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芬蘭綠黨議員 : 為氣候必須捍衛核能⚠️
時事.9月1日 13:49
本篇社論由芬蘭綠黨國會議員兼氣候變遷專家 Atte Harjanne,以及綠黨黨員兼核能研究員 Ville Tulkki 撰寫,並於 2019 年 8 月 23 日發表於芬蘭最大報社 Helsingin Sanomat。因本文對於氣候變遷及能源發展至關重要,希望對於台灣未來氣候之路帶來正面影響,本人於此將資訊提供給各位。

煩請各位積極轉載分享,謝謝!

中文翻譯:

⚠️芬蘭綠黨議員: 為氣候必須捍衛核能⚠️

在歐盟,芬蘭可成為核電與再生能源並行使用的國家案例。

芬蘭有意在其擔任輪值主席期間,強化歐盟在全球氣候領袖的地位。在氣候與能源政策辯論時,降低排放量及永續發展時常與增加再生能源畫上等號。的確,增加再生能源也是歐盟氣候政策的主要目標之一。

然而,核能時常因對於再生能源的強調而遭到忽視。核能在這樣的討論往往遭到置之不理。

當今,核能為歐洲最主要的低排放電力來源。根據 2018 年歐盟執委會報告指出,核能在 2050 將維持相同水平。

維持與現今相同水平的核能發電,將需要針對現有及建造新核電廠進行大量投資。然而,在執委會的願景中,核能項目部分並無提及任何措施,僅被略微帶過。這將對歐盟的長期氣候策略帶來變化,而其中要素將於芬蘭擔任輪值主席期間明確訂定。

各項研究顯示,為達成巴黎協議所定目標,除非碳可被補回並存放作為能源用途,否則化石燃料的使用將不得再提升。然而,化石燃料的投資依舊繼續。

目前有許多針對 100% 再生能源經濟體的模型與模擬,而大多都基於對儲能充滿理想的假設。然而,儲能與電力系統控制帶來的挑戰,將因再生能源往 100% 邁進而快速增加。若在這樣的調配裡加入核能,系統將無需大量儲備與過量閒置能源以滿足調度需求。

生質能源的使用已快速衝擊了生態系統域界以及對碳匯的需求。若我們選擇使用燃氣來平衡發電量不均勻的風與太陽能,將導致無法足夠並快速地降低排放量。

儘管風能、太陽能與地熱能是很好的低碳排發電,再生能源於總發電量佔比並非減緩氣候變遷的要素。更有效的方案,應以著重於降低排放量為佳。

核能發電可以從目前水平再往上提升。核能是一種在多元能源配比中的可靠發電方式,而核能用於發熱也正在發展當中。

在核廢料方面,其可以被安全存放,且與核能電廠所提供的發電量及其他能源造成的環境衝擊相比低了許多。

儘管核廠提早除役以及杯葛建造新廠等舉措抵觸了巴黎協議訂定的目標,核能在許多歐洲國家依舊不斷地被浪費。

當前,歐盟正致力於制定永續融資標準,以將投資導向著重於減排。然而,這些標準並未將核能列為永續發展方案。不論從健康,排放或保護生態多樣性等方面來看,這樣的政策是相當令人感到擔憂的。

核電在芬蘭獲得了廣大的支持,且我們對於新小型反應爐也有更多的興趣。芬蘭在核能與核安的專業也在國際間受到重視。

與此同時,芬蘭也針對發展風能、電池技術及儲熱方面進行投資。芬蘭可成為優先制定能源政策,同時允許不同發電方式間衝突的國家案例。

芬蘭也將在追求結合核能與再生能源的氣候與能源政策上有著好的發展。在追求快速減少二氧化碳排放量時,將核電排除在討論核心外絕對是不負責任的。在面對氣候危機時,你我無權擁有任何偏好及選擇。

現有回應

  • Lin標記此篇為:💬 含有個人意見

    理由

    我國是否需要仰賴核能的部分,社會尚無共識。
    根據《自然》雜誌(Nature)發表研究顯示,全球最危險的三座核電廠,台灣佔了兩座。
    我國缺乏天然資源,充分開發運用再生能源為當前政府積極推動方向,除可帶動綠色能源產業發展外,更可降低我國對外能源依存度及裨益環境永續發展,在相關推動計畫及電

    不同意見

    http://environmentalprogress.org/taiwan-letter-chinese
    Taiwan Letter in Chinese

    http://technews.tw/2017/03/07/taiwan-energy-2016/
    去年台灣核能發電比例降至新低,再生能源持續成長

    http://www.cw.com.tw/article/article.action?id=5032772
    台灣核電廠全停掉 電都夠用
    5 年前
    10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0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國民黨、民眾黨抹黑台灣綠能產業🔥 📌國民黨、民眾黨為了下架民進黨,無所不用其極的抹黑,已嚴重影響許多產業發展。藍營猛打的雲豹能源和高端疫苗就是最好的例子! 🚨國民黨批評賴品妤父親賴勁麟擔任雲豹能源十九家子公司董事長,都登記在同一棟大樓。但事實上,太陽能公司都是一個電廠建案就成立一家公司,這樣跟不同地主的分帳才會清楚。 👀郭台銘弟弟郭台強的森崴能源和其他太陽能電廠都是這麼做。而且森崴能源拿了台電六百多億綠能的案子,子公司更多,是台電主要綠能廠商。 🚫藍營在批評抹黑綠能的時候,刻意隱瞞台灣為什麼要大力發展再生能源。因為再過幾年,歐盟將要求產品的生產過程中不得排放碳,否則就不能輸往歐盟。而且核一、二、三廠都不算綠能。台積電等台灣重要外銷產業都加入RE100,在供應鏈上並不接受核電。台灣再不積極發展綠能,這些產業未來都會發生問題! ✅2022年5月,歐盟通過《氣候法》,要求歐盟在2030年之前將溫室氣體排放量減少55%,並在2050年之前實現碳中和。 ✅2022年1月,全球再生能源倡議組織RE100公布了2021年會員企業的數據,其中有1,065家企業承諾在2025年之前使用100%再生能源,其中包括台積電、聯發科、鴻海等台灣知名企業。 🔵台泥、東元、大同、中租等傾向國民黨的老牌企業,全部都在發展綠電。因為綠能是減緩氣候變遷,全球產業發展不可避免的趨勢。 💬台泥彰和綠能都曾捐贈政治獻金五十萬元給現在大罵綠能的國民黨立委王鴻薇。
    1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蔡英文政府 一年殺死2萬台灣人 (杜震華 前台大、文大教授) 媒體今天報導,「德國看守」等環團公布今年氣候變遷績效指標,台灣「倒數第三名」。 「氣候變遷績效指標(CCPI)」報告發布,台灣在61個評比國家中排名59,只贏過沙烏地阿拉伯和美國,是歷年來最差,且排名愈來愈退步。 報告依據四大指標評比:溫室氣體排放、再生能源發展、能源使用與氣候政策。前三項評比來自2017年統計,最後一項是各國智庫和專家主觀認定。台灣在「溫室氣體排放」表現最差,排名60是倒數第二。 全球最大碳排放國中國大陸排名30,比去年33進步,過去幾年大陸再生能源比率成長,氣候政策也相對受肯定。印度數據相對較低,又提出積極減碳政策,比去年進步兩名。 台灣健康空氣聯盟指出,空汙法修訂要求空品標準每四年檢討一次,環保署竟未將細懸浮微粒(PM2.5)納入標準加嚴對象,形同無效檢討。根據歐洲PM2.5標準數字推估台灣情況,我國每年約2到3萬人口將因空汙致死。 台健空盟指出,目前國際上PM2.5年均值標準,世界衛生組織為10微克/立方公尺;美國為12微克/立方公尺;台灣則為15微克/立方公尺,台灣的標準遠低於國際標準。耗著巳建好、不排放PM2.5的核四不用,却用大量排放PM2.5的火力、要求台中火力增加用燃煤的「肺癌」發電,諷刺的是韓國前天才關閉十座火力電場!法國幾十個核電廠長年沒事,台灣核電安全績效並不亞於法國,却被綠營放假新聞、恐嚇為隨時要爆炸的核彈!陳立誠董事長估計,現在的全球「天價」風電,會讓5年後台灣每家庭每年多付3萬元電費!經驗告訴我,凡是奇怪不合理的事 ,後面都有金錢、弊端在作祟,您不懷疑後面應有類似鐽震案、慶富案的弊案存在,八成是有鬼嗎? 看看這個殺人不眨眼的白痴政府,能不讓她立刻下架嗎?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核電)被定義為「綠能」-非核家園早已退流行, 陳一新 淡江大學榮譽教授 在聯合國「全球氣候變遷大會」(COP26)於蘇格蘭格拉斯哥舉行之際,因我國未獲邀與會,蔡英文總統七日對台灣三個團體,在當地舉辦「台灣日」的活動,透過預錄影片發表演說表示,值此氣候變遷危機日益嚴重的今天, 台灣應被納入全球氣候活動。 顯然蔡政府情報不靈光,這次大會的重大共識就是「減少碳與甲烷的排放」,以及將「核電重新定位」「綠能」,正好與蔡英文推動的火力發電與主張的「非核家園」背道而馳。 毫無疑問,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已經日益嚴重,但排除核電只會讓氣候危機進一步惡化。在這次COP26大會之後,大多數與會國家形成了ㄧ項新的共識,核電不僅不可或缺,而且應該透過修法將核電重新定位為「綠能」。 以法國為首的大多數國家就主張,由國會提出法案將核電改列為「綠能」,只有德國等少數國家表示反對。法國支持核電的主要理由,是核電佔其電力供應結構的大部分,不僅法國的工業與經濟發展仰賴核電,而且還可輸出到鄰國賺取外匯。 由於法國的核電廠多蓋在地下,上面則是公園、球場或運動場;因此,核電廠與上面的公共設施早已成為法國人日常生活的一部分。德國則主張「非核家園」,但其推動「非核家園」的政策卻備受爭議。德國目前尚有三座核電廠仍在運轉供電,並從法國核電廠購買電力,所以有人認為這是「偽君子」的做法。 「國際原子能總署」署長葛羅西最近接受法新社專訪時特別指出,氣候危機已為核能發電帶來更多的機會,而且還成為格拉斯哥COP26大會上最受關注與熱烈討論的議題之。在氣候變遷與地球暖化日益可怕的時代,核電重新受到世人重視有以下五項原因。 首先,核電是「清潔乾淨」的重要能源之一,可以幫助人類對抗或至少減緩地球暖化與氣候變遷的危機。 其次,核電不像化石燃料那樣會帶給地球污染。 第三,核電不像化石燃料那樣為人們帶來各種 疾病。 第四,現代人類的高科技已可妥善處理核廢料。 第五,現代人類掌握的高科技已能有效管控核電廠的意外事故。 葛羅西指出,在大多數國家,核電應該至少佔總電力結構的25%,視其他電力來源如水力、離岸風電的配置情況再做調整。核電的種種優點,甚至已逐漸改變許多原來主張建立「非核家園」的國家,與原先「反核」人士的看法。 例如美國前國務卿、現在擔任美國拜登總統氣候變遷特使的凱瑞,原先曾是「反核」大將,但現在已成為力挺核電的急先鋒。在歐洲議會與歐盟成員國透過修法將核電改為「綠能」之後,相信會有更多的國家跟進。 由以上分析觀之,與最新世界潮流相比,蔡英文主張建立的「非核家園」已經退流行,更對年青的世代沒有任何吸引力,而且火力發電也對人民的健康害。還好蔡英文這次未獲邀參加全球「氣候變遷大會,否則以台灣是全球低碳、減排倒數前五名的國家,加上還主張不合時宜的「非核家園」,必然笑掉與會國家領導人與參與者的大牙。
    7 人回報2 則回應3 年前
  • 美國核能管制會NRC前主委亞茲寇博士 今天對台灣核電公投發表聲明 澄清台灣非科學的流言 對台灣核電公投、美國國家最高核能管制機構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前委員長亞茲寇博士Gregory Jaczko今天發表聲明,說明世界最新的核電公認事實,澄清台灣非科學的流言。 核電議題必須是基於正確無誤的科學知識,國民才能下正確的判斷。若是利用『知識不對等』的狀況公投,則是公投反噬民主。 目前台灣擁核和反核有各自的說詞,國民不知何去何從。比方,核電真的是世界的趨勢真是環保?核電真是最便宜?在國際世界的科學事實是? 科學事實不是各自表述,事實只有一個 。 NRC(Nuclear Regulatory Commission)是美國的國家最高核能管制機構,委員長是總統直接指派的部長級。亞茲寇博士(Gregory Jaczko)是歐巴馬總統直接指派的委員長。他今天對台灣核電的公投,說明世界的核電的事實作以下的聲明。 美國NRC前主委 亞茲寇博士 針對台灣核電未來的聲明: 「歷史已經證明,核電是一種不可靠且昂貴的技術。美國正在陸續關閉核電廠,因為在經濟效益上,它們已經無法與再生能源和更乾淨的天然氣競爭。目前還在建造中的新核電廠建造成本比原本估計的已超支了100億美元。這筆錢原本可以好好用來推展更新、更可靠的零碳排能源解決方法。 現今有些國家為了要應付眼前的氣候變遷的需求,想把核電再拿來考慮,但是對於氣候因應策略來說,核電是一個糟糕的賭注。日本曾經把核電當成減少碳排放的主要方法,不過福島核災發生後,因為平時沒有籌建其他替代能源,日本被迫使用高污染性的化石燃料來取代大部分核電廠的發電量。 在全球的能源使用中,風力、太陽能和水力,已經成為最便宜、永續性的潔淨能源來源。當越來越多的國家將它們當成主要的能源來源後,這些技術將變得更加便宜。投注於各種再生能源和電網的現代化投資,才是解決世界對電力的需求,以及達成地球消除碳排放需求的真正解決方案。」 Dr. Gregory B. Jaczko Statement of Gregory Jaczko on Future of Nuclear Power in Taiwan. “History has shown that nuclear power is an unreliable and expensive technology. In the United State nuclear reactors are shutting down, because they cannot compete economically with renewable energy and cleaner burning natural gas. New reactors currently under construction cost $10 billion more than promised. This money would be better spent advancing newer, more reliable approaches to emissions free energy. Today with the important pressing need to deal with climate change, some countries are reconsidering nuclear power to address climate change. Nuclear reactors are a bad bet for a climate strategy. They were the cornerstone of Japan's strategy to cut carbon emissions. After the Fukushima accident, lack of alternatives, Japan had to replace much of their reactor output with polluting fossil fuels. Globally energy from wind, solar and water is becoming the cheapest sustainable, clean energy source. These technologies will only become cheaper as more and more countries adopt them as a primary source of energy. Investments in these areas and grid modernization provide the real solution for the world’s insatiable need for power and the planet’s need to eliminate carbon emissions. ” ──Dr. Gregory B. Jaczko 地震國告別核電日台研究會會長 陳弘美 [email protected]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怎麼辦,能源政策逆潮流、不環保又不保台 正在杜拜舉行的聯合國氣候變遷峰會(COP28),有一百多國承諾未來七年內將再生能源發電量增至目前的三倍,領頭的廿多國更要求二○五○年前將核能發電提升為三倍。當國際社會重新將核能定義為「綠能」,又具體要求增加核電量來降低環境汙染危機,這對死抱神主牌一味廢核的蔡政府而言,不啻是一記清脆的耳光。台灣的能源結構日漸扭曲,對環境、經濟和國安都越來越不利。 台灣目前能源結構如此脆弱,主要原因,一切都從民進黨的「反核」思維出發;蔡總統先把核電妖魔化,然後設計出以「天然氣」和「綠能」作為替代的能源轉型政策。表面上看,用天然氣和綠能替代,似乎是理想的選擇;然而,這樣的理想目標在現實上根本不可行。癥結在,台灣僅有二%的自產能源,另九十八%要靠進口。即使以天然氣取代煤,天然氣又貴又不容易儲存,目前我國的天然氣儲存量僅八到十一天,從國安的角度看,這就是一個致命的弱點。 簡單地說,中共無需出兵,只要在台灣海峽航道上進行干擾或封鎖,我國自國外採購的天然氣便無法靠港接收。屆時,高雄永安的一接、台中港的二接、興建中的桃園觀塘三接天然氣接收站,天然氣槽船都無法入港停靠。如此一來,只要十天左右,台灣的電力供應必然癱瘓。因為根據蔡英文的能源政策設計,天然氣發電的比重高達四十%。這麼高比重的發電,卻是建立在流沙般的脆弱基礎上:受制於外國的天然氣供應商,受制於苛刻的運送及接收條件,更授予軍事對立的敵方阻礙封鎖的便利。 更不可思議的是,經濟部長王美花聲稱,為了填補綠能發電的不足,政府決定提高燃氣發電的比重,在二○二五年從四十%提升至五十二%。若果真要再加大倚賴天然氣,即意味台灣不僅將暴露在更高的國際能源價格風險中,也將在海峽封鎖中陷於更脆弱的斷氣及斷電危機。且話說回來,以目前三個天然氣接收站的能量,哪有能力裝卸那麼多的天然氣? 無獨有偶,王美花這一番話,也洩漏了蔡政府發展「綠能」志大言大,卻是行動的侏儒。蔡總統的能源轉型政策,綠能發電的原本設計目標是二○二五年要達到十五%;但七年半過去,目前綠能的占比僅稍多於八%,從未達到一成。政府在風電和光電都砸下龐大的資金,但換來的卻是紛爭不斷,又無明顯成效。更嚴重的是,為了追求在短期內開發綠電,全台四處可見光電場破壞良田山林,風機侵犯漁民傳統漁場,而且官商勾結弊案層出不窮。美其名為「綠電」,實則打著「政府扶植」的旗號恣意破壞環境,引發怨聲載道。錯誤的政策,官商的欺壓,都使「綠能」蒙上了惡名。 蔡政府敵視核電,又無法建立穩健可靠的替代能源,卻不斷地輕率關閉運作良好的核電廠,當然是非理性的作為。也因此,近年各地一再出現形形色色的停電跳電,成為民眾和企業日常的恐懼與噩夢。說穿了,原因就在民進黨好大喜功,但憑意識形態一意孤行,手握大權卻不恤民生,拒聽外界建言,而將台灣的能源一步步帶入險境。蔡英文任內一路粉飾太平,但她明年即將卸任,留下的爛攤,賴清德扛得起嗎?又收拾得了嗎? 諷刺的是,蔡英文和賴清德都是「抗中保台」的大將,但他們的能源政策不僅違逆世界潮流、剝削台灣環境,讓民眾和企業憂心,更使國家脆弱的能源咽喉暴露在中共面前。請問,這要如何保台,要如何發展經濟?
    3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個月前
  • 我們大可不必想像美國劇烈減少化石燃料生產與使用的結果,因為歐洲已經深陷其中,而且歐盟企業與勞工都很痛苦。由於能源價格上漲,現在歐洲許多地區為了維持經濟成長而放棄去碳化計畫。若我們能從它們的錯誤中記取教訓,將是明智之舉。 歐盟對減少碳排量設下野心勃勃(也就是不可能)的目標, 為加快減碳步伐,歐盟成立碳排放交易體系(carbon emissions trading system),但該體系既無效又滋生腐敗。誠如《金融時報》所言:「歐洲對於再生能源判斷錯誤。」 那些堅信工業化國家可以在短短幾十年內,從完全依賴化石燃料轉為依賴風力與太陽能的人需要仔細看看,歐洲兩個採取激進綠能政策的國家――德國與英國的失敗。這兩個繁榮且高教育水準的國家,三十年來追求根除化石燃料的目標,已經踏上人類史上第一次能源衰退之路。 這些國家吹噓自己的綠能政策成功,含糊地承認需要進行一些「調整」,隱藏不住經濟的損失與人民的痛苦。歐美一些主流媒體報導,德國激進的再生能源政策是「環保的瘋狂行徑」、「引起嚴重後果的大失策」、「綠能癱瘓」、「錯誤的賭注」、「系統性剷除工業化」與「追求自我毀滅」。 現在德國和英國消費者,要面對比美國平均零售貴兩至三倍的電價,國內工業則紛紛外移到電力廉價的國家。德國能源消費者協會(The German Association of Energy Consumers)估計,目前約有十萬戶負擔不起昂貴電價的家庭,正退回使用燒柴爐灶與照明不足的狀態。綠能運動雖然立意良善,但已威脅人類基本健康與福祉。 綠能政策是場豪賭,如果綠能不造成能源短缺、經濟衰退、人類痛苦或不增加地緣脆弱性,再生能源是可以取代化石燃料。但德國與英國的綠能政策已經證明,風力與太陽能無法勝任化石燃料在現代大規模工業經濟裡所扮演的角色。 激進的德國能源革命 德國實行的綠能目標是全歐洲最激烈的一個——二○三○年再生能源達到40%;二○五○年幾乎完全排除使用化石燃料;但因為嚴重錯估再生能源補貼的成本,且整合大量不穩定再生能源的工程相當複雜。這項政策不僅使再生能源和傳統電力公司都蒙受重大損失,更讓燃煤發電量增加,二氧化碳排放也連帶上升。 德國的「能源轉型」始於二○○○年的再生能源發電補貼,二○一一年日本福島地震引發核災,德國政府連忙宣布於二○二二年全面關閉所有核電廠,該決定奪走德國25% 可靠且零碳排的電力。 德國能源轉型的成本持續攀升,超乎原先預期。二○一四年德國納稅人在再生能源補貼方面支付超過三百億美元,德國前聯邦環保部長阿特麥爾(Peter Altmaier)預估,到二○二二年能源轉型的成本恐達一兆美元。 電價上升重創德國著名的能源密集產業,《金融時報》二○一四年的報導指出,由於能源成本過高,德國出口淨虧損達六百七十六億美元,能源密集產業接連外移到一些天然氣價格低廉的國家,如美國。 綠能政策竟是劫貧濟富 多數綠色政策增加的成本,特別傷害低收入戶與中低收入家庭,富人通常不會在意能源帳單上多出的一兩位數。按照德國「高尚」的能源轉型規劃,特定產業與再生能源設備齊全的屋主是受保護的對象,一般消費者卻得直接面對高電價與再生能源稅收的衝擊。 德國的綠能計畫通常以大幅折扣甚至免費提供的方式,來補助屋主安裝太陽能板,然後讓屋主以保障價格出售家庭多餘電力給電網。然而德國租屋的人口遠多於美國,租屋民眾的收入也往往低於房東,他們不符獲取這些福利的資格,還得支付綠色稅。倫敦全球暖化政策基金會(Global Warming Policy Foundation, GWPF,譯註:由質疑全球暖化者所創立)的貝尼• 派爾(Benny Peiser)博士向美國參議院證實:「德國普通家庭要支付數千億美元,這是歐洲現代史上最大規模的劫貧濟富」。強制窮人必須為富人貼補綠能成本,等於是從帶動工業化與現代中產階級崛起的進步中倒退。 雖然,德國絕大多數官員堅稱其能源革命成功,但負責執行能源轉型的內部人士卻透露出「重大失策」的證據。瑞士財務諮詢公司FAA (Financial Advisory)撰寫一份題為《再生能源的發展與整合:從德國學到的教訓》(Development And Integration Of Renewable Energy: Lessons Learned From Germany)報告發人省思: 「過去十年間,德國與其他歐洲國家立意良善的決策者制訂再生能源政策並慷慨提供補貼,但現在已漸漸顯示政策難以為繼,且對所有相關產業的利益造成嚴重、始料未及的後果。」 德國能源轉型比「逆向羅賓漢經濟效應」(reverse Robin Hood economic effects,譯註:劫貧濟富,或稱「羅賓漢悖論」(Robin Hood Paradox)還嚴重,更增加煤炭與木材的使用量,使原本預計消除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上升。這些愚昧的行徑究竟如何發生? 德國能源革命的規劃者忽略了一些關於電力工程的基本事實:現代電力系統透過傳統發電廠、變電整流系統與電力輸送網絡的整合運作,實現非凡的精準度、效率及可靠性,如同前蘇格蘭電網的控制工程師所言:「關於電力有兩個基本事實:電力無法大量儲存,也不能溢出電網,所以必須根據需求立即產生電力,任何偏差都會影響維持發電輸出的系統頻率。」 現代電力系統係圍繞著煤炭、天然氣與核電等「可調度/可控式」(dispatchable / controllable)發電來源建立,能夠準確提供當前所需電量,並滿足電網不斷變化的需求。但德國不管價格或可靠性,一心將再生能源電力列為優先考量。讓天氣而非經濟來決定往後的能源供應來源,扭曲了能源市場;每當天氣條件允許風力或太陽能發電、綠色電力進入電網時,傳統發電廠就陷入「停擺」狀態,擱置過去電網調度標準,如電價、安全性與 供應。 穩定電力靠傳統能源 傳統電網的穩定性必須即時平衡需求與電力調度,並於整個輸送系統中維持穩定的電壓。要將不可控的再生能源電力放入電網,需要與傳統電網完全不同的工程系統,但德國的政策卻決定把「前所未有、龐大、間歇性且不可控的發電來源,注入亟需安定的電網系統中」。換句話說,由於無法控制綠能的供應狀況,風力與太陽能的間歇性與變動性擾亂了現代電力工程與經濟的基礎。煤炭、天然氣與核燃料的傳統發電廠提供持續、穩定的電力供應,可以按需求調節電量上升或下降,化石燃料與工程控制滿足人類需求的能源系統;但當風力和陽光照射作為能源時,人類需求必須隨著再生能源的任何變化而調整。 風和雲的變化不定,但電網必須保持平衡以穩定需求與電流供應。一旦這個平衡開始動搖,電網營運商若能提早預防、快速且正確行動,就能調整電網使其恢復平衡,否則很可能導致電網崩潰。二○○三年德國電網營運商必須採取特殊措施以調整電網不穩的情況只有兩件;到二○一三年德國政府積極實施再生能源發電後,需要採取干預措施以避免電網不穩的情況增加到一千二百一十三件。如(圖表9.1)所示。 歐洲漸漸發現幾乎不可能預估風力與太陽能的發電量。隨著德國與英國試圖增加電網內的再生能源電力,可能需要兩倍的備用電力容量以因應天氣變化。 如工程師所說,備用或過剩電力是再生能源電力系統的致命缺陷。想像一下,你的汽車有兩個油箱,一個裝滿汽油供主引擎燃燒,另一個油箱的汽油提供輔助引擎,但輔助引擎並不提供車子的動力,只為預防主引擎失常。因為你必須偶而使用輔助引擎,而浪費了輔助油箱的汽油。本來一輛車每加侖可以跑二十英里,現在只能跑十英里,效率更差。 再生能源所需的備用電力,必須來自可控與可靠的傳統發電能源,如煤炭和天然氣。想像一下,依賴一個需要花費兩倍能量的電力系統,如何能贏得二次世界大戰或壓制俄羅斯囂張的氣 燄呢? 負電價誤導視聽 慷慨的補貼以及將再生能源列為優先,使燃煤電廠與燃氣電廠無法盈利。別忘記德國從俄羅斯進口大部分的天然氣,其價格是美國的兩至三倍,但德國許多燃煤電廠和燃氣電廠仍因無法與綠能補貼競爭而被迫關閉。為避免停電,德國現在必須補助燃煤電廠,讓它們重新回到電力生產線。綠能計畫要消除的煤炭是維持照明的必要燃料。雖然德國家庭與工業花費數百億美元支持能源轉型,二氧化碳排放量卻只增不減。 德國綠能方案獎勵大規模綠能配置,卻未顧及電力的可靠性、效率與經濟的實惠。其中一項奇怪的缺陷是「負電價」(negative pricing)或稱「負瓦特」(negawatts),即賣方付錢請買方購買電力,卻荒謬地請人購買風力或太陽能發電廠在不需要(例如半夜)或電網無法處理時所產生的電力。風力發電業者付錢請電網公司購買並不需要的自家電力。原本只有當風力或太陽能實際發電時的可觀稅收才有獲利;但再生能源發電業者以負瓦特出售電力時――或更精確地說,付錢請買家購買不需要或不想要的電力仍可獲利。所以,自由市場的效率也不過爾爾。 德國大力宣傳再生能源發電量創下紀錄,大部分是受到負電價的刺激。二○一四年五月十一日德國官方報告指出,再生能源電力達全國一日電力需求的75%。聽起來是很驚人的進步,但其他數據更引人深思。由於德國電網無法全部消化,75% 再生能源電力大部分成為德國付錢請其他國家收購的負瓦特。弔詭的是,即使德國的電力成本相當高,這種情形仍頻繁發生。 無論是規劃者對能源的無知、一廂情願或意識形態狂熱所導致,德國的大規模綠色計畫已造成反效果且經濟上難以為繼,但德國並未修改綠能目標和重新設計系統,反而是發放越來越多補助來掩飾問題。 https://goo.gl/s3Tf6K
    1 人回報1 則回應7 年前
  • "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自曝獲賴清德總統邀請,出任「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顧問,將以科學家身分提出專業意見。 總統府「國家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預計7月底召開,中央研究院前院長李遠哲9日表態,他支持和碩董事長童子賢的擁核立場,因為核災與全人類滅絕的威脅是絕對不能相比。他已接受賴清德總統邀請,擔任該委員會顧問,將以科學家身分提出專業意見,深盼賴清德做出正確決策。 https://youtu.be/dcdysFE46OE?si=9JSo5yZPUs8kxpic 李遠哲數度批前總統蔡英文的淨零碳排政策錯誤,他曾入府與蔡英文討論,但蔡卻回應說「2024後不是我的事!」令他非常失望。 李遠哲昨接受網路節目《中午來開匯》專訪,對賴清德明顯寄予厚望。他以日前穆斯林至麥加朝聖為例,上千人被熱死,李遠哲沉痛表示,人類如果再不努力,就會面臨滅絕的嚴重問題,期許政治人物能重視氣候變遷議題。 前天賴清德甫邀請李擔任氣候變遷對策委員會顧問,「他要我當顧問,我當場很高興」。李遠哲認為,委員會不僅能帶領大家討論、認識全球暖化的嚴重性,也能讓民眾了解2050年淨零排放的重要性。 該委員會月底開會時,李遠哲會出席,他希望以本身專業,讓委員會的人了解能源發展能有不同做法,以及政府要把國人帶到哪個境界,「我有經驗、責任可以告訴大家」。 「我可以從顧問角度,告訴大家童子賢講得很有道理!」李遠哲支持童子賢的核能論述,並強調,「雖然核電有缺點,但核能帶來的災害,跟全人類滅絕是絕對不能相比。面對核能的研究,如何設立跟運用核電廠,我覺得這樣的大方向是對的。」他也呼籲,民進黨2025年非核家園時程要往後延,現在需要用核能,還要有新核能。 是否有心理準備與童子賢變成話題前鋒?李遠哲表示,台灣社會需要改變,賴總統不是不了解,但賴身邊有不同壓力,而童子賢說的話,是來自企業界與科學角度的說明,絕對是真心話。 李遠哲坦言,在賴清德就任前,已見過兩次面,他認為賴清德理解台灣現狀,在減碳過程中,要擠入全世界前段班並不容易,但中段應可達成,「2030年要比2020年的排碳量減半,否則2050年不可能達到淨零排放。」他深盼賴清德做出正確決策,避免人類滅絕。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240710000507-260118#:~:text=%E4%B8%AD%E5%A4%AE%E7%A0%94,%E6%84%9F%E8%88%88%E8%B6%A3 李遠哲自曝任「氣候委員會」顧問 https://youtu.be/N26uJUygfW8?si=yofO36YZzMo-Cf-w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個月前
  • 科學環團批蔡政府能源政策錯誤:中研院「去碳燃氫」吹牛過度 00:002023/12/07 中時新聞網 江飛宇 字級設定:小中大特 科學環保團體「氣候先鋒者聯盟」在12月5日召開記者會,直斥蔡政府的能源政策錯誤,而且台電公司、經濟部、中研院等重要部門也是幫兇,台電燈號繼續擦脂抹粉;中研院提出的「去碳燃氫」更為離譜,竟然宣稱「產出淨能量為投入能量的6倍」,完全無視物理定律,竟然沒人出面糾正,所以他們必須出來召開記者會,還大家一個真相。 氣候先鋒者創辦人,同時也是電力從業人員的楊家法先生表示,台電與中研院最近正在宣傳「去碳燃氫」,他們宣稱「從天然氣中提煉氫氣,分離出固體碳,再以氫氣做為發電燃料,沒有二氧化碳排放問題。」 中研院說明去碳燃氫的簡報出現「偽科學」,熱力學定律表明,能源轉換只會愈轉愈弱,產出能量不可能比投入能量多。 (圖/中研院簡報) 中研院說明去碳燃氫的簡報出現「偽科學」,熱力學定律表明,能源轉換只會愈轉愈弱,產出能量不可能比投入能量多。 (圖/中研院簡報) 氣候先鋒者批評,中研院發現一個無窮大能源的算式,這成就已經超越愛因斯坦了。(圖/楊家法提供) 氣候先鋒者批評,中研院發現一個無窮大能源的算式,這成就已經超越愛因斯坦了。(圖/楊家法提供) 至於遺留下來的固體碳(碳黑),性質與石墨相似,可以做為工業原料,或是備用能源。 這在理論上還不算錯,然而中研院對於去碳燃氫的效率,卻宣傳的非常離譜。在中研院的公開文宣上稱「去碳燃氫,產生的能源增加了6倍」,楊家法對此痛批「天然氣經熱裂解轉換後的氫氣,總能量只會減少而不會增加,哪有產物比原料的能量還高的道理?依照中研院的邏輯,那天然氣發電產生的能源,不就是無窮大了?」 他對中研院表示極度失望「要是中研院是對的,那愛因斯坦發現E=MC^2,根本就遜掉了,我很訝異國家級的科學研究機關,竟會有這樣論述。」 那麼真相是什麼? 楊家法說,以熱裂解天然氣來產氫,這樣生成的氫氣由於少了一部分的可燃物(碳),所以最多的熱值只有原本的55%,換言之,發同樣1度電,要用1.8倍的天然氣為材料來製作氫氣,經濟效益不足。而且碳黑的價格能否像中研院說的這麼高,也是個大問號。 那麼去碳燃氫的減碳效果呢? 根據台電、中研院的說法「去碳燃氫每年可減少7000噸碳排」,這樣很多嗎?台灣核電廠每年的減碳效果就達到295萬6000噸! 顯然去碳燃氫的減碳效果,只是核電廠的零頭。 對此,中華經濟研究院綠色經濟研究員陳中舜博士補充說,中研院提出的熱裂解法不是什麼先進的技術,早在幾十年前就已經有了,之所以在國際上未受重視,就是因為它的產氫效果普通。而且甲烷也是被列為該被減少的溫室氣體,應該做的是減少使用量,而不是換個名目增加使用。至於碳黑,陳中舜表示,要是用這種方法製氫,並做為發電主力,那麼每天生成的碳黑將會非常巨量,工業界要如何消耗? 只能保存了,這種易燃物要是儲存不當,一把火就會快速的燒回二氧化碳,那麼原本碳封存的設想就會完全破功。 再說到近8年以來,蔡政府的再生能源電力鋪設,是否達到減碳效果? 楊家法根據經濟部能源局的資料表示「從2015年到2022年,台灣發電量增加了298億度電,但是增加的發電量,火力發電佔了98%,而低碳電力只佔2%」。 論其原因,就是因為核電在這段時間持續減少,那些新增的太陽能板與風力發電,只能勉強補上失去核能而遺留的低碳電力空缺。 一個明顯的例子是,今年核二廠在3月除役停機,所以今年前10個月的低碳電力(核能)減少了55億度,但再生能源只增加14億度,導致2023年的低碳電力,將比2015年的低碳電力還低! 蔡政府口口聲聲說要減碳,經濟部2022年3月公布的台灣2050淨零排放路徑中說,「以2005年(民國94年)為基準年,目標:一、2020年要達到減碳2%;二、2025年要減碳10%;三、 2030年減碳20%。 然而,根據環境部2023年最新出版的我國國家溫室氣體排放清冊報告,最新統計到2021年,我國溫室氣體排放總量是297,007 千噸co2e,跟2005基準年的290,552 千噸co2e相比,稱加了2%多,換言之,2020年減碳2%的目標是跳票了。 近在眼前的2025年,「減碳10%的目標」,在增加的發電量皆是火力發電的情況之下,勢必也會跳票! 氣候先鋒者聯盟呼籲,明年新總統上任,請召開能源國是會議,同時順應COP28,全球22國的倡議,支持核能發電,「用科學來評斷,而非由政客評斷核能。」
    3 人回報1 則回應10 個月前
  • 臺灣能源政策轉彎?(moon laugh)(moon halo) 重點節錄: ‘’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在上個月刊出一篇論文探討空汙和肺腺癌的關係時提到,台灣的肺腺癌致死率竟然是全球最高(moon shocked)‘’ ‘’電力政策的國際主流價值改變了,如今「非碳」已經取代了「非核」,各國關注的重點是如何降低碳排而非一味反核。再加上歐盟在2022年將核電列為綠電等因素,就連受福島事故影響、一度停用核電的日本,都已宣布重啟核電,且將核電機組使用年限由40年延長為60年;法國要成立歐洲核能聯盟、亞洲出現核能復興,核電正重新成為各國政府的選擇。‘’ https://www.chinatimes.com/opinion/20230604002691-262101 轉發: 拯救被民進黨玩殘的家園 經過蔡政府荒謬的能源政策7年多,蔡英文不放過蹂躪屋頂、農地、漁塭、埤塘、森林,嚴重影響農漁收穫,衝擊各地生態,甚至陸域風機運轉聲音過大,對在地居民的作息造成影響,連睡覺都無法安寧的民眾不得不到醫院看身心科的人數大增。 因為蔡政府愚蠢的能源政策迫使台灣人「用肺發電」,傷害健康。 國人奪命癌症的第1名是肺癌,而國際知名科學期刊《自然》在上個月刊出一篇論文探討空汙和肺腺癌的關係時提到,台灣的肺腺癌致死率竟然是全球最高。 面對這樣令人心驚的統計數據,蔡英文和民進黨高官們,真的無動於衷嗎? 「2025非核家園」已走到窮途末路。2024的新總統必須改弦更張,重新制定一個完整可行、符合國際要求的能源政策,拯救快被蔡政府玩殘的台灣!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
  • 吳思鍾 2023年5月7日 郭台銘應宣佈與比爾蓋茲合作,以小型核電解決台灣缺電隱憂 執筆者:吳思鍾(西陵電子創辦人,曾任電電公會、工商建研會、青創會理事長) 日前,郭台銘在高雄提出,以小型核電站解決台灣缺電的問題。雖然引起爭論,引起民進黨甚至國民黨內擁侯不分區立委的藉機攻訐,使問題失去焦點。 但是,郭台銘小型核電站的主張是正確的,只因他是科技人,能務實解決缺電問題,但少了政客的圓滑。 小型核電設施簡稱SMR,是第四代核電科技,採模組化設計,體積小,施工較容易。最重要的是,它的核反應堆能靠空氣冷卻,緊急時能自動關閉,沒有爐芯熔燬的安全風險。 此不同於福島的核電站,其災變的主要原因是傳統核電廠的核反應堆是利用海水冷卻,當地震引發海嘯,淹沒了抽水冷卻的電力設施,而核反應堆仍繼續產生熱能,終致熔燬爐芯,造成爆炸和核幅射外洩的重大災難! 郭台銘之所以道歉,是因為他點名小型核電站可以在半屏山設置,恐得罪地方選民。其實,小型核電站除了安全,核廢料的安置,核電先進國都有標準模式,處理並不困難。只是台灣人民對小型核電科技的發展所知甚少,所以有疑慮。 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2008年在美國華盛頓州創辦了泰拉能源(Terra Power),目前是西方世界小型核電的科技領先者。 韓國第二大財團SK集團,在2022年投資泰拉能源2.5億美元,成為其主要股東之一,SK計劃在南韓及東南亞各國推廣SMR,它認為零碳又安全的小型核電站是大勢所趨,市場前景看好。 而日前泰拉能源宣佈,將與日本原子能研究開發機構(JAEA)和三菱重工共同集資40億美元,在美國懷俄明州興建全美第一座SMR核電廠,預計2028年啟用。 日本在歷經福島核電重創之後,仍然不放棄核電,因為只有核電能提供穩定乾淨零碳的能源,太陽能風電等綠能皆有其不足。日美合作發展SMR將是日本未來核電發展方向,目標是2030年,核電佔比超過30%以上,未來會超過40%甚至更高。 歐洲的小型核電站的發展,也不遑多讓。2023年1月,人口1000萬的瑞典,首相克里斯特松宣佈,瑞典準備將其6座核電廠擴充到12座,以SMR為主,且分佈各地,瑞典電力公司已計劃啟動兩個小型核電站。 今年3月,英国的勞斯萊斯公司,與瑞典、芬蘭電力公司簽定SMR的合作備忘錄,全力在北歐推廣其SMR設備,並且計劃以SMR介入烏克蘭的重建。 核電佔比70%的核電設備大國法國,在2月28日歐盟的能源和交通部長會議期間,召集了匈牙利、波蘭、羅馬尼亞、斯洛伐克等11國舉行了一場會外會,並發表聯合聲明,宣示各國將合作發展SMR等新核能科技和聯合處理核廢料等措施。 中國對SMR採兩手策略,一方面自我研發,同時採國際合作。中國的核工集團在2015年與泰拉能源簽定合作備忘錄。但因美中對抗,之後,被川普否決。 但大陸的華能集團與清華大學合作,在山東威海石島灣建立了世界第一座商用小型核電站,規模只有0.2兆瓦,已於2022年啟動試營運,之後,將擴建兩座4兆瓦的SMR。同時,中國也將在全國各地,以小型核電站取代燃煤電廠。大陸目前的火力發電佔比66%,核能發電佔比5%,其能源目標是火力降至20%,核能30%,水力20%,太陽能和風電各佔15%。太陽能主要建構在沙漠荒地。 綜合以上,可知世界各國的綠能規劃,都聚焦在小型核電站,因為水力、太陽能、風電都受環境及天候限制,只能做為輔助。 促成SMR的興起,還有一個原因,是歐盟在2026年開始分階段課徵碳稅,產品出口歐盟,依碳排放高低課碳税,各國也將逐步跟進,減少碳排放,以達到2050年全球碳中和的目標。 反觀台灣,台積電半導體製造世界第一,政府的能源政策卻遠遠落後美中日韓歐。政府不能幻想「非核家園」是世外桃源,而讓台灣人民用肺發電。 台灣白天80%以上的電力仍靠火力,夜間則超過90%。太陽能發電白天日照充足時佔比10%,這已是到處砍樹或搶佔魚池種電的結果,把南台灣搞得貪腐橫行、治安敗壞。夜晚或無日照時,發電歸零。台灣風力發電佔比3.5%,只能做為補充,不能做為電力主流。而穩定又清潔的核電,占比低於4%,政府還想再廢。這些百姓都不懂,但是政府必需誠實面對,能源是科學問題,不能靠口號或美化數字來欺騙台灣人民。 小英總統雖然關心半導體產業,但無法突破民進黨「非核家園」的意識形態,因此政府的能源政策進退失據,企業界和民間都擔心缺電! 郭台銘是科技人,務實的提出小型核電的主張,直指缺電問題核心。其他藍綠白候選人,都避談核電,談到台灣的缺電危機都躲躲閃閃,或講空話把責任推給中央而毫無對策。忘了自己就是要解決問題的人。 但是,郭台銘太誠實,他告訴台灣人民,以後可能每一縣市都會有小型核電站,因此,被對小型核電無知的政客與名嘴,在政論節目釘得滿頭疱,認為他失言,犯衆怒。 其實,應看看瑞典的SMR在全國各地佈局,以及投資SMR的利益分析。中國形容SMR是核能印鈔機,SMR設備使用壽命超過40年,投資4年可以回收。泰拉能源成本較高,估計可能需10年,SMR是安全核能,佔地又遠小於太陽能,只要政府定出獎勵設置辦法,日後各縣市搶著設置是理所當然。都會區無法設置的,就得向那些SMR發電充裕的縣市買電或付費購買「碳權」。 郭台銘的主張,其實並沒有錯,只是台灣人民需要對小型核能站的認知教育。我之所以執筆,是基於知識份子的良知,並非受其所託。 我認為,郭台銘可以公開宣示,如果當選,將立即與比爾蓋茲的泰拉能源合作,把現有核電廠、未啟動的核四、火力發電廠逐步轉化為安全的SMR。政府未來的能源政策,也將透明合理。同時,提出民間投資小型核電站的設置配套方案,讓台灣產業和人民,不再擔心缺電。 孫運璿、李國鼎都是工程人,他們都沒有政治人的口才與圓融,當年設立科學園區和台積電,也少有人看好。但是,由於科技人的腳踏實地就事論事,40年後,半導體的護國群山雄起,給台灣經濟撐起一片天。 我們感謝經國先生識人之明。
    2 人回報1 則回應1 年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