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個月前
By 楊光磊博士

我的2024年建中畢業典禮致詞內容:

「各位即將畢業的學弟們,首先恭喜大家,各位將遠離過去主要為考試而唸書的求學階段,未來你們將進入人生終身學習的第二個階段-大學,在這個階段,你們理論上已經脫離了青少年,成為獨立自主的大人,要為著大人的目的而學習,千萬不要像我一樣,在大學時照樣為了考試成績而念書。

我要在這裡向大家致敬,因為我相信大家的知識淵博、遠超過47年前的我們。其實這也很容易理解,因為你們比我們當時只有教科書學習的年代有著更豐富的網路資源。只是各位未來所面臨的職場環境遠不如我們當年從無到有、水漲船高的時代,老人家過去成功的模式已經是不合時宜了,所以盡量地不要太聽老人言,尤其是那些沒有同理心的老人。

今天我想花幾分鐘時間分享我過去在高中時期的失敗經驗,希望可以讓大家做為參考,因為我發現這些失敗的經驗對我的日後職涯影響鉅大,吃了不少苦頭,在大學階段持續犯錯,直到美國念博士學位和工作後才慢慢明白。

1.短視目標:只為成績而唸書,沒有真正學到東西。
舉例來說,對於我這個自然組的學生而言,我最遺憾的科目是沒有好好地學習聯考不考的歷史地理科目。大家不要誤會,我從小到大都很會考試,歷史地理的考試成績都能接近滿分,可是我卻只用有效率的強記方法,在考試後馬上清空腦中的暫存記憶體,以備應付下一堂的考試,直到年紀大了才發現學習歷史地理的重要,台灣的半導體產業要是沒有1970、80年代的世界半導體發展的歷史,就不可能有今天的成就。

2.學而不習:會考試的人多半只會紙上談兵、沒有實做的能力。
沒有實作能力就很難在科技世界中求生存。
有人說:「知道到做到是宇宙間最遠的距離」,現在科技發展的趨勢,即使是諾貝爾獎,已經很少有純科學的突破,將既有的基礎科學應用在改善世界已經成為主流文化,在工程領域尤其是重中之重。

3. 競合關係:
我從小念書,為了競爭,孤立自己,以為只靠自己努力、沒有學會和同學合作的樂趣和方法..
在未來AI的時代,跨領域、跨地域、跨世代的三跨合作模式將會是各位核心競爭力,尤其在台灣,現在的資源大部分都掌握在老人家的手上,你們不需要認同他們的想法,但可以學習了解他們,用同理心跨世代和他們合作,黃仁勳和張忠謀的合作就是個典型的例子。

4.偶像包袱:
不要害怕失敗,限制自己學新知識、新技能的機會…,當然不需要故意失敗,但要把每次的失敗當成學習的機會,「不經一番寒徹骨怎得梅花撲鼻香」,痛徹心扉的經驗往往是最強烈的學習動機。

即使我高中時犯了很多的錯誤,最讓我感謝建中的是當時相對自由和獨立自主的風氣,我高一讀台中ㄧ中,高二才轉到建中,從中南部來到天龍國,讓我像劉姥姥一樣進了大觀園,藉此接觸了較多的西方文化,也讓我ㄧ點一滴的突破環境的限制,相信只要自己的心境自由翱翔,所有的環境都會是海闊天空。

最後,我送大家兩句我20多歲的小兒子前幾年送我的兩句話:
相信自己,告訴自己:
“I can. “ “I will.”

祝大家鵬程萬里,前途不可限量!」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1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拜託大家貼給你們認識的柯布林aka.柯粉: ❌你們真的以為柯師父全宇宙最聰明、最優秀嗎? 👉👉👉柯文哲大學重考兩次,第三次才考上台大醫科,醫科在陽明加台大一共唸了9年。然後一直拿預官考試成績,說自己智商157⋯ 不知道柯粉知不知道,有一個人: ⋯小學唸5年就因爲成績太好跳級國中 ⋯高中考上建中數理資優班 ⋯大學聯考一次就全國榜首考上台大醫科 ⋯大學時擔任台大醫學院杏林合唱團團長 ⋯台大醫科6年畢業 ⋯畢業後自願到非洲馬拉威當外交替代役 ⋯回國後,投入感染科與防疫領域 他就是在2019年12月31日凌晨,在PTT發現武漢爆發肺炎,之後跟著防疫小組守護台灣三年多的「國民女婿」⋯ 羅一鈞!!! 然後,從來沒有聽過羅一鈞說自己有多聰明、智商有多高!!!(真心拜服🙇‍♀️
    27 人回報2 則回應1 年前
  • 嚴長壽 「台灣廣設大學,讓孩子取得所謂的學歷、卻沒有能力;台灣讓人民充分享受自由,卻沒在教育中學會思辨、只會考試。」公益平台文化基金會董事長嚴長壽今天發表新書「在世界地圖上找自己」,他指出,台灣需要一場「重新定位」(Reset) 的革命。 隨著經濟實力的流失,嚴長壽提醒我們「大國思考的陷阱」,「夾在中國、美國及日本等大國間,我們一直用大國的尺度,錯誤地丈量自己,造成各種施政亂象。」歐洲的特色小國,才是台灣重建優勢最需要學習的對象。 談到「南向政策」,嚴長壽認為,台灣20年前就開始南向布局,現階段不必特別強調「南向」,因為這樣等於告訴大陸「我不想跟你做生意」。此外,政府應該東西南北都進、做好「全球布局」。 「我們要知道自己的角色,與『任何人』為善。」嚴長壽認為,台灣因為1970、1980年代的經濟成長,誤以為自己是經濟大國,「事實上我們只是一個小國」。台灣必須與鄰居相處、與人為善、不樹敵,學習瑞士、丹麥這些幸福小國,認清自己的角色,做出對人類有貢獻的事。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臉書文章分享 林湘音 考試院宣布明年起高普考刪除列考公文,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進一步呼籲國考應廢考國文,他並引述前考試委員林玉体、李慶雄等人過去提案指出,「年輕人不應把青春浪費在古文上」! 鄭運鵬指出,國文這種「食古不化」的項目應該廢除! 他並舉例,原住民特考不考原住民語言,卻考國文,有何必要性? 對此議題, 我想,我們應該先思考「學習國文」的意義是什麼? 國文者,國家之語文也。 顧名思義,語文涵蓋的是語言和文化兩個層面。 若單純做為溝通之用的「語言」, 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甚至英文, 都具有溝通的功能。 如果只是做為溝通之用, 不一定要上學唸書, 只要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觸, 也能習得生活所用的語言。 那麼,為何從國小、國中、到高中, 國文(語)的課程時數都是佔比最高的科目? 在升大學的各個採計科目中, 高達97%以上的大學校系採計國文? 為何? 大家一定聽過一句話:數學學不好的人,往往是因為國文能力不好! 不只是數學, 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 要學好這些科目, 先備能力都是「國文能力」, 為何? 所有的學科都是透過文字闡述來傳達知識, 語言能力代表的不只是一個人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語言與人溝通, 而是透過語言來傳達或是接收所有邏輯、概念、和知識! 因此,語言能力的優劣決定一個人吸收知識和邏輯思考的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專業考試的必考項目都有國文的原因! 民進黨若所思所想都是去中國化, 那就發展出一套成熟而廣為通用的語言系統,用來取代中文,例如閩南語。 從此,不管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地科, 所有的科目全部用閩南語來教學, 或是全部改成英文授課, 我相信每一種語言只要發展夠成熟、使用度夠廣, 都可以達到和中文一樣的功能, 問題是:以我們現在的環境來說,目前有哪一種語言可以完全取代中文! 答案是:沒有! 即便這幾十年來,
    16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甲等特考都是哪些人在考的嗎? .答對了 那是專門為『高級外省人』設置的後門 比如前政學派某老立委的兒子、前金防部司令的千金、前省府某主秘的公子、前駐外某大使的乾女兒....等等 這些身份特別高級的外省紈絝子弟,不須要跟幾萬人一起參高普考,也不須要跟台灣人拼考試成績,他們可以直接參加甲等特考當上高級公務員 比如,馬英九、錢復、胡志強、關中、陳沖、蔣孝嚴、宋楚瑜、毛治國、李煥的兒女( 李慶華、李慶安)..... 看清楚了 大家現在看到的這一串名單,沒有任何一個人是透過正當公務員考試變成公務員的,沒有任何一個人是從低階公務員開始爬起,他們全部都是直接透過『甲等特考』這個直升機,直接開始享受人生 我再說一次 甲等特考就是高級外省人的特權之門 當年的甲考程序 類似博士論文考試 1. 先有筆試,考的科目就是甲考的類科,甲考有分科,但分科沒有任何標準。例如今年知道缺一個符合公務員資格的美術館長,就設一個叫美術行政的科。 2. 考生要繳交學術著作,可以拿自己學位論文,或自己另外再寫一篇 3. 有安排三個審查者,審查者『自己在家』審查著作 ( 要私下溝通、套關係、還是要送禮、索要好處...就是這時候 ) 4. 另安排面試 5. 放榜 如果你的外省血統不夠高級怎麼辦? 沒關係,你可以參加一般高普考 國民黨在高普考公務員的錄取名額 為外省籍保留了大量名額 以1991年為例 高普考錄取599人,只有21人是台灣本地人,其他578人全部都是國民黨帶來的外省子弟兵 看清楚了 連高普考都只留21個名額給台灣人,你們知道甲等特考是要多高級的天龍外省人才能享受的特權嗎? #甲等特考是啥小 #甲賽卡緊 #靠關係走後門當公務員還敢大小聲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台大教授: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作者/郭瑞祥 「老師,您可以幫我寫推薦信嗎? 這是我過去七個學期的成績單。」最近一位大四女同學來看我,希望我能為她撰寫申請研究所的推薦信。 看了她的成績,我嚇一跳,從大一到大四的過去七個學期,她每學期都是書卷獎得主! 在臥虎藏龍、會念書的學生比比皆是的台大校園,這並不容易,可見她多麼用功! 但我一開口,卻是潑了她一頭冷水,「同學,妳能不能不要繼續拿第一名?」「為什麼? 追求好成績有什麼不對嗎? 要申請國外的好學校念碩士、博士,難道不應該有好成績嗎?」面對她不解的神情,我請她在研究室坐下來,「讓我花一點時間,說個故事給妳聽好嗎?」 說實話,在台大教學十八年,我最擔心的學生,不是成績吊車尾的同學,反而恰恰相反,竟是每一科都拿第一名的傳統好學生,最讓我放心不下⋯⋯。 這個故事,就從多年前一個很認真、也常拿書卷獎的台大學生說起。 曾經,有一個高中念建中、大學讀台大,在別人眼中考起試來一帆風順的台灣年輕人,在長期努力不懈下,終於如願以償來到美國麻省理工學院,攻讀碩士與博士。當時,在他心中,「成功」的人生像是一條有軌跡可尋的直線,從麻省理工以漂亮成績畢業,等於拿到「成功」的第一個入門磚。 他告訴自己:「我來美國可是來讀書不是來玩的,好好拚功課吧!」這個台灣學子,從小念理工科,愛運動,愛念書,但對於美國的流行文化、同學間多采多姿的社交生活,格格不入、甚至手足無措。於是他一心向學,果然,念碩士的兩年與博士第一年,每一個科目都拿下漂亮的A! 在麻省理工,A就是最高的分數了,科科都拿A,真是不容易的好成績。 他內心不免小小驕傲,頗以自己為榮,也一直以為,自己的指導教授,一定也為他高興,畢竟置身於一群天才學生中,他的好成績堪稱「第一名」呢。 全A成績,終於碰到大鐵板了。有一門陌生卻又必修的重要課程,他上了幾個月後,內心有數,成績大概不會太理想,雖然及格絕對沒問題,但A恐怕拿不到了。這個「好學生」乾脆壯士斷腕,期末考前,毅然退選這門課,避免成績單出現B的「恐怖」危機。 很多美國同學不理解,老師更覺得奇怪,學分費交了,也認真上了幾個月,為什麼他要退選?只為了避免成績單不好看?這個理由對美國人來說,太不可思議了!來年,他再度挑戰這門必修課,一路穩紮穩打,加倍用心,但期末成績出爐後,他,竟拿到了第一個不是A的成績!之前的退選,無異於一場時間與金錢的徒勞無功。 沮喪的他,有點難為情的去見了美國指導教授,甚至,帶著歉意去的。然而,指導教授卻十分開心的恭喜他!恭喜他沒拿到A!教授語重心長的說:「我真是太替你開心了! 你從今日起,再也不必為拿A、拿高分而念書,你總算可以放膽,去做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情了!」 那,什麼才是更重要更有價值的事? 教授笑著回答:「去犯錯與創新吧!藉著課本教你的基礎,然後去有計畫的犯錯、嘗試創新。這才是有價值的!」 台灣小子,如當頭棒喝般醒悟:什麼才是追求知識的本質? 站在前人的肩膀上,不斷尋求突破,繼續為下一代累積新知,以創新動能造福人類社會,才是知識的本質。好吃的蛋糕是本質;而好成績,只是裝飾的美麗奶油花朵罷了。 「怕輸」心態造成保守的選擇 我,就是那上面故事裡的主角、曾經認錯方向的台灣小子。 當我被MIT指導教授,點出求學觀念上的根本錯誤後,其實是非常受用的。在此之前,我把所有的精神力氣、大概有九成,都放在完成作業、求取高分,而只拿一分的餘力,用以做研究。 但後來,我大幅度更改比例,變成了兩成力氣做功課,八成心思做新研究。以前,一拿到作業,就認真埋頭苦寫,確保盡善盡美以得好成績,後來卻變成了要交作業的前一天,才開始熬夜趕報告。 這並不是說我偷懶,而是我發覺,做新的研究才是更大的挑戰,收穫更多,所以我選擇先做研究。 研究的過程,其實是一個無底洞,回報會比較慢,不像考試成績馬上就出來,但這才是真正的學習過程,而且雖然回報慢,收穫卻是紮紮實實、屬於自己的,不是考完試就一半還給老師的表面好成績。可以說:那個當下椎心刺骨的B,釋放我長久以來讀書是為了追求漂亮成績的功利迷思,轉向真正的學習本質。 觀念一改變,學習反而突飛猛進。大多數人要念六年方能結束的博士班,我四年就畢業了;因為我把時間與精神,花在對的地方、並做出了新的研究成果,最終得到了教授的肯定,畢業論文順利通過。 「怕輸」文化造成保守的心態 回到台灣教書後,這些年來,我對當時的心情又有一層新的體悟。當年我對科科A的追求,除了從小相信認真念書就是為了追求好成績的迷思,背後,更深的原因是「怕輸」。怕輸、怕沒面子的心理框架,一直到現在,仍然在很多個體、甚至很多企業發展上看到,形成一種保守的文化,妨礙創新的嘗試。 台大管理學院每年都送很多學生到國外著名大學做交換學生。最近一個同學從北歐的大學交換半年回來,與我分享心得。 她的班上有一半是當地學生,另一半是來自義大利、法國、德國、韓國、印度等全球各地的交換學生,有很多分組討論和報告要做。她發現,台灣去的學生,理論學得很紮實,程度一點也不輸外國學生,但自信心明顯比較不足,即使有自己獨特的看法與觀點,但不那麼能夠系統化組織與勇於提出思辯討論。相較之下,「歐洲的年輕學生可能理論基礎比不上我們,但他們不害怕,很敢說出口,討論激盪,發現真的有興趣的地方,再去深入鑽研,很有創意和想像力。」 她的心得我完全瞭解。因為怕輸怕被別人笑的心理,出現在許多層面上,例如阻礙學習新語言(不敢開口怕被笑)、討論課上沉默者占多數,發言的永遠那幾個,但下了課大家卻七嘴八舌意見多多。 我曾經反省,為何必須到了美國求學、從別人的文化反射出來,才看清自己的迷思? 為什麼在台灣時,從來沒有發現過、從來沒有反省過? 答案很簡單。在台灣現有的升學制度下,包含高中基測、大學學測,我們的遊戲規則就是,誰會考試,誰就是贏家!30年前,我念書時如此,現在亦然。 或許,大學前的遊戲規則,真是如此,但是,我們的人生,從考完大學起,就再也不是科科得A者保證勝利了。 唯有能認清環境變化,敢於跨出舒適區,追求本質的創新,才能永保成長動能。從此刻起,掙脫只求第一的魔咒,擺脫怕輸的包袱,大步往前走吧! 最珍貴的一堂課,找尋自己的人生導師 我的前半生,在別人眼中,該也是標準的「金榜題名」、算得上是超級好學生。先後考取建中、台大,而之後的碩士、博士學位,則都在美國麻省理工學院完成。畢業後,在矽谷找到年薪數百萬的工程師職缺,然後娶回了美嬌娘、回台大擔任教授,也有了兩位小朋友。 我必須承認,有一段時間,我真的覺得自己很幸運,也深信只要自己夠努力,無論是「美國夢」、「台灣夢」,我都能美夢成真。 然而,從人生進入下半場開始,我陸續遭逢變故,終於明白了什麼叫做深深的無力感。 先是我自己在壯年之時,就得了癌症。跟死神第一次拔河,我雖僥倖得勝,卻也大傷元氣。而沒幾年後,我又遭逢中年喪妻!失去了最愛的人,心裡什麼也不剩,只有空空蕩蕩,整個人渾渾噩噩⋯⋯ 但卻沒有太多時間可以自怨自艾,因為我還得拉拔兩個正要經歷青春期的小男孩長大。 原來發生在我們意料之外的,才是真實的人生⋯⋯ 最難的一課,我們卻沒教給學生 看看自己走過的人生路,再想一想每一天,我在校園內觸目所見,年輕快樂、對未來滿懷想像與盼望的學生們。不禁感嘆:在我人生的求學過程中,大多時刻,學校只教如何考第一名、如何過關斬將在大小的考試中勝出? 幾乎沒有人告訴我,考不上「好」學校、「好」科系之後該怎麼辦? 如何勇敢站起來面對挑戰? 聯考制度強調的是,不管喜不喜歡,先搶第一志願就對了! 從來沒有人認認真真地鼓勵我們:尋找自己獨特的天賦能力,傾聽自己內在的聲音,再找出獨屬自己而非主流價值一致鍾愛的「第一志願」? 我們從小經常聽到的童話故事是,王子好不容易排除萬難與公主結婚,然後呢? 就沒了。從沒有告訴我們,王子公主可能吵架啊! 人生的本質就是無常的變動。如果有一天,公主離開了,王子該如何? 沒有人教過我們,我們也從來不會教學生,關於人生,種種的真實與艱難,種種的難堪與不堪。這些,反而是我在歷經人生後,最想要獻給學生的禮物。 人生總有悲歡離合,但我希望我的學生,都比我更有能力,去面對課堂以外的人生挑戰。 如何做? 其實很簡單,提前把這些人生問題,丟給學生去想,讓他們從年輕時就開始思索、有心理準備;提前為他們灌注一些力量,而不是哪一天他們突然面對了,竟只有手足無措的份。人生不會永遠順遂、悲歡離合總無情,畢業之後的人生更不會有標準答案,我想教會學生的,是他們如何為自己找尋答案? 甚至是,能不能在犯錯後,鼓起勇氣選擇補考,而不是沮喪放棄,勇敢做唯一的自己。 人生說穿了,就是由無數的大小考驗組合而成,懂得為自己找到「人生導師」,絕對可以為自己的人生加分不少。 而什麼是人生導師?「他」,可能是一份信仰、一場演講、一部電影、一本好書,重點是裡頭的精神,能不能讓你在歷經悲歡離合時,多一點力量與勇氣,繼續朝能發揮自己最大價值的方向走下去? 我不是完美無缺的老師,但真心祝福每一位學生,打開心胸、主動出擊,每天都能遇見自己的人生導師、每天都能茁壯成長。 關於作者/ 郭瑞祥 1961年出生於台北,曾在台灣大學取得土木系學士,隨後進入麻省理工學院攻讀土木工程碩士、機械工程博士,畢業後進入美國國家半導體公司,擔任研究發展中心資深製程工程師,並在職進修取得加州州立大學聖荷西分校企業管理碩士。1995年到台大任教迄今,現任台大工商管理學系、商研所特聘教授。 做為一名大學教授,郭瑞祥認為除了知識的傳遞,人生智慧與經驗的傳承更為重要。中年經歷罹癌、喪妻等人生重大轉折後,深刻體悟人生有許多問題,是沒有標準答案的。於是他以讀書會形式,在台大開設一門結合管理與人生的專題類課程,希望學生提早知道,管理,是每一個人都可以學習,讓自己生命更幸福的關鍵能力,在面對人生大大小小的「管理任務」時,都能以智慧與勇氣做出發揮個人最大價值的判斷與抉擇。 課程推出後意外大受歡迎,也堅定他與更多人分享、用心貼近學生需求的決心。他認真的教學表現曾多次獲得校內教學優良獎肯定,並獲頒台大教學傑出獎,每年僅1%教師能獲此殊榮,係台大給教師的最高榮譽之一,也被學校評選為第一屆優良導師。 出處/《商業周刊》
    2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回首愈走愈黑的教改路 北一女 區桂芝 回首20多年的教改,始終在去中國化的幽靈原則指導下,讓各級學校、老師、學生沉入越來越黑暗的教育深淵,走向沒有光的所在。老師們再也享受不到尊師重道的校園倫理,孩子們失去了紮實的基礎教育,更慘的是,也同時失去合宜的生活教育。因為老師們不但沒有充足的時間進行深入完整的教學,也幾乎失去所有輔導管教的權柄,更甚者動輒得咎,只能放下。這是一場學生、老師、國家教育力長期三輸的改革,而且在108課綱施行後狀況更加惡化。 新課綱強調「核心素養、適性揚才」。試問國英數物理化學歷史地理生物…等基礎學科教學時間一砍再砍;連音樂、美術都排不進課表,要上下學期對開,學科能力和藝術美學涵養要如何培養?當然,學校奉令開了好多令人眼花撩亂的多元課程、彈性課程、校本課程、微課程…,應付這些課程,老師們要殫精竭慮變花樣,要跨界增能再增能;學生要做好多報告,期末好多成果發表,因為要多元學習、進而能說能講,這是培養「帶得走的能力」。老師們也一定會把學生訓練得上台一條龍,但其實他們多半對所學一知半解,什麼都只能蜻蜓點水。大學還是要考,頂大還是擠破頭,後段班大學又隨時會倒閉,不靠補習怎麼辦?學生越探索越迷惘,壓力山大!到底適了誰的性?揚了誰的才? 關於國文教學,刪掉文言文留下的篇幅,增加了許多白話文,的確跟生活好接近喔!內容可謂類型包山包海:文章有社會議題類、科普類、有藝術類、音樂類、建築美學類的……不一而足,國文老師都沒問題,都兵來將擋,與時俱進,因為大家的假日時間幾乎都花在各種跨科的增能研習上,大家都很上進,也都鮮少抱怨。我們很認真的學著跨科教學。 但最叫國文老師痛心的是,教改可以說不讓我們教品德涵養、教人格建立、教生命覺知。依108課綱,《論孟學庸》四書刪成片斷集錦式的幾課,含在僅有的15篇文言文中!國文課可以說失去最有系統最好的哲學材料,來教我們最珍貴的民族品德,這是不是一個「缺德」的課綱?學生也不再有機會循序漸進的學習,從個人到家庭到群體到社會職場,各個生命階段都需要處理的各種倫理關係,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不必了;父子夫婦兄弟朋友,五倫沒了,這樣的課綱只能是個「不倫」的課綱。 文言文不但具有提升語文能力的作用,它也包含著高度的生命哲學。竟然有對語文教育完全無知的人胡說八道什麼文言文是「黨國遺毒」!文言文存在已經超過3000年了,國民黨只有100多年,好嗎?為什麼可以邏輯錯亂到這麼令人匪夷所思的地步?我們現在雖然不使用文言文,但它對提升白話語文的表達水準,有無與倫比的重要功能。而且世界上沒有任何一個民族,年輕人只要經過中小學的累進教育,就能讀懂2、3000年前的古人作品,可以完全沒有阻礙的大量吸取老祖宗的智慧菁華。日本的明星中學都要讀我們的文言文,他們的頂大入學,都要考中國的文言文,課綱委員知道吧?韓國人拼命爭著吵孔子是韓國人,為什麼?而我們竟無知無情的要自斷文化經脈。孩子們對自己的文化失去深入學習的機會,未來的競爭力在哪裏?民族尊嚴在哪裏?文化自信在哪裏? 我們要多慶幸老祖先留了這麼多豐富美麗又充實的文化文學遺產給我們,全世界沒有一個民族有這麼多,浩如煙海的傳統文化典籍,那可是幾千年來人類生活經驗、生命智慧的累積,我們的敎育政策,居然在全世界瘋學中文的潮流中,選擇自宮,平白丟掉中華傳統文化的盟主寶座。 除了四書,108課綱所刪掉的經典古文,更是令人「是可忍,孰不可忍」!例如:刪掉了顧炎武的〈廉恥〉,學生們不再有機會思考為什麼「士大夫之無恥是謂國恥」,不再能理解「恥,是清清白白的辨別」,再加上日常新聞中不清不白的廟堂小丑個個吃香喝辣,耀武揚威,年輕學子怎麼能不是非錯亂,價值混淆呢?所以108課綱就是個「無恥」的課綱。此外,他們還刪掉了柳宗元的〈始得西山宴遊記〉,那是一篇處理個人生命挫折多重要的範文;他們還刪掉了范仲淹的〈岳陽樓記〉,學生們可能以為「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是個神話,他們失去認識一個建立生命高度,學習大我關懷的典範;刪除了荀子〈勸學〉,學生也失去了思考學習的意義、方法、步驟的導引佳作;拿掉了〈台灣通史序〉,讓學生不知道台灣人的祖先多重視民族精神、文化香火。…他們是不是犯下萬死莫辭的罪行。 在號稱多元的課綱目標中,國文課幾乎失去最核心的意義:從傳統精緻文化的學習中,建立文化主體性的覺知,進而思考生命的意義,學習處理並跨越現實的挫折,拓寬生命的視野。 試問歷史碎片化、國文淺碟化,所有學科能力退化,就是教改的目的嗎?偉大的教育長官們、108課綱的專家學者們,你們竟然讓百年樹人的大業就毁在你們的意識型態裏!在你們的課綱指導下,我們不確定能否教出科學巨人,卻確定教得出好幾個世代的道德侏儒,以及歷史弱智,「張飛打岳飛」不再是笑話,它已經是事實。 尤其,請專家們去研究統計一下:教改以來,學生心理疾病數量逐年攀升了多少,歐打老師、辱駡老師的比例增加了多少,為什麼? 放眼世界局勢,在中國領導下,亞洲全面崛起,我們本來繼承亞洲最悠久而美好的文明,如今卻自殘若此,請問我們的教育高官、教改學者們,將來孩子們因錯誤的教育政策,失去繼承祖先強大文化的知識與能力,你們如何面對他們憤恨的質疑?有人說,臺灣政治最大的問題,是「意不誠,心不正」,教改與「去中課綱」何嘗不是?不讀《大學》的人是不懂的。 在此,嚴肅懇請在野兩組總統候選人坦白誠實的告訴我們:你們如果當選,打算如何處理這個十惡不赦,貽害眾生,必定遺臭萬年的108課綱。
    8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個月前
  • 考試院宣布明年起高普考刪除列考公文。 民進黨立委鄭運鵬進一步呼籲國考應廢考國文,他並引述前考試委員林玉体、李慶雄等人過去提案指出,「年輕人不應把青春浪費在古文上」! 鄭運鵬指出,國文這種「食古不化」的項目應該廢除! 他並舉例,原住民特考不考原住民語言,卻考國文,有何必要性? 一位高中英文老師林湘英回應鄭運鵬的荒唐提議如下: 對此議題, 我想,我們應該先思考「學習國文」的意義是什麼? 國文者,國家之語文也。 顧名思義,語文涵蓋的是語言和文化兩個層面。 若單純做為溝通之用的「語言」, 閩南語、客家語、原住民、甚至英文, 都具有溝通的功能。 如果只是做為溝通之用, 不一定要上學唸書, 只要日常生活中天天接觸, 也能習得生活所用的語言。 那麼,為何從國小、國中、到高中, 國文(語)的課程時數都是佔比最高的科目? 在升大學的各個採計科目中, 高達97%以上的大學校系採計國文? 為何? 大家一定聽過一句話:數學學不好的人,往往是因為國文能力不好! 不只是數學, 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 要學好這些科目, 先備能力都是「國文能力」, 為何? 所有的學科都是透過文字闡述來傳達知識, 語言能力代表的不只是一個人能不能在日常生活中使用語言與人溝通, 而是透過語言來傳達或是接收所有邏輯、概念、和知識! 因此,語言能力的優劣決定一個人吸收知識和邏輯思考的能力! 這就是為什麼許多專業考試的必考項目都有國文的原因! 民進黨若所思所想都是去中國化, 那就發展出一套成熟而廣為通用的語言系統,用來取代中文,例如閩南語。 從此,不管是數學、物理,化學、生物、歷史、地理、公民、地科, 所有的科目全部用閩南語來教學, 或是全部改成英文授課, 我相信每一種語言只要發展夠成熟、使用度夠廣, 都可以達到和中文一樣的功能, 問題是:以我們現在的環境來說,目前有哪一種語言可以完全取代中文! 答案是:沒有! 即便這幾十年來, 民進黨不遺餘力地推行鄉土語言, 但大家都心知肚明, 那只是做做樣子、學個皮毛而已, 有幾個高中物理老師可以每天用閩南語或英語教物理、而學生也可以完全吸收的? 中文做為我們國家的語言已經是個無法否認的事實, 強化學生的語文理解力, 才能幫助他們順利吸收各個學科的知識, 世界上沒有哪一個國家要消滅自己的語言, 除了中華民國的民進黨政府! 有人說,語言能力可以加強,但古文應該廢除! 何謂古文? 我的認知是:古文就是一個國家從古代流傳下來的文學和文化! 但凡一個有源遠流長文化的國家, 無不珍視自己的古文! 所以莎士比亞至今仍被英國人奉為文學大師, 即使到了科技發達、科學昌明的21世紀, 所有的英國人對莎士比亞都依然是肅然起敬、引以為傲的, 不會有人認為莎士比亞的作品是「食古不化」! 那麼,做為擁有五千年文化的文明古國, 我們何以鄙棄孔孟、老莊、李白、蘇軾? 學習古文是浪費時間嗎? 有人說:日常生活又用不到古文,為什麼要浪費時間學習? 那麼,試問:日常生活用得到三角函數嗎?日常生活需要計算密度、重力加速度、電學、光學嗎? 這些科目有沒有意義? 當然有! 學科的意義不一定在於日常生活能不能用到, 知識代表的是腦力開發和邏輯能力的訓練! 我們上體育課不一定是因為要成為運動選手, 而是透過學習各種體育強身並培養興趣! 在我的學生時代, 數學是我的天敵, 但是,也正是因為我從沒放棄數學, 訓練出我還算沒有太笨的腦子! 印證一句話:錢會越用越少,腦子會越用越銳利! 那麼,學習古文的好處是什麼? 在中國5000多年的綿長歷史中, 能夠去蕪存菁留到21世紀、進入國高中課本的所有文章和詩詞歌賦, 絕對是經典中的經典! 從國小開始, 我被要求背唐詩宋詞, 國中到高中, 課本中的每一篇古文, 老師教過之後, 一定要求學生一字不漏地默寫, 我從來沒有覺得那是浪費時間! 「諫太宗十思疏」談的是治國之道。 「出師表」談的是如何救國家於危難之中肺! 「指喻」談的是防微杜漸的重要性。 「岳陽樓記」表達了范仲淹“不以物喜,不以己悲”的生活態度和“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的政治抱負。 唐詩宋詞元曲,有抒情、有寫景、有感懷、有敘事….. 所有的經典,除了文字之美, 更珍貴的是古人傳於後世的人生智慧! 學習古文是浪費時間? 古文是食古不化之文? 是怎樣文化貧乏的無腦政客才說得出這樣可笑的言論? 很多網友一開始以為我是中文系畢業的, 可能是因為覺得我掌握文字的能力和敘事邏輯還算清晰, 但是,坦白說,我的文學造詣最巔峰的時期是高中畢業的時候, 因為考試的需求, 我在國高中六年中, 像海綿吸水一樣大量地吸收了中國文學! 高中時候的我, 信手可以拈來古文的美詞佳句, 靠著對語文的強大理解力, 其他科目也能順利學習、獲得高分、考上台大外文系! 當了老師之後,站上講台, 不管是傳道、授業、或解惑, 面對學生時, 能夠仔細講解、侃侃分析, 這都要感謝學生時代奠定的語文基礎! 我至今感謝我高一到高三的幾位國文老師: 劉文雅老師、黃靄香老師,吳碧霞老師、張麗珠老師! 其他科老師的名字, 我多半都忘了(真是對不起這些恩師), 唯獨造就我文學底蘊的國文老師們, 他們的名字在我的心裡永誌不忘! 如果我今天也算有些小小能力, 這一切和我的國文能力絕對脫不了關係! 邏輯能力、思辨能力、理解能力、分析能力、文化涵養、人格塑造, 這些都是「國文」的功勞! 誰說學國文是浪費青春? 可惜的是,現在的孩子沈迷於網路世界, 能受文化浸潤者少之又少了, 不讀經典、不懂文化、不思真理, 甚至,連字都不會寫了! 對於鄭運鵬立委的狂悖之言, 我笑稱:數十年之後,鄭運鵬立委的子孫只怕把先祖的名字寫成「奠軍鳥」吧! 屆時,鄭立委在天之靈恐怕是苦笑不得了! 說到浪費時間, 年輕人不應該浪費時間在上面的事情多得是, 為什麼不呼籲晚上七點到九點切斷網路? 這樣可以減少學生浪費在網路上的時間呢! 欲滅其國,先亡其史, 欲亡其史,先毀其文! 民進黨的倒行逆施, 歷史看著呢!
    3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好文大家看! 這個"總統" 作者:柯文哲 年初我去拜訪這個總統時,只見她抱著貓,靜靜聽他說了2個鐘頭,認真想事情. 我才意識到;這個未婚的富家女,一個人住在偌大的官邸,除了定期來打掃和煮飯的人之外; 就她一個人還有她的貓,空蕩蕩的房子裡,到了夜裡是什麼感覺呢? 但這個總統的決定影響到許多人的人生,如果她缺少基本的生命體驗,所做的決策會是怎樣呢!? 這個總統 從小不缺吃穿,成績優秀,考試一路闖關,她不需要考慮是否讀免費的師專或師大!是否在學校裡當一輩子的老師,接受政府的照顧…… 不需考慮下一代能否脫貧,她無法體會窮困階層改變命運時,多麼依賴政府的信用…… 這個總統背信砍掉軍公教退休俸,當然沒有心痛和背叛的感覺! 日據時代困苦的少女,被日本政府騙去當慰安婦,一輩子淪落在悲慘的命運裡,現在還要遭受日本右翼的凌辱時; 這個富家千金,也不覺得需要表達什麼! 她沒結婚;沒有和先生協調家庭生活矛盾的體驗. 如果夫妻調工作,雙方如何協商? 錢要怎麼花才合理? 先換房子,還是先過舒服日子呢? 如果公婆年邁;先生決定多付出心力以盡孝道,從而擠壓到夫妻生活,應該做何選擇? 她富裕未婚,對於婚姻生活涉及到的退休,長照等財政問題,完全沒有切身感受. 她沒有懷胎的經驗,沒有擔心孩子是否健康的恐懼! 也沒有看著孩子出生時初為人母的快樂! 孩子慢慢長大; 她沒看過~孩子從會爬到學習走路,到牙牙學語的過程..也沒有孩子吐奶和夜裡發燒時;作為母親的焦慮和恐慌! 孩子上學後,母親要關注孩子的同學和老師是誰? 同學的父母是誰? 小學就要考慮是否送去安親班寫功課? 考試成績怎麼樣? 跟哪位同學要好? 中學以後,是否要送去補習? 哪位老師教得比較好? 看到孩子成績考壞了,自己心情也跟著低沉; 看見孩子考好了,或者作文被選貼在後面的教室布告欄上,則得意地跟親友分享. 這個總統;毫無絕大部分人走過的生命體驗! 所以她對兒童沒啥憐憫的感覺! 衛福部統計台灣兒虐通報案件從2013年的34545件,大幅上升至2017年的59912件,4年爆增73.4%. 有些案件極為殘暴,當過父母的人看這種新聞都有撕裂心肝之痛! 這個總統 執政期間的虐兒通報事件激增,成為嚴重的社會問題,但這個總統沒有說過任何哀憐的話! 更沒有下令立刻採取有效的社會安全行動? 簡單說,由於缺少人生經驗;這個總統缺少了一顆仁慈的心和悲憫的情懷! 她只是責怪批評者「數學不好」 她活在自己的世界,只能在那空蕩的官邸中單獨一個人,抱著她的貓想事情. 她是台灣的總統! 柯文哲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這裡是國父紀念館,提到的國父,你會想到什麼? 像我,我就想起一首歌。 我們國父,壽創革命,革命謝如花。 這首國父紀念歌,就是我們從小就學的歌。 另外,以前我們在讀課本的時候,也會有專章專輯來介紹國父的事蹟。 但是現在經過了教改,國父幾乎已經消失在我們的歷史課本。 現在的年輕人,還認得國父嗎? 你們認得他是誰嗎? 孫中山先生。 你們認得他是誰嗎? 蔣公正,孫中山啊。 這個人,你們認得嗎? 他長得有點眼熟。 你有印象嗎? 我不知道,你有印象嗎? 我沒有耶。 蔣公正。 蔣公正喔? 差一點。 這也不會特別介紹,所以你也不會去特別注意對不對? 不會。 去孫中,去孫化。 那到最後大家很多小朋友,很多我們的後代子孫,就完全不了解孫中山是何許人物。 他就把他當成他是一個外國人。 外國的領袖,跟我們台灣是八竿子都打不上。 這個是他最後的目的。 歷史教育都已經變成現在執政黨、民進黨的工具。 因為他把整個歷史課綱,從台灣史,也就是所謂的杜正勝的台灣史觀,為出發。 孫中山先生的建國史,他建的當然是中華民國的歷史。 是1912年中華民國成立。 這當然是在中國史的範圍來講。 這是毫無疑問的。 因為那時候台灣是在日本的統治之下。 日本如果比較好,怎麼會有關東軍呢? 如果比較好,怎麼會有南極大屠殺呢? 所以不管是清政府,或者是日本政府,或者是當時的北洋政府、國民政府。 我覺得都應該給他一個清楚的歷史事實交代。 中華民國是誰創立的? 他在教授裡面也幾乎都是輕描淡寫。 而且可能已經不知道誰是國父了。 因為他們覺得中華民國那不是屬於台灣史的角度,應該要去講的部分。 你覺得這不是台獨教學囉? 這個是真實的教學,歷史的事實的教學,不是什麼台獨教學。 也就是說,你們弄了半天,所謂要讀,或者是要把台灣證明什麼這些。 其實都是騙選票。 那最後他總要做一點時代的事情。 那所謂時代的事情就是在課本上改一改。 所以我想民眾也已經搞清楚。 幾十年前我們常常講說台灣是這個復興基地,是善民主義的魔漢神。 那等於簡單講就是我們是孫中山的傳人嘛,對不對? 那現在變成孫中山的傳人就是在大陸了。 教改快三十年,不僅歷史教科書,去中,去講,去孫。 連四維八德,品格教育也不見了。 你知道什麼叫做四維嗎? 不是。 你知道四維是什麼? 你。 我考你啊。 四維是什麼? 廉詞。 沒有。 你忘掉啦,我告訴你,禮義廉詞,你一定知道。 不不不。 八德是什麼?我現在講另外一個議題了,不要再糾纏那裡,我真的。 我剩兩分鐘,不要再說了。 我們那裡有四維啦。 四維是什麼? 四維是什麼? 四維。 四維討論啦,討善啦。 好啊。 我講四維,我正準備回答。 這個是最新解釋。 八德是什麼? 桃園有八德啊。 桃園有八德啊。 台灣最美的風景是人。 才說了完兩年,我們就被封為是全世界詐騙集團的核心島。 詐騙核心島跟最美的人,這兩個對比很噁心啊。 那這個是要算誰的帳? 很簡單。 我必須說,必須要算綠營的帳。 因為他長期在欺騙人民。 用我們的歷史篡改方式欺騙人民。 因為歷史都可以欺騙的話,那就可以無所不騙。 教科書跟學術研究是不一樣的。 教科書是要傳達一個國家的立國的精神。 跟它這個文化這個民族,它所賴以生存的根本。 對,遺憾的是,大家可能在乎的是成績。 學校考試,而沒有去注意到,這些歷史史觀的狹隘性。 造成對於我們下一代很多的洗腦。 所以你說現在孩子天然毒,我就不是天然毒。 而是現在的所有的教科書所造成的。 我奉勸蔡英文,停止篡改歷史。 停止篡改孫逸仙,或者是孫文孫中山。 他本該有的最基本的歷史地位。 這樣呢,我們的國家才會正常。 國家首先要正常,是你對於你的歷史回顧要正常。 如果你對於你的歷史回顧要正常。 如果你對於你的歷史回顧,一直是一個不正常的。 你就一直想說謊。
    2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本文為一學生家長,看到現在台灣學生教材內容,所觸發的感慨,全文如下: 我孫子就讀國小四年級,社會第一次小考,全班不及格,後來2次,孫子還是不及格,我看了課本真TMD語無倫次、不知所云,到底在教什麼?火大在上禮拜日寫信給社會科編輯委員如下:這裡我的名字改成 xxx,但是發信時用的真名,本信經過同學,(魚包)兄修訂,在此謝謝他。 翰林書局的社會課本編輯委員們:你們好! 我的孩子就讀國小四年級,他的社會連續三次小考不及格,老師通知要我簽字,我原先想要 教訓孩子,但在看完課本與考題後就原諒他了,因為我試著答題,竟有90%不會作答,這本 社會課本到底在教什麼?是我們從前分科的歷史、地理、還是常識人文?我要孩子問他同年級的表哥在永和讀書,也是社會最爛,全班都是社會考不好,這不是孩子的笨與愚蠢。 試考你們一題,內溝溪在哪裡? 如果你們不會,我不會認為你們沒有學問,除非你們有人住在台北市內湖區,因為它是在我家後面內湖 山裡的一條小溪,台北市府還建有內溝溪生態展示館。 課本中不斷提到「家鄉」二字,家鄉指哪裡,表達的不清不楚?明明你們心裡想說台灣,卻不直說! 其次,原住民的話題太多,依照原住民委員會的資料,原住民只佔全人口的 2.37%,比例非常低,97.63%是其他族群,編那麼多篇幅,花太多時間去學習它,是否值得與必要?我們要尊重少數族群,但是不需要學習他們,而他們人少,是自然形成的。 整本書見樹不見林,舉例如下:第40頁家鄉開發的故事說到巴宰族,請問這個族目前在哪裡?原住民委員會公佈十幾個族,找不到巴宰族?已經消失的族有何價值去讀它呢?浪費學生可憐的一點點時間。 第41頁的葫蘆燉圳,我已年過七旬,都不知道它的名字及它在哪裡?還不是活得好好的!孩子學這些有何意義?能與國際接軌嗎?台中人若不住在合併前的台中市區可能都不知道葫蘆燉圳,為何不教孩子台灣超過50公里的獨立水系,如濁水、高屏、曾文溪、淡水河及其他名山:阿里山、玉山、雪山等。 我看到幾個題目就是雞蛋裡挑骨頭,如觀音這個名字哪裡來的?講到觀音,順便批判這二個互相矛盾不成邏輯的組合字,觀是看的意思,音無具體形狀,如何能「觀」得到「音」呢? 烏來是溫泉意思,這是那一族語言?頭城這名字怎麼來的?大里這名字怎麼來的等等?還有很多荒謬的題目,無法一一列舉。 地名是相約成俗,千百年來不知不覺形成的,從小就這麼跟著長輩稱呼,難道如何起源有那麼重要嗎?你們一定要把它當作考古學的考題嗎?孩子真倒楣,因為不知道,成績就不會好。要後代子孫牢記怎麼來的,有必要嗎? 唯一可表揚你們的地方是第6課第76頁傳統節慶,有關農曆新年、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陽節等。你們絕對的想逃避這些節日,卻無法迴避,硬著頭皮去表達,改用先民取代中國這兩個字。 第78頁的原住民豐年祭、飛魚祭、祖靈祭、五年祭等,這是2.37%人口過的節,當作地方政府觀光據點的說明書、介紹書就夠了。 第79頁新住民的潑水節,這是在新北市中和區華新街的一個慶祝活動,也要寫在課本上,有必要嗎?水燈節在台北市中正區,若不是你們寫在課本上,我還不知道呢? 還有越南春節就是中國春節的延伸,中國歷史上千古一帝漢武帝在西元前111年,距今2131年前消滅南越武帝後,直到1858年被法國佔領都一直是中國領土,他們當然過中國春節,所以沒有必要放在課本裡。 這些例子,就像我前面問的內溝溪在哪裡一樣無聊、無用。 結束前,說說你們的文章深淺,你們公司另外有出版國語課本,四年級課本,應該用三年級以下教過的中國字來編寫,你們不顧一切,將所有四年級認識與不認識的字全部寫進文章,一堆字不認識,雖然有注音,但也只能知道發音,老師還沒有教什麼意思,還要先查字典或問長輩,浪費學習效果與時間。學學英文有種 階梯英語:分1000字、2000字、3000字的書本,可以從簡單的慢慢讀上去,不要查字典,因為他會一再出現,看完這個不認識的字就認識了。 希望你們改進,當然我寫沒有用,因為你們驕傲的不會理我,也不會改,但歷史會記得你們胡亂編寫社會課本。 副本同時發給孩子的學校校長、社會科老師。 學生家長 XXX 台北市內湖區 109年11月1日
    4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