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2018年01月28日 04:09 中國時報 鄭舲/台北報導
台大準校長管中閔遭民進黨指控涉嫌抄襲論文,資深媒體人李艷秋在臉書表示,民進黨立院黨團及時代力量聯手以卡教育部預算方式,逼迫教育部伸手進台大,「有很奇怪嗎?這不就是民進黨內一群禿鷹的特質嗎?」不過,從管中閔事件,也已清楚讓外界看見民進黨的恐懼。

李艷秋說,立法院、監察院、教育部同時發動攻勢,出招綿密,環環緊扣,只是為了伸手進台大這麼單純嗎?她舉例,參加校長遴選的中研院副院長周美吟是院長廖俊智的副手,廖俊智同時也是校長遴選委員,如果這次是周美吟當選,請問民進黨會不會以利益迴避為由,要求周美吟不得上任?「答案很清楚,不是嗎?」

李艷秋說,整件事顯露幾個事實,第一,綠營要的台大校長人選都沒選上,李遠哲勢力在台大遭到大挫敗。第二,在所有候選人中,民進黨最不希望當選的人就是管中閔,結果竟然事與願違;如果摸摸鼻子認了,太違背民進黨黨性。

她說,第三,討厭管中閔是因為他是馬政府的官、正藍旗、外省豬、且竟然有其它候選人缺乏的個人魅力,將來很可能真的翻轉台大,平白送藍營一個政治明星。第四,台大雖不是民進黨的附隨組織,但向來與民進黨聲息相通,在多方布局下,校長人選應該十拿九穩,沒想到竟然遴選出不被看好的管中閔,更嚴重的是,這可能是水壩上的破口,不堵住就有決堤的可能。

李艷秋認為,從管中閔一路過關當選校長,微妙反映出社會氛圍和民心變化,風向在變、人民的認知在變。這所龍頭大學成了風向球,昭告一個變局的開始。

因此,她認為,民進黨大動作防堵,其實就是看到這後面各行業、各領域可能出現連鎖性的「排綠」行動,這樣的恐懼,造成民進黨不擇手段、不顧觀瞻要讓管中閔在校門口止步。

現有回應

  • Rosalind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這次的選舉是否有爭議,各界自有看法。

    不同意見

    http://news.ltn.com.tw/news/focus/paper/1172310
    6 年前
    0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轉貼:不是挺管、是挺法治 呂秀蓮、張善政共同建言 我們--呂秀蓮與張善政--是臺大校友,認同昨日(5月12日)臺大校務會決議:教育部應盡速發聘「遴選委員會選出之校長當選人」為校長。我們並非支持任何個人,而是呼籲任何爭議必須回歸法治解決。 我們二人也曾經分別擔任不同政黨執政時期的副總統、與行政院長,我們為了追求高品質公共政策、與避免權力腐化,需要一個透明而公平開放的環境;同時,必須共同堅守民主法治的基本是非,競爭經過多數決之後,就是合作的開始,這正是臺灣價值的基礎理念,我們兩人也願意證明這個理念可以實踐。 以下是我們兩人的個別聲明。 --------------------------- 呂秀蓮聲明 大學法第9條相關規定 第一項:新任公立大學校長之產生應由學校組織校長遴選委員會經公開徵求程序遴選出校長後,由教育部或各該所屬地方政府聘任之。 第二項:私立大學校長由董事會組織遴選委員會遴選,經董事會圈選,報請教育部核准聘任之。 根據大學法第九條規定,顯然公私立大學校長的產生,程序上略有不同,教育部的職責也不同: 公立大學校長由學校組成「校長遴選委員會」,經公開徵求程序遴選出校長,再由教育部聘任之,而私立大學校長則需經教育部核准後才聘任。因此台大下屆校長遴選委員會遴選出管中閔先生之後,教育部只有聘任而無核准之權。 至於遴選委員會的遴選程序如有任何違法不當瑕疵,應由利害關係人依相關法律另外進行行政救濟。類比公職人員選罷法規定,選舉結果於中央選委會宣布投票結果後確定,若有異議,利害關係人得另行提起選舉無效或當選無效之訴。 法治是民主的根基,法治的核心原理是人人平等,不因人而異。基於此,我們雖屬不同政黨,但願超越藍綠,共同呼籲: 不挺管,只挺法治! --------------------------- 張善政聲明 數月前自管中閔院士當選台大校長後,社會上對他的當選與教育部的後續處理作為,有諸多的討論與不同的意見。我以台大校友及曾任台大教職的身份,自是為台大憂心;而且更以曾任行政院長的身份,為社會上對立的氛圍痛心。然我與管院士曾同在馬政府內閣共事,我目前也擔任台灣大哥大公司的法人董事,自知如對此事多言,立場恐遭受質疑。 近日有機會透過友人與呂秀蓮前副總統討論此事,得知具有法律學位的她對此事看法傾向「在法律上,不應拔管」。如果以呂前副總統的政治背景,套用當今社會藍綠的對立氣氛,她應該是支持拔管才對。但是,事實卻不然。因此,我也願意頂住外界可能對我立場的疑慮,呼籲社會對此事摒棄藍綠意識,以法治的角度來處理此事。 社會上質疑管院士當選校長的論點,有的是沒有明文要求的迴避關係,且有近期其他國立大學校長遴選的類似先例;或是產學合作合約簽署日期與管院士就任獨立董事的時間落差,也有其歷史背景與行政流程的實務限制。嚴格而言,這些問題是否有達到當事人要被「褫奪公權」拔除當選資格的地步,實在有很大的討論空間。畢竟一個人參與選舉某項職務的權力,是當事人非常神聖的人權,如要予以剝奪,應該有非常嚴謹而明確的法規作為基礎。以政治選舉為例,一旦開票結果認定當選,就要予以公告承認。如果選舉過程有爭議,應該是透過法律程序進行嚴謹的調查。如果過程確有違法之處,再予以撤銷當選資格。台大校長雖非屬政治選舉,但其結果影響國家一流學府未來多年發展,自當給予選舉結果一定的保障。 同時,教育部自始對此事的處理過程亦非嚴謹,因此引來政治介入的質疑。如果教育部這次的處理過程正式樹立成一個未來可以比照的參考案例,這對國家高等教育獨立與法制化將會有長期而巨大的負面影響。從當今的教育部長以上至行政院長、總統,即便他們宣稱自己如何中立客觀,都可能在國家的高等教育史上留下一個紀錄。相信這絕非這些視政治清譽為生命的官員所樂見。 因此在此,我願意基於「對事不對人」的出發點,比照政治選舉的精神呼籲: (1) 不論當選人是誰,教育部按照台大遴選委員會的選舉結果公告當選; (2) 另案處理兼職及選舉過程的爭議。如有明確證據顯示兼職或選舉涉及弊端,再依相關法規處理,包括可能最嚴重的撤銷校長職務。 我深知我今天的聲明自認是擺脫藍綠爭議,但可能許多人士不做此想,甚至抓住我的立場大做文章。但是我仍願意嘗試看看,如果社會大眾願意給台大及藍綠和解一個機會,則國家甚幸,台灣畢竟還是很有希望的!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李艷秋列出 520 之後,蔡政府所做的 13 件事,「我滿懷敬意的重溫一下『這十天,政府為你做了什麼?』突然覺得背脊一陣寒意爬上來!」 其中包括 一、促進轉型正義委員會成立,解決中正紀念堂最大銅像是重點工作。 二、最高法院、最高行政法院法官,改由總統特任,立委進入遴選委員會。 三、45 天內換兩個教育部長,現在教育部沒部長,台大沒校長。 四、檢調約談台大校長遴選委員。 五、布吉納法索斷交,原因是在野黨不團結。 六、報復斷交,嚴審大陸人來台,徹查陸方在台商業、學術據點。 七、運作公投禁掛五星旗。 八、陸書出版須經審查。 九、透過美國捐 100 萬美金給 WHA,尚不知是否捐得成。 十、捐索羅門 9 億。 十一、給海地 45 億蓋電廠。 十二、花 6.9 億將核四燃料棒運回美國找買家,80 億買的,未來可賣 20 億。近 3000 億蓋的核四,確定不可能再運作。 十三、核二二號機重啟發電。 李艷秋酸道:「這麼多重大措施,不論報復中國、孝敬外國、凌虐本國,都是攸關民進黨政權生存的大事,不是一般老百姓雞腸鳥肚可以理解的」、 「我告訴朋友,要放大格局,不要老拿生活問題指責政府,關幾家飯店、少幾家旅行社、跑幾個教授、走幾個學生、上不了公托、加不了薪...哪有顧主權抓政權重要?」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管中閔 - 台灣教育的罪人 如果沒有管中閔,師範出身的潘文忠還會是教育部長,台灣的教育仍掌握在一個一輩子在教育界打拼的內行人手裡。 如果沒有管中閔,吳茂昆院士仍是一位學界知名的退休校長,諾貝爾獎提名人,受人敬重而不是今天聲名狼藉的炮灰。 如果沒有管中閔,葉俊榮這位法學博士不會從內政部搬到教育部當外行部長,亂了教育章法。 正在等待他的是人民的唾棄。 如果沒有管中閔,百年名校台灣大學的校史裡不會記上一筆民進黨踐踏校園民主,妨礙校長就任達兩年之久。 民進黨將像賄選的曹坤在歷史上永遠洗不清罪名! 敗壞教育,敗壞學者,敗壞政府,敗壞名校!管中閔還不認罪?(吳音寧小姐已經完成階段性實習任務,你呢?) 從前威權時期,叱吒風雲的蔣介石都不敢直接下手台大。如今,因你不知罪!讓剛剛才拿到102167票當選基隆市長及代理黨主席的林右昌,立刻想到要摒棄民主程序聘一個退休CEO在職的董事長張忠謀來取代你,你又將玷污一個“民主少年”及一個“萬用國寶“。 為官場蒼生著想,就別再傷天害理,認罪退位吧!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政黨插手台大校園,嚴重傷害“大學自主”精神,這種行為豈不違反自己以往頃盡全力對抗國民黨時期主政濫權介入台大校園的主張?民進黨與時代力量政客的政治劣行可以休矣止矣! 令人想起,金門鄉賢楊永斌教授在陳水扁時期杜正勝當教育部長時,原是台大票選第一名的校長人選,卻因部長有圈選權,圈選以與綠營關係深厚的李嗣涔而棄楊永斌,令人扼腕。楊教授曾自嘲可能是因自己是金門人不符民進黨執政的“顏色政治正確”而非以學術地位和台大民主選擇的結果。如今,民進黨政客故技重施,烏龍爆料,胡亂栽贓,對台大新校長管中閔欲除之而後快,令人不齒。這次,台大要挺起胸膛捍衛自己的學術地位和校園民主聲譽! https://udn.com/news/story/11744/2952497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台大聲明:「台大聲明全文: 臺大校長遴選委員會在遴選過程中,依法行事,克盡職責,戒慎遵守各項「迴避原則」及「利益衝突」規範,對於他人所加諸本委員會之「重大行政瑕疵」指控,完全無法接受,並深表遺憾。 根據《台大校長遴選委員會作業細則》第9條迴避規定,遴委會原訂草案為「⋯或有具體事實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候選人得向本會舉其原因及事實,或由本會委員主動提議,經本會議決後,解除委員職務」。經教育部發函指示,上述草案中的「或由本會委員主動提議」等字與規定不符應予刪除。 教育部之指示使本會遴選委員不具有請求其他委員迴避之機制,如今教育部指控本會違反迴避原則而有行政瑕疵,本會實不明白其道理何在? 本遴選委員會由21名委員組成,其中學校代表9名,校友代表及社會公正人士9名,其餘3名由教育部指派。本委員會自成立以來,共召開五次會議(其中第五次會議係於今年1月31日依教育部要求而加開)。其間依法完成「公開徵求接受推薦」、「舉辦公聽會」、「訪談候選人之相關人士」、「舉辦治校理念説明會」及「辦理候選人面談」,於1月5日經由兩輪投票,選出管中閔教授為校長當選人,並於1月31日加開之第五次會議中再次確認「遴選過程並無疑義」。 台大遴選委員會作業細則第九條規定如下: 「有下列情形之一者,經本會確認後,解除其職務: (1).因故無法參與遴選作業。 (2).與候選人有配偶、三親等內之血親或姻親或曾有此關係者。 (3).有學位論文指導之師生關係。 本會委員有前項不得擔任委員之事由而繼續擔任,或有具體事實足認其執行職務有偏頗之虞者,候選人得向本會舉其原因及事實,經本會議決後,解除委員職務。」 於遴選程序中,並無任何候選人向本會請求解除蔡明興委員之遴選委員職務,蔡明興委員亦不符合上述三種應當然解除職務之事由,因此蔡明興委員擔任遴選委員之資格並無問題。 教育部指派之3位遴選委員有充份之機會參與遴選過程並表達意見,足見遴選程序並無疑義。 教育部已逾越百日,遲不發聘,其間更多次以「據報載」之公文,要求本委員會回覆,超出正理常規。政治力介入拖延新校長上任,導致台大校務延宕,戕害大學自治,所有記錄將在高教歷史上永遠留存。」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sparkle)管爺風骨 台灣脊樑 (streamers) 羅智強 前總統府副秘書長 (four-leaf clover)林智堅論文抄襲,碩士學位遭台灣大學及中華大學撤銷,在蔡英文支持「戰清白」下,林智堅向教育部提出訴願。林智堅戰清白,民進黨大敗。戰了半年,教育部駁回林智堅對中華的訴願,未待台大訴願結果出爐,林智堅承認論文有「瑕疵」,撤回對台大的訴願。 去年8月9日台大撤銷林智堅學位,當晚陳建仁就在民進黨一場活動上說,台大很突然發表結論,但對於相關當事人提出的論證,並沒有充分納入;相信未來一定能真相大白,給林智堅一個很好的清白。 如今,真相大白,林智堅就是抄襲,他放棄戰清白,向社會大眾道歉,但當初誤導全國人民認知,為政黨利益不惜傷害台大學術名譽的台大校友蔡英文、陳建仁,難道不也該公開道歉嗎?台大前校長管中閔就質問,當初認為台大很突然發表結論,未充分納入林智堅所提出的論證的人,「要不要出來表示一下看法?」「台大是你們可以隨便指控和汙衊的嗎?」 去年林智堅遭檢舉論文抄襲,管中閔即堅定表示,「學術倫理與誠信是學術研究的基本要求,台大一定堅持此一標準,不會含糊以對」。即使面對強大的政治壓力與側翼攻擊,台大未曾動搖,仍依照嚴格的學術標準,完成論文案的調查與審定。管中閔挺起脊梁骨,力抗政治打壓學術獨立,再次展現知識分子不向當權低頭、不與威權妥協的風骨。 蔡英文又何止在論文案上欠大眾一個道歉,他與當時的行政院長、也是台大校友的賴清德「卡管」500多天,違反大學法精神,赤裸裸干預大學自主,窮盡各種理由不讓管中閔上任。卡管不成再強行拔管,管中閔上任校長第8天,蔡系監委就以他過去擔任政務官期間曾為媒體寫社論,認定其「違法兼職」而通過彈劾,公懲會更史無前例的公開審理,極盡羞辱,千方百計要讓他下台。行政院、立法院、司法院、監察院,都加入攻擊行列,整個國家機器都動起來,手段之醜陋卑劣,如馬英九所批評,「北洋政府都沒這樣專斷跋扈」。此種只有獨裁國家才敢幹得出的醜事,絕對是台灣民主的汙點。 管中閔不續任台大校長後,整理卡管期間心情記事於臉書發表,我每篇必讀。由當事人的視角看這起台灣高教史上的空前大風暴,尤其觸目驚心。例如他回憶到,在綠營立委展開政治追殺後,自己不過在臉書上寫下「I am fine.」短短三個字,柯建銘竟要他「自行婉拒聘任」,還恐嚇他「不然不死也半條命」。對此,我尤有感觸,這種國會黨鞭公然威脅大學校長當選人的惡行,就是我一再提醒、多年來持續對抗的「邪痞者梟叫狼嗥」。 管中閔說,卡管風暴幾乎摧毀了台灣的大學自治,他身處風暴中心,遭受各種力量夾擊,身心飽受摧殘。最後雖然挺過這場風暴,但不是勝利者,只是一位不願也不曾被擊倒的倖存者。但我們看來,他堅持不退,與台大同在,挺過的不只是國家機器、綠色恐怖的迫害,更是以堅定的意志,挺住了大學自治及台大尊嚴;若沒有他的「倖存」,台大能否在蔡英文下令全體黨公職支持林智堅戰清白的壓力下,守住學術倫理與誠信,恐是未知。 百年前北大校長蔡元培推動、捍衛大學自治;怎想到百年後,政治力肆無忌段介入大學自治,以謊言摧毀人格清白的鬧劇,竟會在台灣上演。紀錄這起事件的新書《大學的脊梁:台大校長遴選事件與管中閔心情記事》將於3月出版,大家都很期待。管中閔無懼當道打壓,為大學挺起脊梁,盼有更多人效法管爺的風骨與精神,支撐台灣民主的脊梁。 https://www.chinatimes.com/amp/opinion/20230228003524-262104
    4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時論廣場》給權力的傲慢一次教訓(楊渡) 19:232023/12/19 即使是今年3月出版與管中閔合著的《大學的脊梁》一書,至今我心中有一個疑問:為什麼2018年管中閔當選校長的時候,民進黨會引起這麼大的反彈?台大校長也不過就是一個職務,一個大學校長能夠改變什麼呢?何況台大歷史悠久,從遴選校長到校園管理,都有制度性規範,校長的選舉過程幾乎是非常嚴格而難以被操控的。 可是一宣告管中閔當選之後,攻擊四起,從黨政軍到媒體,乃至於整個政府部門四大院,除了考試院之外,其他四院都出手圍剿。更誇張的是立法院民進黨黨鞭柯建銘直接說:管中閔如果不辭職,會「不死也半條命」。 4年多以後,最後的結局出來。當了4年校長的管中閔,只是幫台大做了一些改變,處理了林智堅、鄭文燦等的抄襲案。然而這一切根本也不是他能控制的,而是學校所成立的審查委員會認定。而我仍然沒有弄懂,為什麼管中閔這麼招他們恨? 出書後我重新思考整個過程,才漸漸明白問題出在管中閔的傲骨。他一生挺直脊梁,不願屈服。而2016年民進黨全面執政之後,蔡英文執掌的政府部門和民進黨控制的立法院幾乎橫行無阻。想要搞垮國民黨,就用「不當黨產」加以沒收,一個民間團體的財產可以被政府部門非經司法審判而沒收,簡直就是以公權力直接搶劫人民財產;還另立一個轉型正義委員會,重新立法,想怎麼幹就怎幹。這跟戒嚴時代全一模一樣。在這個過程中,國民黨毫無招架餘地。民間團體包括司法團體、人權團體、學術團體,全面噤聲。 而管中閔竟是那個突然冒出來,挺直脊梁不屈服的人。也就是這個不屈服的形象,使得民進黨非把他打垮不可。他們想,連國民黨都無力抵擋了,你一個學人還敢傲然挺立?簡直不知死活。 一旦管中閔倒了,辭職走人,以後還有誰敢站出來反抗?整個寒蟬效應形成了。不要說大學校長,所有的知識分子都為之噤聲。當年多少知識分子看到他被打成那個樣子因而心生恐懼,除非有綠營關係,誰也不敢再選校長了。幾年後台大校長再選,想邀請海外學人回台,再也沒有人願意,海外學人敬謝不敏地說:台大的事,太可怕了,饒了我吧! 這就是民進黨新黨國的建立,權力的傲慢。傲慢到所有人都怕了。 對付權力的傲慢只有一個辦法,說來真是悲哀,最後只有靠選票給他們教訓,才能讓他們學會謙卑。如果不是2018年九合一選舉讓民進黨大敗,決定盡速止血,才讓管中閔上台。否則最後會殺成什麼結果都很難講。 2020年民進黨再度執政後,權力的傲慢更肆無忌憚了。最可怕的不再只是一個校長,而是加劇新冠疫情的為害。他們毫無忌憚地阻擋外國疫苗進口,掩護高端疫苗,炒作股票。那種權力獨裁橫行的姿態,簡直到了天怒人怨。 令人無法忍受的是,當慈濟、佛光山等慈善團體主動要去國外買疫苗,他們還阻擋。那是何等的殘酷冷血!一邊是老百姓生病,每天上百人在死亡,苦苦期待疫苗;另外一邊是可以跟國外買到疫苗,只想快快救人的慈善團體;而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陳時中這些民進黨高官們,竟然擋在中間,硬是不讓疫苗進來救人。我當時寫過:「世界上有媽祖婆要救人,還要拜託你這個武則天同意的嗎?」 這就是當時台灣最大的悲劇:一個權力傲慢到不顧人民的死活,阻擋慈悲心,阻擋媽祖婆的政權,太不可原諒了!現實是,這樣權力的傲慢,如果沒有任何教訓,是不會回頭的。 如果繼續讓當年擋在門口的蔡英文、賴清德、蘇貞昌、陳時中們繼續執政,請問權力要傲慢到什麼時候?如果2024年還有一絲絲的慈悲善念,人民如果還有一點自主的意志,至少要給權力的傲慢一次教訓! (作者為作家)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個月前
  • 《龍應台 -寫於4/27/2018深夜》 「載入史冊的今天」 教育部拖延任命台大透過遴選機制選出來的校長當選人三個半月。拖延的理由一再變動。 過程中台大被迫召開三次會議:第一次,學術倫理委員會召開,結論是,所謂抄襲案不成案。第二次,遴選委員會不得不開會,結論是,認定當選無疑義。第三次,被迫召開臨時校務會議,結論是,五個所謂「有問題」的提案全部「擱置」。「擱置」,不是字面上「不予處理」的意思,而是一個正式的行政作為,認為「不應該成案」。 台大的三次會議、三次檢視、三次結論,都被教育部拒絕。 在這一百多天內,教育部讓台大沒有校長。今天拿出最後手段:台大遴選會所選出的校長,不予聘任。 我跟台大沒有淵源——我這漁村的孩子沒考上台大。 我跟管中閔湊巧共事過,但是我們的業務交集不多,也無暇建立私交。他會不會是台大最好的校長?I don’t know and I don’t care. 我不是遴選委員。 但我知道的是,他是台大經過正規程序產生的校長。 所以,我知道幾件根本的事: 我知道,大學的自由、獨立,是民主社會的核心價值之首要大宗。 我知道,尊重程序正義是民主制度的核心棟樑原則,絕不可破,一破就是大崩潰。 我曾經擔任行政院政務官,因此我知道,對於社會矚目、影響深遠的重大事件,不論是哪一個部的業務,最後的主導者、決策者、拍板定案者,是行政院長。 我曾經是中央政府的部長,因此我知道,對於社會矚目、影響深遠的事件,行政院長一定會負責任地向總統詳細報告,分析利弊。 所以,不要告訴我,這是教育部一個單一部會做的一件事。它,不是。 今天,2018年4月27日,教育部拒絕任命台大獨立選出的校長,我知道的是: 這是一個台灣百年民主追求史上一個里程碑的日期。這個日期標註了: 在總統蔡英文的許可、行政院長賴清德的拍板下,決定做出了。他們身為政治人物的從政史上,留下一個紀錄:為了一黨之私,他們破壞了「大學自主」的核心精神。 在民進黨做為一個拿「民主進步」為招搖旗幟的政黨史上,留下一個紀錄:這個黨為了獨佔權力,踐踏了民主進步的關鍵原則,就是尊重大學獨立、自由的精神。 在台灣大學做為台灣最重要的大學校史上,今天留下一個紀錄:它的師生在捍衛自己獨立而自由的空間上,失敗了。 遴選委員們,你要說什麼? 校長候選人們,你要說什麼? 其他的大學校長們,你要說什麼? 未來被這個政府邀請、「許可」做台大校長的人,你要說什麼? 在台灣百年來的民主自由的追求史來說,今天是一個一定載入史冊的日期:4/27/2018。 歷史,會審判的。遲早而已。 但是今晚我傷心。我傷心的是,當審判的日子到來,該被審判的被審判吧,但是幾代人幾十年近百年來一滴淚、一滴汗、一滴血、滿腔辛酸所建立起來的包容、開放、溫潤又講究公平與寬容的台灣,正式進入崩壞。而我們,和我們清純可愛的下一代,都逃不掉。
    3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台大EMBA學生會聲明: 身為台大的一份子,台大EMBA學生會在此對教育部的「拔管」決定聲明不服並予以最嚴厲的譴責! 大學法第一條開宗明義即載明:大學應受學術自由之保障,並在法律規定範圍內,享有自治權。大學法第九條也言明,新任公立大學校長之產生……,經公開徵求程序遴選出校長後,由教育部或各該所屬地方政府聘任之。因此,基於大學所享有的自治權,經由台大合法程序遴選出來校長,教育部應只能聘任,而不能駁回。如此清楚明白的法律條文,卻遭教育部曲解,遲不聘任台大遴選出來校長,更在延宕四個月之後,於4/27晚間發出聲明表示「遴委會及被推薦人有經濟法律上重大利益未迴避的適法疑慮……,駁回台大遴委會的決定」! 對此,我們表達不服並想請問教育部: 教育部說有「適法疑慮」,但其聲明卻含糊以對,並未具體指明台大的遴選過程與當選人本身究竟違背哪一部法律,哪一條規定,而能賦予教育部「駁回」台大遴委會決定的權利呢? 大學法當初的修訂通過就是希望能夠阻止政治力介入校園,但教育部現在卻做了一個最壞的示範,示範如何可以罔顧法律而成為政治力介入大學自治的黑手! 誠如教育部在拔管聲明中所言,台大是台灣高等教育的領頭羊,但現在這隻領頭羊之前忍受了數個月沒有校長的茫然,現在更面臨教育部蠻橫否決台大自治選舉的決定而可能再歷經數個月無人帶領的處境。台大EMBA學生會認為台大不應該也不能容忍這種戕害台大競爭力、斲害台大師生現在與未來的無理違法駁回! 身為台大EMBA的學生,我們每天都在職場上與世界各國企業拼搏,也希望台大能在新校長的帶領下與世界各國大學競爭,但此刻台大卻淪為政治祭品而原地踏步,無法前進,這真是諷刺至極,也讓人無法輕忽其影響! 因此,對於教育部違法亂紀的「駁回」決定,我們本諸大學法賦予的大學自治精神同樣予以駁回並給予最嚴厲的譴責! 台大EMBA學生會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 2023/01/12 友群轉 管中閔先生找到了特佳的寫手楊渡,以口述歷史的方式,還原《2018年台大校長遴選事件》。 以下是管先生今天發表的"前言"~~ 〈心情記事: 前言〉 2018 年臺大校長遴選事件是我國高教史上空前的一場大風暴,幾乎摧毀了臺灣起步未久的大學自治。事件持續一年,過程驚濤駭浪,凶險異常;我身處風暴中心,遭受各種力量夾擊,身心飽受摧殘。最後雖然挺過這場風暴,但我不是勝利者,只是一位不願也不曾被擊倒的倖存者。 因為創巨痛深,幾年來我始終不願回顧這段往事。2021 年底我決意不再續任校長,也開始慢慢卸下心中的防禦盔甲,於是與楊渡先生(阿渡)商量,希望他能從報導者的角度,公正且完整的記錄這場遴選事件的始末。這個報導的目的不是為我個人立傳,而是為捍衛大學自治的歷史留下記錄。阿渡欣然答應,而且很快就開始進行訪談。與阿渡的每一次談話,每看一份剪報或網路資料,都觸及我未癒合(或許永遠不會癒合)的舊傷,使我情緒劇烈波動,甚至無法成眠。在此同時,阿渡也鼓勵我寫下當時的經歷與心情,作為報導的補充。 時間回到 2016 年底,臺大郭明良教授的研究團隊被舉發多篇論文造假,引起學界譁然;由於當時擔任校長的楊泮池是其中一些論文的合著者,因此也受到抨擊。當臺大對此事的調查結果公布後,原已通過校務會議續任投票的楊校長突然於 2017 年 3 月的校務會議上表示任期屆滿後不再續任,學校於是開始啟動新校長的遴選程序。我在推薦截止前數日才被說服參與遴選,不料卻因此走入一場巨大的風暴。 在遴選過程中,我從未被外界視為八位角逐者中的「熱門」人選。所以當遴選委員會於 2018 年 1 月 5 日宣布我當選為新任校長後,不僅我個人驚訝萬分,許多人也感到錯愕。經過幾天的沈寂,外界開始浮現一些對遴選過程的質疑;許多力量隨後分進合擊,媒體與網路出現了大量對遴選委員會和我個人的抹黑與攻擊。當政治力量開始介入,整個風暴於是成形。 即使遴選委員會幾次集會檢討各項爭議,並一再發佈聲明確認遴選過程並無疑義,但風暴未曾止歇,反而因各方推波助瀾更加擴大,也導致教育部部長潘文忠辭職。在接任部長的吳茂昆強勢主導下,教育部於 4 月 27 日駁回臺大的校長遴選結果,但吳茂昆則被媒體和立委揭發過去諸多違法行為,而在一個月後狼狽下臺。 由於遴選委員會始終堅持遴選過程合法,不接受教育部重啟遴選的要求,我也從未放棄當選資格,這場風暴於是成為僵局。不料執政黨在當年 11 月的地方選舉中大敗,僵局竟出現了戲劇性的變化。在事前毫無跡象之下,教育部部長葉俊榮突然翻轉立場,在 12 月 24 日宣布「勉予同意」臺大校長的聘任案,他本人則於次日辭職,成為第三位因此事件而去職的教育部部長。我於翌年 1 月 8 日正式就任臺大校長,也為歷時一年又兩天的風暴劃下句點。 在這場風暴中,整個社會目睹了政治力肆無忌憚,無所不用其極的介入大學自治。當權者動員政治,媒體和網路的力量,試圖以謊言摧毀一個學者的人格與清白,也粗暴的干涉一所頂尖大學的校長遴選結果,寧可讓其陷入長期空轉而在所不惜。在號稱已經民主化的臺灣,這場荒謬的鬧劇竟然堂皇的上演了一年之久,真是匪夷所思。 然而正義畢竟不死,公道自在人心。我看到許多人挺身而出,或發為媒體社論、投書與報導,或發為民意機關的質詢,幾所大學與大學協會也公開發出聲明,都為大學自治大聲疾呼。他們支持的當然不是我個人,而是大學自治這個信念;他們抨擊的也不只是少數的權力者,更是蠻橫而毫無節制的政治力。在街頭巷尾,以及各種網路社群媒體中,我還接收到無數的鼓勵與支持。這些文字與聲音給了我堅持下去的力量;經過這麼些年,我對這些力量仍然感念萬分。 這樣一場歷史事件應該被記錄下來。我當年自身的經歷與心情,也將成為這歷史事件另一面向的記載。 照片:大春所書「大學的脊梁」
    8 人回報2 則回應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