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以為確診轉陰之後就沒問題了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確診後有八成的人有後遺症的產生,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有後遺症。
根據統計顯示發現,在康復後半年,身體的免疫系統其實還是呈現混亂的狀態,甚至身體的細胞都還在發炎。
今天跟你分享三招可以基礎對抗後遺症的方法。請收藏這個影片,忘記的時候可以看三次,並把它分享給需要或正在確診中的朋友。
常見的後遺症其實蠻多的,我們簡單分成幾大類。
第一個是呼吸道類,這個容易會有咳嗽、喘、胸悶甚至有痰的情況。
第二種就是大腦神經類,這個常常容易有頭痛、頭暈、甚至失眠、焦慮。最可怕的是腦霧。
在身體體力方面,許多人確診後就容易會感覺到疲倦、無力甚至是骨頭肌肉痠痛。
如果你確診過,是否有這些後遺症呢?
根據大統計發現,最常見的就是呼吸道的問題、咳嗽跟喘。
第二個就是我們的肌肉骨頭關節會有疼痛的問題。
接下來的三招,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它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去對抗後遺症很基礎的方式。
每個人身體所攝取的水分都不同,所以請依照你的體重去乘以40。
假設一個人是50公斤,那麼他一天就要喝到2000cc的水。
第二個,攝取大量的維他命C,因為維他命C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免疫力還有抗發炎的效果。
第三個,最常見的是咳嗽、有痰、不舒服。
那麼我們可以按一個穴道,就是在我們的鎖骨中間的凹槽這個地方,這個叫天圖穴。
如果你有痰、會乾咳、甚至會覺得肺部喘不過氣,甚至你可以加上精油塗抹。
如果你會咳嗽,你可以使用澳洲油加粒。
針針迅移長,可以幫助我們鎮定。
還有乳香,可以幫助我們清肺。
這三種都是對我們呼吸道保養很好的精油。
確診的後遺症有很多,每一種都有不同的保養方式。
下一集你想要知道確診後的失眠問題如何改善,還是腦霧的問題怎麼改善,請評論區留言告訴我。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現在健康的狀況是哪一個類型,請私訊我。
持續關注我,讓你獲得更健康的生活。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以為確診轉陰之後就沒問題了嗎?許多人可能不知道,確診後有八成的人有後遺症的產生,平均每五個人就有一個人有後遺症。 根據統計顯示發現,在康復後半年,身體的免疫系統其實還是呈現混亂的狀態,甚至身體的細胞都還在發炎。 今天跟你分享三招可以基礎對抗後遺症的方法。請收藏這個影片,忘記的時候可以看三次,並把它分享給需要或正在確診中的朋友。 常見的後遺症其實蠻多的,我們簡單分成幾大類。 第一個是呼吸道類,這個容易會有咳嗽、喘、胸悶甚至有痰的情況。 第二種就是大腦神經類,這個常常容易有頭痛、頭暈、甚至失眠、焦慮。最可怕的是腦霧。 在身體體力方面,許多人確診後就容易會感覺到疲倦、無力甚至是骨頭肌肉痠痛。 如果你確診過,是否有這些後遺症呢?根據大統計發現,最常見的就是呼吸道的問題、咳嗽跟喘。 第二個就是我們的肌肉骨頭關節會有疼痛的問題。 接下來的三招,聽起來很簡單,但是它是在我們日常生活中幫助我們去對抗後遺症很基礎的方式。 每個人身體所攝取的水分都不同,所以請依照你的體重去乘以40。 假設一個人是50公斤,那麼他一天就要喝到2000cc的水。 第二個,攝取大量的維他命C,因為維他命C可以幫助我們提升免疫力還有抗發炎的效果。 第三個,最常見的是咳嗽、有痰、不舒服。 那麼我們可以按一個穴道,就是在我們的鎖骨中間的凹槽這個地方,這個叫天圖穴。 如果你有痰、會乾咳、甚至會覺得肺部喘不過氣,甚至你可以加上精油塗抹。 如果你會咳嗽,你可以使用奧努尤加利。 針針訊息場,可以幫助我們鎮定。 還有乳香,可以幫助我們清肺。 這三種都是對我們呼吸道保養很好的精油。 確診的後遺症有很多,每一種都有不同的保養方式。 下一集你想要知道確診後的失眠問題如何改善,還是腦霧的問題怎麼改善,請評論區留言告訴我。 如果你想知道自己現在健康的狀況是哪一個類型,請私訊我。 持續關注我,讓你獲得更健康的生活。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新冠後遺症,今天我們來聊一下這個話題,很多的朋友認為新冠已經發生三年了,現在醫療水平也在不斷的提高,所以即使感染了也不至於要了命可以治好,但是你可能不知道新冠後遺症要比新冠病毒本身更可怕。我們曾經認為新冠病毒治癒以後,我們的身體就會恢復如初,但是事實上並不是這樣的。 美國牛排大王肯特泰勒因為無法忍受新冠帶來的嚴重後遺症,自殺了。 意大利的足球明星馬爾蒂尼康復之後肺部嚴重受損,10分鐘的運動都承受不住,很多人戰勝了病魔卻難逃新冠後遺症。在英國首批康復的4萬人當中,約有1/8的人在出院後5個月內死亡,約有1/3的人因為嚴重的併發症在半年內重新又住回了醫院進行治療。國際頂級的醫學雜誌柳葉刀發表了一項研究,一年的時間跟蹤了1276名從武漢金銀潭醫院出院的新冠患者,結果就發現儘管大部分患者恢復以後能夠基本正常的生活,但是健康狀況對比正常人來說差了很多,包括抑鬱、睡眠障礙、脫發、味覺和嗅覺的缺失,頭疼關節疼,部分患者還存在心血管損傷的跡象,甚至還有部分患者出現了生殖障礙。 美國佛羅里達的一位患者新冠治癒之後患上了一種極其罕見的後遺症叫巨舌症,就是他的舌頭在不斷的長大,後來醫生沒辦法切除了他部分舌頭,才才逐漸讓他恢復了進食說話的能力。英國倫敦帝國理工大學腦科學系研究發現,在跟蹤測試的8萬多名新冠患者當中,普遍存在智力下降的問題,其中最嚴重的患者智力下降了8.5,8.5意味著什麼?相當於大腦直接老了10年。國際阿爾茲海默症協會副主席也指出,新冠感染可能會導致持續性的認知損傷,甚至導致老年痴呆的症狀。 所以新冠不能簡單的看成是一種肺炎,更不是流行性感冒的一個加強版,而是一個綜合症,它破壞的不僅僅是你的肺,而是導致全身多器官的一個損傷,即使痊癒以後也會出現長期的後遺症,不少的新冠患者即便痊癒,但卻要一直承受後遺症的折磨,直到死亡。 所以新冠病毒的治癒並不代表著我們就勝利了,人類目前對新冠後遺症還沒有系統的進行研究,能做的就是加強保護。如果大家瞭解了這些知識之後,你就一下子就明白了我國為什麼要執行清零的政策,所以嚴格做好個人的防護,保護的不僅僅是你自己,還有你身邊的人,你的朋友、你的親人,希望大家呢能夠把這條視頻轉發出去,讓更多的親人朋友看到這條視頻,讓更多的人瞭解這個知識,只有大家認識到新冠後遺症的嚴重性,才會提高警惕,才不會掉以輕心,才能夠做好個人防護。​
    6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 台灣每日確診人數破8萬,雖然多數為輕症及無症狀,但康復解隔後真的能無後顧之憂嗎?🤔 根據國際研究發現,無症狀和輕症感染者康復後仍有可能受「#長新冠」困擾。 #長新冠是什麼? 又稱為「新冠長期症狀」,也就是 #新冠後遺症。 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定義,長新冠(Long COVID)指的是曾經或可能確診新冠病毒3個月後,症狀持續2個月以上,甚至長達一年,且無法由其它的診斷來解釋的現象。 - #長新冠可能會出現哪些症狀? ❶極度疲倦 ❷頭痛、頭昏 ❸喘不過氣、呼吸急促 ❹味覺、嗅覺的異常變化 ❺腦霧、記憶力和注意力低落 ❻失眠、睡眠障礙 ❼關節痛、肌肉痛 另外,還有一些較少見的症狀,如:落髮、焦慮、腹瀉等都有可能發生。 以及,不少確診者因為長期咳嗽,甚至會咳傷咽喉,因此,在保養喉嚨工作上,首先要避免說話過於用力、聲音太大、過度用嗓,同時要保持咽喉濕潤。 建議多飲用溫水,戒煙酒,日常可多食用潤肺食材,像是山藥、百合、川貝、銀耳、蜂蜜、玉竹等,有助於生津止咳、潤燥補氣。 - #長新冠有機會痊癒嗎? 長新冠是可以治療、恢復的,只是需要後續長期保養與復原的時間,千萬不要以為病情好轉後就會自然痊癒的假象,如果未積極治療,症狀可能起起伏伏或消失後再復發,嚴重可能會影響到日常生活與工作。 若有任何不適症狀,可以利用衛福部推出的「COVID-19染疫康復者門住診整合醫療計畫」來治療,盡快尋求中醫師的協助診斷,並遵循醫師指示對症下藥、調整體質,是會漸漸恢復,減緩後遺症帶來的不適感的!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轉傳分享 ~ 台灣近日疫情狂飆,有人忙做民調,疫情越嚴重,陳時中民調越高。如果不是做民調的人做得很假,就是我們的經驗法則出了問題。官做得越爛,人民支持度越高,這門學問實在太深奧了。 衛福部長陳時中最近越來越有自信,放聲大膽地說,台灣確診人數從350萬到460萬人都有可能,說的臉不紅氣不喘。衛福部每天記者會的圖卡都把重點放在輕症及無症狀99.6%,好魔幻的數字啊。意即確診了也不要怕,你會在這個99%裏面。 陳時中沒有說出來的真相是,這99%的確診人口裡,有輕重不同程度的後遺症,官署不說,我們不可不知。近期有國際期刊研究指出,輕症患者康復後,比起沒有染疫,被診斷出第二型糖尿病的風險增加38%,兒童確診後一個月,罹患糖尿病的可能性,是無感染者的2.5倍。 台大兒童醫院院長黃立民說,4月刊登在《自然》(Nature)的報告顯示,輕症患者可能造成輕微腦損傷;今年3月刊在《自然》期刊的一篇研究指出,沒有住院輕症患者比起無染疫者,感染新冠病毒加速輕症患者的大腦灰質流失。 上述黃立民的說法是經由「台灣事實查核中心」澄清後的官方說法,連官方都認證過了,輕症是有後遺症的。 從陳時中口中說出的3~400萬人確診,說的雲淡風清,染疫像吃粥一樣平常,400多萬人染疫跟衛福部無關,台灣疫情守不住,台灣民眾得靠媽祖保佑,會不會染疫,靠搏杯問神還有靠機運,唯獨不靠政府。 在這場防疫大作戰中,陳時中所帶領的防疫指揮中心缺席了。讓人民大量自然感染,透過各大名醫、官方御用學者大事宣揚確診是走向正常生活的必然途徑。強調確診有眾多好處,可以提升免疫力,增加抗體,讓我們的生活越來越正常。 避開以下東西隻字不提:輕症確診在染疫後會出現長期症狀,據英國國民保健署定義,若解除隔離後自染疫起12週,仍持續存在症狀,則稱之為long Covid。常見症狀有胸悶喘咳等呼吸道症狀,極易倦怠,疼痛或肌肉痛,頭痛或周邊肢體麻木,掉髮或皮膚出疹。有些患者會出現「腦霧」,即無法專心,認知功能異常,暈眩等等,嚴重影響正常生活。上述這些話絕不會出現在陳時中口中。 陳時中所帶領的指揮中心,從過去追求加零,到今天態度360度大轉變,變成美化染疫的說法,也說服社會大眾染疫是件好事,徹底顛覆地球人對染疫的認知。 中央政府棄守防疫,讓人民自然確診甚至鼓勵大家確診,都說早晚輪到你,台灣社會對政府不做防堵,只強調確診輕症的美好,隱匿輕症的恐怖後遺症,居然選擇逆來順受,不哭不鬧。 對照去年3+11防疫破口,在野黨拚起命來對陳時中口誅筆伐,這次竟然悄悄安靜無聲!面對恐怕500萬人確診的事實,大家選擇吞下去,這也是台灣奇蹟。 美麗島電子報昨天做了一份民調,陳時中支持度不降反升,確診數越爆越多,陳時中支持率越來越高,早知讓全民確診可以迎來高支持率,當初何必苦守台灣疫情,引來一身罵名?綠委還趁機說,可見民眾看見了陳時中的努力,給予肯定。 陳時中「努力」叫大家確診,這是我們看到的事實。而這種努力獲得高民調,叩叩叩!到底是我的眼睛業障重,還是民調便宜,名嘴更便宜,張口就拿著民調說,「他很棒,全民染疫是政府努力的目標,台北市長選他就對了」。 除了疫情是人民的劫數,這些名人做的所謂民調更是社會災難亂源。 文/徐志明(資深媒體人)
    3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新冠長期症狀有哪些? 世衛組織在官方聲明中稱,新冠長期症狀,就是新冠後遺症。據世界衛生組織2021年10月公布的臨牀定義,這種症狀通常發生在已確診或可能被新冠病毒感染的人身上,通常「在染疫後3個月內出現、持續至少 2 個月,並且無法由其他診斷解釋」。 「長期」的時間跨度目前沒有統一標凖。英國一項研究稱將跟蹤25年。從最初發現新冠病毒距今只有兩年多,需要更長時間的觀察和相關數據積累。 根據英國醫務人員的指南,持續超過 12 周且無法用其他原因解釋的症狀,應該屬於「長新冠」。這些症狀可能包括: 極度疲倦 氣短、胸痛或緊繃 記憶力和注意力問題(「腦霧」) 味覺和嗅覺的變化 關節痛 各人症狀、嚴重程度和病歷因人而異。迄今為止最常見的症狀是嚴重疲勞。 其他症狀還包括:肌肉疼痛、聽力和視力問題、頭痛、味覺和嗅覺失靈以及心臟、肺、腎臟和腸道損害、腹瀉,心理健康問題包括抑鬱症、焦慮症和思維渙散、神思恍惚。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你知道嗎?有兩種水果 哇!他研究出來居然可以幫我們抗老還有保護肺部 這是美國的約翰霍普金斯大學 他們花了10年的時間研究出來的唷! 而且幫助你包括延緩老化 那麼肺部的功能包括老、延長的肺部 功能也能夠回復 這個研究針對了650個人追蹤了10年的時間 包括飲食還有肺功能的測試 發現每天吃這兩種水果的人 他的肺功能改善非常多 趕快點讚收藏起來還有分享給你的親朋好友 到底是哪兩種水果你一定非常好奇吧! 好!他研究出來這兩種水果 就是番茄跟蘋果 重點來了!到底要吃到多少的量對你才有幫助呢? 那麼這個研究發現 裡頭他們的營養物質可以幫助我們肺部受損細胞的修復 每天吃兩顆番茄還有一顆蘋果 長期下來抗老又顧肺哦! 關注健康請關注健康主播鄭太元
    11 人回報2 則回應8 個月前
  • #確診者家屬請託代po文 我是仁武家庭群聚案的確診者家人,我有話想說 在這裏我想把所有經過 以及網路上甚至新聞媒體報導的言論做一個說明 首先我想先為這次的事件對社會大眾道歉 因為我們的疏忽而造成社會的恐慌 非常抱歉,對不起! 新聞媒體說的癌末確診者是我的丈夫(因工作獨居於桃園,我與孩子則在高雄,丈夫兩邊往返) 這邊先澄清丈夫後來診斷報告並非癌末,文章後段會一一說明 事情開始於丈夫發現膽結石,並在新北三峽恩主公醫院(5/24~28)住院做開刀治療,申請住院前都有依照規定做篩檢,抽血報告及快篩跟PCR結果皆為陰性。(5/28)我開車接丈夫回家照料並且靜養,所有南北往返皆因回診、丈夫身體抱恙需家人陪同照料,並非新聞陳述的端午節返鄉聚餐!因此新聞一出,網路上民眾漫罵聲連連,我與孩子們恐懼之虞也不知所措,無權要求大家諒解,但此舉完全出於對家人無人照料的關懷之意,絕非刻意也絕非對疫情置之不理。我們真的不是故意確診,也絕對沒有故意要隱匿病情、不顧疫情多次的南北往返。甚至在網路社團被公布我們家人、外甥女家住址的確切地段,在全家(除了我)都確診的這個當下,我們真的身心俱疲也真的很害怕出院後會遭受到居民異樣眼光或是攻擊? 丈夫在家靜養期間開始出現咳嗽、爆瘦跟呼吸道症狀。 (6/3)第一次回診醫院拆線時,有和醫院反應出現咳嗽、呼吸道症狀,醫院回應:可能是手術插管的時候傷到,修養及吃藥即可,並未做篩檢。 (6/7)第二次回診,也有再次跟醫院反應咳嗽、呼吸道症狀,醫院也是開藥讓丈夫服用 (6/17)第三次回診,再次跟醫院反應咳嗽、呼吸道症狀,並且照X光發現肺部一大片陰影,醫院當下判斷「疑似肺癌」,以上三次回診皆向醫院反應咳嗽及呼吸道症狀,皆未此做篩檢。 也因為丈夫被醫院告知「疑似肺癌」,當時丈夫是已經爆瘦7.8公斤且肺部有陰影的狀態下,當家人聽到此消息時,全家沮喪,當時還不知道已被感染的狀況,一切真的很突然,我們真的很害怕、覺得在跟時間賽跑(怕丈夫很快就離開我們…)當時丈夫在桃園把後續工作的事情交代完畢後,也一併向家人們把後事逐一交代妥善,我們才決定緊急去拍全家福(小兒子年謹4歲,深怕留下遺憾,因此我們希望在可能僅存的時間裡能夠留下最後的合影作為紀念),並不是像新聞媒體及網友所說的我們不顧疫情期間急著拍婚紗照(看到網友留言:疫情都這樣了還拍什麼婚紗照!準備變拍遺照……..抱歉,我們當下的用意也許真的是如此。我能理解大家的憤怒,承受這樣的言論我想是必然。也藉此學習到,事情一體或許有兩面可以解讀,也提醒自己以後千萬不要犯錯)。 在往返回診期間,丈夫一直有出現咳嗽及呼吸道症狀,未出現過發燒情況,由於醫院在最後一次回診判斷「疑似肺癌」,我們一直把丈夫的症狀誤以為肺癌導致。 後來家人(除我與小兒子未出現任何症狀)女兒與女兒男友陸續出現發燒,就醫時診所未判斷需要做篩檢,服藥後即退燒,後續出現嗅覺異常,但也3-4天慢慢恢復(此時不知丈夫已染疫,女兒男友則平時就有過敏性鼻塞,因此我們誤把以上症狀當成是一般感冒所致),所以全家都沒有察覺異常,一直到知道外甥女也有同樣症狀,才察覺不對勁並相約篩檢,採檢後於(6/21日)接獲確診通知(除我以外,丈夫、小兒子、女兒及男友、外甥女皆確診),接著確診事件開始發酵,(6/23日)我透過新聞記者會才知道,原來醫院早在(5/29日)就有確診者(丈夫出院隔一天),且丈夫就住在確診者的隔壁病房,我們於三次回診皆沒有收到通知,期間也沒有被匡列,最終是透過新聞才知道此事。 我不禁納悶:為什麼醫院有確診者,卻完全沒對丈夫進行匡列動作?與確診者在同一樓層裡是多麼危險的事!?何況丈夫就謹住在離確診者隔一間病房內,醫護人員是照料整層樓病房的病人,那在這個狀況下,交叉感染的機率不是非常高嗎?為什麼都沒通報及匡列? 就在昨天(6/23)醫院發來丈夫的肺部診斷報告,不是肺癌,是肺部纖維化(據我所知這是COVID-19的症狀或後遺症?) 我們一方面鬆了好大一口氣,一方面對醫院的醫療疏失(不管是醫院告知疑似肺癌或是告知咳嗽呼吸道症狀問題時的處理方式)及防疫流程(沒有確切匡列及告知病患及家屬)產生非常大的疑問….? 才會讓一個62歲開刀的病人在開刀恢復期最虛弱的時候染上COVID-19不自知,進而讓感染源一直擴大 最初疫情延燒開以來,看著確診人數一直往上攀升,新聞媒體的報導大家都人心惶惶,我們也是。病毒看不見也摸不著我們永遠不知道哪裡有隱形的病毒,或是身邊是否就有無症狀的感染者? 一開始我們摸不著頭緒到底在哪裡染疫?高雄市衛生局疫調後往回追查才知道當時醫院早就有確診案例,甚至前後三次回診都如實告知有咳嗽、呼吸道症狀及肺部症狀,院方皆未為此採取行動、做任何篩檢。 為此次仁武家族確診案件說明,並不是要推卸責任、怪罪給誰,而是希望彼此都能在錯誤中學習並改進,我們得到的教訓是失去健康的身體和對社會大眾的愧對,也希望未來在防疫的流程上,自己、相關單位能更加謹慎小心嚴防疫情擴散。 「染疫」絕對不會是任何人想要的結果,包括我以及我的家人們。 再一次為我們的疏忽,謹相信醫療資源給的答案就鬆懈了自己,感到非常抱歉,對不起。 也希望大家能諒解在以為即將失去親人的恐懼下,又不捨親人的離開,而去(拍全家福),這是我們想把原委告訴大家了解,非常抱歉,對不起。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如果肚子脹氣,一定要學會用它。 你要肚子脹氣吹哪? 拿吹風機在這個腰上吹個兩三分鐘,潤滑就好。 還有一個是便秘的時候,如果排便不順暢,拿這個吹一吹。 如果說你要頭疼或頭著涼不舒服,流鼻涕,就站在這塊兩側吹就非常有效。 比如說這個咳嗽或是天頭疼,拿著吹風機在這地方就來回吹,特別能解咳嗽。 還有咽咽,咽喉不舒服,吹風機非常好。 不要習慣剃頭髮,這個對我們中老年人非常好,包括小孩。 你看我們家孩子,一旦不舒服就出汗了,出汗的時候不要穿著濕衣服。 拿吹風機在這個地方,從這裡打進去,給它吹乾,防止後背受涼。 後背受涼對心臟也會不舒服。 這個大家好好用一用,在生活中它是隨時隨地都有效。 包括你膝關節不舒服,或者是肝關節不舒服,哪個地方疼,就可以在膝關節吹一吹,防止膝關節有時候發軟。 是的,像我們老人都是最怕摔跤,一摔跤我們容易發生骨折,因為我們的骨頭變脆了。 入秋以後開始變冷了,我們的膝關節就會有不適感了,吹風機給你吹一吹,解一解膝關節的表寒。 你像老人到了冬天,他有各種關節問題的,就這個吹風機。 頸椎,肩部,手腕,手關節,包括尤其老人的膝關節,老人膝關節到最後是最容易出現問題的。 可以給他感受一下。 可以來試一下。 你是平時哪不舒服?頸椎不舒服? 要用熱風,你看你這個後邊這個大椎,你這個包包都起來了。 平時的照顧老人,然後老是低著頭,你看你這個地方都比正常人要高起來了。 你看你一直吹一吹,你就幫助你這個地方的血液循環。 從你的腰,你看你這後背出汗了,馬上吹一吹就會好。 這個是膝蓋走路發軟,我給你多吹一吹。 你看這個肌肉能力下降,整個都是軟的,他沒有支持力,沒有這個力量。 基本上是熱了。 晚上睡覺的時候給自己腿吹一吹,你堅持吹一吹,你這個關節發軟就能改善了,幫助你這個關節的血液促進循環。 你這個血液循環加快了,你的能量才能過來,你的腿才能有力氣。 舒服嗎?覺得吹的,還挺舒服的。 奶奶哪不舒服?咳嗽,咳嗽,咳嗽。 好咳嗽,經常拿這個吹著你會很舒服,不難受吧? 你稍微出點汗,你的咳嗽就不咳了。 你是晚上咳的厲害嗎?來練一個,但是沒有晚上咳的多是不是? 你看你在睡前,像這樣吹風機就對著這個地方吹,我們跟工作人員講,你就會避免你晚上咳的這麼嚴重了。 你就能睡個整覺,特別有效。 你別動,我看一眼,整個都變形了。 這兩個腿我看是不是一樣? 它這兩個關節的形式不一樣的。 給你吹一下,給你吹一下。 只要受過一次傷,你沒有去重視它,它就沒有修復過來。 所以你一到偏陰偏冷就難受。 這邊也得吹,外側也得吹,兩邊都要吹。 每一天要給自己吹15分鐘,你吹的時間久一點,你的疼痛就可以緩解。 因為老人一摔跤,好多問題就都來了。 要把這樣的東西,生活當中常見的東西,把它用好,避免我們發生這樣的危險。 所以呢,我們也要學會保護好自己。 其實咱們自己健康了,一直這麼健康下去,就是給孩子減輕負擔的。 我們也祝願各位爺爺奶奶身體健康,越來越高手。
    1 人回報1 則回應9 個月前
  • 2022年6月12日 【57健康同學會】 https://youtu.be/jBfndv55Bxo ✏️ 1️⃣檸檬綠可治新冠? 張淑芬確診"獻聲"..咁有影? 2️⃣哪個能對抗病毒? "1.綠茶+檸檬 2.鳳梨3.茶葉"? "張忠謀夫人確診經驗"瘋傳! 喝"這"就好..真假? 名人加持"綠茶+檸檬"真有效? 天然食物成盾牌? 台積電證實攏是假! 維生素C只能預防非殺病毒! "張忠謀夫人確診經驗"假的! 揭..綠茶檸檬真功效? "熱"檸檬綠茶防新冠? 用"這招"完美釋放營養素! 3️⃣鳳梨好處一籮筐!? "這元素"竟能預防新冠肺炎? 吃鳳梨能減少炎症!? 研究:抗病白血球多4倍!? "鳳梨酵素"助免疫健康! 還能減輕新冠肺炎症狀!? 4️⃣住同屋簷卻沒"陽過"! 想當天選之人要吃"這1味"? 病毒環伺卻能"終身免疫"! 關鍵秘密藏在基因裡? 天選之人真存在? 鼻腔噴病毒..半數人沒感染? 看到確診人數就焦慮! 想當"天選之人"怎麼做? "天選之人"擁特異體質? 專家:就是這三種人! 全家都確診! 自認天選之人的古錐師竟成"陽過"? 5️⃣大家都在吃"維生素C"抗新冠! 越酸C含量越高? 檸檬=維生素C? 這些"不酸的蔬果"..含量高5倍! 檸檬心酸了? "綠綠的它"竟是維生命C榜首? 顛覆想像! 檸檬.橘子很酸..維生素C卻不高? "C"收過量非好事? 李建璋:維他命應該這樣吃! 維生素吃過多小心恐怖副作用? 一天能吃多少? 維生素C不是吃多就好! 補過頭會出大問題? 6️⃣"無敵星星"僅3個月?! "長新冠"卻會跟你一輩子? 確診吃藥會讓病毒"長駐".提高"長新冠"? 真假? 吃藥壓病毒更糟糕? 李建璋:確診燒過頭才危險! 新冠病毒在體內活多久? 活逾14天..病情更加重? 確診=獲無敵星星? 美研究:有患者269天仍陽性! 感染後好不了? 逾32萬台灣人恐患"長新冠"? 每5人就有1人中! 新冠"痛苦後遺症"來勢洶洶..? 重症才會長新冠? 美健康機構:76%患者非重症! 康復≠好了? 難纏後遺症"累.喘.腦霧.."怎預防? 身體各部位都遭殃! 對付長新冠有預防之道? 長新冠"呼吸好困難"! 靠"4營養素"救救肺功能! 7️⃣小小一根"腎"是遺憾? 魚刺"游走全身"險奪命! 魚刺卡喉很常見! 竟要"終身洗腎"..怎回事? 肛門卡一根魚刺! 高雄女休克送醫"終身洗腎"!?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心臟病發作的時候不一定會胸口疼痛,而噁心和猛烈的盜汗才是心臟病發作時常見的徵候,有60% 的心臟病在睡夢中發作而患者因此一覺不醒,頸項疼痛常常會把你從熟睡中醒過來,所以要特別小心,我們懂得越多,活命的機會就越大。 一位心臟病專科醫生說,如果每一個讀到這個資訊的人都把它轉寄給 十個朋友,至少可以救活一個人!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