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年前
2023年美國知名營養師選出來的五大類超級食物,這營養密度特別高,尤其第一名跟第二名的食物幾乎年年都上榜,趕快點贊收藏起來。
第五名是豆類,富含蛋白質的豆類,其實在國民健康署當中推薦的營養,蛋白質包括了豆與蛋肉類,其實豆也是放在第一名,推薦大家可以多吃的。
而第四名則是莓果類,因為莓果類富含維生素C,還有花青素等等,甚至有維生素E,它可以幫助你保護神經,延緩腦部的退化,降低失智,還有忙到沒有時間上廁所的上班族,千萬不要忘記莓果類,可以預防你的尿道發炎。
第三名是生薑,還有薑黃,這兩個都是薑殼的食物,那麼薑黃的部分在這幾年非常多研究,很紅,它的抗氧化能力非常強,可以抗氧化,抗發炎,還可以促進細胞的代謝,而至於生薑的部分的維生素C,還有礦物質很多。
第二名,十字花殼類,包括了高麗菜,白蘿蔔,魚乾蘭等等都是十字花殼,十字花殼的食物早就被認為是抗癌天菜,還有第一名就是發酵食物,不管大家常吃的泡菜,納豆,味噌,或者起司,優魯魯等等都是發酵食物,發酵食物進入我們的體內,可以讓你腸道的好菌增加,也可以讓你的免疫力因此更增強。
2023年的五大類超級食物,你記下來了嗎?
關注健康,請關注健康主播鄭太元。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又有一名人正值壯年被大腸癌奪去性命,如何防範大腸癌相信是很多人關心的議題,到底有那些NG行為容易讓大腸癌上身呢? 1. 喝酒:酒精會代謝成乙醛傷害細胞DNA而引起癌症,酒喝愈多,常喝酒,引發癌症的危險性增高。 解方:不喝酒 2. 愛吃高升糖指數的食物:高升糖指數的食物容易刺激似胰島素生長因子分泌,而刺激腫瘤增生,讓大腸癌細胞分布全身。所以甜食、精緻澱粉類的食物要慎食。 解方:多選擇低升糖指數的全穀類,如:地瓜、糙米、芋頭、南瓜等當主食來源。 3. 愛吃紅肉及加工肉類:吃紅肉會讓身體產生石膽酸,大腸癌的病人有較高濃度的石膽酸,加工肉品有亞硝胺的致癌物。吃太多肉讓蛋白質攝取過量,會讓胰臟酵素忙著消化蛋白質,沒時間去做除癌細胞的工作,可試著一天1餐或2餐不吃蛋白質,讓胰臟酵素來對抗癌細胞。 解方:少吃紅肉及加工肉品,如果非吃不可,可以搭配吃足量含豐富維生素C、E及膳食纖維的蔬菜、水果。 4. 愛吃動物性脂肪:研究指出動物性脂肪攝取量大於總熱量40%時,會增加罹患大腸癌的危機,如果脂肪量少於總熱量15%,會有較低大腸癌風險,這裡的動物性脂肪是指飽和脂肪,魚類所含的DHA、EPA等多元不飽和脂肪酸,反而有保護身體對抗大腸癌。飲食中的脂肪會刺激膽汁分泌,太油時會引起致癌的石膽酸和去水膽酸增加,所以少吃油炸食物、肥肉等。 又有哪些飲食習慣能遠離大腸癌呢? 1. 多吃膳食纖維:膳食纖維可結合致癌物質,讓致癌物質快速排出體外,減少大腸暴露在致癌劑的危險,膳食纖維可以促進腸道益生菌的生長,水溶性的膳食纖維可以降膽固醇、調整血糖及預防便祕。 2. 多吃鞣花酸的食物:鞣花酸可以活化肝臟解毒酵素,幫助清除致癌物。 可吃哪些食物呢?莓果類的草莓 3. 多吃含吲哚的十字花科食物:吲哚能催化致癌劑被解毒,提供抗氧化的保護作用,能抑制大腸癌細胞增生。十字花科食物有高麗菜、綠花菜、白花菜、甘藍菜等。 4. 攝取足夠的鈣、鎂:鈣能減少大腸癌的危險,我不鼓勵靠吃鈣片來預防,應多吃深綠色的蔬菜同時補充鈣、鎂及膳食纖維,才是最明智選擇。 5. 烹調食物加薑黃 其實預防大腸癌的飲食和預防脂肪肝的飲食差不多,多蔬菜、適量水果、少紅肉、多粗食,人自然就健康。當然要多運動、保持身心愉快也很重要。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進入流感季節沒打到疫苗別擔心!專家推薦強力食物抗感冒、流感 媽媽經 2020/12/14 08:23 100克紅色甜椒所含維生素有137.7毫克。它還是維生素A的重要來源,可保護視力。黃色甜椒則有127.5毫克。 圖/ingimage 時序入秋,進入感冒與流感季節,周邊的咳嗽聲此起彼落。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今年流感疫苗罕見搶手缺貨。萬一不幸感冒了,如何降低不適感與縮短病程?儘管目前研究指出, 談到維生素 C 食物,一般人多會聯想到柑橘類水果,實際上有許多食物的維生素 C 比柑橘類更多。美味多汁的椪柑,每100克含25.5毫克維生素 C ,比許多常見水果和蔬菜的維生素 C 少。以下是營養師推薦您在秋季應多補充維生素 C 的強力食物。 每100克辣椒可提供143.7毫克的維生素 C 。此外,布法羅大學( University of Buffalo )的研究人員發現,辣椒素可能有助於緩解關節和肌肉疼痛。 紅、黃甜椒 100克紅色甜椒所含維生素有137.7毫克。它還是維生素 A 的重要來源,可保護視力。黃色甜椒則有127.5毫克。 羽衣甘藍以維生素 A 和 K 含量豐富知名,它的維生素 C 含量也不容小覷,100克羽衣甘藍可提供120毫克維生素 C 。 青椒的維生素含量雖然比它的姊妹紅甜椒略少,但每100公克也有107.5毫克。青椒也是纖維的重要來源。 綠花椰菜 十字花科的營養優等生,在維生素 C 的排名也上榜,每100公克含75.3毫克。另外,研究顯示綠花椰菜可能具有預防癌症的作用。 奇異果 每100公克奇異果含73毫克維生素 C ,還富含鉀和銅。 每100公克草莓含69.2毫克維生素 C ,還含有葉酸和其他可促進心臟健康的化合物。 白花椰菜 身為青花椰菜的姊妹,100克白花椰菜可提供62.2毫克的維生素 C ,它的纖維和蛋白質含量也很亮眼。 每100公克木瓜,含58.3毫克維生素 C 。吃木瓜可以使皮膚亮麗並增強骨骼。 高維生素C食物 圖/123RF 製表/元氣周報 維生素 C 攝取小提醒 ● 維生素 C 怕熱,易在加熱過程中受氧化破壞,生食最能攝取到完整的營養素。 ● 烹調時建議採用涼拌或快炒,可保存較多的維生素 C。 抗流感食物 科學證據顯示蘑菇具有抗病毒特性,可增強身體抵抗流感病毒的能力。一般認為來自其葡聚醣碳水化合物,各種菇類略有不同,可攝取不同種類以增強抵抗力。 大蒜、洋蔥 蒜素被證實可透過增加自然殺手細胞,減輕感冒和流感症狀的嚴重程度。洋蔥也有類似效果,可增加白血球,抵禦病原體。 南瓜籽、葵花籽 當身體需要趕走入侵者時,鋅是必備元素。南瓜籽是素食者的最佳礦物質來源之一,葵花籽也是不錯的選擇。 原味優格 根據2017年發表在《營養學》雜誌上的研究,原味優格等發酵食品中含有益生菌,這些益生菌可增強自然殺手細胞的活性。但請選擇無糖優格。 水對身體每個生理過程都很重要,缺水的身體無法正常抵抗疾病。白開水當然是最好的選擇。 資料來源╱ Health.com 、衛福部食藥署 查看原始文章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日本300位醫師票選出來 健康食物的前10名喔 第10名大家很熟悉 蘋果 蘋果的入選理由呢 是因為蘋果當中的抗氧化物質 有助於修護肺部 煮熟之後啊 蘋果的果膠可以降低膽固醇 保護血管 所以日本醫師推薦的吃法是 蘋果要煮過 因為有果膠效果更好 第9名是 泡菜 泡菜入選理由呢 是因為它含有植物性的乳酸菌 直達腸道 容易被人體吸收 保護腸道 日本的整床醫師 松生恆夫呢 他還說呢 腸道的環境好 連皮膚也會變好喔 至於第8名 酪梨 入選的理由是因為它 富含維生素E等等的抗氧化物質 日本的醫師說 它是可以吃的美容膏啊 而另外日本的骨科院長 護田嘉紹還說 酪梨可以幫助修補破損的軟骨 改善膝蓋的疼痛 避免老化問題 至於第7名呢 第7名是 番茄 番茄是因為富含茄紅素的關係 可以預防動脈硬化 還有癌症 他們建議的吃法是 炒熟之後再吃啊 茄紅素的吸收率 是升值了3倍之多 第6名是 綠花椰菜 綠花椰菜富含維生素 快物質 膳食纖維 而且有豐富的 蘿蔔硫素 抗氧化的能力特別強 在日本的毛髮治療醫師 水島豪太還說 多吃花椰菜苗 可以改善頭皮的血液循環 有幫助減少白髮的好處喔 第5名呢 就是醋 入選的理由啊 醋可以改善疲勞 提高新陳代謝 他們說啊 米飯跟醋一起吃的話 還可以抑制 碳水化合物的吸收喔 第4名是黃豆 一天吃3顆醋黃豆 長期下來對於心血管方面 也蠻有幫助的 第3名呢 則是優格 入選的理由呢 是因為可以預防高血壓 提高免疫力 改善肌膚 營養都在裡面喔 至於第2名呢 第2名是鯖魚 日本人吃很多的鯖魚 那麼鯖魚當中的 EPA DHA呢 可以幫忙脹血脂 抗氧化 還可以防止衰老 早上吃鯖魚 體內產生 受體荷爾蒙的量最高 同時呢 其中的EPA跟DHA 吸收力也最高 至於第1名是什麼呢 其他國家幾乎沒有的 納豆 納豆是由黃豆發酵而成的 不但是保有黃豆的營養加持 還有維生素K3 還有多種對身體有益的 生物活性物質 日本醫師認為啊 納豆可以預防中風 心肌梗塞 還有包括糖尿病 甚至連牙周病 骨質疏鬆 失智症等等 不過他們倒提醒 納豆有兩個吃法 是要特別注意的 第1個部分呢 納豆不要加太熱的飯喔 因為納豆雞煤怕熱 如果超過50度的話 可能納豆雞煤的活性 就被減少了 第2個部分是 納豆要多次跟飯攪拌之後 再一起吃 這樣對它的營養物質 發揮的效果會更好喔 日本醫師建議的 十大食物 你喜歡吃哪一種呢
    27 人回報1 則回應5 個月前
  • 防武漢肺炎、流感靠自己!營養師建議:多吃5種食物,增強免疫力。 營養師告訴你平日裡有哪些常見且容易取得的食物,可輕易補充營養素,加強免疫力! 1. 大蒜 大蒜中的有機硫化物,如大蒜烯,具有抗菌功效,能廣泛地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如細菌、黴菌、病毒等,都有抑制生長的作用。 2. 紅藜 除了靈芝、人蔘之外,紅藜也含有提升免疫力的三萜類,三萜類可刺激並活化免疫細胞的巡邏功能。當病原體入侵體內,抗體形成之前,免疫細胞中的巨噬細胞與自然殺手細胞,會跟著血液在全身進行巡邏,若是發現異物或感染細胞,就會進行清除動作,降低病毒或細菌對於人體的傷害。 3. 藍莓 藍莓中的白藜蘆醇是二苯乙烯類的一種植化素,除了藍莓之外,其他紅、黑色的水果也富含白藜蘆醇,如:葡萄、桑葚等,有研究指出,白藜蘆醇可以抑制流行性感冒病毒的複製。 4. 檸檬或柑橘類水果 這些食物除了含有豐富的維生素C,可預防感冒、幫助強化人體的免疫力,還有屬於類黃酮素的橙皮素,能夠減緩多種病毒複製的機會,幫忙對抗病毒。 5. 十字花科的蔬菜 十字花科的蔬菜,如花椰菜、高麗菜、芥藍菜等,在藉由切碎時會產生硫代亞硫酸鹽類,此種植化素可以廣泛的抑制微生物的生長,包含細菌、黴菌、病毒,研究指出都有良好的抑制生長的效果。 提醒民眾,均衡飲食、良好的生活型態及習慣,是健康的根本之道。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剛看到許多新聞媒體都在報導 毒辣椒粉蘇丹紅的食安事件 蘇丹紅是一種脂肪性的毒素 一旦吃進了肚子 它必須要有肝臟分解解毒酵素 才能夠將其代謝到腸道 且必須要補充大量抗氧化劑 才能減少蘇丹紅在我們體內造成的毒性危害 那如果已經吃下去了怎麼辦? 以下的內容 建議你先收藏並分享給你在乎的朋友 我今天看到一篇報導 我將其內容整理出來 這五個方法幫助身體代謝蘇丹紅 一、多吃十字花科的蔬菜 研究發現花椰菜、芥藍菜、高麗菜、大白菜 十字花科的蔬菜有助於肝臟解毒 補充抗氧化劑 多攝取維生素C及維生素E 可以減少蘇丹紅在我們體內造成的傷害 三、補充各類的辛香料 如薑、薑黃、大蒜、蔥花、洋蔥 九層塔、香菜、胡椒、洋蔥等 這些蔬菜都有很大的抗氧化能力 進到體內可以加速代謝 四、補充益生菌 研究發現腸道內的益生菌有助於分解蘇丹紅 五、攝取足夠的天然耗油 這篇報導有提到 足夠的天然油脂有助於肝臟及膽囊釋放膽汁 例如堅果、冷壓粗炸的橄欖油、椰子油、苦茶油 有助於膽汁的釋放 同時代謝出卡在肝臟的指紋性毒素 以上五點記住了嗎? 快點把它分享給你在乎的朋友
    2 人回報1 則回應6 個月前
  • 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多樣化營養是關鍵,不需迷信超級食物 作者:曾多聞 (親子天下) 2018-01-31 促進寶寶大腦發育,多樣化營養是關鍵,不需迷信超級食物 Shutterstock 每個寶寶都不一樣。他們需要的東西很多樣,沒有一套公式可以適用全部的寶寶;他們的需求很複雜,但在某些方面也很簡單:比方說,對大腦發育最好的食物,每一個寶寶都用得上。 寶寶生命中第一年會發生很多事,寶寶吃的東西會對他們的大腦發育產生重要的影響。為了幫助家長們瞭解成長中的寶寶們需要吃什麼,美國小兒科醫學會上週發表指南,建議爸爸媽媽們,在寶寶生命中的第一個1000日,應該要攝取哪些食物。 上述指南發表於本期美國《小兒科醫學會期刊》,指出特定的營養成分,包括蛋白質、鋅、鐵、葉酸、某些維生素、不飽和脂肪酸等,對成長中的大腦最重要。寶寶的飲食中如果缺乏這些營養,可能會導致終生的大腦功能缺陷。 明尼蘇達州立大學小兒醫學副教授、美國小兒科醫學會營養委員會委員莎拉·簡·施瓦岑貝格(Sarah Jane Schwarzenberg)醫師建議,母乳是嬰兒從出生到6個月大最好的營養。在那之後,她說,寶寶需要額外補充鐵和鋅,所以如果媽媽希望繼續哺乳,則需要搭配富含鐵和鋅的副食品。如果媽媽希望斷奶,則可以改用餵有添加鐵和鋅的配方奶。市面上許多嬰兒食品都有添加鐵和鋅。如果自己做副食品,可以提早添加紅肉給寶寶。添加鐵質的副食品也是不錯的選擇。 不必迷信超級食物,多樣化才是王道 斷奶以後,寶寶的飲食最好多樣化,須包括富含蛋白質的多種肉類,以及富含不同維生素的水果、蔬菜。 「嬰兒在出生後前幾個月非常脆弱,無法承受營養不良所帶來的後果。」施瓦岑貝格醫師說:「他們的大腦在出生後前兩年快速發展,身為小兒科醫師,我們希望建議家長盡量提供完整的營養給寶寶,飲食盡量多樣化。我希望家長及早介紹多種不同的瘦肉、水果、蔬菜給寶寶。」近年來市面上流行各式各樣的「超級食物」,但專家說,「超級食物」只是一個行銷詞彙,沒有一種食物可以提供寶寶所有營養,多樣化的飲食才是王道。 研究顯示,早期營養對於健康的大腦發展至關重要。施瓦岑貝格說:「如果你錯失寶寶出生後第一個大腦發育的良機,就是出生後的頭1000日,那就沒有機會重新來過了。」例如,寶寶3歲前攝取的鐵質決定大腦處理並儲存記憶的速度,如果在3歲前缺鐵,日後再補充也來不及了。 當然,餵寶寶吃他們喜歡的食物是最容易的,但介紹多樣化的食物給寶寶更重要。「很多家長每餐都會準備一兩樣孩子最愛吃的食物。」施瓦岑貝格說:「但為了大腦健康發育,我們應該要盡量讓寶寶接觸多樣化的食物。」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問: 關於去施打COVID疫苗的前後,有沒有什麼是自己在作息,生活飲食或營養上可特別注意的。 答: 疫苗的原理,就是把病毒的基因序列,利用載體,打入人體,讓身體的抗體,去認識這個病毒,並且練習去攻擊他,同時記住這個病毒的攻擊模式。 等到大規模病毒入侵的時候,身體就有自然的反應,可以去攻擊這個病毒。 所以身體的免疫系統,會有記憶病毒的能力。 但是在記憶病毒之前,本身的免疫系統要很強壯,數量要很多,這就取決於蛋白質平常的攝取是否足夠。 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那麼即使記憶了病毒,也沒有能力攻擊他。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打了疫苗,每個人的副作用都不一樣。 如果免疫系統比較強的人,症狀就很輕微,甚至完全沒有感覺。 免疫系統比較差的人,打完疫苗,就好像重感冒一樣,全身發燒,肌肉酸痛,全身無力,甚至嚴重的人,還會有死亡的問題。 代表免疫系統太差,連防空演習都無法接受。 所以如果想減輕疫苗的副作用,三餐就要認真吃提升免疫力的金三角,也就是: 蛋白質,維生素A,維生素C。 蛋白質:可以增加免疫系統的數量,也可以讓免疫系統比較強壯。 維生素A:可以讓黏膜組織比較健康,預防細菌病毒感染,降低呼吸道的症狀。 維生素C:可以提供免疫系統武器彈藥,同時也有消炎的效果。 按照西餐吃法,可以這樣吃: 1.先吃一碗深綠色的青菜,這樣就有一份維生素A。 2.再吃兩份蛋白質的食物。兩份蛋白質的食物,其中一份可以用蕃茄炒蛋,紅蘿蔔炒蛋,山苦瓜炒蛋,玉米炒蛋,或是川七炒蛋,九層塔炒蛋等。 這樣除了有一份蛋白質之外,又多了一份維生素A。 另外一份蛋白質可以用肉類,或是黃豆類的食物。 3.後面就不要吃飯,把澱粉改成木瓜,南瓜,紅蘿蔔,地瓜,西瓜,火龍果,芒果,玉米,酪梨等,柿子維生素A的食物。 這樣每一餐就有三份維生素A。 4.然後三個小時吃一顆奇異果,大量補充維生素C,而且奇異果也有維生素A。 這樣就有兩份蛋白質,四份維生素A,一份維生素C。 如果有益生菌的話,也可以三餐各一包,讓腸道增加好菌,也可以協助提升免疫力。 這樣即使打完疫苗,或是真的被感染,症狀就會比較輕微。
    231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問: 關於去施打COVID疫苗的前後 有沒有什麼是自己在作息 生活飲食或營養上可特別注意的 答: 疫苗的原理就是把病毒的基因序列 利用載體打入人體 讓身體的抗體 去認識這個病毒 並且練習去攻擊他 同時記住這個病毒的攻擊模式 等到大規模病毒入侵的時候 身體就有自然的反應 可以去攻擊這個病毒 所以身體的免疫系統 會有記憶病毒的能力 但是在記憶病毒之前 本身的免疫系統要很強壯 數量要很多 這就取決於蛋白質平常的攝取是否足夠 如果蛋白質攝取不足 那麼即使記憶了病毒 也沒有能力攻擊他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打了疫苗 每個人的副作用都不一樣 如果免疫系統比較強的人暈症狀就很輕微 甚至完全沒有感覺 免疫系統比較差的人 打完疫苗就好像重感冒一樣 全身發燒 肌肉酸痛 全身無力甚至嚴重的人 還會有死亡的問題 代表免疫系統太差 連防空演習都無法接受 所以 如果想減輕疫苗的副作用 三餐就要認真吃提升免疫力的金三角 也就是: 蛋白質 維生素A 維生素C 蛋白質 可以增加免疫系統的數量 也可以讓免疫系統比較強壯 維生素A 可以讓黏膜組織比較健康 預防細菌病毒感染 降低呼吸道的症狀 維生素C 可以提供免疫系統武器彈藥 同時也有消炎的效果 按照西餐吃法 可以這樣吃: 1.先吃一碗深綠色的青菜 這樣就有一份維生素A 2.再吃兩份蛋白質的食物 兩份蛋白質的食物 其中一份可以用蕃茄炒蛋 紅蘿蔔炒蛋 山苦瓜炒蛋 玉米炒蛋 或是川七炒蛋九層塔炒蛋等 這樣除了有一份蛋白質之外 又多了一份維生素A 另外一份蛋白質可以用肉類 或是黃豆類的食物 3.後面就不要吃飯 把澱粉改成木瓜 南瓜 紅蘿蔔 地瓜 西瓜 火龍果 芒果 玉米 酪梨等 柿子維生素A的食物 這樣每一餐就有三份維生素A 4.然後三個小時吃一顆奇異果 大量補充維生素C 而且奇異果也有維生素A 這樣就有兩份蛋白質 四份維生素A 一份維生素C 如果有益生菌的話 也可以三餐各一包讓腸道增加好菌 也可以協助提升免疫力 這樣即使打完疫苗 或是真的被感染 症狀就會比較輕微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西半部空氣品質不佳,營養師黃淑惠說,維生素A可幫呼吸道「保濕」,維生素C和植化素也可強化上呼吸道黏膜,深綠色蔬菜、草莓、柑橘、辛香類都可多吃。 受到大氣擴散條件不佳的影響、滯留鋒面影響導致,西半部空氣品質不佳,北部星期天等冷空氣下來後,就會好一點,中南部則要到下週一才會改善。 癌症關懷基金會董事黃淑惠上午受訪時表示,空污無法避免,只能靠強化氣管,增強呼吸道黏膜來抵抗有害物質。有助強化黏膜的營養素包含維生素A、維生素C、植化素,只要養成每天補充足量、顏色不同的蔬果,可以形成防護牆。 黃淑惠表示,攝取維生素A可以幫助醣蛋白合成,具有黏液性,可以幫呼吸道黏膜「保濕」,避免黏膜因為太乾,讓病菌有機可乘。 深綠色、黃色、紅色蔬菜都有豐富維他命A,黃淑惠說,多吃地瓜葉、秋葵、芥菜,或攝取大量的β-胡蘿蔔素也可以轉化成維他命A,如時令的莓果類、草莓等。 黃淑惠說,維生素C可以強化細胞鏈結,讓黏膜組織更強壯,不會因為氣溫改變就容易咳嗽、感冒。但因維生素C有不耐高溫特性,最好取得的方式就是新鮮水果,如芭樂、柑橘類、奇異果、草莓等。 她表示,每天至少要吃2到3份水果,每份約一個拳頭大小,且每一份都要不同種類,很多人常因為冬天較冷,就忽略吃水果,不知道水果能幫忙防範空污傷害。 蔬果還有豐富的植化素,就是自然存在蔬果中的化合物,能幫助人體提升機能。黃淑惠說,辛香料中有豐富含硫化合物,是很好的抗氧化物,如蔥、薑、大蒜、洋蔥等,可以幫助清除、破壞自由基,降低懸浮微粒對呼吸道的傷害。 至於蔬果攝取量,黃淑惠說,應遵循彩虹飲食原則,不同顏色蔬果都要吃,小孩每天攝取5份(3蔬2果)、女性7份(4蔬3果)、男性9份(5蔬4果)。蔬菜的量,煮熟的菜半碗為1份,且為了要完整攝取脂溶性維生素A,蔬菜不要只用燙的,一定要加點油再吃。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植物性蛋白質的主要來源是米麵類及豆類,但這兩者的蛋白質營養不同。米麵類的蛋白質中缺少一種必需胺基酸-Lysine(賴氨酸),所以米麵類的蛋白質又稱為不完全蛋白質。而大豆蛋白質及黃碗豆蛋白質就屬於完全蛋白質,是蔬食素食者最佳的蛋白質來源。 植物蛋白最佳的來源是豆類,其中又以黃豆與黃碗豆最好,黃豆我想大家都非常熟悉,黃碗豆可能就陌生了點,每 35g 黃豌豆粉就有 25g 的蛋白質,黃碗豆除了可以直接以粉狀沖泡混入飲品中外,還可做好吃的豌豆黃,這一道可是「宮廷御膳」喔!好吃的豆類非常多,若怕豆類吃了脹氣,可以催芽後再料理,像是綠豆、菜豆、黑豆、鷹嘴豆、黃碗豆、扁豆、紅豆、黃豆、花豆等等,經催芽的豆子,會大大減少普林,而且維生素也大幅增加。 除了豆類外,堅果類也是很棒的蛋白質來源,堅果一般分兩類:一是樹堅果,包括杏仁、腰果、榛子、核桃、松子、板栗、白果(銀杏)、開心果、夏威夷果等;二是種子,包括花生、葵花子、南瓜子、西瓜子、奇亞子(Chia Seed)等。堅果除了直接食用外,也可入菜,或者自製堅果醬。其中又以奇亞子最為神奇,若讀者有看過「天生就會跑」這本書,就因該對這神奇的種子不陌生,Omega-3 脂肪酸可不只是在魚類身上可取得的,奇異子比鮭魚多 7 倍的 Omega-3,比牛奶多 5 倍的鈣,所以吃蔬食素食的人,何必擔心營養問題!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