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9 個月前
一起分享
寒冬的保命大補帖~2013/12/20發表於臉書

這波冷氣團才開始發威,就已在全台傳出28位民眾因心血管宿疾猝發死亡的消息。

氣溫驟降,有心血管疾病的人要特別注意,當天氣寒冷或日夜溫差過大,將促使硬化、失去彈性的血管更加收縮,血管壁通血面積變的更小而使血流壓力增大,發生腦中風和心肌梗塞的風險會因此大幅提高。根據統計,每年12月至2月是中風和心肌梗塞發生的最高峰期。

沒有心血管疾病史的人也不可掉以輕心,因為「高血壓」被稱為「沈默殺手」,有些人冠狀動脈已經堵塞了兩條還未出現明顯症狀,甚至有人已經發生過數次小中風還渾然不覺。
根據衛福部的最新統計,國人40 歲以上者,平均每9人就有一人發生過小中風,而這些人日後發生中風的機率是一般人的 10倍。心腦血管疾病平時可能沒有嚴重的症狀,但是當情緒亢奮、承受較大精神壓力,或天氣寒冷時,都可能毫無預警猝然發作,其瞬間造成的結果往往是「非死即殘」,徒留無盡的痛苦與悲傷。

如何才能避免這樣的悲劇發生呢?

天氣寒冷時,建議採取以下「保命守則」降低中風和心肌梗塞發作的風險:

(1)晚上就寢時用保溫杯裝熱開水放在床邊,早晨起床時喝一杯溫熱的水,一來可使身體暖和,二來可讓夜裡循環較慢、較濃稠的血液變的清澈流暢。

(2)早晨醒來後不要立刻掀開被子下床。先把手腳伸出來並踢、甩幾分鐘,讓身體適應冷空氣再下床。

(3)下床時不要赤腳踩在冰冷的地板,一定要穿著鞋子或襪子。

(4)有晨間運動習慣人不要太早出門,出門前務必做10分鐘左右的暖身運動。

(5)外出時戴帽子、裹圍巾、穿手套以禦寒,尤其是頭頸部的保暖絕對不能忽略。

(6)寒冬沐浴是心肌梗塞發作的高發因素,建議浴室裝潢時最好裝設一個暖風機,或買ㄧ台移動式防潑水電暖器。

但根本解決之道是正確的飲食和生活型態。90%的疾病是吃出來的,經常大魚大肉、追求肥甘厚味的人,心臟血管堆積的油脂一定可觀。

此外,生活作息應正常規律,適當的運動促進血液循環和心肺功能,要懂得紓解壓力,調節情緒(持續重大壓力會使血管收縮、硬化)。

還有一點很重要,但是大多數人,包括醫師都未必了解,就是務必照顧好自己的脊椎。脊椎若是變位就會壓迫自主神經 以及周邊神經(亦稱體神經),進而干擾軀體內的所有器官組織,包括心臟、血管的功能都會受到影響。

* 2023/12/21
強烈大陸冷氣團來襲,新聞報導僅19、20兩天,就有15人猝死,其中最年輕者才46歲。氣象署持續發佈低溫特報為台灣低溫將下探八度,有心血管問題的高危險群以及高齡長者務必注意保暖,避免讓自己處在溫差過大的環境中。暖氣溫度不宜設太高,攝氏21~23度是寒冬最適合的室內溫度。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天冷低溫需注意心血管疾病發生】 温度驟降,易使血管收縮、血壓上升,增加中風、心肌梗塞風險,引起周邊神經、血管病變。心血管高風險族群與年長者,或是有抽菸、肥胖者,曾有中風、心絞痛等,要如何有效預防心血管疾病發作,中壢天晟醫院心臟科邱讚旺醫師提醒,須特別注意以下事項: 1、控制血壓:注意血壓的變化,養成量血壓、作紀錄的規律生活習慣,供醫師調整藥物之依據。 2、避免進補過了頭:天氣寒冷吃火鍋和薑母鴨、麻油雞酒等,鍋物飲食的頻率大幅增加,食物過度調味以及過度加工料理和重複加熱,容易增加身體過度攝取鈉鹽與脂肪及熱量的負擔。 3、做好禦寒,注意保暖:配戴手套、帽子、圍巾、口罩、襪子等,要注意出入室內外溫差大及使用保暖設備門窗空氣通風安全。 http://www.tcmg.com.tw/site/site_2/doctors.php?id=603 #心血管疾病 #天冷低溫 #血壓 #禦寒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心肌梗塞有前兆 不輕忽可保命 2017-01-08 18:24中央社 台北8日電 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心肌梗塞過世,醫師王宗道今天說,心肌梗塞發作前常有胸悶、容易喘等徵兆,若一週發生3次以上,並有冒汗、噁心等狀況,一定要儘速就醫。 親民黨人士今天證實,親民黨秘書長秦金生上午起床後外出運動,突然身體不適,因心肌梗塞,不幸辭世,享壽70歲。 台大醫院內科部心臟內科主治醫師王宗道表示,心臟血液供應來自冠狀動脈,當冠狀動脈因為狹窄,造成血液供應出問題時,心臟便無法正常執行功能,形成胸悶、喘不過氣來,就是所謂的冠狀動脈心臟病。 若冠狀動脈內的動脈硬化塊因破裂造成血栓形成,血管在短時間內完全阻塞,則失去血液供應的心肌細胞會死亡,心臟的收縮功能於是大受影響,病人也會出現劇烈胸痛、冒冷汗等現象,就是心肌梗塞。 心肌梗塞死亡率約在10%至20%之間,老年人甚至高達40%;其中半數以上甚至來不及送醫便已死亡。高危險因子包含年齡、三高、家族遺傳、抽菸、肥胖等。 王宗道受訪時表示,根據經驗和國外研究發現,半數以上的心肌梗塞患者,在發作前1個月內都有或輕或重的胸部悶痛狀況。但可能因為發生的時間短,患者容易輕忽,或自我安慰「這沒什麼」,但往往釀成憾事。 他表示,長期養成運動習慣,確實有助降低心血管疾病發生風險,但有些患者誤認為胸悶、不舒服是「體力差」,想靠短期運動讓身體強健,忽略胸悶、喘不過氣其實是心臟疾病發出的警訊,若做運動,可能超出心臟負荷能量。 心肌梗塞發作前有徵兆,王宗道表示,如果一週發生3次或3次以上胸悶、喘不過氣,且持續時間達5分鐘,合併冒汗、噁心、想吐等症狀,或本來跑一陣子才會喘,卻變成走一走就喘,都應該要立即就醫,這些都是心肌梗塞即將發作的危險訊號。 王宗道說,養成運動習慣很重要,但要隨時注意身體狀態,如果察覺胸悶、不舒服,一定要立刻停下腳步,不要逞強;心血管疾病患者若獲醫師開立硝化甘油等救命藥,出門就要隨身攜帶,遇到緊急狀況才能保命。 心肌梗塞也常是中壯年的奪命殺手,王宗道提醒,典型冠狀動脈心臟病症狀是在運動、吃飽飯、或洗澡時,感覺胸口有重物壓迫感;有些人甚至會感覺有一股熱氣從胸部上升到脖子或下巴,也有些人會合併左手酸麻的感覺。若有這些症狀,需儘速就醫檢查。 原文網址: http://udn.com/news/story/7266/2217332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魚油分享 異位性皮膚炎又發作?魚油+益生菌緩解 https://www.top1health.com/Article/242/37061?page=2 【健康】推薦家庭必備的營養補充品 含豐富維他命E & Omega3 的魚油 👑魚油(含EPA和DHA): 魚油內的omega III脂肪酸經證實可支援人體健康。 Essential Omega III所提供適量的EPA及 DHA,符合美國心臟協會建議的攝取量。 👑維生素E: 有助維持皮膚及血球細胞的健康,具抗氧化作用 魚油常被認為是清血聖品,且被證實 ⭕可預防心血管疾病,降低三酸甘油脂,抗血栓作用, 減少中風與心肌梗塞機會。 ⭕對腦部發育、大腦提高智力的功能 ⭕降低發炎反應效果 ⭕防癌及抗癌作用及癌症罹患率低的免疫系統有顯著的保健功效。 推薦給 ⭕容易過敏 ⭕容易生活壓力大,常常熬夜 ⭕即將感冒 (這 我非常有感覺~) ⭕有心血管疾病,想保持年輕活化有彈性的動脈 ,想降 低膽固醇與三酸甘油脂(清除血脂) ⭕想改善糖尿病, 減少鼻胰島素的不耐受症的人 ⭕想抗血栓, 稀釋血液 , 減少中風與心肌梗塞機會的人 ⭕孕婦與四歲以下兒童補充可增加幼兒智力 ⭕老年人減緩視力與腦力老化 ⭕自體免疫發炎症狀之減緩(如氣喘,風濕性關節炎,風濕性腎臟病, 紅斑性狼瘡) ⭕重點還有 想減肥的人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終於抓到了 高血壓、高血糖、心血管疾病的最主要元凶,不會再心肌梗塞、猝死了 保健先生 吳學峯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6ZkuMTKHdQ8
    81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今天聽張博士醫師說,千萬不要喝咖啡,會變胖、 高血壓、 高血脂,易心血管疾病,中風、 心肌梗塞,我反問說,不是一直報導說咖啡可保護心血管,預防心血管疾病。 張醫師說,那是騙人的偏頗報導,商人賄賂學者的詭計,其實咖啡會害死人的毒藥。他反問説說歐美這麼愛喝咖啡,為何他們的心血管疾病死傷慘重,為何台灣人約來越喜歡喝咖啡,我們的心血管疾病卻攀升。 我突然想到,我就是喝了兩年咖啡,越喝越多,結果本來不變的體重一直往上,也中風了,才驚覺自己有高血壓、 高血脂,真的如張醫師所說。 他說他有許多很香的高價咖啡豆丟了不喝後,體重就緩慢降下來,我想到我自己也是如此。 所以千萬不要再和咖啡(咖啡)了!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軟水』水質較有侵蝕性,會將保護血管壁上的微量元素給氧化,因此容易促發「心血管疾病」, 如心臟病、心肌梗塞等,亦可能與嬰兒的先天畸形與嬰兒死亡率有關。
    1 人回報1 則回應8 年前
  • 最近天氣轉涼,門診心血管疾病的患者,也多了三成!萬一遇到身邊的人有心肌梗塞的狀況,其實靠一條領帶、一隻襪子就可以搶救。這是國外很常使用的方法,叫做缺血適應的急救方式,只要拿領帶或絲巾把患者的手臂綁緊,直到摸不到脈搏,五分鐘之後放開,體內會就會釋放特殊的細胞傳導物質,這種物質會順著血流到心臟,就能減緩心肌因為缺血而導致的損傷,這樣可以爭取更長的搶救黃金時間,直到救護人員到來
    2 人回報2 則回應6 年前
  • 小北百貨創辦人「心肌梗塞」猝逝!心肌梗塞是怎麼發生的? 作者:康健網站編輯 圖片來源:陳昱任 2017/10/25 知名連鎖批發百貨「小北百貨」創辦人黃卜文,驚傳22日疑似因心肌梗塞在家中猝逝,享年54歲。媒體報導,家屬表示黃卜文屬三高(高血壓、血糖、血脂)族群,平日皆按時用藥,懷疑是這幾天溫差太大引發猝死。 國民健康署表示,當溫差過大時,血管很容易跟著收縮,造成血壓升高、增加心臟病和中風急性發作的機會。 一分鐘醫學教室 心肌梗塞是怎麼發生的? 心肌梗塞 ,致病原因是供給心臟血液的冠狀動脈被血栓阻塞,瞬間導致心肌缺乏氧氣和養分而受損(見下圖),嚴重者可立即造成猝死,需要盡快動心導管手術,用支架撐開血管阻塞處,恢復血流,或接受冠狀動脈繞道手術。  心肌梗塞的症狀包括急性胸痛、冒冷汗、暈眩、嘔吐、心律不整等。疼痛有時會散布到一側的手臂、肩、頸部、下巴、上腹部或背部,但也有人沒有明顯症狀。  「血管就像公路,心肌梗塞就像是土石流,」新光醫院心臟內科主治醫師洪惠風妙喻,土石流的發生跟道路(血管內徑)上有沒有障礙無關,而是跟山壁(血管外壁厚度)有關,當山壁塌陷(產生血塊)、道路中斷時(血管完全堵塞),中風、心臟病就發生了。 土石流說來就來,如何事先得知?「很難,」洪惠風坦言,不過還是有預警系統可觀察,抓住幾個關鍵點: 關鍵1:做好水土保持工作 血管壁是否良好,跟年齡、遺傳、血壓、血糖、膽固醇、運動、抽菸、體重有關,當這些危險因子愈高,遇到一點點風吹草動,就容易出現土石流,發生中風、心臟病,洪惠風建議,可以利用血液算命公式,算出自己發生土石流的機率。 關鍵2:避免颳颱風 土石流最常發生在颱風天,如果算出自己的危險分數很高,就應避免颳颱風,「所謂颱風天就是生氣、太疲累、熬夜、壓力大、變天、感染或發炎,都會讓發病的危險性增高,」洪惠風建議,遇到颱風時趕緊撤村(比如有壓力時趕緊退一步),否則,就會出現盛怒後心臟病發作的慘劇。 關鍵3:喘、冒冷汗 血管壁很可能在極短時間內出現「山崩」,聽到山洪轟轟聲時根本來不及走避,血栓的產生也如此,有些人速度很快,幾秒鐘內就心肌梗塞或停止心跳,防不勝防,但也有些人血栓產生較慢,有機會示警。 血栓產生速度較慢的人,有時候連續1~2天,甚至持續一、兩個星期身體感覺怪怪的,例如原本可爬樓梯、快走,突然運動量上不來,走一點點路就很喘,或胸口有壓迫感、冒冷汗,「簡單說,運動的耐受度突然變不好了,這是重要警訊,應趕緊就醫,」洪惠風強調。 也因此,養成規律運動的習慣很重要,好處之一是,血管比較不會淤塞,另一好處是,可當作偵測指標。 如果從不運動,通常血栓很嚴重時才會出現症狀,這時就難預先防範了。 洪惠風不斷呼籲,尤其危險分數很高的人,更要有運動習慣,像是快走、慢跑、騎腳踏車等動到下肢的運動(耗氧量高),對心臟好處多多。 關鍵4:休息時也會喘、胸口悶 曾任內科加護病房主任的洪惠風提醒,心臟血管開始淤塞產生血栓或流血時,即使休息狀態也會出現胸口悶、喘的徵兆;如果是腦部血管開始流血或產生血栓,只要出現感覺或運動的問題,例如同側手腳逐漸沒有力量或暈得天旋地轉,很可能快要中風了。 不要硬撐,每分每秒都是關鍵 中西醫各有不同的徵兆預警,最後仍得交給醫生鑑別診斷;對你我來說,最重要的是,只要出現疑似症狀,不要硬撐,愈早就醫愈好。 「就像消防隊接獲電話到噴出水柱的時間,要愈短愈好,」洪惠風將心肌梗塞形容為火災,如果打火兄弟在5分鐘之內抵達現場滅火(進行氣球擴張術打通血管),燒壞的區域較少,10分鐘內才到,燒壞的區域擴大,如果延誤就醫,「12小時內就會梗塞完成,就像原野整區被燒光,一輩子也回不來。」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如何決定為長輩預防施打COVID-19疫苗?>> <現象> 1. 台灣地區自今6月15日開始施打75歲以上長者及長照機構居民、洗腎患者等。四天總共出現超過40例猝死,導致施打率急速下降。指揮中心稱經過解剖者都有「阻塞性冠狀動脈病」,含一例有「急性心肌梗塞」。打疫苗還是利大於弊 ! 但為人子女者都陷入煎熬 : 到底要不要為家中長輩預防施打COVID-19疫苗? 2. 〝猝死〞是指突然發生症狀,然後在一小時之內死亡,可能原因很多,包括心因性,主動脈剝離,肺動脈栓塞,腦出血等,其中以心因性之「心室纖維顫動」最常見、最難救,需要馬上做CPR(心肺復甦術)及電擊治療,否則回天乏術。而發生心室纖維顫動最常發生在冠狀動脈心臟病病人。 <如何預防施打COVID-19疫苗造成猝死?> 一、由醫師評估「十年內得心血管疾病(ASCVD)的風險」: 利用美國心臟學會的App軟體-「ASCVD Plus」,輸入「年齡」、「性別」、「人種」、「血壓」、「膽固醇濃度」、「抽菸與否」、「是否有糖尿病」等即可得到十年內得ASCVD的風險。若≧20%,屬於高風險,就要小心。若已經有過粥狀動脈心臟病,例如狹心症、心肌梗塞,或梗塞型腦中風,也屬高風險型。以上這些長者,可以考慮暫不施打疫苗, 或在施打疫苗後須由旁人細心照顧至少48小時,若有心臟不適,趕快送醫。 二、75歲以上長者施打COVID-19疫苗,要避免在炎熱天氣下,長途舟車勞頓、長時間等待…,讓他們在沒有壓力的舒適環境施打,減少生理及心理上的壓力。 三、若長者因為怕有猝死副作用而不打疫苗,可由同住家人全部優先施打疫苗,有「群體保護力」,也可以保護長者。但有打、沒打、記住: 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離都要遵守。
    3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 嚴寒冬季,有些動作千萬要謹慎,以防血管崩潰。 ※清晨猛地起床 (千萬不可) 上午6~10時,人的心血管壁在這個時間段最脆弱,70%~80%的心血管病猝發都在此時。 起床時一定要遵循“221”原則:醒來後睜眼在床上躺2分鐘;起身後在床上坐2分鐘;然後坐在床邊等1分鐘;最後再站起來下地活動。 ※清晨冷水洗臉 (千萬不可) 清晨如果直接用自來水洗臉刷牙,對血管會有刺激,血管會突然收縮,一分鐘內血壓就會開始升高,很容易導致心絞痛發作。 用40~50℃的溫水洗臉、刷牙,以減輕對血管的刺激。晚上睡覺前用60℃左右的熱水泡泡腳可以促進足部血管血液循環,也有助於睡眠。 ※猛然回頭(千萬不可) 氣溫低,特別是遇到大風降溫天氣,寒冷會刺激人體血管收縮,猛然回頭扭動頸部,會使頸動脈血液產生渦流,造成大腦供血不足或頸動脈硬化斑塊脫落,堵塞腦血管造成急性腦中風。 避免頸部受寒引發血管收縮和頸部肌肉痙攣,一定要戴圍巾或穿高領衫,尤其不要讓脖頸暴露在外。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