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凃老師傳來:
這幾天氣溫驟降,晚上會很冷,三高(高血壓/高血糖/高血脂)的朋友,或是上了年紀的長者,請要多多注意生活起居,做好保暖,以免發生心肌梗塞,中風等意外憾事和傷害。
1. 睡前一小時喝200-300cc溫開水,一方面溫灸身體,同時補充睡眠期間從呼吸和皮膚流失蒸散的水分(睡眠8小時身體會流失大約350-450cc 的水分,這就是為什麼每天早上起床,體重會減輕大約0.5公斤的原因) 才不會造成血液越接近清晨就越濃稠(血液濃稠,血壓會升高),容易造成中風。
2. 清晨起床,要稍微賴床,起身動作要慢,請不要快速離開溫暖的被窩。先拉開腳部的棉被約20秒,再掀開頭頸部棉被20 秒後(讓腳步/頸部接收高溫差訊息>自律神經系統就會緩緩調整動脈血管的張力素…..),身體緩緩坐起停20秒,轉身雙腳垂到地板再停20秒(如果快速起立,因為重力的關係,腦部會瞬間缺血(這就是姿態性低血壓) ; 身體系統為了避免主人因腦部缺血而暈眩跌跤,必須以飛快速度收縮通往腦部的頸動脈等等大小血管,瞬間升高血壓,因此可能引發腦血管爆裂中風…..這是很多人清晨中風的主因。 然後起身走動。這樣大致就能避免晨起中風或心肌梗塞的憾事。

簡要說明如上,祝福大家 ~健康平安,溫馨好眠 ~

現有回應

  • Ann標記此篇為:❌ 含有不實訊息

    理由

    部分正確部分錯誤。

    1. 雙和醫院副院長、台灣腦中風病友協會理事長胡朝榮表示,「睡前大量喝水可預防中風」的說法並未經過科學驗證。體內水分不足確實可能使血管內血液變得黏稠,但適時補充水分即可,並不限於特定時間點。

    2. 在寒冬清晨立刻起床確實會增加血管負擔,更容易發生急性心肌梗塞、急性

    出處

    《謠言終結站》睡前多喝水防中風? 未經科學驗證!
    https://health.ltn.com.tw/article/paper/1181469

    睡前喝杯水,讓血液不濃稠又能防中風?中醫師破除迷思,道出正確喝水觀念…
    https://www.storm.mg/lifestyle/271034

    慢性病患者 冬天起床慢慢來
    https://tw.news.yahoo.com/慢性病患者-冬天起床慢慢來-045417423.html

    早上起床立刻起身易飆血壓、中風!醫:這樣做更聰明
    https://www.edh.tw/article/23325
    3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這週三晚及週四清晨氣溫急凍,身體所受溫差極大還是要特別小心。冬天腳部和頸部最容易失溫,不妨穿厚襪睡子及裹圍巾或拉高棉被包頸子睡。 另外,可以用保溫瓶裝熱水放床邊,寒冷的早晨剛起床時不要遽然起身,先雙手搓熱摩擦臉、摩擦額頭、摩擦頸部、搓揉肚子、拉拉雙耳、雙腳底互搓直至溫熱後,喝幾口温開水再緩緩起身離床。尤其這幾口起床前的溫開水,日本醫生稱為「救命水」,可化開一夜醒來濃稠的血液,讓全身循環系統暢通,避免溫熱的身體因突然離床遇冷導致可能的中風。
    25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 嚴寒冬季,有些動作千萬要謹慎,以防血管崩潰。 ※清晨猛地起床 (千萬不可) 上午6~10時,人的心血管壁在這個時間段最脆弱,70%~80%的心血管病猝發都在此時。 起床時一定要遵循“221”原則:醒來後睜眼在床上躺2分鐘;起身後在床上坐2分鐘;然後坐在床邊等1分鐘;最後再站起來下地活動。 ※清晨冷水洗臉 (千萬不可) 清晨如果直接用自來水洗臉刷牙,對血管會有刺激,血管會突然收縮,一分鐘內血壓就會開始升高,很容易導致心絞痛發作。 用40~50℃的溫水洗臉、刷牙,以減輕對血管的刺激。晚上睡覺前用60℃左右的熱水泡泡腳可以促進足部血管血液循環,也有助於睡眠。 ※猛然回頭(千萬不可) 氣溫低,特別是遇到大風降溫天氣,寒冷會刺激人體血管收縮,猛然回頭扭動頸部,會使頸動脈血液產生渦流,造成大腦供血不足或頸動脈硬化斑塊脫落,堵塞腦血管造成急性腦中風。 避免頸部受寒引發血管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一定要戴圍巾或穿高領衫,尤其不要讓脖頸暴露在外。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剛剛從其他群組得知一位軍校同學,前天晚上(01/25)公司尾牙聚餐回家後,約21時去睡覺,至早上家人發現已經往生了。我的同學有心臟的問題,雖平時常有運動,但很不喜愛喝水,尤其是睡前的那一杯水! 哎~~ 事業正在大展中! 人生雖無常,也許睡前的那一杯水有喝的話,還不至於這麼早走。 【睡前喝水,可預防心肌梗塞或中風】 這是真的! 血液中有70%是水分,身體缺水時,血液就會變得濃縮、黏稠、影響血流,身體就必須提高血壓、縮小血管。 睡覺時,身體依然會因呼吸、排汗等排出水分,這7~8小時中卻無法適時喝水。哈佛大學的研究曾發現,早上6~9點是最常引發心肌梗塞、栓塞型中風的時刻。 不過,為了避免有些人半夜起床上廁所會影響睡眠,或老人家可能有跌倒的風險,所以除了腎結石的人外,只要睡前1~2小時有喝水,並且早上起床時立刻喝水,也可達到預防血管阻塞的效果。 泡溫泉或三溫暖前最好也先喝水,這些活動也會流很多汗,血液變濃綢又遇到高溫的環境時,會增加心血管的壓力。 【一起床就喝水,改善便秘】 早上喝一杯水有助腸胃蠕動,改善便秘,若前一晚先把水擺在床頭,一坐起床立刻喝下去,效果加倍。 新光醫院腎臟科醫師江守山說,身體從躺著到坐起來時,腸子會因站立反射而開始蠕動,把握這個時候立刻再喝下一杯4-500cc左右的水,效果會更好。 常溫冷水(30-35℃)比溫開水更能刺激腸子蠕動,但勿低於常溫,太冷的水反而會抑制腸子蠕動。 至於喝溫鹽水,醫生表示,沒有證據顯示加鹽有助排便。加上睡眠中身體已經消耗許多水分,所以喝鹽水反而會令人更加口乾,尤其早晨時血壓通常較高,血壓高的人最好還是喝溫開水就好。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三個半分鐘 三個半小時 ​再分享 ​ ​ 一位醫師看到施寄青死亡的新聞後,對大家的提醒 [三個半分鐘 三個半小時] 救人無數 醫生經常強調:「人要注意三個半分鐘,三個半小時。」 『三個半分鐘』不用花一分錢,就可以減少命之徒死亡! ​ ​ 很多人白天還好好的,晚上就死了,常聽到有人會說,昨天我還見過他,怎麼就死了呢? 原因是,夜晚起床上廁所,下床太快了,突然間腦缺血。 ​ ​ 何謂三個半分鐘? 因為我們在遙控心電圖監測時,發現好多人白天心電圖正常,但晚上老是心肌缺血,提前收縮,是什麼原因呢? 因為,突然想起床,起身起得猛了些,一下子血壓過低,導致腦缺血心臟停跳了。 ​ ​ 醫生就提出了三個半分鐘: 1. 醒過來不要馬上起床,在床上躺半分鐘 2. 坐起來後再坐半分鐘 3. 兩條腿垂在床沿又再等半分鐘。 經過這三個半分鐘,不用花一分錢,腦不會缺血,心臟不會驟停,減少不必要的瘁死(突然死亡),不必要的心肌梗塞,不必要的腦中風。 ​ ​ 有一次我演講結束,有位老人大哭,我問他:『你哭什麼呢?』 他非常傷心地說:『唉!我兩年前一個夜晚上廁所,就因起床快了些,起身猛了一點,突然頭暈,結果第二天半身不遂,整整在床上躺了八個月,背上還長了褥瘡。 我要是早知道三個半分鐘,我就不至於受八個月的苦。』 □ ​ ​ 三個半小時,就是: 1.早上起來運動半個小時,打打太極拳、跑跑步(但不要超過三公里),或者進行其他運動,但因人而異運動需適量。 2.中午睡半小時(這是人生理時鐘需要),上班精力特別充沛。老年人更需要補充睡眠,因為晚上老人睡得早,起得早,中午非常需要休息。 3.晚上6時至7時慢步行走半小時,可減少心肌梗塞,高血壓發病率。 40歲以上的人都該看看!並請廣為推廣!
    2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小北百貨創辦人「心肌梗塞」猝逝!心肌梗塞是怎麼發生的? 作者:康健網站編輯 圖片來源:陳昱任 2017/10/25 知名連鎖批發百貨「小北百貨」創辦人黃卜文,驚傳22日疑似因心肌梗塞在家中猝逝,享年54歲。媒體報導,家屬表示黃卜文屬三高(高血壓、血糖、血脂)族群,平日皆按時用藥,懷疑是這幾天溫差太大引發猝死。 國民健康署表示,當溫差過大時,血管很容易跟著收縮,造成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 一分鐘醫學教室 心肌梗塞是怎麼發生的? 心肌梗塞 ,致病原因是供給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被血栓阻塞,瞬間導致心肌缺乏氧氣和養分而受損(見下圖),嚴重者可立即造成猝死,需要盡快動心導管手術,用支架撐開血管阻塞處,恢復血流,或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心肌梗塞的症狀包括急性胸痛、冒冷汗、暈眩、嘔吐、心律不整等。疼痛有時會散布到一側的手臂、肩、頸部、下巴、上腹部或背部,但也有人沒有明顯症狀。  「血管就像公路,心肌梗塞就像是土石流,」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妙喻,土石流的發生跟道路(血管內徑)上有沒有障礙無關,而是跟山壁(血管外壁厚度)有關,當山壁塌陷(產生血塊)、道路中斷時(血管完全堵塞),中風、心臟病就發生了。 土石流說來就來,如何事先得知?「很難,」洪惠風坦言,不過還是有預警系統可觀察,抓住幾個關鍵點: 關鍵1: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血管壁是否良好,跟年齡、遺傳、血壓、血糖、膽固醇、運動、抽菸、體重有關,當這些危險因子愈高,遇到一點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出現土石流,發生中風、心臟病,洪惠風建議,可以利用血液算命公式,算出自己發生土石流的機率。 關鍵2:避免颳颱風 土石流最常發生在颱風天,如果算出自己的危險分數很高,就應避免颳颱風,「所謂颱風天就是生氣、太疲累、熬夜、壓力大、變天、感染或發炎,都會讓發病的危險性增高,」洪惠風建議,遇到颱風時趕緊撤村(比如有壓力時趕緊退一步),否則,就會出現盛怒後心臟病發作的慘劇。 關鍵3:喘、冒冷汗 血管壁很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出現「山崩」,聽到山洪轟轟聲時根本來不及走避,血栓的產生也如此,有些人速度很快,幾秒鐘內就心肌梗塞或停止心跳,防不勝防,但也有些人血栓產生較慢,有機會示警。 血栓產生速度較慢的人,有時候連續1~2天,甚至持續一、兩個星期身體感覺怪怪的,例如原本可爬樓梯、快走,突然運動量上不來,走一點點路就很喘,或胸口有壓迫感、冒冷汗,「簡單說,運動的耐受度突然變不好了,這是重要警訊,應趕緊就醫,」洪惠風強調。 也因此,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很重要,好處之一是,血管比較不會淤塞,另一好處是,可當作偵測指標。 如果從不運動,通常血栓很嚴重時才會出現症狀,這時就難預先防範了。 洪惠風不斷呼籲,尤其危險分數很高的人,更要有運動習慣,像是快走、慢跑、騎腳踏車等動到下肢的運動(耗氧量高),對心臟好處多多。 關鍵4:休息時也會喘、胸口悶 曾任內科加護病房主任的洪惠風提醒,心臟血管開始淤塞產生血栓或流血時,即使休息狀態也會出現胸口悶、喘的徵兆;如果是腦部血管開始流血或產生血栓,只要出現感覺或運動的問題,例如同側手腳逐漸沒有力量或暈得天旋地轉,很可能快要中風了。 不要硬撐,每分每秒都是關鍵 中西醫各有不同的徵兆預警,最後仍得交給醫生鑑別診斷;對你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只要出現疑似症狀,不要硬撐,愈早就醫愈好。 「就像消防隊接獲電話到噴出水柱的時間,要愈短愈好,」洪惠風將心肌梗塞形容為火災,如果打火兄弟在5分鐘之內抵達現場滅火(進行氣球擴張術打通血管),燒壞的區域較少,10分鐘內才到,燒壞的區域擴大,如果延誤就醫,「12小時內就會梗塞完成,就像原野整區被燒光,一輩子也回不來。」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心肌梗塞有前兆 不輕忽可保命 2017-01-08 18:24中央社 台北8日電 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心肌梗塞過世,醫師王宗道今天說,心肌梗塞發作前常有胸悶、容易喘等徵兆,若一週發生3次以上,並有冒汗、噁心等狀況,一定要儘速就醫。 親民黨人士今天證實,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上午起床後外出運動,突然身體不適,因心肌梗塞,不幸辭世,享壽70歲。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心臟血液供應來自冠狀動脈,當冠狀動脈因為狹窄,造成血液供應出問題時,心臟便無法正常執行功能,形成胸悶、喘不過氣來,就是所謂的冠狀動脈心臟病。 若冠狀動脈內的動脈硬化塊因破裂造成血栓形成,血管在短時間內完全阻塞,則失去血液供應的心肌細胞會死亡,心臟的收縮功能於是大受影響,病人也會出現劇烈胸痛、冒冷汗等現象,就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死亡率約在10%至20%之間,老年人甚至高達40%;其中半數以上甚至來不及送醫便已死亡。高危險因子包含年齡、三高、家族遺傳、抽菸、肥胖等。 王宗道受訪時表示,根據經驗和國外研究發現,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1個月內都有或輕或重的胸部悶痛狀況。但可能因為發生的時間短,患者容易輕忽,或自我安慰「這沒什麼」,但往往釀成憾事。 他表示,長期養成運動習慣,確實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但有些患者誤認為胸悶、不舒服是「體力差」,想靠短期運動讓身體強健,忽略胸悶、喘不過氣其實是心臟疾病發出的警訊,若做運動,可能超出心臟負荷能量。 心肌梗塞發作前有徵兆,王宗道表示,如果一週發生3次或3次以上胸悶、喘不過氣,且持續時間達5分鐘,合併冒汗、噁心、想吐等症狀,或本來跑一陣子才會喘,卻變成走一走就喘,都應該要立即就醫,這些都是心肌梗塞即將發作的危險訊號。 王宗道說,養成運動習慣很重要,但要隨時注意身體狀態,如果察覺胸悶、不舒服,一定要立刻停下腳步,不要逞強;心血管疾病患者若獲醫師開立硝化甘油等救命藥,出門就要隨身攜帶,遇到緊急狀況才能保命。 心肌梗塞也常是中壯年的奪命殺手,王宗道提醒,典型冠狀動脈心臟病症狀是在運動、吃飽飯、或洗澡時,感覺胸口有重物壓迫感;有些人甚至會感覺有一股熱氣從胸部上升到脖子或下巴,也有些人會合併左手酸麻的感覺。若有這些症狀,需儘速就醫檢查。 原文網址: http://udn.com/news/story/7266/2217332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一個有良心道德的心臟科Dr. Lin Jake醫師的從醫多年實際研究聲明※ [水]這個你必須知道睡前、洗澡時候,水分流失量大,已經養成睡前不吃東西不喝水習慣的人,容易造成血液中水分不足,而引起腦梗塞或心肌梗塞的危險。 人在睡眠中仍會消耗1~2杯左右的水分,從晚餐後到第二天早上起床前,如果都不補充水分,第二天早上起床或快天亮的時侯,【最容易發生血栓】,使血管堵住,引發心臟病及腦部疾病。 國人在習慣上喜歡睡前沐浴,洗個乾乾淨淨的澡再上床,但洗澡的時候最容易流失水份,所以醫生建議:【洗澡後,應該要馬上補水分。】如果有泡澡習慣的人,則應該在洗澡前先喝一大杯水,以免在浴室停留太久,流失過多的水分,輕者也會發生呼吸困難、休克的現象。 醫學界發現用口對口的方式喝礦泉水,要是剛好口腔中有少量不足以致病的綠膿桿菌進入瓶內,這個瓶子就會變成agar,12小時後,菌數就足以引起喉嚨痛! 因為怕公佈後,礦泉水會滯銷,所以廠商不敢公佈,但是醫學界教授還是勸大家喝礦泉水時,不要接觸瓶口! 這篇文字很冗長,但是請用耐心地將它閱讀完畢!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冷天洗澡時的注意事項 建議: 洗澡前可以先喝一杯 (約一個馬克杯) 的溫熱開水 (不是燙的)使腹腔溫暖,冷天洗澡請注意~看看...... (我們都不年輕了) 這幾天氣溫偏低,要小心,這可是容易中風的季節! 不要以為中風是老年人的專利,許多40歲左右的中壯年,常常在洗澡前後沒有做好保暖工作,突然在浴室內中風,究竟該怎麼防範?在冬天一踏出門,冷風一吹來,常常讓人不知不覺縮起身,抵擋寒風。 很多人都知道在戶外要保暖,卻忽略了在室內保暖工作的重要性。像是在洗澡前,脫衣服的時候,光溜溜的身體暴露在冷空氣中,這時候非常容易引發中風好多人都是在浴室或者洗手間暈倒。 醫生說,身體一冷、血管就會收縮,血壓會升高。 進入浴室開始洗澡,體溫快速上升,這時候血壓又會更高,等到身體習慣了水溫,血壓就會開始降低,血壓這樣忽高忽低,非常容易引發中風。要預防洗澡前後引起的中風,有幾個方法。 第一,善用各種電暖爐,洗澡前15分鐘就開啟電暖爐,溫暖整個空間。 第二,轉開蓮蓬頭,讓整間浴室有水蒸氣,浴室溫度也會比較高。 然後用蓮蓬頭沖脖子後方1分鐘,保持體溫,就可以穩定血壓。 就算你覺得自己很健康,但是一旦超過40歲,要去洗澡時,浴室溫度保持溫暖很重要。 在寒冷的冬天洗熱水澡最舒服了,浴室溫度保持在25度,半夜起來上廁所時加件外套。 ===========天氣冷颼颼,當心洗澡洗到一半腦中風! 萬芳醫院神經外科主治醫師廖國興表示,洗澡時脫掉衣服所造成的溫差,有可能讓血管收縮加劇,讓血壓瞬間增高,導致腦出血、中風、腦腫瘤破裂等危機,「天冷半夜起床上廁所,曾有人因此倒在浴室中昏迷,也是相同道理。」廖國興說。 一名47歲女性沒有高血壓、糖尿病等病史,平日也有規律運動的習慣,不料某天午睡起來洗頭,突然間頭痛欲裂,隨後即昏迷不省人事,送醫後經電腦斷層掃描,顯示為典型蜘蛛網膜下腔出血,之後再進行3D血管攝影術檢查,證實為腦內動脈瘤破裂出血。 廖國興表示,由於冬天天氣寒冷,民眾在踏進浴室脫衣沐浴時,由於浴室溫度較低,若一下把身上衣物全都脫掉,產生的溫差會讓腦部血管劇烈收縮,因此產生病變的風險也隨之增加,尤其是老年人、有高血壓病史、以及有抽煙喝酒習慣的民眾,原本就是腦血管病變的高風險群,更容易在此刻出問題。 至於該名女性所罹患的腦內動脈瘤,常見於四、五十歲中年人,病患在出血前的兩至三週會出現劇烈頭痛。 廖國興形容,就像有人拿刀在刺、或是整個頭像要炸開來那麼痛,「有出現這種頭痛就該提高警覺了,因為這可能是動脈瘤破裂出血的前兆。」他說。廖國興提醒民眾,冷天正是腦血管病變的好發季節,民眾在洗澡前的5到10分鐘,可以先放熱水,讓熱水蒸氣提高浴室溫度,待浴室變暖後,再脫掉衣服沐浴,以避免因溫差過大,引發腦血管病變。 ****************************冬季洗澡順序不正確! 每年1.4萬 老人家猝死 洗澡順序:先洗臉,手腳 然後沖身體,最後才洗頭,這能使全身的血管擴張,減少心臟血液循環負荷量。 專家指出,由於冬季氣溫低,脫衣後血液會集中於頭部和內臟,若立即洗頭,可能會讓頭部血液流動不暢,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腦血管疾病。 日雜誌︰洗澡不正確每年1.4萬猝死 天氣冷颼颼,許多民眾愛泡熱水澡,不過洗澡方式不當,可能導致死亡。 根據日本雜誌《日刊現代》報導,日本每年因洗澡不當而導死亡多達1.4萬人,其中約9成是65歲以上的老年人。 專家提醒,天氣冷時,洗澡時切勿先洗頭。根據日媒報導,日本每年因洗澡不當導死亡多達1.4萬人,其中65歲以上的老年人竟佔9成,特別是12月、1月期間,溫差過大使血管及心臟負擔增加,在洗澡時摔倒從而溺死的情況特別嚴重。 日本東邦大學醫療中心佐倉醫院循環科的教授東丸貴信表示,多數人洗澡時,都是先洗頭,然後才沖身。專家指出,由於冬季氣溫低,脫衣後血液會集中於頭部和內臟, 若立即洗頭,可能會讓頭部血液流動不暢,長期下來,可能會引發腦血管疾病。正確順序︰先洗臉、沖身體、最後洗頭 東丸貴信指出,正確的洗澡順序應是先洗臉,然後沖身體,最後才洗頭,這能使全身的血管擴張,減少心臟血液循環負荷量。 請告訴40歲以上的家人應該知道如何進行洗澡的順序?天冷不要先洗頭後洗身體,預防腦部出狀況為要!。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長庚毒物實驗室團隊撰寫 寒流來襲,提醒大家注意保暖,減少身體傷害 1、慢性疾病、心臟血管疾病、高血壓患者,遵守醫囑務必按時服用藥物。 2、盡量採少油、少鹽、少糖的清淡飲食,以利血壓控制。 3、喝酒或吃全酒料理時,容易脫水務必補充足夠水份同時注意不要酒後駕車。 4、吃全酒料理取暖,初吃時血管會擴張感到溫暖,但酒後易加速熱能流失,所以吃完全酒料理時更需要確實保暖。 5、由於火鍋湯含高鈉、高油脂、高普林,建議吃火鍋時,有心血管疾病或肝、腎疾病、痛風患者不宜喝火鍋湯。 6、半夜或早上起床先穿衣保暖並放慢動作,沒有限制水分者早上起床喝一些溫水有助於預防腦部及心臟血管意外,低溫時最好不要一大早就外出運動以免發生危險。 7、末梢肢體的保暖很重要,別忘了使用帽子、口罩、手套、襪子、圍巾保暖。(鞋、襪濕了要更換) 8、暖暖包不要直接放在棉被中,溫度會太高,也不要直接接觸皮膚,電毯睡前使用並控制在40度C以下,老人、小孩、糖尿病或是末梢感覺不良的病患要特別注意不要灼傷。 9、注意電暖器擺放安全位置並正確使用,洗澡或用熱水時務必保持熱水器排煙管通暢,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10、天冷泡溫泉或泡澡更要注意安全,酒後、空腹或飯後1小時內不要泡湯,溫度不要太高,不要泡太久,不宜冷熱交替太快並注意保持通風。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腦中風」前會有 6 個徵兆!下一秒可能就天人永隔…為了家人,你一定要知道! 腦血栓,離我們遠嗎? 腦血栓不但影響患者身心健康 嚴重的甚至導致癱瘓。 那麼,腦血栓的前兆都有哪些呢? 得了腦血栓又會有哪些症狀呢? 為家人,看一眼! 腦血栓前兆 一、哈欠不斷 患缺血性腦血栓病者, 80%發病前5~10天 會出現哈欠連連的現象。 二、血壓異常 血壓突然持續升高到 200/120mmHg以上時, 是發生腦血栓的前兆; 血壓突然降至80/50mmHg以下時, 是形成腦血栓的前兆。 三、高血壓病人的鼻出血 這是值得引起注意的一種危險信號。 數次大量鼻出血, 再加上眼底出血、血尿, 這種人可能在半年之內會發生腦血栓。 四、步態異常 步履蹣跚,走路腿無力 是偏癱的先兆症狀之一。 如果老年人的步態突然變化, 並伴肢體麻木無力時, 則是發生腦血栓的前兆信號。 五、突然發生眩暈 眩暈是腦血栓的前兆中極為常見的症狀, 可發生在腦血管病前的任何時段, 尤以清晨起床時發生得最多。 此外,在疲勞、洗澡後也易發生。 特別是高血壓患者, 若1~2天反覆出現5次以上眩暈, 發生腦出血或腦梗死的危險性增加。 六、突然發生劇烈頭痛 任何突然發生的劇烈頭痛; 伴有抽搐發作;近期有頭部外傷史; 伴有昏迷、嗜睡; 頭痛的性質、部位、分佈等 發生了突然的變化; 因咳嗽用力而加重的頭痛; 疼痛劇烈,可在夜間痛醒。 如有上述腦血栓的前兆情況之一, 應及早到醫院進行檢查治療。 怎樣預防腦血栓 限制脂肪攝入量 腦血栓患者不得攝入太多的脂肪, 在飲食中應減少總脂肪量, 並且還要限制膽固醇, 每人每日應保持在300毫克以內。 控制總熱量 要想使血脂下降, 那麼必須控制總脂肪的攝入, 這樣對身體的各內臟都是有益的。 適量增加蛋白質 脂肪量下降就要適當增加蛋白質, 如食魚類、豆製品、瘦肉等, 都不宜吃太多,每日保持一定的量, 吃這些有利於降低血液膽固醇以及血液粘滯。 限糖 腦血栓患者是不宜吃過多精製糖 和含糖類的甜食, 因為我們都知道體內的糖會轉化為脂肪, 並蓄積起來,增加血糖、血脂及血液粘滯度, 對在恢復過程中的腦血栓患者極為不利。 某些腦血栓病人還患有高血壓病, 所以在食鹽上要注意分寸, 食鹽的用量要減小, 每日保持在3克最為合適。  注意烹調用料 因不宜食用過多的鹽, 所以在烹調的過程中 只能放入少量的鹽, 但烹調出來的味道很淡, 為了增加食慾, 我們可以加入適量的醋、芝麻醬。 醋可以調味和加速脂溶解、軟化血管, 而芝麻醬卻起到了補充鈣的作用。 經常喝水 腦血栓患者要經常飲水, 特別是在清晨和晚間, 清晨飲水可沖淡胃腸道, 晚間飲水可稀釋血液, 防止血栓栓塞。 增加維生素C 維生素C食物能到降脂的作用, 所以要多食用維生素C食物, 如水果、蔬菜, 裡面含有大量的維生素C。 預防腦血栓吃什麼? 玉米: 玉米富含脂肪,其脂肪中的不飽和脂肪酸, 特別是亞油酸的含量高達60%以上。 有助於人體脂肪及膽固醇的正常代謝, 可以減少膽固醇在血管中的沉積, 從而軟化動脈血管。 西紅柿: 不僅各種維生素含量 比蘋果、梨高2~4倍, 而且還含維生素——蘆丁, 它可提高機體氧化能力, 消除自由基等體內垃圾, 保護血管彈性, 有預防血栓形成的作用。 蘋果: 蘋果富含多糖果酸及類黃酮、鉀 及維生素E和C等營養成分, 可使積蓄於體內的脂肪分解, 對推遲和預防動脈硬化發作有明顯作用。 海帶: 海帶中含有豐富的岩藻多糖、昆布素, 這類物質均有類似肝素的活性, 既能防止血栓又有降膽固醇、 脂蛋白、抑制動脈粥樣硬化的作用。 茶葉: 含有茶多酚,能提高機體抗氧化能力, 降低血脂,緩解血液高凝狀態, 增強紅細胞彈性, 緩解或延緩動脈粥樣硬化。 經常飲茶可以軟化動脈血管。 大蒜: 含揮發性辣素, 可消除積存在血管中的脂肪, 有明顯降脂作用, 是主治高血脂症和動脈硬化的良藥 洋蔥: 含有一種較強血管擴張作用前列腺素A, 它能舒張血管,降低血液黏度, 減少血管的壓力,同時洋蔥 還含有二烯丙基二硫化物和含硫氨基酸, 可增強纖維蛋白溶解的活性, 具有降血脂、抗動脈硬化的功能。 茄子: 含有較多的維生素P, 能增強毛細血管的彈性, 因此對防治高血壓、 動脈粥樣硬化有一定作用。 祝褔朋友們! 健康!健康!再健康! 因為,健康是所有幸福的基礎! 即早發現,救人一命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