,而是無法存活,最長不會超過14天,最關鍵的時間是第三第四天。如果心跳再次停止,再去壓胸、電擊,病人只會折騰,是不會有幫助的。所以,我會建議不要再壓、不要再電擊,讓病人好好的離開,大家覺得如何?」 雖然DNR(不要再壓、不要再電擊)是太太決定的,但是,我會跟其他家屬說,是我建議的,這樣,他們才不會想說是太太不想照顧,才決定放棄的。 「大家如果有什麼習俗的需要,例如拜拜的衣服、符或是符水,都可以拿過來,我們都可以幫忙處理。」 通常聽到這裡,家屬都會露出不可置信的表情,然後如釋負重的從包包裡取出一道符。 這個當然沒問題,這是家屬的一番心意、他們也想盡自己的努力,我們當然要成全,我一向覺得符水就是「家屬的祝福」。 這樣的場景、這些對話,我不知經歷了多少遍。這一次,我用了比平常更慢的速度在講,因為,太太是外籍配偶。 她在我跟其他家屬說明完了,眼淚就潰堤了。 也許是她的辛苦,被我肯定了;也許是她的內疚,我幫她解除了;也許是她擔心被責怪,我替她擋下來了。 最後,太太跟我說,「醫生,我能不能有一個要求?」「我先生走的時候,能不能讓我親自幫他拔管?因為他很信任我。」 她說完,換我眼眶紅了。「當然可以!你先生會很感謝你的。」 彼此信任是一件多麼珍貴、多麼不容易的事啊! 最後,這管子,是我握著太太的手「一起拔」的!我當然不會讓太太自己拔,她雖然意志堅定,但是,這麼一拔,她往後一輩子,內心必須承擔很大的責任,而且,也很可能會面對其他家屬的指指點點。所以,「一起拔」的目的是要告訴大家,這個拔管的責任是我負,她則是參與完成先生的遺願。 面對無法救治的病人,關懷是最好的處方;面對無法救治的病人,我們要救家屬。期許自己,無論在什麼位子,我們都可以選擇,當一個更有溫度的人。 【後記】 我寫這文章的目有三個: 1. 幫辛苦照顧病人的太太說話,尤其是弱勢的太太。他們在照顧的角色方面付出最多,卻也得不到應得的肯定,反而經常被那些「只出一張嘴的親戚朋友」責怪。 2. 寫給那些「只會出一張嘴」親戚朋友看:每一個家庭都有自己的價值觀和在乎的事,無論做什麼決定,都是人家一輩子要去承擔的。旁人如果沒有要出錢養人家一輩子或者幫忙照顧,拜託管好自己的嘴巴! 3. 希望醫療人員可以多做一些:家屬要做出困難的決定,需要很大的「愛」與「勇氣」去承擔、去面對其他人的指指點點;同時,面對至親的人離去,會容易有內疚與自責(可能是一輩子的),醫療人員只要多說一句話,多一些同理,可能就可以「解救活著的人」。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文章很長,但值得一看~~練習和自己一起變老。 段鍾沂 (滾石文化董事長) 「我能想到最浪漫的事,就是和你一起慢慢變老」 相對於這首曾經紅極一時的歌曲,滾石董事長段鍾沂卻說:學會獨處,和自己一起變老,才酷! 從不服老、接受老,他體驗到老年原來可以很有意思。 ----------------------- 「老」這件事,其實是不知不覺的,因為從小到大,日子一天天地過,經歷過青少年、壯年、中年,當你警覺到老的時候,會覺得有點唐突、意外,甚至不願意相信自己老了。 但慢慢地會有一些現象、身體上的訊號,告訴你:你老了。 ~~我不想變老~~ 幾年前我的食量開始下降,我覺得很奇怪,因為以往食量很大,現在是再好吃的東西,都只能淺嘗,一開始還以為身體出了狀況,後來請教醫師,醫生問我幾歲,那時大概六十五歲左右,他說:「這是正常的。」我還很納悶:為什麼! 食量下降之外,經常打翻杯子或是東西拿不穩,剛開始很懊惱,覺得自己怎麼那麼不小心,後來才曉得,年輕時皮下組織分泌很多油脂,拿東西時會產生摩擦力,可以握緊物品,隨著年紀漸長,皮膚愈來愈乾燥,隨手拿取物品時,以為自己握到了,其實是沒有的。 老的跡象也逐漸蔓延到各個器官,家人和朋友都反應我說話的聲音變大了,電視機的音量也愈開愈大,原來是聽力退化,所以不自覺地提高音量。 而且,看電視經常看著看著就睡著了,閱讀也是如此,很難完整地看完一本書……一點一滴的累積,包括體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最嚴重的就是記憶力衰退。 這幾年身邊的朋友都有一個共通現象,就是忘記車子停在哪兒。前一陣子,我騎腳踏車去淡水,一般我都是早上騎車,那天忙到下午才出門,所以直接開車到河濱車道。 當時心裡有點急,停好車,腳踏車一卸下來,我就開始騎,結果回來找不到車子,加上天色暗了,我找了一個多鐘頭,非常沮喪,甚至一度坐著發呆,因為沒體力了,最後只好打電話叫兒子來接我。 生理的退化,立刻帶來很多生活上的挫折,接著心理的挫折也會跟著浮現~沒有信心。 以前騎單車,凌晨一、兩點騎也沒問題,現在膽子變得很小,天黑了就想趕快回家,開車速度也變慢了。面對這些現象,你會覺得沮喪、懊惱,大概還有點兒不太服氣。 老來,我們沒有警覺,當我們要面對它的時候,又很排斥,最大的抗拒就是疾病和死亡。我常在想,悉達多太子四出城門看到老病死的現象,他也想不通,人生在世是否一定會面臨老病死,有什麼方法可以避免嗎?於是悉達多去尋找答案,後來他覺悟了,人生本來如此,有生就有滅。 老了就會病會死,所以佛陀給我們方法,告訴我們不要害怕。話雖如此,面對老病死還是會感到不安,我常開玩笑說自己「貪生怕死」,幾年前戒了菸,而且飲食愈來愈健康、維持運動習慣,因為想要活得舒服一點、活得久一點。 ~從觀察中學習老~ 我有一群朋友,以前常約出去打球,這二、三年間,大家的健康陸續出了問題,其中一個心臟開了二次刀,需要坐輪椅;一個最近得了流感,變成肺炎住進加護病房;也有人心肌梗塞往生。 突然間,你會發現生活周遭都是老病和死亡。這有點像是,當你開BMW時,你會覺得滿街跑的都是BMW;當你開Honda時,你會發現街上都是Honda;當你六十五歲時,你眼裡看到的也都是老人。 我的公司在國父紀念館附近,天氣好的時候,兩側的公園內會看到一群老人坐著或躺在輪椅上,後面跟著一群外傭在聊天、講電話,看到這樣的情景,你有什麼感覺?我幾乎每天看到這樣的情景,這也讓我思索:我們用什麼態度迎接老?面對老? 我是1948年出生,我們這一代,也就是現在六十~七十五歲之間的人,所有的生活經驗都是自己摸索出來的,父親那一代的生活和我們截然不同,沒有人可以做示範,我們必須自己摸索怎麼老。 老是需要學習的,如果不去學習,就會跌跌撞撞、付出代價。 如何學習?向彼此學習。 我身邊就有兩個例子,一個是媽媽,一個是哥哥。媽媽今年九十二歲,一個人住,自己買菜、做飯,有個外勞照顧,每個禮拜孩子和孫子都會過去陪她;而哥哥只大我一歲,退休不久,因為小腦萎縮退化,生活無法自理,現在住在安養院。 載大哥去安養院時,感觸很深,他的家當就是一個黑色塑膠袋,那些他珍藏的畫作、旅行時買的紀念品、名家吹製的花器、數百本藏書、幾面牆都不夠放的唱片、CD……都送人了,這也讓我看到,原來人生走到最後,一個袋子就搞定了,很多東西,真的是多了。 相較之下,媽媽為什麼可以一個人住?這狀況是誰創造出來的?不是我們兄弟,是她自己創造的。媽媽的健康不算很好,因為支氣管擴張,進過加護病房幾次,但是她懂得生活,有自己的消遣,經常動腦筋、找事做,而且能夠享受生活中的成就感和挫折感。如果一個人對什麼都無感,那就完了。 從媽媽身上讓我看到,要擁有獨立自主的老年生活,[第一個要健康],不只是身體健康,還有[心理的健康]。這些觀點,年輕時我也不相信,現在終於服氣了,而且完全信服,因為眼前所有的毛病都是過去十幾、二十年累積而來,種什麼因~就結什麼果。 古希臘哲學家推崇音樂和體育,因為運動鍛鍊身體、音樂陶冶心靈,身心得以和諧發展,生活品質就能提昇。所以無論什麼年紀,都可以從飲食、運動、閱讀、聽音樂等方面著手,將來會結什麼果,我們不知道,但要種下善因。當你懂得照顧自己、安排生活,別人自然就會來親近你,老了,身旁圍繞的是孩子、孫子和朋友;如果沒有照顧好自己,旁邊就是醫生、護士和陌生人。 所以「老」這件事,不是只有自己的老化,還涉及醫療照護、人力資源配置等複雜的議題,這也是臺灣人口老化遭遇的困境。老了,如果沒錢怎麼辦?病了,由誰來照顧?……歸根究柢,還是先把自己照顧好,尤其年輕的一代,現在就要練習照顧自己,不要成為家人的負擔、社會國家的負擔。 ~學會獨處享受一個人~ 對老的理解,可以透過觀察、閱讀,尤其現在資訊很多、取得很容易,但每個人的狀況不一樣,最重要的還是自己的體驗,因為老是自己的事情。 這幾年,獨自外出開會或談事情,一回到辦公室就忘了會議內容,只記得其中一、兩件事情,太太曾建議我做筆記,但寫一寫又懶了,這就是老了。其實我也想退休,但身邊有許多退休後生病或者惶惶不可終日的例子,讓我不敢輕言退休。 幸運的是,我很會沒事找事做;不用做偉大的事,就做平凡的事,平凡的事,會愈做愈開心。平常除了公司的業務,我還到政大、淡江教書,下了班,如果沒事,我就回家做飯。我很喜歡做飯,因為料理要有plan,從採買、備料、洗菜,最後還要洗碗收拾,動腦又動手,充滿樂趣。 老了要學會獨處,習慣自己一個人,並不是把自己封閉起來,而是一個人也可以很舒服、很自在。 ~心態決定一切~ 回顧這一生,覺得自己很幸運也很感恩,因為自己天性樂觀,所以即便遇到一些棘手的事,也不覺得是挫折。就像當初辦雜誌,負債累累,每天就是借錢、借錢、借錢,晚上睡在辦公室的桌子上,沒錢吃飯時就蒐集玻璃罐換錢,或者典當相機,採訪需要用時再贖回來……現在回想起來,仍然覺得那是很棒的一段經歷。 那已經是三十五年前的事了,說不定我還可以活個二十年、三十年,這中間會發生什麼事?會老、會病、親人會離開,這些都可能發生,所以我就是珍惜現在、感恩現在所擁有的一切。 多年前,我受邀到雲南蒙自擔任時報廣告獎的頒獎人,典禮結束時,被湧進來的人潮踩斷腳,還好很幸運,送醫速度很快,獲得妥善的照顧。回臺後,太太從美國來看我,一進醫院就要拍照傳給朋友看,讓人啼笑皆非。 當時還接到岳父的電話,他說:「恭喜,打斷腳骨顛倒勇!」這就是生命的哲學與面對。 聖嚴法師說過:環境不會變、事情不會變,但自己可以變。 其實我的腳一直沒好,變成創傷性關節炎,走路走久了會痛,一開始我還拿拐杖,後來決定丟掉柺杖,要痛就讓它痛吧,照常走路、騎車、游泳,才發現真的可以和「痛」和平相處。 人生不能倒帶,如果抱怨自己倒楣,不會改變任何事情。同樣的,人一定會老,我們能做的,就是去迎接它。 你的心情,決定你的處境;不要把焦點擺在自己身上,多關心身邊的人,看看小孩、小動物、小花小草,人生會變得很有意思。 (許翠谷採訪整理)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中文版: 今天英國《太陽報》 刊登了比爾蓋茨的公開信,這封信得到極大關注,得到很多人轉發,人們稱讚比爾蓋茨是真正的智者,並有人第一時間就把他的公開信翻譯成中文。編者讀了這封信和譯文,感到蓋茨的話語直至心靈,非常受教育。希望大家都能讀一讀他的信,看看新冠病毒給我們上了一堂什麼樣的課、又教會了我們什麼。下面是比爾蓋茨的信。 ********************** 我堅信發生的每一件事後面都有一個精神層面的目的,無論我們認為是好還是壞。 當我沉思時,我想與大家分享我的心得,新冠病毒究竟對我們做了些什麼。 1) 病毒提醒我們,人都是平等的,無論我們的文化、宗教、職業、經濟狀況,或是一個人有多麼出名。在病毒眼中我們都是平等的,也許我們也應該平等對待他人。如果你不相信我的話,那就去問湯姆•漢克斯。 2)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的命運都是聯在一起的,影響一個人的事情同時也會影響另一個人。病毒也提醒我們,我們建立的虛假國境線毫無價值,因為病毒並不需要護照。病毒還提醒我們,雖然我們暫時受到壓迫,世界上還有人一生都受到壓迫。 3) 病毒提醒我們,健康多麼珍貴。而我們卻忽視健康,吃垃圾食品,喝被各種化學品污染的水,如果我們不照顧自己,我們當然就會生病。 4) 病毒提醒我們,生命苦短,什麼是我們應該做的最重要的事情,特別是那些已經生病的老年人。人生在世的目的不是買一卷卷的廁紙。 5)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的社會已經變得物質至上,當我們遇到困難時,我們才想起我們的基本需求是食物、飲水和藥品,而不是並沒有什麼價值的奢侈品。 6) 病毒提醒我們,家庭是何等重要,但我們卻忽視了這一點。病毒強迫我們回到我們的房子裡,所以我們可以把房子建成家庭,並建立牢固的家庭紐帶。 7)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真正的工作並不是我們打的那份工,我們固然需要打工,然而上帝創造我們的目的並不是讓我們打工。我們真正的工作是互相照顧、互相保護、互助互利。 8)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不能妄自尊大。病毒還提醒我們,無論你覺得自己多偉大,也無論別人覺得你多麼偉大,一個小小的病毒就能讓整個世界停擺。 9) 病毒提醒我們,自由掌握在我們自己手中。我們可以選擇合作互助、分享、付出、互相支持,或者我們也可以選擇自私、囤積和自顧自。只有在困難的時候才能看出一個人的真面目。 10)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既可以耐心,也可以恐慌。我們既可以理解這種情況在歷史上已經發生過多次,但最後都過去了,我們也可以恐慌,以為世界末日到了,結果傷害了我們自己。 11) 病毒提醒我們,疫情既是結束也是開始。我們現在可以反省和理解,從錯誤裡吸取教訓。疫情也可以是一個輪回的開始,而且還會繼續下去,直至我們吸取教訓為止。 12) 病毒提醒我們,我們的地球病了。病毒還提醒我們,我們必須看到森林消失的速度,也必須看到一卷卷廁紙從貨架上消失的速度。我們都病了,因為我們的家庭病了。 13) 病毒提醒我們,困難總會過去,然後就容易了。生活是週期性的,現在只是週期裡的一個階段。我們不必恐慌,疫情一定會過去。 14) 許多人認為新冠病毒的疫情是一場災難,但我覺得這是一次“偉大的糾錯”。
    19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