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3 年前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6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剛剛有找到中文翻譯的文章可是臉書不讓貼 只好複製內文跟大家分享 作者: 蓮心不染 在2021年4月13日的作戰室大流行病(War Room Pandemic)節目中,理查德·弗萊明(Richard Fleming)博士解釋說,根據輝瑞(Pfizer)公司,摩登那(Moderna)公司和強生(Johnson & Johnson)公司自己提供的疫苗數據,新冠疫苗的功效幾乎為零,毫無益處;於此同時研究表明,疫苗可能導致瘋牛病 ,阿爾茨海默氏癥和其它神經系統疾病,病癥大約1年半後在人體上顯現出來。 理查德·弗萊明博士的身份和成就 理查德·弗萊明(Richard Fleming)博士是美國核原子心臟病學專家醫生,研究員,發明家和作家。他還擁有物理學博士學位和法學學位。 1994年,弗萊明博士向美國心臟協會(American Heart Association)提出了他的“理論”,即心血管疾病是由炎癥引起的,之後幾十年,他的理論已成為眾所周知的事實。 弗萊明博士發明了一種成像方法,“弗萊明方法“(The Fleming Method(FMTVDM)),該方法涵蓋了用於測量代謝和局部血流差異的所有方法和設備。他的知識和專利使以前無法檢測到的炎癥能夠以最常見的掃描技術和設備所沒有的準確度被看到和測量。這項突破性技術為患者帶來了更少攝取同位素的額外好處,但他本人因此受到核同位素行業的攻擊,因為他們減少了約200億美元的同位素收入。 他被裏諾·塔霍集團(Reno-Tahoe Group)評為100個“最具影響力人物”,並因其發明了最佳乳腺癌診斷技術而獲得“超級英雄” (Superhero)獎。【4】 弗萊明博士在新冠病毒,疫苗和療法方面的工作 弗萊明博士1994年的理論今天被用來解釋如果不及時和正確地治療新冠病人,新冠病毒會導致致命的炎癥血栓性(inflammo-thrombotic)心臟病。 在當前的新冠病毒瘟疫大流行中,“弗萊明方法”技術用於確定病毒的發作區域,導致潛在炎癥血栓形成(ITR)的相關免疫反應,以及治療的有效性。 在新冠病人治療領域, 他在七個國家23個地點的進行了一項國家臨床試驗,以確定什麽療法有效,什麽無效。 在2021年4月13日的采訪中,弗萊明博士說:“我可能是唯一的人真正通讀了EUA(緊急使用授權)審閱文件,審查了這些疫苗是否可以聲稱它們確實起作用了” 。 他還做了大量工作並認定新冠病毒(Sars-Cov2)是功能增強實驗的結果,找出了研究經費的來源和相關人員。他在他的網站首頁上發布了一個13分鐘視頻(2021年1月17日錄制)[3],更詳細地介紹了他對Sars-Cov2病毒的起源和疫苗危害的發現。 下面的圖片來自他的視頻。 他得出的結論是,新冠病毒Sars-Cov2不是天然病毒,它是一種利用功能增強實驗來增加感染性並產生炎癥和血栓的生物武器,此外HIV病毒序列(艾滋病毒)已被人為插入新冠病毒,而且這種病毒還含有引起瘋牛病的朊病毒蛋白。疫苗中使用的刺突蛋白,例如輝瑞公司,摩登那公司,強生公司,都含有這種人造病毒。 疫苗的零功效 主流媒體(例如MSNBC)聲稱疫苗有效率為96%或98%。 他們說,在強生公司的疫苗不良反應案例中,超過700萬接種者中只有六人發生了血栓,說明疫苗有效率為99.99%。遺憾的是他們完全說錯了! 弗萊明博士的解釋如下: 疫苗的功效與大多數人的想法相反。 計算疫苗功效的正確公式為: 風險率 =(疫苗組中被感染的人數)/(非疫苗組中被感染的人數) (/:除法) 疫苗有效率 = 1 – 風險率 上圖是各疫苗公司向FDA提交的數據,根據疫苗公司的要求,在完全接種後(第二劑疫苗),需要7天或14天才能激活疫苗,此時開始統計功效。 輝瑞7天後的疫苗有效率 = 1 –(17403疫苗組中被感染的人數 / 17411非疫苗組中被感染的人數) = 1-99.95%= 0.05% 摩登那Moderna14天後的疫苗有效率 = 1 –(13923/13934) = 1-99.92% = 0.08% 強生Janssen( Johnson&Johnson)在14天後的疫苗有效率 = 1 –(21460/21636) = 1-99.19% = 0.81% 強生Janssen(Johnson&Johnson)在28天後的疫苗有效率 = 1 –(21310/21424) = 1-99.47% = 0.53% 如上所示,疫苗公司自己的數據顯示,輝瑞的有效率為0.05%,摩納哥的為0.08%,強生公司的為0.81%和0.53%。統計分析表明,該疫苗對防止人們感染新冠(Sars-Cov2)病毒的功效幾乎為零。 至於超過700萬人中有六人接種疫苗後出現血栓,這稱為疫苗事故率。疫苗事故率是指疫苗產生不良反應的機率,而疫苗功效率是指疫苗在保護人們免受疾病感染方面的有效性。 況且,現在報告的疫苗事故率可能為時過早,因為隨著時間的流逝,一些不良反應會逐漸顯現出來。 所以疫苗功效率與疫苗事故率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不可混淆。 弗萊明博士強調: •EUA文件中沒有科學證據證明這些疫苗有益 •這些疫苗仍處於實驗階段 •這些疫苗未經美國藥監局(FDA)批準 •人們在接種疫苗之前未對這些實驗藥物(疫苗)簽署知情同意書 •疫苗公司不再需要招募誌願者來進行實驗,因為疫苗已推廣,我們所有人現在事實上已成為該研究的實驗組或對照組成員 疫苗的毀滅性和不可逆轉的風險 弗萊明博士解釋說,另一方面,疫苗的風險全面上升,它們引發炎癥和血栓。 它不僅影響多種疾病患者,而且也影響正常的健康人群,因為現在健康人群的免疫系統因被疫苗註入大劑量病毒而掙紮。 這種人為的功能增強實驗造就的病毒正在穿越血腦屏障。 在人源化的小鼠動物模型中,他們罹患了海綿狀腦病,對於普通大眾來說,這就是瘋牛病。新冠(Sars-Cov2)病毒中發現的朊病毒蛋白會導致瘋牛病。[3] 在恒河猴模型中,大約兩周後,它們在大腦中形成了路易體並發炎。路易體是引起老年癡呆癥和諸多神經系統疾病的原因。這些數字對人類而言大約相當於一年半。 實驗證明這些疫苗不僅會引起炎癥和血栓性心臟病,而且還會導致瘋牛病,阿爾茨海默氏病和其他神經系統疾病,而且這種癥狀很可能在一年半後在人體上顯現。 建議美國政府采取行動 基於上述證據,弗萊明博士呼籲美國政府: •立即停止人民的疫苗接種 •立即重新評估疫苗是否顯示出任何功效(因為到目前為止尚無任何功效) •評估已經接種的大規模人群的潛在後果 •不僅要全面審查數據,還要全面審查涉及功能增強實驗的人和推廣疫苗的人 弗萊明博士還呼籲大學立即停止對其學生和教職員工的強制疫苗接種。 有關弗萊明博士及其在新冠病毒,疫苗等多方面的更多信息,http://xn--flemingmethod-vg3uf76eho5jxnpa57lyw1d8vc.com/。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美國輝瑞公司自己製造新冠變種,養匪自肥,這事兒實錘了。 一段臥底記者暗訪輝瑞高管的視頻被曝光了,我看國內網上被曝光出來的視頻其實並不完整。 接下來我給大家把原視頻翻譯一下。 先簡單介紹一下,視頻中的這位黑哥兒名叫做Jordan Walker,是輝瑞的研發戰略運營和MRA科學規劃總監。 這個職位是決定一個公司未來進軍方向的最重要的指揮官之一,他必須從戰略的高度考慮運營方向問題,然後協助更高層的領導制定企業的總體戰略目標。 簡單來說,這個人對公司正在幹什麼絕對是瞭如指掌。 採訪他的人是一個臥底記者,之前已經取得了Walker的信任,所以才把一些不能說的秘密告訴了他。 最後Walker在得知這次談話被錄視頻之後是氣急敗壞,為了搶奪這個攝像機,兩人是大打出手。 最終視頻還是被公佈了,現在Walker本人已經失蹤了,難怪之前朱迪海文利就預測今年還會有新病種出現,看來他也是提前得到消息。 好,由於原視頻存在版權問題,咱們直接翻譯總結。 記者問Walker,輝瑞在考慮研發變異新冠病毒嗎?Walker回答說,這個嘛,公司不會對公眾這麼說。 但是我說的你必須保證不會告訴別人,然後Walker接著說,我們正在開發,你知道病毒正在不斷的變異對吧? 那麼為什麼不去自己控制病毒的變異呢?我們可以製造新的變種,提前開發出來新的疫苗,所以我們要這麼做。 但是這麼做還是會有風險的,你必須要小心控制好,確保你製造的變異病毒不會造成像是到處傳播並且失控。 只是病毒啊,一定得有它的出源地,變異病毒肯定也會有自己的來源地,不可能無緣無故的就出現了。 接下來呢,兩個人又聊了,造出來的這些個變種有什麼特點。 卧底記者說,在我看來,變異就是功能增強。Walker回答說,我認為這兩個是不同的。 我們的研究是一種定向進化,是不一樣的,我們不允許病毒失去控制。 我們要做的是挑選結構變異病毒,看看是否更有效率。 研發變異病毒對整個藥行業是一個利好,但是對其他所有人而言是很不好的。 然後卧底記者問Walker,你們做這些不怕被美國政府知道嗎? Walker說,像輝瑞這樣的大型的藥公司,是美國官員的旋轉門。 因為美國這些管理藥物的高管,卸任之後呢,都想要去大藥廠上班。 所以呢,他們不會對藥廠的監管那麼的嚴格。 記者又問,輝瑞在優化疫苗方面做了什麼呢? Walker說,現在的疫苗效果沒有想像中那麼有效。 我們在實驗室研究新病毒,是為了將來能夠提前做出新版本的疫苗。 這個卧底記者又問,你們是如何做這個實驗的? Walker說,你不要告訴別人,我們做的方式是給猴子先傳染這種病毒, 接著讓他們相互傳播,然後呢,提取樣本,找到傳播性更強的病毒,再去感染其他的。 然後呢,一直不停地這樣去重複做實驗,提取最強大的病毒。 或者呢,用模擬的方法去改變病毒表面的那個蛋白質。 或是他們朝著你想要的方向去編譯。 記者又問,那這個項目,你們公司是誰提出來的? Walker說,是輝瑞公司的首席科學家。 說到這兒,我記得輝瑞的首席科學家好像是個猶太人。 得得得,我是福,猶太人就是會賺錢。 記者再問,輝瑞這麼做的目的是什麼? Walker說,為了提前研製出疫苗,這是最好的一種商業模式。 它就像是一棵搖錢樹,新冠病毒將是公司的很長一段時間裡的搖錢樹。 研究病毒和開發變種,是一個終極的搖錢樹。 好了,關於輝瑞高管Walker和臥底記者的視頻談話呢,就這麼多。 因為最後Walker發現記者在偷速的錄像,於是Walker就去搶那個攝像機, 並且讓兩人去大探出手打了起來。 雖然輝瑞公司現在已經發出了聲明,聲稱自己的公司從沒有研發變種病毒。 但是呢,現在Walker的失蹤已經算是實錘了事實。 再說了,現在這些公司的聲明和國內明星都一樣,每次都被打臉。 其實,變異病毒來自實驗室,之前很多人就已經猜到了。 你說,怎麼國外一大規模感染就出現新變種? 你看這次我們14億人口基數,而且是超密集這種居住模式, 竟然沒有在這個第一波感染錯誤,出現病毒的精華變異。 你想去國外那邊,每過幾個月就出現一次變異。 玩呢,紅豆羅闖關是咋的,一會兒一個BOSS。 所以看完整個的報導視頻,我正想說,這個世界真的是充滿了污垢。 老百姓活得太淺了,外化內憂,還有眾多資本陷阱。 曾經,你天真的以為天災來了,大醫藥公司們應該慷慨解腦,救命水火。 實際上,他們反其道,用天災養寇自重,把天災當成了自己不斷壯大。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Forwarded from Great Awakening Hk] 美國Dr.Young 已經確定四個 #豆苗 都有 #氧化石墨稀 新聞連結 https://dailyexpose.uk/2021/08/30/american-scientists-confirm-toxic-graphene-oxide-and-more-in-covid-injections/ Young 博士是一名生物化學家、微生物學家和臨床營養師。 他和他的科學家團隊已經證實了 西班牙La Quinta Columna 研究人員的發現——有毒的納米金屬含量,對植物、昆蟲、鳥類、動物和人類具有磁毒性、細胞毒性和基因毒性——地球上的所有生命。 其中一種“疫苗”甚至含有危及生命的寄生蟲。 總之,“疫苗”成分——包括氧化石墨烯等,可能會受到我們外部輻射源的影響——在我們體內產生有毒化學物質和輻射湯。 任何接受 Covid 注射的人都嚴重地將自己的生命置於危險之中。 我們之前在兩篇文章中介紹了 La Quinta Columna 的一些研究:西班牙研究人員發現 Covid-19 疫苗含有氧化石墨烯的毒性水平; 以及真正的流行病——Covid-19 還是氧化石墨烯? 在 Covid 疫苗和口罩中發現的有毒納米材料。 如需其他資源,請訪問 Orwell City,該網站為 La Quinta Columna 的大部分材料翻譯、轉錄和添加英文字幕。 楊博士分析了四大製藥公司的“疫苗”:輝瑞/BioNTech(“輝瑞”); Moderna/Lonza mRNA-1273(“Moderna”); 阿斯利康(“阿斯利康”)的 Vaxzevria; 以及強生公司的 Janssen(“Janssen”)。 脂質體衣殼是脂肪脂質膠囊。 我們被告知它們的目的是包裹 mRNA,以保護遺傳物質在它到達目標——我們身體的細胞之前不被分解。 所有四種 Covid“疫苗”都含有相對較高水平的氧化石墨烯,但輝瑞和 Moderna 脂質體衣殼都是 100% 氧化石墨烯(在提取 mRNA 後)。 氧化石墨烯具有細胞毒性、基因毒性和磁毒性。 下圖顯示了輝瑞“疫苗”中含有氧化石墨烯的脂質體衣殼。 脂質體將氧化石墨烯輸送到特定器官、腺體和組織,即:卵巢和睾丸; 骨髓; 心; 而且,大腦。 在輝瑞注射液中還發現了克氏錐蟲——一種寄生蟲,它的幾種變體是致命的,是導致獲得性免疫缺陷綜合徵或艾滋病的眾多原因之一。 目前尚不清楚這只是一種隨機成分還是有意放置並會在所有輝瑞“疫苗”中找到。 在阿斯利康“疫苗”中,Young 博士和他的團隊確定了組氨酸、蔗糖、聚乙二醇 (“PEG”) 和乙烯醇,它們也包含在輝瑞、Moderna 和 Janssen Covid 注射液中。 PEG 是數據表中聲明的唯一佐劑,列出了阿斯利康注射液的成分。 已知注射 PEG 和乙烯醇均具有致癌性和遺傳毒性。 Janssen 還包含由不銹鋼組成的顆粒,這些顆粒與還原氧化石墨烯的“碳基膠”粘合在一起。 這種聚集體具有很強的磁性,可以引發病理性凝血和“電暈效應”或“尖峰蛋白效應”。 Moderna“疫苗”還含有許多帶有一些氣泡狀腔的球形異物。 這些劇毒納米顆粒組合物是具有細胞毒性和基因毒性的硒化鎘量子點。 量子點是半導體納米粒子,在被光照射後會發出特定顏色的光。 它們發光的顏色取決於納米顆粒的大小。 下圖中的黑點是氧化石墨烯。 Young 博士的論文得出結論,這些 Covid 注射劑“不是疫苗,而是用作基因療法的納米技術藥物……所有這些所謂的“疫苗”都已獲得專利,因此它們的實際內容即使對購買者也是保密的,當然,購買者 正在使用納稅人的錢。 因此,消費者(納稅人)沒有關於他們通過接種在體內接收到什麼的信息。”。 根據 Young 博士的說法,估計全球已有 5 億人受傷,可能有 3500 萬人因 Covid 注射而死亡。 在接下來的幾個月裡,這種情況可能會增加,與具有天然免疫力的人相比,接受過兩次注射的人因“Delta 變體”而受傷、住院或死亡的可能性要高 13 倍。 但究竟是什麼導致了 Covid“變種”和未來的“疫情潮”? “疫苗”中刺突蛋白的遺傳密碼是計算機生成的,它是“人造的”,可以很容易地改變。 並且,人體組織中的氧化石墨烯——大腦、結締組織,可能在肌肉中——將與 5G 範圍內的脈動頻率相互作用,楊博士說,這將是導致 10 月份預測的下一個“疫情”的原因。 不要再將毒藥注入你的身體,楊博士說,“這些 [Covid] 接種物是危險的,因為納米顆粒可以直接穿過血腦屏障,它們可以直接穿過氣血屏障。 這就是為什麼這些接種如此危險。 這是因為微粒突破了:受到保護的血腦屏障; 氣血屏障; 以及,睾丸或卵巢血屏障。 顆粒直接進入。” 為了治愈身體而毒害身體是沒有意義的——這是一種失敗的敘述。 楊博士發表的科學論文《掃描與透射電子顯微鏡揭示了 CoV-19 疫苗中的氧化石墨烯》,可通過此鏈接或隨附的 pdf 文檔閱讀: https://dailyexpose.uk/wp-content/uploads/2021/08/Robert-Young-GrapheneOxideVaccinePaperUpdated.pdf #RobertYoung #GrapheneOxide #Vaccine Paper Updated Download 這篇論文是技術性的,我們這些沒有從事過科學或醫學職業的人可能很難理解它的全部含義。 Young 博士在一次採訪中深入討論了他的發現,您可以在此處觀看。 從一小時開始,他有條不紊地研究論文的重點。 他要說的話對我們所有人都非常重要。 無論我們是否已經、正在考慮接受或拒絕接受 Covid 注射,都值得花時間聽聽他的意見。
    1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楊憲宏專欄】台灣沒有必要冒風險施打「第三劑」 By 楊憲宏[資深媒體人、人權活動家、公衛碩士], 台灣英文新聞-時評 2021/12/03 09:10 https://www.taiwannews.com.tw/ch/news/4363339 台灣官方防疫政策,在沒有完整評估風險的情況下,公佈將在2022年一月進行「第三劑」疫苗施打。是極欠考慮與不負責任的作法。以台灣目前的疫情與全民自我健康管理的認真狀況,根本不需要打第三劑。如果政府手上有過多的疫苗,不要浪費,應該趕快送給其他買不起疫苗的國家,而不是丟到自己國人身上。而更奇怪的是,衛福部長陳時中12月2日證實,將縮短第3劑疫苗間隔時間,提供莫德納疫苗給第1至3類對象第2劑滿5個月就能接種,但第1至3類對象「將排除中央防疫官」,為什麼?是不是他們心知肚明「第三劑」根本沒有必要呢? 全球已經有很多専家公開反對「第三劑」施打。其中最嚴重的警告是,反覆刺激人體防禦力可能產生「免疫衰竭」(immune exhaustion)現象,「不斷試著增強免疫反應顯然存在一些風險,如果我們進入每6個月就追打疫苗的循環,很可能對我們不利。」華盛頓大學免疫學家珮珀(Marion Pepper)表示,「我認為打第三劑的免疫力雖然會上升,然後也會再次下降。」她質疑施打第3劑的目的只是為了提升保護力「3至4個月」,到底有什麼必要?施打「第三劑」還得考慮疫苗副作用的問題,多打一劑的好處是否大於得到血栓、心肌炎等風險? 美國國家生物技術資訊中心(National Center for Biotechnology Information,NCBI)介紹,免疫衰竭指的是記憶T細胞喪失功能。這代表免疫系統會因爲過多次的疫苗注射,反而造成「容忍了」病毒,不再認定病毒是「威脅」而不會消滅病毒。也就是說可能造成某種類似「帶原」(carrier )現象。這次武漢肺炎病毒疫苗的研發很倉促,許多副作用,恐怕連研發疫苗的公司自己都還搞不清楚,現在已經全球到處都打了他們製造出來的疫苗,不知道疫苗公司有沒有勇氣面對自己的疫苗有可能帶來的後遺症?或許只打兩劑不會有太大的問題,但還想推動第三劑、第四劑,甚至年年都打,那麼安全考慮的要求就不一樣了。 多名國際專家在國際醫學期刊《刺胳針(又稱柳葉刀)》(The Lancet)發表研究指出,目前採用的兩劑疫苗策略對預防重症與死亡仍有很好的防護效果,因此沒有必要對一般人打第三劑。 文章作者包括FDA疫苗研究及審查辦公室主任葛魯柏(Marion Gruber)及副主任克勞瑟(Phil Krause)及世界衛生組織(WHO)的多位科學家。 這篇發表於9月13日的研究強調,由於「支持接種加強針的科學證據不足」,過早讓民眾接種第3劑,恐怕增加心肌炎、格宜洋-巴略綜合症候群(Gillian-Barré syndrome)。這是一種急性多發性神經炎,可能與腺病毒載體有關,注射疫苗後,導致免疫反應出了差錯,使本來應該去攻擊病毒的免疫力認錯目標,轉而攻擊自身神經系統,罕見的疫苗副作用。 葛魯柏博士和克勞瑟博士領導FDA疫苗辦公室並監管疫苗數十年,發表於《刺胳針》的文章並不是以FDA的立場。據《紐約時報》報導,他們不同意拜登政府在聯邦科學家可以審查所有證據並提出建議之前就推動施打補強針,「這一衝突導致他們決定在今年秋天離任」。所以,拜登與美國首席防疫官佛奇的「第三劑」決策,是排除異己的問題作業,台灣不應冒然跟進。 在《刺胳針》這篇研究發表不久,英國曼徹斯特大學(The University of Manchester)生物醫學教授須納•柯魯科尚克(Sheena Cruickshank)也在學術交流網站The Conversation上撰文表示,目前沒有打第三劑的必要性。主要的論點都是打兩劑已經夠了。 醫療的最高目標就是,夠了就好(enough is enough)。過多就產生副作用。生活中最常見的提醒就是,吃維他命可以保健,但脂溶性的吃多了會中毒。疫苗接種不是多打就好,打多了有嚴重副作用,甚至致死。 台灣的防疫措施兩年來做得很好,主要來自國民公衛水準極佳。要保持戰果不難,檢証過去所做成功經驗,加強再加強就好。不要貪功去跟風,別人在打第三劑就去跟流行,中了疫苗公司的計。 媒體要守望(monitoring)這個全民健康的關口,而不是人言亦言隨著起舞,要加強自身的專業能力,唉!都已經搞武漢肺炎病毒疫情兩年了,怎麼可以毫無判斷力?有人煽火帶風向説「大魔王變種病毒來了」就跟著製造恐慌,還幫忙喊打「第三劑」。太沒水準了吧?而衛福部部長應該收回「第三劑」的倉促決策,從長計議。 不談專業,我們也可用邏輯推演來看看「補強針」的作用。在一個可能被病毒傳染的環境中,一個人可以發生的狀況只有兩個,就是得病或不得病。如果都沒打疫苗,得病的後果比起完成接種(J&J一劑,其他兩劑)的人可能會比較嚴重,所以不打疫苗可能不划算。完成接種後,也只有兩個狀況,得病或不得病。得病的話,大部份人的症狀不會非常嚴重且死亡率也不很高,然而因染疫得到的自然免疫力不但持久,也較完成接種但未得病的人更不易再次被感染。完成接種而未得病的人,就有兩個選項:繼續觀察或打「補強針(第三劑)」。打了第三劑,又是得病或不得病。得了病,症狀和後果若是比只打兩劑疫苗輕,或是自然免疫力更好,那這第三劑就有意義。但是,目前沒有足夠數據下結論。如果未得病,「補強針」的副作用會不會太強?這在目前並沒有確切的答案。未得病,在幾個月後抗體消失或出現新變種時,又要面臨兩個選項:繼續觀察或打第四劑。以後呢?是第五劑、第六劑…..直到地老天荒嗎?
    1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人們死於 mRNA 疫苗損傷的心臟,新的同行評審的德國研究提供了直接證據 泰勒·杜登 2022 年 12 月 15 日,星期四 - 下午 04:30 由 Jennifer Margulis 和 Joe Wang 撰寫 德國海德堡海德堡大學醫院的醫學病理學家 發表了直接證據,證明人們在接種 mRNA 疫苗後死亡是如何被發現的。正如這個由六名科學家組成的團隊在他們的研究中探索的那樣,這些接種了 mRNA 疫苗的患者因心臟受到自身免疫細胞的攻擊而遭受心臟損傷。這種對他們自己的心臟細胞的自身免疫攻擊導致他們受損的心臟每秒跳動如此之多,一旦心動過速意外開始,他們會在幾分鐘內死亡。 mRNA 疫苗通過引導您自身的免疫細胞攻擊您的心臟而引起心肌炎,這可能導致室性心動過速或顫動導致猝死。(Kateryna Kon/Shutterstock) 這篇名為“抗 SARS-CoV-2 疫苗接種後心肌炎的屍檢組織病理學特徵”的文章於 2022 年 11 月 27 日發表在德國心臟病學會官方期刊《心臟病學臨床研究》雜誌上。研究小組對 25 名不同年齡的受害者進行了屍檢,這些受害者被發現在接種疫苗後 28 天內死在家中。他們在顯微鏡下觀察了他們的心臟組織,以找出為什麼這些人在沒有明顯的潛在心髒病的情況下死於心律紊亂。 用作者自己的話說:“我們的研究結果確立了致死性疫苗接種相關心肌炎的組織學表型。”  組織學表型是指直接觀察微觀組織。  在一段分析結果的視頻中,英國護士教育家約翰坎貝爾博士告訴聽眾:“這是經過同行評審的。這是正確的科學,也是由一群領先的德國病理學家做出的明確病理診斷。” 坎貝爾的視頻已被觀看 918,000 次。他的頻道擁有 258 萬訂閱者。 死於室性心動過速或顫動 室性心動過速是指心臟開始跳動得太快以至於沒有時間在兩次搏動之間重新充滿血液,因此無法充分泵血。問題源於心室:將血液從心臟推向身體其他部位的腔室。 顫動是指心臟不再真正跳動,而是開始顫抖。這個問題可能起源於心室或心房。心房是上部腔室,基本上通過擴張和收縮將血液吸入心臟。儘管更多 人熟悉 A-Fib(心房顫動),但心室顫動更危險,通常在幾分鐘內就會致命。 在這項研究中進行心臟解剖的死者被發現死在家裡,每個人都在mRNA 疫苗接種後的 28 天內死於室性心動過速或顫動。  明顯受損的心臟 巨噬細胞是我們免疫系統的一部分的大細胞。當免疫系統正常運作時,我們的身體會使用巨噬細胞來攻擊傳染源和其他異物。據西北大學的研究人員稱,巨噬細胞是先天免疫系統的關鍵部分,有助於正常組織發育以及修復受損組織。 但對於那些在接種疫苗後一個月內突然死亡的人來說,身體自身的巨噬細胞會滲透到他們的心肌中,吞噬肌肉並產生擾亂心律的斑點。這種巨噬細胞入侵似乎確實使心臟的電脈衝傳導短路,導致心臟不規則跳動。  不規則的心跳導致負反饋循環,使心跳越來越快,因為它試圖自我調整。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心臟實際上不再泵血,受害者會在幾秒鐘或幾分鐘內死亡,除非附近有除顫器——向心臟提供電擊以幫助它恢復節律——並且有人知道要立即使用它.  德國研究人員的同行評審研究包括顯示受害者心臟細胞受損的顯微鏡圖像、心肌中淋巴細胞(另一種較小的免疫細胞)的存在以及心肌中的侵入性巨噬細胞。在心臟組織中發現了巨噬細胞和稱為 T 輔助細胞的淋巴細胞。免疫細胞集中在斑點上,每個斑點稱為焦點。像這樣的受損心臟組織斑點會產生異常信號,擾亂心臟平穩的節律。  心臟中有成千上萬的心肌細胞。這些細胞不是被動的,就像二頭肌中的細胞需要單獨的神經才能移動一樣。相反,心臟細胞會產生自己的電脈衝。 心肌細胞也像神經一樣,將信號傳遞給相鄰的肌肉細胞或從相鄰的肌肉細胞傳遞信號。這使它們的收縮同步,並使心跳保持規律的連續性。  心臟一旦跳動,就需要付出很多努力才能停止。打破這種節奏的焦點就像中學樂隊中的糟糕鼓手。它會導致一連串的混亂,阻止心臟有效地泵血。 心肌炎:公認的疫苗不良事件 WHO 和 CDC 確實承認 mRNA 疫苗接種後心肌炎。兩家監管機構都認為這是一種“公認但罕見的並發症”。大多數醫生也將心肌炎病例視為“輕度”。 但正如坎貝爾指出的那樣,德國研究的已故受試者也患有所謂的“輕度”心肌炎。心肌炎只出現在一些微小的斑點中。然而,這些斑點的電力中斷導致了迅速而戲劇性的死亡。換句話說,沒有輕度心肌炎,正如一位名叫 Aiden Ekanayake 的mRNA 疫苗受傷青少年的父母所說。 坎貝爾建議臨床醫生“高度懷疑”接種 mRNA 疫苗的人可能會患上這種自身免疫性心肌炎,以便他們可以在人們還活著的時候對其進行診斷和治療。臨床醫生假裝這種疫苗傷害“罕見且輕微”,導致了無數本可以避免的悲劇。 你的身體攻擊你自己的心臟細胞 需要明確的是,這不是直接損害心臟的 mRNA 疫苗——它更糟。mRNA 被注入您的肌肉細胞,將細胞變成生產 COVID-19 刺突蛋白的工廠。  由於 mRNA 免疫,您的身體會產生針對 COVID-19 刺突蛋白的免疫反應。 由於您自己的肌肉細胞被用來製造 COVID-19 刺突蛋白,並且可能將它們置於細胞表面,因此針對刺突蛋白的新武器化免疫細胞可能會開始攻擊您自己的健康肌肉細胞。  德國的這項新研究顯示了這種情況發生並導致人員死亡的照片證據。 相關性還是因果關係? 今年早些時候發表在美國醫學會雜誌上的一項原始調查發現,在接種 mRNA 疫苗後,意想不到的人群中出現了許多心肌炎病例,尤其是男孩和年輕男性。 Austin Bradford Hill 爵士是一位英國醫學統計學家,他於 1965 年建立了一套流行病學指南,現在稱為Bradford Hill 標準,有助於證明因果關係。如果我們將 Bradford Hill 標準應用於這項新研究,它表明這些患者的致死性心肌炎確實是由 mRNA 疫苗引起的。德國的研究證明了 Bradford Hill 的強度標準(兩件事同時發生的次數越多,一件事引起另一件事的可能性就越大,即使是罕見的事件);一致性( mRNA 疫苗誘發的心肌炎猝死的發現在不同的地方和人群中一直發生); 特異性(對於 Bradford Hill,這是當單一原因產生單一效果時。在這種情況下,原因是 mRNA 疫苗,效果是心肌炎);還有幾個...全文未完。
    4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證實:即使您不知道,您也可以通過 PCR 測試接種疫苗 2021 年 4 月 13 日| 健康自由| 0 條評論 2019 年 1 月,世界衛生組織將越來越多的疫苗接種批評者定義為對全球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而自從史無前例的新冠疫苗接種慘敗以來,拒絕接種疫苗的人數確實成倍增加。 與此同時,甚至在正統的醫療機構內部也形成了阻力。但世衛組織的策劃者繼續堅持至少 70% 的疫苗接種覆蓋率是不切實際的。 在這篇文章中,Jan Walter 通過大量來源引用描述了當人們越來越批評疫苗接種時,哪些技術仍然可以為人群接種疫苗。99.8% 的人持續面臨針對非​​致命疾病進行大規模“疫苗接種”的壓力,這種壓力只會加劇這種情況,而這種新型“疫苗”實際上是通過 mRNA 進行的基因治療。這看起來像科幻小說,令人不寒而栗,但方法和技術是可用的。問題是我們讓它走多遠? 疫苗接種越來越受到審查和令人不寒而栗的替代方案 2019 年 1 月, 世衛組織 [1] 將越來越多的疫苗批評者定義為對全球健康的十大威脅之一,而自從史無前例的新冠疫苗接種 慘敗 [2] 以來,拒絕接種疫苗的人數確實成倍增加。與此同時,甚至在傳統醫學界也出現了耐藥性。但世衛組織的策劃者繼續堅持至少 70% 的疫苗接種率是不切實際的。 現在,像約翰·奧沙利文(John O'Sullivan)這樣的幾位專家和前主流記者警告說,大規模的 PCR 檢測活動可能是世衛組織偽裝的疫苗接種計劃。(參見 Principia Scientific) [3] O'Sullivan 指的是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開發的一項新技術,該技術可以通過 PCR 測試進行隱蔽疫苗接種。(見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4] 受寄生蠕蟲的啟發,這種蠕蟲將鋒利的牙齒插入宿主的腸道,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研究人員開發了一種微小的星形微型裝置,可以附著在腸粘膜上,並將藥物輸送到體內。 這些被稱為“Theragripper”的微型設備由金屬和可改變形狀的薄膜製成。它們覆蓋著對熱敏感的煤油蠟,每個都不大於灰塵顆粒。(見圖1) 當 Theragripper 上的煤油塗層達到體溫時,設備會自動關閉並夾在結腸壁上。由於密封作用,微小的六尖裝置鑽入粘膜並附著在結腸上,在那裡它們被固定並逐漸將藥物負荷釋放到身體。最終,Theragripper 失去了對組織的控制,並通過正常的胃腸肌肉功能從結腸中取出。 注意:根據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的說法,Theragripper 實際上是用棉籤管理的。(見圖2) 圖 2:棉籤上的 Theragripper 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小組於 2020 年 10 月 28 日在《科學進展》[5] 上發表了一項動物研究的積極結果,作為 封面文章 [5],確認這項新技術完美無缺: 在這裡,我們報告了受 GI 寄生蟲啟發的主動機械化學治療抓取器或 theragrippers,可以通過自主粘附黏膜組織在活體動物的胃腸道中存活 24 小時。我們還觀察到,當使用開膛手介導的模型鎮痛劑酮咯酸氨丁三醇遞送時,消除半衰期顯著增加了六倍。這些結果提供了極好的證據,證明變形和自鎖微型裝置提高了長期藥物輸送的有效性。 圖 3:變形 Theragripper 作為自鎖給藥裝置 巧合的是,現在中國的PCR檢測也是通過肛門進行的,因為據說結果的可靠性更好,當然這種做法立即得到了西方主流媒體的支持。(見 商業內幕)[6] 注意:如果您無法想像政府會在未經您同意的情況下違背您的意願向您施用毒素,請想想後來承認的所有可怕的人類實驗,根據 維基百科,[7] 一直持續到現代. 2007 年,CDC [8] 甚至承認,在 1955 年至 1963 年間,有 10-3000 萬公民通過脊髓灰質炎疫苗接種感染了致癌物質 SV40。 不是疫苗而是基因療法的疫苗 在 與 Judy Mikovits 博士、Robert Kennedy Jr. 和 David Martin 博士舉行的一次具有啟發性的視頻會議 [9] 中,解釋說,根據法律定義,mRNA 疫苗根本不是疫苗。它被錯誤地稱為疫苗,以掩蓋聲稱的疫苗實際上是一種基因療法的事實。經驗豐富的醫生和流行病學家 Wolfgang Wodarg 博士在接受審查的 採訪中表示 與 Rubikon 合作,“實際上,這種‘有前途的’疫苗應該禁止絕大多數人使用,因為它是基因工程!” 兒童健康保護組織副總裁兼首席倡導者 Mary Holland 警告說:“新的疫苗技術可能會導致新型疫苗的危害。由於從未有過批准的 mRNA 疫苗,我們真的不知道這種損害會是什麼樣子。由於疫苗研發得如此之快,臨床試驗時間如此之短,長期的損害是完全未知的。” 特別令人不寒而栗的是,絕大多數人甚至不知道 mRNA 疫苗在他們體內的作用。他們只是讓自己盲目地接種疫苗,儘管越來越多的獨立甚至正統的醫學專家對此提出警告。(見世界各地的醫生 警告不要 mRNA 疫苗接種)[10] 在這種情況下,不應忘記美國公司 modeRNA Therapeutics 成立於 2010 年,不是作為疫苗製造商,而是作為 GenTech 公司。許多孟山都醜聞的例子清楚地表明,基因工程不是為了保護物種,而是為了獲得權力。隱藏的議程是對物種進行基因改造,以獲得專利或擁有它們。美國前國務卿基辛格曾說過:“誰掌握了種子,誰就掌握了世界。” (見新聞門戶)[11] 下一步是什麼?在他們用 mRNA 疫苗對我們進行基因工程後,他們會為我們的身體申請專利嗎? Carrie Madej 博士, [12] 一位擁有超過 19 年經驗的內科專家指出,COVID-19 疫苗實際上可能是一種特洛伊木馬,可以為人類申請專利,因為它會改變我們的 DNA。根據 2020 年 1 月發表在英國科學雜誌 Phys.org 上的一篇文章 [13],證實修飾的 RNA 對我們的 DNA 有直接影響。以下段落特別令人震驚:“幾個研究小組現在正在共同努力研究這可能對 DNA 分子產生什麼影響。我們已經知道 R 環區​​域與含有活性基因的 DNA 序列相關,這可能導致染色體斷裂和遺傳信息的丟失。” 同樣令人擔憂的是,輝瑞等領先的疫苗製造商警告他們的受試者在接種疫苗後不要繁殖(見 輝瑞公司,第 132 ) [14 PDF] 通過這樣做,這家製藥公司正在確認 mRNA 疫苗可能對人類生殖產生負面影響,儘管如此,他們仍在接種疫苗! 結論:稍微了解一點歷史的人都知道, 基因實驗 和 人體實驗 並不是什麼新鮮事。雖然現代 優生 起源於 19 世紀,國家和社會干預以及對生殖的影響的思想、措施和理由自古以來就為人所知。它們已經可以在柏拉圖的“Politeia”中找到,但僅限於國家選擇和教育。在文藝復興時期,相應的思想路線可以在托馬斯·莫魯斯的社會烏托邦著作《烏托邦》、弗朗西斯·培根的《新亞特蘭蒂斯》和托馬索·康帕內拉的《太陽之城》中找到。但由於常識本能地抵制這種干預,該機構一直努力用誤導性標籤來掩飾其真實意圖。例如,納粹將優生學偽裝成“遺傳健康科學”或“遺傳保健”,以使其對大眾有吸引力, 資料來源: https://drleonardcoldwell.com/2021/04/13/johns-hopkins-university-confirms-you-can-be-vaccinated-with-a-pcr-test-even-without-knowing/
    1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棘突蛋白質 我們犯了大錯! 新冠疫苗裡潛伏的血液殺手:刺突蛋白 “我們犯了一個錯,直到現在我們才意識到這一點...我們以為棘狀蛋白是一個很好的標靶抗原(target antigen),我們完全沒發覺棘狀蛋白本身就是一種毒素,是一種致病性蛋白。 所以,我們實際上是在無意間把毒素注射進了每個施打疫苗的人體內。” (《疫苗科學家:“我們犯了一個錯”》〔Vaccine scientist: ‘We’ve made a big mistake〕) 藏在血液裡的殺手:棘狀蛋白 By Mike Whitney “打從開始,新冠疫情就是一樁企圖危害人類健康與生命的陰謀。 這場疫情不只是為了謀財害命,同時它也是政府試圖將其專制權力凌駕於人民之上的藉口。 我們應該對那些打壓真正有療效的療法、鼓吹注射致命疫苗的人提起大規模的法律訴訟,把他們一網打盡。” ——保羅・羅伯茨(Paul Craig Roberts),雷根時期財政副部長 刺狀蛋白(Spike Protein)是一種“高度危險”的跨膜融合蛋白,也是構成新冠病毒的成分之一。 “棘狀蛋白在穿透宿主的細胞並引發感染這方面扮演著重要的作用。”而且,棘狀蛋白還會破壞血管內皮中的細胞,從而*導致血栓、出血、嚴重炎症甚至致死。 *1ding:God forbid!! 剛收到朋友消息,她阿姨打了疫苗,第二天腦溢血死了。 不知道是否與疫苗有關,但這是個很讓人擔心的“巧合”。 僅僅用“危險”來形容棘狀蛋白都還太過輕描淡寫,它基本上完全可以被當作是一種潛在的致命病原體看待,這東西至今已經奪走了數萬人的性命。 既然如此,為什麼那些疫苗製造商卻偏偏要選擇以棘狀蛋白來作為誘導人體內的免疫反應發生的抗原呢? 〔mRNA疫苗的原理就是不斷在人體內製造棘狀蛋白,來加速形成免疫反應——譯注〕 這是一個非常令人尷尬的問題,畢竟,所有的研究都已經告訴我們,棘狀蛋白是一種不折不扣的毒藥。 下面引用的是索爾克研究所(Salk Institute)對棘狀蛋白的發現: “研究人員已經證實了這種蛋白可以如何傷害細胞,這一點確定了新冠病毒實際上可以被看作是一種血管疾病...病毒會從細胞層面對血管系統(又被稱為循環系統)發起破壞和攻擊...其他研究冠狀病毒的科學家一直以來都懷疑棘狀蛋白可能有破壞血管內皮細胞的作用,但這是有史以​​來第一次清楚觀察到這個過程是如何發生... 單單是棘狀蛋白的存在就足以引起疾病,甚至讓組織樣本中的肺動脈壁細胞產生了炎症。 研究團隊隨後在實驗室中成功複製了這一過程,他們讓健康的內皮細胞(其負責形成動脈)接觸棘狀蛋白,結果顯示棘狀蛋白會通過與ACE2受體的結合(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新冠病毒),來對這些細胞產生損害。 就算去除了病毒本身的複製能力,它仍會對血管細胞造成嚴重的破壞,就是因為它具有與ACE2受體結合的能力,這就是我們現在俗稱的新冠病毒。 ” Coronavirus (SARS-CoV-2) Viral Proteins 《新冠病毒是一種血管疾病:冠狀病毒的刺突蛋白在細胞層面上對血管系統的攻擊情形》 〔COVID-19 Is a Vascular Disease: Coronavirus’ Spike Protein Attacks Vascular System on a Cellular Level〕) 還記得當初川普建議大家可​​以注射漂白水來治療新冠病毒時,是如何笑掉大家大牙的嗎?結果現在這些疫苗廠商所做的又有什麼不同? 答案是還真的沒有什麼不同,不管這些疫苗能提供多少保護力,與它們對個人健康和身體構成的威脅相比都根本不值一提。 不知道你有沒有註意到,剛才那段引述的作者還提到了棘狀蛋白可以在病毒被移除的情況下,被單獨保留下來? 按照文章作者的說法,即使這種被單獨抽離出來的棘狀蛋白也仍然具有“顯著的破壞力”,包括“血栓、出血和嚴重的炎症”。 換言之,就算沒有病毒,光是棘狀蛋白也足夠致命。 現在再來看看(安大略省圭爾夫大學的病毒免疫學家)拜倫・布里德博士(Dr. Byram Bridle)是怎麼說的: “我們犯了一個錯,直到現在我們才意識到這一點...我們以為棘狀蛋白是一個很好的標靶抗原(target antigen),我們完全沒發覺棘狀蛋白本身就是一種毒素,是一種致病性蛋白。所以,我們實際上是在無意間把毒素注射進了每個施打疫苗的人體內。” 引用《疫苗科學家:“我們犯了一個大錯”》〔Vaccine scientist: ‘We’ve made a big mistake〕) 疫苗研究人員承認“大錯”,稱刺突蛋白是危險的“毒素” 請花幾分鐘認真想一想。事實上,這就是過去十五個月以來一直缺少的那塊最關鍵的拼圖。正如呼吸道疾病的假象掩蓋了新冠病毒之所以具殺傷性的真正原因(刺突蛋白),關於接種疫苗鋪天蓋地的宣傳也掩蓋了一個令人難堪的事實,那就是疫苗實際上會釋放出一種“足以引起疾病”的物質。 這就是致病性(pathogenic)字面上的意思。棘狀蛋白是一種致病毒素,任何接種疫苗的人都會因為它而面臨難以估計的危險。這難道還不夠清楚嗎? Featured Image拜倫·布里德爾教授 值得一提的是,布里德本人就是一位疫苗研究人員,去年政府撥給了他大約二十三萬美元來研發新冠疫苗。他是真的懂科學,在斟酌用字上也十分謹慎。 布里德說“致病性”不是刻意要嚇唬大家,但這就是疫苗釋放的蛋白質會在血液中產生的結果。它們會對血管的內皮細胞造成嚴重的傷害,引起病變甚至致死。 刺突蛋白到最後已無所不在 我們繼續引用上面那篇採訪的更多內容: “眾所周知,問題不只出在這種最初源自於蝙蝠的病毒獲得了感染人類細胞的能力,而且還在於它會釋放一種被稱為棘狀蛋白的質素。大部分新冠疫苗的原理都是指示我們體內的細胞製造出相同的蛋白質,以便產生抗體來在對抗將來實際的病毒影響。有證據表明,疫苗確實在有些人身上達到了這樣的效果。 但有一個問題,曾在去年獲得加拿大政府撥款二十三萬美元來開發新冠疫苗的研究人員拜倫・布里德博士最近卻出面表示,疫苗製造的棘狀蛋白並不會只在註射的部位(肩部肌肉)開始局部作用,而是會進入血液、順著血液循環被帶往身體中的其它許多部位。 根據先前沒有公開的在動物身上拍攝的X光成像顯示,棘狀蛋白到最後已幾乎無所不在,它會進入腎上腺、心臟、肝臟、腎臟、肺、卵巢、胰腺、腦下垂體、前列腺、唾液腺、腸、脊髓、脾臟、胃部、睾丸、胸腺和子宮。 棘狀蛋白的數量很少,一般幾天後就會消失。問題就在這裡,這種機制是否與接種疫苗不久後出現的數千起死亡和傷病案例有關,是否到最後它反而在一些人身上留下了與染疫完全相同的長久影響? ” 這是最重要的問題,這些疫苗究竟會對人體造成怎樣的長久影響?讓我們繼續看下去: 刺突蛋白變成無限期存在的不定時炸彈 “據1些研究人員表示,疫苗對健康群體的風險可能遠大於實際的病毒。特別是對年輕人而言,因為他們的免疫系統本來已足以處理病毒。相比之下,疫苗的運作機制卻會保護棘狀蛋白不被人體立即消滅,否則它也無法促進免疫反應。” 來劃重點:疫苗的運作機制卻會保護棘狀蛋白不被人體立即消滅,否則它也無法促進免疫反應。 這意味著什麼?這是不是說明,假如將來出現了另一種病毒,或是如果免疫系統因為什麼原因而出問題的時候,這些由疫苗所製造的棘狀蛋白就可能會變成無限期存在的不定時炸彈? 就像是一把達摩克利斯之劍,它會永遠懸吊在那些接種過疫苗的人頭上,直到他們嚥下最後一口氣為止? 疫苗實際上是一種生物武器 很不巧這就是朱蒂・米科維茨博士(Dr Judy Mikovits)的看法。 “米科維茨認為新冠疫苗實際上是一種生物武器,它會破壞你的先天免疫力,使你變得更容易患上衰弱性疾病(debilitating illness)甚至還有過早死亡的風險。 她懷疑很多人恐怕會在接種後撐不了太久、迅速出現狀況死去。與其說它會讓你受苦一輩子,她說:不如說它會在五年內就賞你痛快。” 引用《新冠疫苗可能危害你健康的多種方式》〔The Many Ways in Which COVID Vaccines May Harm Your Health〕 可能嗎?在未來幾年裡見證這些實驗性疫苗導致死亡人數激增 我們當然希望這種事情不會成真,但由於目前還沒有任何長遠的數據,所以說什麼都不準。就像是一場大型猜謎遊戲,這也是為什麼很多人遲遲不願接種疫苗的原因之一。 現在繼續引述布里德的話: “我個人一直都很支持疫苗,但是...接下來我要講的故事可能會有點嚇人。這是最前沿的科學。 過去幾天裡我們已經掌握了一些關鍵的科學問題,它們解答了最後的疑惑,所以現在我們已經明白了——而且我自己也有和其他國際友人合作——為什麼(疫苗)現在會發生這些問題。 其中一個癥結就在於,一旦進入循環系統,心血管系統出現的各種狀況幾乎都與棘狀蛋白脫不了關係。事實上,假如你將棘狀蛋白注射到研究動物的血液中,它們也會先對心血管系統大肆破壞一番,然後穿過血腦屏障進一步對大腦造成傷害。 乍聽起來這似乎沒什麼好擔心,因為我們是往肩部肌肉的地方注射疫苗。直到目前為止,人們都相信這些疫苗的行為模式會與過去所有傳統疫苗如出一徹:它們不會跑到除了注射部位之外的其它任何地方,所以它們只會留在我們的肩膀上。然後其中一些蛋白會進入局部引流淋巴結,好啟動免疫反應。 然而——前沿科學難以預料的地方就出在這裡——多虧日本監管機構提供的數據,我和幾位國際合作者現在能夠仔細觀察具體的生物分佈(biodistribution)情形。 這是我們科學家第一次能夠了解mRNA疫苗在接種後到底會何去何從;換句話說,它會不會如同過往的假設一直留在肩部肌肉呢?如果要快速回答的話,我只能說不會。 這確實很令人不安~棘狀蛋白會進入血液,並在接種後幾天內經由血液循環遍及全身。" Pfizer Knew 輝瑞早就知道了 他們還得從日本人那裡借來具體的生物分佈研究成果?你在跟我開玩笑嗎? 所以你的意思是,在對這些實驗性的“新技術”疫苗中蘊含的物質究竟會不會在人體裡面亂跑有確實的瞭解之前,FDA就照樣批准了疫苗施打? 如果這不是怠忽職守,什麼才是? 你能想像我們的監管機構早已被他們該盯緊的行業給收買了嗎? 這就是了!故事一目了然 " 從日本監管機構獲得的文件顯示,輝瑞生物分佈研究表明 mRNA 和刺突蛋白在全身廣泛循環。 加拿大免疫學家和疫苗研究員 Byram Bridle 博士從日本監管機構獲得了輝瑞的生物分佈研究。這項先前未見的研究表明所有 COVID-19 疫苗都存在巨大問題 疫苗開發人員一直在使用的假設是: 疫苗中的 mRNA 將主要保留在疫苗接種部位內和周圍。然而,輝瑞的數據顯示 mRNA 和隨後的刺突蛋白在數小時內廣泛分佈在體內 這是一個嚴重的問題,因為刺突蛋白是一種被證明會導致心血管和神經系統損傷的毒素。它還具有生殖毒性,輝瑞的生物分佈數據顯示它會在女性卵巢中蓄積 一旦進入血液循環,刺突蛋白就會與血小板受體和血管內的細胞結合。當這種情況發生時,它會導致血小板聚集在一起,導致血栓和/或導致異常出血 輝瑞提交給歐洲藥品管理局的文件還顯示,該公司在臨床前毒理學研究期間未能遵循行業標準的質量管理實踐,並且關鍵研究不符合良好實驗室實踐標準 我們對疫苗了解得越多,它們看起來就越糟糕。在最近的一次採訪中,加拿大免疫科學家和疫苗研究員Byram Bridle 博士投下了令人震驚的真相炸彈,儘管遭到了谷歌的審查,但該炸彈立即傳播開來。 審查還在Poynter Institutes Politifact 的“事實”核查中體現,在採訪了 D.Weissman 博士後,該研究將拜倫·布里德爾教授(Bridle)的發現宣佈為“錯誤”,D.Weissman 博士是一名UPenn科學家,他被認為有助於創造啟用mRNA技術疫苗工作。Okay,正如您看到的,與採訪免疫科學家和疫苗研究員Bridle(拜倫·布里德爾教授)不同的是,Politifact 採訪的是與疫苗成功有巨大利益相關的人。" 輝瑞公司跳過疫苗研發關鍵測試 然後我們再來看看兒童健康守護聯盟(Children’s Health Defense)關於同一個主題的另一篇文章: “在最重要的生物分佈研究,也就是旨在測試注射入的化合物究竟會如何在體內移動,又會在哪些組織或器官中沉積的研究中,輝瑞公司並不是使用商業疫苗(BNT162b2),而是選擇以一種能產生螢光素酶的mRNA來作為替代... 監管文件還顯示,輝瑞針對其疫苗進行的臨床毒理學研究中並未遵循行業正規的質量管理流程,其中有幾項關鍵研究均不符合良好實驗室規範(GLP)... ‘這些發現說明了,輝瑞確實迫於疫情蔓延的壓力而在疫苗研發上變得有些"著急"。 ’TrialSite的創辦人兼CEO丹尼爾・奧康納(Daniel O’Connor)表示。 “麻煩就在於,良好實驗室規範(GLP)對確保研究品質和患者安全, 至關重要。如果跳過這些重要的流程,我們就需要格外緊盯"風險收益"分析表了。” 引用:《曝光的文件顯示輝瑞公司跳過關鍵的測試,並在品質標準上便宜行事》〔Pfizer Skipped Critical Testing and Cut Corners on Quality Standards, Documents Reveal〕 絲毫沒有阻礙新冠疫苗被順利批准上市 我要確認一下我的理解正不正確: 雖然“輝瑞並未遵循行業正規的質量管理流程”,而且“幾項關鍵研究均不符合良好實驗室規範”,但這絲毫沒有阻礙新冠疫苗被順利批准上市。 所以, 你還相信這些疫苗安全嗎? 而且,事情似乎還可以變得更糟。請看: “...科學家依據《信息自由法》(FOIA)獲得的文件顯示, 在幾項臨床前研究中,疫苗的活性成分(mRNA脂質納米微粒)——正是這個成分產生了棘狀蛋白--並沒有如科學家最初預期得那樣--停留在註射部位及周圍的淋巴組織中,而是會廣泛流竄並聚積在各個器官,包括卵巢和脾臟。” 正如我們在前面所提到,照理說疫苗應該要具有“局部性”,也就是只會停留在被注射的部位。但這個理論已經被證明站不住腳,就像認為棘狀蛋白是一個很好的標靶抗原的理論, 現在也已被證實錯得離譜一樣。 目前已經有數不輕的疫苗死亡與其它傷病案例(一年病例超過過去20年疫苗致死傷案例), 可以證明這個理論究竟有多麼“偏離事實”,想必這些證據在這一切結束之前, 只會變得越來越多。 還有: “研究表明,棘狀蛋白也許會出現在大腦、卵巢和脾臟等非預期部位,這可能會導致免疫系統開始攻擊損傷的器官和組織,而這也增加了對疫苗會不會留下遺傳與生殖後遺症的擔憂。” 所以,這東西會無處不在。只要血液流到哪裡,棘狀蛋白就會跟著跑到哪裡。 年輕女性真的想讓她們的卵巢充滿這些致命的蛋白嗎?你說,這會不會對受孕和分娩產生影響? 老實說,真相恐怕還比我們想像得要可怕,因為: “根據研究,棘狀蛋白也能夠進入睪丸細胞,並且可能影響雄性生殖功能...” 除此之外,新冠病毒的遺傳密碼中含有的成分“很有可能”會造成疫苗的1些蛋白被錯誤地折疊變成朊病毒(就是這種病毒引發了20世紀80年代的狂牛症),這對腦細胞的傷害甚大,也會增加罹患阿茲海默症和帕金森氏症等疾病的風險...” 引用《新冠疫苗:恐怕還欠缺更多研究》〔Covid vaccines: Concerns that make more research essential〕 Maine CDC alerting consumers of a fake flyer listing bogus ... CDC官網甩鍋問責, 聲明疫苗副作用警告,但大大低估了韭菜人的勇氣! 無知者無畏, 誠然。 我們希望每個讀者都能清楚認識到, 為什麼疫苗這麼危險的真正原因,這是一個不開玩笑的生死攸關的問題。布里德自己都坦言: “我們早就知道棘狀蛋白有致病性...畢竟它本身就是一種毒素。如果它進入血液循環,那1定會對我們的身體造成傷害。 現在,我們握有明確的證據表明.. 疫苗,再加上棘狀蛋白,都會進入血液循環。” 一旦發生這種情況,棘狀蛋白就會與血小板受體和血管內細胞發生結合。這就是為什麼疫苗反而會引起血栓和出血。 “當然,作為心血管系統的一部分,心臟也不可能平安無事。”布里德說。 “所以我們才會看到有人出現心臟問題,而且這種蛋白甚至可以穿過血腦屏障,造成神經損傷...總之,我們犯了一個錯,直到現在我們才意識到這一點...我們實際上是在無意間把毒素注射進了每個施打疫苗的人體內。” 這只是 “一個差錯” “一個差錯?”他還敢說! 世紀"輕描淡寫"大獎不頒給他要頒給誰? 最後讓我們來總結一下吧: 這些疫苗根本就不是疫苗;它們實際上是一種棘狀蛋白傳遞工具。 遺憾的是,現在已經有一億四千萬人美國人接種了疫苗,所以我們最好要做好看見血栓、出血、自身免疫性疾病、腦栓塞、中風以及心臟病等各種疾病的病發率急劇上升的心理準備。 可以說,我們如今所面對的是一場史無前例的人類浩劫。 還什麼能比新冠疫苗更危險呢? 2008年的諾貝爾獎得主呂克・蒙塔尼耶(Luc Montagnier): “(大規模疫苗接種計劃)是一個天大的錯誤,不是嗎?這是一個科學上的錯誤,也是醫學上的錯誤。甚至說這是一個無法挽回的大錯也不為過。時間會證明這一點,因為正是疫苗在刺激病毒不斷變異。 新的變異病毒是疫苗接種的產物與結果。你在每個國家都可以看見同樣的情況:疫苗接種率的曲線後面,總是會伴隨跟著上升的死亡曲線。 我正在密切研究這個問題。我找來了一些在接種疫苗後才染疫的病人到我的研究所裡進行實驗。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他們正在創造對疫苗有抵抗力的變種病毒。 他們選擇沉默...很多人其實都知道, 流行病學家都心知肚明。 這就是俗稱的抗體依賴性增強(ADE),意思就是"抗體的產生反而有利於病毒感染"。因為這時抗體會附著在病毒上,這樣後者就有了受體、有了抗性,我們可以在巨噬細胞身上看見這一點。 ” 他們如此堅持的動機, 到底是什麼? 前輝瑞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官麥可・耶頓博士, former Pfizer Vice President and Chief Science Officer Dr. Mike Yeadon 以下是輝瑞前任副總裁兼首席科學官麥可・耶頓博士(Mike Yeadon)發表的聲明: "毫無疑問,我們正在目睹的是前所未有的邪惡, 與超乎想像危險的疫苗。我很清楚這是對世界上很大一部分人口犯下的全球危害人類罪"。 “我感到非常恐懼,但恐懼沒有阻止我向多組有能力的律師提供專家證詞,例如加拿大的 Rocco Galati 和德國的 Reiner Fuellmich。 “我絕對肯定, 絲毫不懷疑,我們面臨著邪惡(我在40年的研究生涯中從未做出過這樣的決定)和危險產品。" 英國當局一意孤行,想要盡可能將所有國民都納入“疫苗”接種的範圍,這是完全瘋狂的舉動,因為即使這些疫苗確實沒問題,也只有那些真的屬於高風險族群的人才有接種疫苗的必要。 至於其他人,那些身體狀況良好、年紀在六十歲以下,或者也許稍大一點的人,他們根本就不需要擔心病毒。要這麼大一群人接種一種在技術上完全沒有先例可循、還可能會在幾個月產生不必要的有害影響的疫苗,這是非常不道德的事。 我可以如此肯定,而且我也確信那些疫苗提倡者自己也明白這一點,那我們就必須問, 他們如此堅持的動機到底是什麼? 雖然稱不上是十足把握,但我自己還是有一些猜測,發國難財只是其中之一,而且這個動機也未必真的那麼有說服力,因為只要把疫苗的單價調高一倍,那樣即使只讓一半的人施打,照樣也能賺得缽盆滿盈。這沒問題。所以肯定還有別的動機。 想想看,他們想要的是為全體國民施打疫苗,那意味著未成年的兒童和出生不久的嬰兒最後也會成為接種的對象,這在我看來是非常令人切齒的邪惡行為。 這麼做沒有任何醫學上的合理性。 就我所知,這些疫苗只會在接種者體內產生棘狀蛋白,這種蛋白本身就具有生物毒性,並且可能會在一些人身上造成實質的傷害(比如,刺激凝血反應或免疫補體系統〔complement system〕)。 我1定要強調,那些並不屬於病毒高風險族群的人絕不該接種疫苗、平白無故冒上完全沒有必要的風險。 ” 簡直就是顆全球定時炸彈: 確認疫苗會造成抗體依賴增強ADE的確實傷害 “一名八十六歲、一度採檢陰性且接種過疫苗的男子死後的屍檢報告顯示,他全身的幾乎每一處器官都殘留有病毒的RNA,這表明疫苗在觸發免疫反應的同時,並沒有真的阻止病毒進入身體裡的那些器官... 今天早上,我們與紐澤西州一家醫院的一位傳染病學家進行了討論,我們把驗屍報告寄給他過目。 一會過後,他回電給我們,從語氣聽得出來明顯是受到了動搖。他特別請求我們:‘不要公佈我的名字,不然我一定會被醫院解僱。 ’ 然後他告訴我們: ‘屍檢結果確實顯示...那些棘狀蛋白與身體各個部位的AEC2受體發生了結合。 mRNA注射物本來應該只留在施打部位,可是事實看來並非如此。 mRNA疫苗製造的棘狀蛋白擴散到了各個器官,而且我們現在可以確認這些棘狀蛋白會造成確實的傷害。 更糟糕的是,儘管(死者)已接種疫苗,卻還是在他全身的器官中發現了病毒的RNA,這就說明: (1)疫苗根本不起作用,或是 (2)病毒透過疫苗獲得了*抗體依賴性增強反應,意味著病毒將會以更快的速度在接種疫苗人群中傳播。 *俗稱的抗體依賴性增強(ADE),意思就是"抗體的產生反有利於病毒感染"。因為這時抗體會附著在病毒上,這樣後者就有了受體、有了抗性,我們可以在巨噬細胞身上看見這一點。 "這簡直就是一顆全球定時炸彈"。 資深產科醫生確認疫苗副作用驚人 受害案例接近20年疫苗的總和 題圖:美國前線醫生中的證婦產科醫生科爾博士 美國前線醫生(America’s Front Line Doctors)中的醫務主任警告說,拒絕接種疫苗的人也會受到威脅。因為,接種了尚未得到FDA正式批准疫苗的人,正在散發疫苗中的穗狀蛋白。 這位認證婦產科醫生(OBGYN)和醫務主任科爾博士(Dr. Shelley Cole)在接受《閘道器專家》獨家採訪時解釋說,"當接種疫苗者身邊的未接種人群,開始出現異常出血的時候,我們就開始關注了。我們發現,未接種疫苗的人,月經會被打亂,或有大血塊通過,或大量出血,或早產,甚至流產。接種疫苗的婦女,報告了月經周期紊亂、出血、流產和死胎,這樣的案例有好幾千。 科爾已行醫30多年,在過去一年中治療了800多名新冠病毒患者,她告訴記者,這些令人震驚的副作用歸因於疫苗中能夠傳播的穗狀蛋白受體(spike protein),這些受體附著在胎盤和子宮上,和人類的讓胎盤粘在子宮壁上的蛋白質,有相似之處。 如果人類的身體中產生了攻擊這種穗狀蛋白受體的抗體,人類把胎盤中保持在子宮壁上的蛋白也會受到攻擊,流產和出血就會發生。 她舉例說,"有一個女人告訴我,她剛剛觸摸了某人的手臂,當然我們不能百分之百確定她是否從這個人那裡得到了穗狀蛋白,但是她確實有摩擦手臂並拍拍這人,隨後她就開始出血了~ 她已經25年沒有來月經了,但現在她在流血。具有諷刺意味的是,未接種疫苗的人,面臨著來自接種疫苗者帶來的更大的風險。" 除了穗狀蛋白的不利影響,mRNA疫苗還改變了身體根據RNA產生和使用各種蛋白質的方式,可能阻礙身體產生抗原和誘導免疫反應的自然能力。 科爾指出,"與此同時,醫生們遵守政府的指導方針,向公眾隱瞞疫苗的副作用和死亡的真相。 我們知道的是,有更多的嚴重不良反應,有更多的住院治療,與這種疫苗有關的死亡人數比過去15年所有疫苗的總和還要多,我們很快就要接近20年的數據了。" 根據USAFacts的數據,截至目前,大約53%的美國人口,即1.75億人,已經接受了至少一劑疫苗接種,而45%的人口,即1.46億人,已經完全接種疫苗。
    9 人回報6 則回應3 年前
  • 繁體中文翻譯: Original: 原文來原: https://www.orwell.city/2021/06/covid-19-is-caused-by-graphene-oxide.html 緊急公告:COVID-19 是由氧化石墨烯通過多種途徑引入體內引起的 2021 年 6 月 25 日 固定在 Pinterest 上 今天,La Quinta Columna緊急宣布,他們希望盡可能多的人,尤其是那些參與健康和法律服務的人,如生物統計學家Ricardo Delgado、José Luis Sevillano 博士以及他們與之合作的研究人員和教授團隊一直在進行他們的研究已經證實了在疫苗接種瓶中存在氧化石墨烯納米顆粒。 在第 63 號計劃中,該團隊展示了進行分析的一些照片,特別是通過光學和透射電子顯微鏡觀察獲得的結果,保留了用於未來計劃的其他技術的結果。他們還宣布,基於所有已執行技術的報告將很快由進行分析的研究人員正式發布,該報告允許確定氧化石墨烯的存在。 奧威爾城一如既往地翻譯了來自 La Quinta Columna 的消息,並為他們幾個小時前在官方Telegram頻道上分享的視頻添加了字幕。 鏈接:隆隆聲 此後,La Quinta Columna 將為您提供對您的健康、身體完整性和環境至關重要的信息。 正在使用和目前銷售的掩模包含氧化石墨烯。不僅是當時被撤回的那些,正如媒體所指出的那樣,用於 PCR 和抗原測試的拭子還含有氧化石墨烯納米顆粒。 所有變體的 COVID 疫苗,如阿斯利康、輝瑞、Moderna、Sinovac、楊森、強生等,也含有相當劑量的氧化石墨烯納米顆粒。這是他們通過電子顯微鏡和光譜分析以及我國各公立大學使用的其他技術進行分析的結果。 抗流感疫苗含有氧化石墨烯納米顆粒,新的抗流感疫苗和他們正在製備的新的、據稱是鼻內抗 COVID 疫苗也含有大劑量的氧化石墨烯納米顆粒。氧化石墨烯是一種有毒物質,會在生物體內產生血栓,氧化石墨烯是一種有毒物質,會導致血液凝固。氧化石墨烯引起免疫系統的改變。通過抵消與調節儲備相關的氧化平衡。如果通過任何給藥途徑增加氧化石墨烯的劑量,都會導致免疫系統崩潰和隨後的細胞因子風暴。 積聚在肺部的氧化石墨烯通過在肺泡道中均勻傳播而產生雙側肺炎。氧化石墨烯會產生金屬味。也許這對你來說現在開始有意義了。吸入氧化石墨烯會導致粘膜發炎,從而導致味覺喪失和嗅覺部分或全部喪失。 氧化石墨烯在生物體內獲得強大的磁性。這是對全球數十億人在使用氧化石墨烯的各種給藥途徑後已經經歷過的磁現象的解釋。其中有疫苗。 簡而言之,氧化石墨烯就是所謂的 SARS-CoV-2,這種所謂的新型冠狀病毒是在 COVID-19 疾病之前引發的。因此,我們從來沒有真正分離和純化過一種新的冠狀病毒,正如大多數最高級別和不同國家的衛生機構在被詢問時所承認的那樣。 COVID-19 疾病是通過各種給藥途徑引入氧化石墨烯的結果。 氧化石墨烯在氣溶膠中非常有效和強大,所謂的 SARS-CoV-2 也是如此。像任何材料一樣,氧化石墨烯具有我們所說的“電子吸收帶”。這意味著在一定頻率以上材料會被激發並非常迅速地氧化,從而打破與我們天然抗氧化劑穀胱甘肽儲備相對的有毒物質在生物體中增殖的平衡。準確地說,這個頻段是在新的 5G 無線技術的新發射帶寬中發射的。這就是為什麼在大流行期間這些天線的部署從未停止的原因。 事實上,除了國家安全部隊和部隊對這些天線的特殊監視外,它們是少數維護的服務之一。我們懷疑在這些小瓶中引入了 2019 年抗流感運動氧化石墨烯,因為它已經被用作佐劑。 隨著隨後在世界不同地區進行的 5G 技術試驗,COVID-19 疾病在外部電磁場和現在體內的氧化石墨烯的相互作用中發展起來。請記住,這一切都始於武漢,這是2019年11月下旬世界上第一個進行5G技術試驗的試點城市。這是一個時空巧合。 穿山甲和蝙蝠湯版本都只是分散注意力的元素。引入氧化石墨烯的目的比你想像的還要模糊。因此,對您來說,吸收這些信息並“重置”迄今為止您對這種疾病的了解就足夠了,最高政府機構告訴人們要保護自己,甚至強迫他們使用可能使他們生病的東西與疾病本身。從邏輯上講,既然我們知道疾病的病因或病原體正是化學毒物而不是生物製劑,我們知道如何減輕它:通過增加穀胱甘肽水平。穀胱甘肽是一種天然抗氧化劑,我們存在於生物體內。 一些細節將幫助您完全理解媒體報導的一切。穀胱甘肽在兒童中含量極高。因此,該病對兒童人口幾乎沒有任何影響。穀胱甘肽在 65 歲後會大幅下降。因此,COVID-19 在老年群體中尤為普遍。穀胱甘肽在高強度運動人群中的含量非常高。這就是為什麼只有 0.22% 的運動員患有這種疾病。 您現在將了解為什麼無數實踐研究表明,用 N-乙酰半胱氨酸(體內穀胱甘肽的前體)或直接施用穀胱甘肽治療可以很快治愈患者的 COVID-19 疾病。簡單明了,因為穀胱甘肽水平升高以應對稱為氧化石墨烯的有毒物質。 La Quinta Columna 在這裡的發現是對國家生物恐怖主義的全面攻擊,或者至少是政府對全世界人口的同謀,現在構成了危害人類罪。 因此,將這些信息提供給您的醫學界是絕對必要和至關重要的。全科醫生、護理和健康服務,以及當地和區域媒體和媒體,以及您的所有環境。 La Quinta Columna 估計每天將有數万人死亡。僅在我們國家,當他們啟動新的和即將推出的 5G 技術時。 請記住,現在不僅是療養院的老年人接種了氧化石墨烯流感疫苗,而且如您所知,很大一部分人口已經接種或接種了逐漸劑量的氧化石墨烯. 身體具有消除這種有毒物質的天然能力,這就是為什麼我們建議您多年來每年最多注射第三劑,以將石墨烯保留在您的身體中。 我們擁有這裡所展現的一切證據。與此同時,正義正在努力行動,人們將繼續被推下無底的懸崖。如果您正在觀看這些視聽材料,您就會明白,一年多來,您完全天真地受到了最高機構的欺騙。只有現在您才能理解您在電視新聞中觀察到的所有不協調之處。 要補充這些有價值的信息,您可以訪問https://www.laquintacolumna.net 或我們的Telegram 頻道:La Quinta Columna TV,那裡有超過100,000 人已經知道真相,而不是他們所遭受的大規模欺騙的一部分遭受。請讓這個視頻在你周圍傳播開來,讓我們在我們所有人中停下來。即將到來的命運,即20/30 議程路線圖的成果,只取決於我們自己。 感謝您的關注。 ——拉昆塔柱。 Please download and share this video to save others! Thank you and God bless everyone, Amen🙏🏻🙏🏻🙏🏻 ¡ Descarga y comparte este video para salvar a otros! Gracias y que Dios bendiga a todos un hombre🙏🏻🙏🏻🙏🏻 請下載並分享此視頻以拯救他人!謝謝你們,上帝保佑大家,阿門🙏🏻🙏🏻🙏🏻 請下載並分享此視頻以拯救他人!謝謝你,上帝保佑每個人🙏🏻🙏🏻🙏🏻 Awakening_Pill💊💊 誠意邀請加入我們,你將會得到更多資訊!🙏🏻🙏🏻🙏🏻 誠意邀請加入我們,你將會得到更多資訊!🙏🏻🙏🏻🙏🏻 Join us: https://t.me/Awakening_Pill_4U
    7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明天過後:武漢病毒大流行後的世界 想像一下,在武漢病毒大流行得到控制後,世界將會變成什麼樣子?這並不容易做到,尤 其當你被關在家裡,苦惱著自己的小公司要怎麼發工資,或者試圖上網買點食物塞滿冰箱 的時候。也許更糟糕的是,你或你的家人正在生病。 危機終究會過去,但在彼岸等待我們的,將不會和知道武漢病毒是什麼之前的世界一樣。 這場大流行已經在重塑消費者、企業和政府的行為。過去的前提已經被捨棄,當決策者們 花費數兆美元來穩定經濟時,赤字鷹派幾乎沒有發出任何聲音;曾經被認為過於激進的全 民醫保和社會安全網,正在得到更多的主流關注;債務變成了詛咒,藥品和醫療用品的關 鍵原料短缺,正在考驗著全球多元化發展。 武漢病毒是真正意義上的黑天鵝,它既是不可預測的,也是一個具有巨大後果的事件。黑 天鵝決定了歷史,因為只有在這種時候,國家、社會和個人才不得不從根本上改變。它改 變了一切,包括國家和市場之間的關係,以及公共財:如醫療和教育的本質。 投資者不會想等著看未來會變成怎樣,他們正試圖弄清楚什麼將是新常態,因為人們形成 了新的習慣,比如說全數網購、線上看病甚至拜訪客戶,以及重新評估債務、資本主義和 全球化,這類的趨勢將加速。 後武漢病毒世界的可能模樣,已經開始在亞洲浮現。在中國封鎖兩個半月以後,人們開始 重新出門。商場的銷售量已經恢復到去年的一半左右,房屋銷售也在反彈;在晚餐或看電 影時搶座位可能會變得更難,因為餐廳和電影院會設計成梅花座,以增加社交距離。 而通勤時間可能會變少,因為普遍的在家工作實驗,說服公司讓更多的人遠程辦公,並重 新考量他們龐大的原有辦公空間。 當然一切都還很模糊:包括美國什麼時候能解除緊急狀態。武漢病毒的疫苗或治療方法也 將改變現狀,全球約有140種實驗性藥物治療和疫苗正在開發中,但疫苗可能需要12到18 個月。 在此前,民眾將接受廣泛的測試和監測,政府也需要激勵民眾遵循各種限制。這和準備充 分的醫療系統已經幫助德國、韓國和台灣離恢復正常狀態更接近。 不過在人口超過500萬的國家中,美國的檢測率一直是弱點。到目前為止,美國的檢測率 落後於香港、西班牙和義大利,僅為0.6%。而美國零星的限制措施,有可能會讓美國出現 滾動式爆發,或第二波疫情爆發。 如果沒有測試和追蹤,就必須關閉一切,而市場還沒有考慮到這有多昂貴,我們可能得在 谷底更久。 這也會影響民眾的心理。大流行破壞了人們的控制幻覺,觸發了杏仁核,大腦被恐懼刺激 ,會讓人產生一種高漲的情緒;但如果威脅持續下去,人們的理性思維能力會被壓抑,造 成恐慌,進一步的失望和再次崩跌,可能會使情況變得更糟。 只有莽撞的交易員才會雙倍下注;其餘的人可能會在第一次大跌時表現得興奮,但出現意 料之外的崩跌時,那才是真正的恐慌時刻。我們會變得非常保守。 未來保守主義可能會是普遍的主題,因為消費者、企業和政府會因為大流行重新調整。下 面是它可能的表現形式: 消費者 消費者的表現如何,將決定經濟復甦的範圍。在20世紀30年代的大蕭條之後,個人儲蓄率 從幾乎一無所有,飆升至創紀錄的28%,因為大蕭條時期的一代人專注於未雨綢繆。這場 大蕭條帶來的衝擊,再加上市場下跌和失業,可能會推動消費者增加儲蓄,包括那些仍在 工作的人。 美國的早期數據顯示,消費者已經在縮減開支。根據最新數據顯示,在所有因危機而面臨 收入減少的人中,約40%的人正在減少支出,甚至連必需品的支出也在減少。在本周發布 的另一項調查中,超過一半以上的受訪者已經勘使動用儲蓄或應急基金,63%的受訪者擔 心錢用完。 儘管如此,人們最期待的是再次外出用餐。 信任也將在他們花錢的地方發揮重要作用用。現在,人們正在期待同行和企業提供領導力 和可見的解決方案。這可以通過各種形式來實現:包括那些已經站出來幫助社區或工人的 公司,或者採取明顯的措施來保護消費者的安全,比如在雜貨店的收銀臺上清洗購物車和 設置防護罩。 對各種通路的投資,讓公司與客戶能在線上和線下互動也有幫助。例如,NIKE在中國市場 上的業績已經提前復甦,通過保持門店的清潔,並通過其APP聯繫顧客,向顧客宣傳健身 知識,而不僅僅是向他們銷售運動鞋,對公司的發展大有幫助。 另一個例子是奢侈品品牌LVMH,該公司在購物者逛店時向顧客發放白手套,並讓售貨員戴 著時髦的口罩。 這場流行病使人們養成了新的習慣,因為人們被迫在網上購物。不僅僅是青少年,老年人 也開始在網上社交。人們開始在家工作,與客戶、業務夥伴和客戶打交道,這有可能徹底 改變工作場所,並重新評估商務旅行的無處不在。 這代表5G、無線技術和雲計算等基礎設施相關的長期機會,如網路設備和鐵塔公司,其估 值具有吸引力;網路安全類公司也應該更容易抵禦支出削減。 但商業地產和旅遊業可能會受到傷害,因為公司會重新評估他們需要多少辦公空間,並將 商務旅行換成視訊會議。進一步傷害旅遊行業的是休閒活動的可能轉變,因為人們選擇留 在當地,以避免旅行限制的麻煩,或可能對外國人產生的反彈。 自2月份以來,全球範圍內的航班數量下降了70%,而美國的酒店房間的入住率僅有20%。 目前還不清楚限制放寬後會有多大程度的復甦,但需求的降低會迫使航空公司、娛樂場所 和餐館減少稼動率。 這可能會使休閒消費變得更加昂貴,而占美國國內生產總值2/3的服務業也會因此受衝擊 ,如果服務得人數只有一半,就需要提高服務的價格。當然服務會以不同的形式呈現,例 如更少的員工。 企業 看到業務的蒸發,會讓企業重新考慮自己的雨天資金。取得多年的廉價債務後,企業很可 能會青睞於更多的現金。 就像在一次交通事故中,你會想起不負責任的駕駛,企業也會思考他們的運營和企業槓桿 率,並開始意識到企業的資產負債表和復原力,與盈利能力一樣重要。 強者可能會變得更強,因為穩健的資產負債表和定位,讓他們在較弱的競爭對手退出,或 現金緊張而無法創新的情況下,搶占市場份額,提高盈利能力。 這場大流行給企業帶來了巨大的營運挑戰,由於供應鏈距離較遠,企業無法獲得關鍵零組 件。中國的勞動力成本上升和貿易戰已經迫使企業重新調整供應鏈,而且這種情況還將進 一步加劇。 高管們現在正在談論區域化和中心化,在一個地區生產商品,而不是全球化。隨著企業將 更多的生產遷回勞動力年齡較大的北美,自動化、機器人和數位公司的股票將有更多催化 劑,這些公司可以使製造商更有效率。 這也會給企業帶來政治和社會方面的壓力,因為這種流行病在國內凸顯了不平等。在小企 業工作的低薪工人中,學歷低於高中的低薪工人是第一批失去工作的,這些職位通常缺乏 帶薪休假或退休福利。 這場危機所顯示的是,我們的經濟非常強大,但我們的社會結構和勞動力並不強大,社會 和經濟都有一種自我修正的方式。問題是它是否會變得更加平衡。 這場大流行病可能會加速推動企業將關注點從股東擴大到社區和員工,如果企業接受政府 救助,對企業如何向員工支付薪酬,以及是否削減高管薪酬或回購等方面的審查也會增加 。 這場危機可能是重新定義資本主義的轉折點,使其更加注重包容性增長,就像大蕭條時期 的情況一樣。在大蕭條期間,看到老年人無家可歸和貧困,導致了社會保險的建立,現在 社會保險已經成為大多數退休人員的主要收入來源。 這場危機可能會帶來類似的壓力,要求提供醫療服務和帶薪病假,以及更廣泛地重塑醫療 體系。這些都需要在下屆選舉中得到解決,政治給投資者帶來了另一個層面的不確定性。 政府 在這場大流行病中,各國政府已經採取了一個又一個前所未有的舉措。印度已經將13億人 全面封鎖了三周,而美國96%的人口都受到了某種限制。其他國家在幾乎沒有任何反對聲 量的狀況下,就關閉了邊境。 全球政策制定者已經打開了他們的錢包,並向經濟注入了數兆美元的資金,其中可能包括 美國的基礎設施法案,或向小企業和其他國家提供更多的援助。到目前為止,美國的貨幣 和財政刺激措施相當於GDP的四分之一以上。然而,即便是赤字觀察家們也沒有多少抱怨 ,他們注意到了低利率,並稱支出是避免危機的必要手段。 這些支出聽起來很像現代貨幣理論,或稱MMT,許多經濟學家幾個月來一直在爭論:這不 是健全的長期經濟政策,但現在沒有人在乎,尤其是在大選僅剩7個月的情況下,政客們 更不會在乎。 對監管的看法也在發生變化。在經歷了近年來的放鬆監管狂潮,支撐了市場的發展之後, 這場大流行可能會迎來一波監管熱潮,這可能包括在長期護理機構發生死亡事件後,增加 養老院的安全措施,更好地準備醫療系統,以及進一步減少對中國和其他國家在戰略物資 上的依賴,包括藥品和醫療用品。 如果各國建立壁壘,進行指責遊戲,而不是共同應對這種不受國界限制的流行病,那麼這 場大流行病可能會比貿易戰更能破壞全球化,現在還不清楚會走向什麼局面。這些潛在的 變化,會影響到市場預期和投資者的情緒,憂慮的部分原因,是缺乏過去的案例。 有人研究14世紀以來的15次大流行病和武裝衝突,發現大流行病的主要後遺症持續了約40 年,實際收益率「大幅壓低」,而戰爭的後果對經濟影響不大,這可能是因為大流行病後 ,人們轉向了更多的預防性儲蓄。 投資者仍有金融危機帶來的傷痕。家庭擁有股票的比例從2007年的62%下降到2016年的51% ,就在金融危機之前。這個份額在過去三年裡才開始上升,2019年達到55%。再加上企業 行為帶來的變化和政府監管的可能性,估值可能需要重新思考。 美國企業和民眾一樣,會用更低的槓桿來經營,這意味著市場會以更低的市盈率進行交易 。往好的方面想,許多投資者已經經歷了網路泡沫、911事件、金融海嘯和這次大流行的 考驗,這讓我們有了更理性的投資者。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被取消的航班 2018年的一天,我從洛杉磯回國,乘坐凌晨一點的國航航班,馬上要登機了,我站在登機口。 突然,廣播通知,飛機上的一個小燈滅了,由於找不到原廠配件,所以飛機停飛。 我的天,竟然有這種事情! 深更半夜,幾百個乘客走東撞西,呼啦啦跟著跑到這邊,又呼啦啦跟著繞到那邊,驚慌失措。 突然有人高呼:“去拿行李。”於是跑到堆積著湧出的傳送帶上尋找自己沉重的箱子。 隨即又是排隊,男女老幼黑壓壓地像呆鵝一般,排在不朝前移動的隊伍裡。 極度疲乏委頓的一張張臉,沒有希望的等待,不知多少個時辰,終於把太陽等了出來,天際線一抹光明。 忍無可忍,我走到最前面的櫃檯,問工作人員如何改簽最簡單? 她拿過我的護照和機票仔細看了看,說最簡單的方法是你坐今晚同樣的航班,現在就給你定好同樣位子。 我點頭同意,然後叫了出租車離開。 夜裡,又返回機場,重複了前一晚的活動,檢票,過安檢,到休息室喝咖啡……,但這次終於上了飛機。 我走進機艙,立刻就後悔了,因為這種型號的飛機所有的位子都是雙人的,我則習慣坐單人的位子。 我的座位靠窗,旁邊靠過道的座位上已經有人,是個長相斯文,外表五六十歲的美國男人。 我走到那一排停下,他立刻就站起身來,幫我把手提箱放進上方的行李艙,並讓我進入坐下,我表示了感謝,雙方無話。 這番折騰令我疲乏至極,我跟空中小姐要了一杯白水,吃了片鎮靜劑,並告知不要叫醒我用餐,然後就面朝里面,試著蒙頭睡去。 沒多久,我醒了,睜開眼,發現旁邊的男人在讀書,他開的是閱讀小燈,還用枕頭把射到我這邊的微弱光線擋住,很少有這麼細心的旅客。 我坐直了身體,轉頭看了看他,問:“去北京嗎?” 他點頭說是。 “第一次?” 他笑了。 “這是今年的第12次”。 “喔!”我驚嘆道。 “做什么生意需要這麼頻繁?” “醫療設備。” “那可是熱門生意,不過你看起來不像個商人。” 我有點調侃地說。 他笑了。 “我是個醫生,腦外科手術醫生。” “啊,肅然起敬。” 沒話找話,我又說:“我也曾經認識一位腦神經外科醫生,哈佛畢業的。” 他迅速瞥了我一眼,眼神似笑非笑,一絲狡黠,我突然覺得熟悉,想不起在哪裡見過,怔了一下。 “哈佛畢業的腦外科醫生我也許認識。”他說著拿出一張名片遞給我,我接過來湊近去看,又把名片放得遠一點,仔細地看上面的名字。 我使勁兒眨了眨眼睛,去皮包裡找到眼鏡兒戴上。 名片上明白地寫著:約翰 艾德勒 John Adler 哈佛醫學院畢業 斯坦福大學醫學院教授,我呆住了,驚得心臟都要蹦了出來。 我轉過頭,無顧忌地凝神盯著他。 藍眼睛,沒錯,金發,沒錯。 不同的只是……, 臉上的皺紋。 歲月無情,惆悵之情在我心中漫起。 他此時也微笑猶疑地轉頭看我。 “怎麼了?” 我輕嘆了一口氣,“沒事兒。” 沉默了好一會兒,我說:“你肯定認識他,因為他就是你。” 劇本的伏筆 1991年,我參與創作了十集大型紀錄片《太平洋世紀》,該片獲得了當年的艾美獎,製作人是兩次奧斯卡最佳紀錄片獲得者亞歷克斯 吉布尼。 影片剛剛殺青之際,製片人亞歷克斯問我:“你知道比爾·莫耶斯嗎? “哦,當然!”我答道。 “美國最著名和最受人尊敬的電視評論家。” “我向他推薦了你,他要為PBS(美國公共電視台)拍一部關於中國醫學的電視系列片,劇組急著要見你。”亞歷克斯說。 第二天,我就飛到了波士頓,住在這部即將要拍攝的片子的製片人艾麗絲女士的家。 記得當地天氣悶熱潮濕,艾麗絲廚房的台子上堆滿了世界各個地收集的咖啡杯子。 我趴在客房的床上,一遍又一遍地看莫耶斯主持的著名節目。 艾麗絲說,和別的組員約好了一起到波士頓市中心吃晚餐。 艾麗絲開車在很窄的街道上繞來繞去,好不容易停下車來,停車費比洛杉磯的還要昂貴。 我們走進一家燈光很暗的講究西餐館兒,看見兩位穿著正式的男士已經坐在那裡等候。 大家彼此相互介紹了一番。 稍高一點兒的男士名叫大衛,是個猶太人,外形特徵很明顯,紳士派頭十足,小鬍子修剪得精美。 大衛是哈佛醫院的醫生,也是我們要拍的紀錄片的醫學顧問,他曾研究中醫,多次去過中國。 接著,大衛介紹了他的同伴:約翰 艾德勒,腦神經外科的手術醫師,曾是他哈佛醫學院的同學。 約翰金發碧眼,皮膚白皙潔淨,長相非常聰敏,類似小說裡的哈利 波特。 他說話機智幽默,常常引得我們發笑。 艾麗絲簡單講述了行程安排和拍攝計劃,她派我提前兩週去中國做籌備工作,我和大衛交接了一下,了解了所要接洽的單位,醫生和病人,還有拍攝地點以及所需要的一切事宜。 閒談時我問約翰去過中國嗎? 他搖頭。 但他又馬上說他的祖父曾在遙遠的年代跟遙遠的中國做過生意。 大衛笑著調侃說:“約翰可不是一般人,他絕對是個夢想家!” 約翰有點羞澀的樣子,但眼神迅速狡黠地一閃,遂神采奕奕地反唇相譏。 從我旁觀者的眼光看,他們是競爭者。 這就是我跟約翰艾德勒的第一次見面,乏善可陳,他和我們要拍的片子沒有任何交集,只是偶爾參加了我們的晚餐。 儘管離開時,大家都客氣地說,一定後會有期,但隨著時間的流逝,彼此也就淡忘了。 沒想到,二十多年後竟然在飛機上重逢,如同電影中的情節。 我覺得好笑,又有點悵然,老天可真是幽默,時不時來點這種,調節生活的乏味。 夢想家的邏輯 接下去的情景。 大家可以自由發揮想像力,儘管這算不上什麼奇緣,但足以令我們二人激動興奮了一陣。 他說難怪覺得我很面熟兒,但不敢冒昧詢問,因為亞洲人看起來很相似,就像在中國人眼裡的老外,長得都一樣。 他還一再地告訴,當年在PBS看了我們的片子,記憶猶新,非常喜歡,內容比我還熟悉。 他談比爾 莫耶斯,談大衛……, 我打斷了他,說如果昨晚的飛機飛走了,就不會出現今天的巧遇,飛機不飛,估計就是為了這冥冥中的緣分。 平靜下來後,我問他,大衛曾說你是個夢想家,夢想實現了嗎? 他微忖了一下,篤定地輕輕點點頭。 “快實現了。” 他告訴我這幾十年來,他主要只做了一件事,發明了一種射波刀,已經試驗成功了,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中國等地治療上百萬的病人。 他還用此機器人給史蒂夫喬布斯做過成功的手術,延長了他幾年的生命。 我請他用老百姓聽得懂的語言描述一下。 他想了想說:射波刀是非侵入式地手術,換句話說,就是動同樣的手術但不需要切開病人的身體,用射線切除體內惡性和良性的腫瘤。 手術時間短暫,無痛苦,安全性遠超出傳統手術,且沒有恢復期,做完手術病人立刻復原。 他最近還發明了專門做腦部手術的機器人ZAP-X,第一台安裝在美國,第二台安裝在了中國北京的301醫院,已經馬上完成中國政府要求的臨床試驗。 他頻繁去中國的原因就是為了演示,講課,培訓及一切有關的事項。 他又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比如腦外科手術,人腦的精密使得手術很容易出現這樣或那樣的狀況,ZAP-X就是專門為治療頸部以上的腦腫瘤發明的,此機器人極精準,由電腦控制,比他過去的射波刀在技術上有了質的提高,設備體積小,容易安裝,價錢合理,目前是世界上最安全的設備,是本世紀醫學界革命性的突破。 我說:“這聽起來太不可思議了,你的意思是切除腦腫瘤不用再開顱了?” 他點頭。 “真的嗎?”我又問。 他笑了,又點頭。 “真的。” 你太厲害了!大家都知道嗎?為什麼來中國?我有點激動。 因為中國的腦腫瘤病人最多,有些特殊的地區,比如中國的東北,腦瘤發病率非常之高。 是的,我曾經有個非常好的員工,想起來就讓我很難過。 我的那位員工,他少年時住在東北,後來患了腦膠質瘤,動完手術大夫都沒有把他的腦殼合上,為了下一次復發時再度手術。 後來他過世了。 我說。 約翰說:“99.9%的病人還不知道ZAP-X,目前這是全球最先進的醫療技術,需要一個宣傳和教育的過程,需要時間,因為這不僅僅是技術問題,還牽扯無數其他的因素,比如,它將改變固有的醫療生態鏈,這是最難的,因為無數醫患間的利益盡在其中。但無論如何,它都是人類醫學的方向,就像是電腦互聯網會改變人們的生活,亞馬遜會改變實體店,奈非會改變好萊塢院線。 他拿出手機,找出ZAP的照片給我看,那是一台非常夢幻閃著深邃紫光的半圓形設備,照片裡設備的旁邊還站著四個人,有當年的時任美國總統,約翰艾德勒,郭台銘和軟銀的孫正義。 我驚嘆地說:“ZAP看著很漂亮啊,你是如何發明的?太不可思議了!” ZAP絕對性感,她很性感。約翰毫不掩飾自己的自豪,就像在描述他的愛人。 他很平和地接著說:“開始時只是個想法,然後就去做,從ABC的第一筆做起,一點一點,一步又一步,幾十年,經歷了無數次的失敗……, 就是這樣。嗯, 夢想……,一年救治400萬個病人,那就是我的夢想。 我沉默了,不知自己能說些什麼,語言在此時顯得蒼白。 清晨5點50分,飛機降落在首都機場。 分開前我倆互加了微信,留了電話號碼,彼此叮囑不要再斷了聯繫。 我看見有人舉牌來機場接他,他走到出口時還回頭跟我揮了揮手。 當天下午5點鐘左右,我在公司開會,突然收到了一條短信,是約翰發過來的,他說他在首都機場等飛機,晚上飛回美國矽谷。 我回复說你的節奏也太快了吧,我還準備倒完時差,請你去大董吃北京烤鴨呢。 中產階級的本色 晚上回到家,我在互聯網上查看約翰艾德勒的信息,得知他原來是個名人。 約翰 艾德勒,他不僅是頂尖的腦神經外科醫生,是斯坦福大學醫學院的榮譽教授,是射波刀機器人的發明家,是美國《 Cureus》醫學科學雜誌的主編,是個創業公司的創始人,是ZAP公司的首席執行官,而且,他還永遠努力渴望做一個正派的好人。 看他有如此多的職位,覺得這人活得可真累,太不好玩了,最好不要跟他做朋友,人生苦短! 我總是好奇,人類歷史上這些天才們都是如何被造就的? 我連做好一件小事都覺得困難,可你看看他們:達芬奇,他不僅是著名的畫家,雕刻家,音樂家,數學家,解刨學家,甚至還會造大砲打仗。 再看本傑明 富蘭克林,他不僅是印刷工,作家,出版商,科學家,教育家,政治家,外交家,還是美國的開國元勳。 更過分的是那些跟咱們同時代令人眼花繚亂的喬布斯和馬斯克們,簡直就是上帝派來的外星人。 毋庸置疑,艾德勒也是他們這些奇人中的一個。 不過,艾德勒沒有那麼遙遠,他觸手可及,你問什麼簡單幼稚的醫學的問題,他都會迅速地回复你。 當我查到了他在2009年秋天寫的一篇案例文章,講述了他發明射波刀的過程,仔細讀完,被深深地觸動。 他的研發過程一直短缺資金,四處籌錢,不僅掏空了自己的口袋,還掏空家人,朋友和同事的錢包。 無數次地面對失敗,面對冷落,面對承諾的背叛,更甚之的還有被羞辱,被他人稱為愚蠢的艾德勒。 但他沒有放棄,一生一世地堅持,真是有鐵一般的意志。 文章裡總結的那些教訓和反省文字,讀來令人莞爾,但也有點心酸,因其毫不遮掩的誠實: * 創業時不可能做好所有的準備,冒險精神和天真不一定是壞事。 * 儘管機會多是留給準備好的人,但運氣更重要。 * 當生活給你檸檬時,你就擠檸檬水。 * 不要低估三個F:朋友,傻瓜和家人(friends, fools and family)。 * 乞丐無權選擇,但要提防失去價值的交易。 * 抱最好的希望,做最壞的準備。 * 時間不會等待。 * 堅持你的所愛。 後來我和約翰常常隔著大山大海地在空氣中聊幾句。 我說讀了他的段子,讓我想到了本傑明富蘭克林,尤其是那句“如果你不能用才華說服他們,就盡量混過去”。 說完,我樂,他也樂。 他說富蘭克林是他心目中的英雄,在哈佛上大學時,他曾獲得富蘭克林獎學金。 他還說,自己出身於中產階級家庭,高中畢業全憑個人努力考進了哈佛大學。 從年輕時我就一直想弄明白到底什麼是所謂的美國精神,什麼是美國社會的基本價值觀? 我仔細地多遍地研讀過富蘭克林理論,老實說,覺得特小兒科。 他的那些窮查理格言就類似是中國給孩子讀 三字經:“香九齡,能溫席;融四歲,能讓梨”之類的人倫義理,跟中華傳統文化的道德觀一摸一樣,是普世的。他說的都是絕對實用主義的大白話,讓中產階級通過勤儉,奮鬥,誠實,幫助他人,算小賬,賺錢,致富,從而進入精英階層,改變自己的社會地位。他不懼威權,相信社會階層的流動性,而非固化。 美國的精英階層由兩部分不同人組成,一部分是含著銀勺子出生的有世襲背景的上流社會,另一部分則是以富蘭克林為代表,通過自我的努力工作獲得成就或財富而進入精英階層的成員。 過去兩三百年的文學作品中,不乏有嘲諷後者庸俗化的美國佬新形象,這些中產階級學會了精英們高雅的談吐舉止,也保留著工人階級的勤勞本質。 我是一個學藝術,並受浪漫主義影響極深的人,從很小的年齡起就推崇情感,追求精神的高貴呼喚,所以富蘭克林這種缺乏激情,過於平淡,鼓勵人們追求財富,精打細算的那種“老婆孩子熱炕頭”,完全沒有英雄氣概的哲學,對我根本沒有吸引力。 可你敢說這些智慧超凡的科學家,政治家們不夠深沉嗎? 儘管他們的價值觀簡單到了令人感覺是世俗的膚淺,哪裡比得上咱們中國文化里諸多夫子們那些高深和話中有話的奧秘,更談不上去比較歐洲哲學思潮中各種精湛崇高的理論了。 然而,就是這種具有鮮明中產階級特徵的樸素實用主義被推崇備至,形成了坦然自若的美國精神。 用我們的俗語說,就是本色,雙腳牢牢地踩在地上。 他們少了貴族的清高和傲慢,更加包容,對待社會問題開明靈活,尊崇努力和奉獻精神。 就像很多好萊塢大片裡刻畫的那些人物,他們都是極普通的小小老百姓,過著最簡單的生活,嘴裡不會說大道理,更不高貴,他們低調,甚至被忽略,但在各種危難中,他們往往會挺身而出,釋放人性的光輝,隨即,又消失在平凡之中。 思考是毒品,一沉思就會漫無邊際…… 總之,是約翰引起了我很多的思考。 醫生的責任 2020年疫情期間,我被困在洛杉磯哪裡都去不了,約翰說他也被困在矽谷,每天擔憂北京的ZAP。 他邀請我去親眼看看他的設備,於是我打完了疫苗就開車6個小時去了北加州灣區。 那是晴朗的一天,我下午到達了ZAP公司。 約翰先帶著我參觀了各個部門,我看到的都是專注的科學家和工程師,與我熟悉的電影公司差別巨大。 我還見到幾位中國員工,其中跟我交談的一位是清華大學畢業的,他用中文跟我解釋了很多原理。 最後,我親眼看到了展示台上的設備ZAP-X,令人驚艷,很神奇的感覺。 約翰和我在設備的旁邊留了影,我倆兒都還戴著口罩。 之後,他說出去走走,於是我們就沿著海灣散步。 我說你已經是這麼著名的醫生了,收入這麼高,你是為了錢嗎? 為何勞民傷財給自己找這個一輩子的麻煩? 他說常人很難理解腦科手術大夫每天要面對的,那時常是生與死的選擇,他經歷的最大快樂是看著病人得救,最大痛苦是目睹死亡,尤其是孩子們的死亡,真的令人心碎。 有一次,他去參加一個葬禮,他哭得比逝者的親人們還要傷心,無法自已,家屬們反而不斷地安慰他。 他說:“我無數次地不想再做下去了。” 我沉默了一會兒。 “現在中美關係這麼差,你把最好的設備帶去中國難道就不怕美國人恨你?中國人也同樣會恨你。” 約翰愣了一下。 “我是醫生,我的第一責任是救助病人,不管他是非洲人,亞洲人,歐洲人,還是美國人,認識不認識,對我來說都一樣的。而且,中美只是競爭夥伴,不應該愚蠢地相互仇視。” 我看著他的臉,突然覺得他怎麼這麼幼稚。 我注定要做我該做的事,和金錢榮譽無關,也是對至今沒有得到最佳治療的數百萬癌症患者的責任。 我統計了一下,每年差不多有三四百萬的腫瘤患者,我並不認識他們,但我確實覺得我有責任。他很輕聲地說。 有人被封為英雄是因為他殺死了多少敵人;而救了多少人,甚至救了包括“敵人”的人,也能被算成是英雄嗎? 我的腦海裡倏地閃過這個念頭。 “我是個最普通的人,非常不情願選擇這麼難的事,但我不做就沒人會去做。沒辦法,命裡註定的,無法推卸。實在太累了。”他又說。 我問:誰是ZAP公司的投資人? A和B輪投資人是郭台銘先生,我非常感激他。他答。 我有點吃驚。 坊間對郭台銘的負面新聞消息頗多,他在人們的印像中是個專橫跋扈,貪婪無情的資本家。你怎麼認識他的? “他的弟弟是我的病人。” 他停頓了一下,“郭台銘是少數對社會有責任感的有錢人,也許他表面上不那麼溫和。 絕大多數的資本家,只追逐更快地獲得更多的金錢,並不覺得他人的死活跟自己有何相干。 他們隨時會違背承諾。 他接著說:“我認為富人對社會有付出的責任,獲得大量金錢的人,需要真誠地付出,否則就沒有人類文明和科學的進步與延續。 同意,沒有佛羅倫薩的美第奇,當代人也許就看不到今天的米開朗基羅。”我點頭。 此時,我對郭台銘舉手加額。 那天有微風,海岸邊開著艷黃色的加利福尼亞的罌粟州花,細細的花桿被風吹得搖弋,那動感愈發顯得漂亮。 我們沉默地走,各自想著心事。 約翰看我盯著那些花兒看,緊張地說你可不能摘啊,法律規定的。 我斜眼瞟了他一眼,心裡好笑。 最後,我說:“我幫你。” 他扑哧地笑了出來。 “你又能幫什麼?” 是啊,我又能幫什麼。 我既不是有錢人,投資商,也不是科學家,工程師,說到底,只是一個無用的人。 我茫然自嘲地苦笑了一聲:“不知道……” 是的,我無法為他做什麼,但他卻有可能幫助我們。 天有不測風雲,萬一哪天咱們的家人,朋友,同學,親戚,老師……,不幸罹患了腫瘤,而又到了束手無措時,或許他能給我們帶來一線的希望。 所以,請記住這個名字:約翰艾德勒 John Adler 2021年8月7日 於洛杉磯
    15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