訊息原文

1 人回報2 年前
#轉自醫師護人員Joanne Wang

別的我沒資格說,但講到疫情,黃珊珊你昨天講的話太刻薄。

從來不是只有陳時中一個人,是陳時中帶領的一群人,包括所有的醫療人員,
#我們都是發過誓言要拯救人的性命的。

你說陳時中要為失去的一萬多生命負責。你知道嗎,多少人確診住院在隔離病房的時候,每一個生命都是一組醫療團隊護理人員丶醫師丶好幾個檢驗師大家一起合力照顧。

每次進去,穿脫隔離衣一次就要半小時,滿身大汗不說。

那開醫療團隊會議的,徹夜未眠的那一群人,從來不是只有陳時中一個人。

有的病人撐過了中重症恢復了,也有人不幸過世,台灣哪一個醫護人員會眼睜睜地看著身邊負責的病人離開,不感到傷心的?

你說不原諒,難道第一線的醫護人員都變成殺人兇手了嗎?

你昨天說出那些話,證明你沒有在那個時刻站在弱勢的一邊,或站在刻骨銘心照顧病人的醫護人員這邊。也證明這三年,做為防疫體系的一員,你根本沒有進入狀況,才會在口罩調給前線醫護的時候,抱怨沒有口罩。

你沒有宏觀能力,沒有調控能力,沒有全民格局。你不會當選的,也不應該當選。
------------
請盡量分享吧,我是經歷過馬英九和平醫院事件的急診護理師。我有離職到和平醫院失去生命的同事。

陳時中部長的防疫團隊是依據陳建仁前署長跟張上淳老師當年制訂的「流行病傳染法」之依據,來面對中國病毒的,黃珊珊跟蔣萬安之流的人,還以為陳時中只是一個天天坐在記者會上賣膏藥。

作為台灣醫療的一份子,不出聲會愧對自己啊!

現有回應

目前尚無回應

增加新回應

  • 撰寫回應
  • 使用相關回應 12
  • 搜尋

你可能也會對這些類似文章有興趣

  • 美國援助中國武漢肺炎的醫療團隊,在歷經中共三次拒絕後,第四次終於取得中共的同意了⋯ 在醫療團隊 出發前,醫護人員 謙卑地向神發出禱告,求神把平安 帶給中國疫區裡的民眾 ⋯ 感謝神,美國還是一個 信靠主耶穌基督的國家⋯ 願神保守這個出援的醫療團隊! 👇
    2 人回報2 則回應5 年前
  • 這是中國官方會議上,簡報的一部分。應該不會是有心人造假的資料。光光武漢一個城市,就有超過13家醫院🏥,合計超過500名的醫護人員被感染新型冠狀病毒😭😭😭 這是一個典型「醫療超載」(Medical Overload) 的例子。我用最簡單的例子解釋給大家瞭解: 1. 10個醫護人員👩‍⚕️照顧1個病人;病患能夠得到很好的照護,痊癒的機會很大,甚至完全健康出院。 2. 10個醫護人員照顧10個病人;每個病患能夠分到的時間與照料相對變少。醫護人員的負荷增加,照顧品質肯定下降。短時期內免強可以撐住。10個病患中,可能只能救回7-8個。 3. 10個醫護人員照顧100個病人😱😱😱(現在的武漢就是如此)。不但病患無法受到基本的照顧,連醫護人員都會跟著賠了進去😭😭😭。 新型冠狀病毒並不可怕,尤其是病發初期;只要有完善的醫療體系支持,是可以治癒的👌👌👌。 小小的天災,最後搞成大大的人禍 強ㄚ,我的中國。 下一個 medical overload 的地方,應該就是香港🇭🇰了⋯⋯香港加油💪 台灣最珍貴的醫療體系與資源,應該留給最重要的人。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封城之愛》-陳文茜 武漢「封城」後,位於光谷的Wakanda咖啡店沒有歇業。7名員工自願留守,每天為兩家醫院的一線醫護人員外送咖啡,每天500杯,全部免費,至今已堅持20天。 臨近春節時,中國政府宣佈武漢封城,Wakanda輕飲咖啡在全市7家店陸續放假,20多名員工大多準備返鄉過年。 但位於光谷的分店,做出了一個的決擇:留下。 過去他們有一批老顧客是湖北省中醫院的醫護人員,其中不乏每天至少要喝一杯咖啡的愛好者。「別的忙我們也幫不上,就讓他們每天都能喝一杯熱熱的、專業的咖啡吧。」 在新冠病毒面前,全球醫界束手無藥,人們能逃出城的,趕緊逃。但這7名咖啡師卻沒有覺得自己只是小人物,有人專門從外地趕回,加入這次特殊的營業。 小人物,也可以有小人物的奉獻。 他們之中,甚至有一位伊朗人。這位英俊的伊朗咖啡師,拒絕伊朗的撤離專機,留在武漢為醫護人員做咖啡。 上午4位咖啡師值班,12點前送300杯到中醫院;下午3位咖啡師值班,17點前送200杯到花園山院區。 每天500杯咖啡,讓守在一線身心俱疲的醫護人員獲得片刻舒緩,而且知道他們並不全然孤獨。 有一次按約定流程送完咖啡後,5位醫護人員忽然向他們鞠了一躬。那一瞬間,彼此的眼睛,在封城患難時瞬間模糊了。 咖啡不是醫療人員的必需品。但此刻有人想起醫療人員,想到送進醫院熱咖啡,暖意的他們極其疲憊,帶點絕望的心。 咖啡小團隊還有個執念,他們每天都會在500杯咖啡的杯身上手寫祝福語,不必什麼詩句,也沒有文采,就是「武漢加油」「向您致敬」「有您真好」等等,小夥伴們有時候寫到字體變樣,也沒有人放棄這個小小的儀式感。 封城之月,月下有愛。 取材自: https://mp.weixin.qq.com/s/NRpY7gf0rR7Mcj9iF0yPPQ
    4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
  • 😨很重要非常重要👍👍👍TIME(時代)雜誌講故事:#比恐怖電影更恐怖的美國疫情真實故事 ●波士頓一名美國女性發燒+咳嗽,一周就醫急診二次,可是醫師都說:「沒事兒~可能是肺炎!」然後打發她回家多休息就好!可是回家還是持續發燒不舒服…… ●第三次到急診終於醫師幫她驗了流感+新型冠狀病毒,然後……#一樣打發她回家! ●幾天後她收到醫院的通知,檢驗報告出爐了:她得了武漢肺炎,還有帳單 #美金三萬五千元(台幣一百萬)……😱😱😱 🇹🇼#如果這個故事發生在台灣會怎樣! ●你是一位剛從波士頓回國的台灣人,一回國馬上出現發燒+咳嗽,你一到急診門口,馬上被請到發燒站隔離區,接下來數位身穿兔寶寶隔離服的醫師護理師放射師出現,迅速在一小時做完全套抽血+採檢+X光 ●三小時內馬上一群人穿上兔寶寶裝,護送你到隔離病房住院接受治療,隔天出來報告確診武漢肺炎!住院期間繼續檢查和治療,並且防疫相關人員詢問你的接觸史,防疫單位馬上動員聯絡你身邊的親朋好友與接觸者來免費篩檢! ●住在隔離病房接受治療後,感覺比較舒服的你晚上打開隔離病房的電視,看到防疫指揮中心馬上跟全國人民報告今日的所有新增案例(包含你)~ ●住院期間每一位醫護人員不斷幫你加油打氣,每天都有數位身穿兔寶寶裝的醫護人員幫你做治療,一個月後你終於康復,醫護人員都恭喜你成功渡過危機~死裡逃生! ●剛從美國回來的你,擔心的準備了畢生積蓄到醫院櫃檯結帳時,櫃檯只跟你收了三千元,還退給你幾百元……你驚訝的說不出話來……😳😳😳😳 #台灣全民只要配合國家防疫政策 #就能獲得全世界萬中選一的VVVIP醫療 #多年醫護人員的血汗付出才有這些成果 #感謝每一位醫護防疫人員的無私奉獻
    1 人回報2 則回應4 年前
  • 醫療崩壞在即,基層醫護向社會求助!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企業工會聲明稿 疫情嚴峻,確診病患持續增加,政府一直強調醫療量能足夠,實際狀況到底如何?工會這 幾天接到無數的員工申訴,醫療崩壞在即,基層真的已經不知如何是好。我們不想引起社 會恐慌,只是希望社會可以聽見我們求救的呼喊。 一、急診爆、病房滿,病人源源不絕…… 北市聯醫的現況是:急診塞爆,病房滿床,救護車還是源源不絕地把病人送進來。我們是 市立醫院,守護市民健康責無旁貸,但現在急診發燒篩檢站雙人病房塞了六名確診病患外 加陪病家屬,還有許多病人躺在走廊;北市聯醫的負壓隔離、專責病房都已經滿床,正在 快速將一般病房改建為專責病房,裝設未完成,沒有單獨隔間、空調獨立,就有病人要送 進來。 我們只能很痛心地告訴病人:「等等看或許會有病房」、「醫生等等看完其他病人就會過 來了」、「對不起真的沒有病床了」、「我知道你很喘,但現在沒有重症呼吸器的床」… … 我們真的已經不堪負荷,沒辦法再收更多病人。人力、設備都沒有到位,硬收、超收病患 會造成第一線醫療過載,無法給病人所需的醫療,更多醫護人員過勞或感染,進一步造成 整體的醫療崩壞。不是基層醫護不願意扛起台灣,而是目前北市聯醫真的已經飽和。在人 力、設備都不足的狀況下被推上第一線,我們也很害怕。 我們知道中央及地方政府已經在想辦法,全國醫學中心醫院增開肺炎重症病房、台北市各 區域以上醫院也增開專責病房,但以我們在第一線的壓力來看,似乎緩不濟急。 一旦發生醫療崩壞,我們會損失更多醫療量能,失去因應疫情的能力。我們想問,如果如 政府所說,台灣的醫療量能足夠,為何會這樣?能否請政府加強、加速調度資源,或疏導 病患到還有餘裕的醫院? 二、匡列接觸者速度太慢,擴大感染風險 由於疫情嚴峻、確診病患人數增加,院內有許多員工在防護不足的狀況下接觸確診病患、 同事。然而,上述「接觸者」應繼續到院上班、或居家上班、或居家隔離?制度上是由「 地方政府」做疫調,「中央指揮中心」決定匡列名單,問題是確診人數太多,地方與中央 都來不及消化。 有一般病房護理師得知照護的病患確診,卻在「七天後」才收到通知,被匡列為接觸者, 要居家隔離七日。接獲通知時已為「應」隔離期滿日,而這七天他都在醫院照常上班。護 理師擔憂傳染給家人,更擔憂成為「防疫破口」造成院內群聚感染。同單位已有同事出現 發燒症狀,正在等待採檢結果,人心惶惶。 請地方衛生局與中央指揮中心建立管道,即時向醫院反映現況! 三、 院內感染資訊不明,已造成院內群聚 工會在疫情初始就向院方反映:員工需要知道院內感染的狀況,資訊透明才能醫治謠言與 恐慌。然而,目前院內嚴重資訊不透明,就連「我照顧的病患有肺炎確診」或是「我隔壁 的同事有肺炎確診」都不知道!上週,北市聯醫某單位有員工感染確診,然而,主管未告 知同單位其他員工,竟然是同事「自行發現有同仁沒有來上班、私下關心」,才知道同辦 公室的員工已經確診。同事自行前往篩檢後亦確診,至目前同辦公室已有五名員工感染! 若政府「匡列接觸」的速度沒有改善,我們認為院方單位主管有責任進行管控,提供公假 請請風險較高的同仁先行隔離。請北市聯醫做到最基本的資訊透明:當有病患確診,請讓 接觸過的醫護人員知情。當有員工確診,請醫院至少讓同單位同仁知情。以利員工自我保 護,也影響事後職災認定。 四、 急診需要固定人力,而非訓練不足的無效支援 在疫情初始,工會就請院方立即改善「支援的人力調度與教育訓練」問題,然而至今卻仍 有大量相關申訴。跨科如隔山,醫事行政同仁,或病房、門診護理師去支援急診,需要足 夠的教育訓練、工作安排規劃,否則淪為「無效人力」,急診同仁和支援同仁雙方都很困 擾! 急診是目前防疫的第一線,很多病人都卡在急診,而急診同仁還是工作塞車。除了大量篩 檢工作與既有的緊急醫療,還要照護大量等床但等不到床的病患!急診的工作壓力大、強 度高,我們需要增加的是已受訓、固定的護理人力,而不是每日流動式的支援,遑論交叉 支援恐造成擴大感染。醫護同仁都願意投入防疫第一線,但支援問題多次反映未改善,使 急診同仁灰心,堅守岡位的信心開始動搖。 此外,工會也建議聯醫各院區比照仁愛院區,急診與快篩站做出空間、人力、業務的分隔 ,減輕急診同仁壓力。 除上述問題外,供醫護人員下班後住宿的「警消醫護加油棧」竟有對醫護人員的歧視、拒 絕住宿;醫院宿舍為高風險區但沒有正式消毒、只請住宿同仁自行清潔;支援急診室否有 獎勵仍資訊不明……目前仍有許多問題待改善。聯醫院方已經有建立與工會溝通的管道, 但有很多問題並非只靠北市聯醫院方就能解決。醫護人員都堅守在岡位上,希望院方、政 府讓我們沒有後顧之憂,專注貢獻我們的專業。也希望長期低薪、人力不足、高離職率的 問題,可以獲得重視與解決,畢竟此刻的人力告急,就是過去長期疏忽漠視的結果。我們 需要深刻的檢討。充足的人力、健全的醫療體系與勞動環境,才是最好的超前部屬。
    4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中國大陸的健保體系很爛,美國的健保體系很貴,但台灣的健保體系真的很棒棒嗎?請參閱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前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內科教授黃達夫的專文介紹,讓你認識各國各種健保體系的優缺點。 ******************** 我在美國工作25年,在台灣工作30年。我非常清楚美國與台灣的健保體系,我更了解健保制度對於病人及醫療品質的影響。台灣與美國的醫療保險正好是兩個極端,美國的醫療保險很貴,根據2017年的數據,美國健保的花費佔人均GDP的17.9%,平均每人每年用10700美元,台灣是先進國家中,健保最便宜,健保花費佔GDP的6.3%,平均每人每年用1500美元。 ( 作者:黃達夫) 美國的醫療保險制度很複雜,行政費用很高,最令人詬病的是,美國有不少人沒有保險,而且,既使有,卻往往因為負擔不起自負差額而無法就醫或用藥而造成接受醫療的障礙。相對的,台灣的健保是單一保險人,所以,管理很簡單,行政費用很低,幾乎全民都納保,而且,俗擱大碗,因此,除了偏遠地區,就醫的障礙非常低。 所以,從政策面來看,美國的醫療保險太貴,而造成醫療的獲得上,有貧富的階級差距,所以,在國際健保的評比,經常敬陪末座。而台灣的健保,則是價格低廉,既自由又平等,所以,獲得全球的讚揚。 然而,醫療保險太貴或太便宜,對於醫療品質都有負面的影響。美國因為保險費太貴,導致不少人該看病而不去看病,該用藥而不用藥,尤其是慢性病人,而影響了很多國民的醫療成效。台灣病人則愛看多少醫師就看多少醫師,愛做多少檢查就做多少檢查,愛領多少藥就領多少藥。卻因為醫師普遍看非常多病人,而沒有時間了解病人,也就沒有辦法對症下藥,所以,醫療成效不彰,而且,造成很多的浪費。 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 對於一個臨床醫師而言,我始終認為正確的醫療是最經濟的醫療,這才是最值得我們追求的目標。所以,長久以來,我最在意的是,如何改善台灣的健保制度與醫學教育,讓台灣病人獲得健康,而不是得到很多很便宜,卻缺乏品質保證的醫療。 澤克·伊曼紐爾(Zeke Emenuel)教授是我尊敬的醫師、醫療政策專家及醫療評論家,他更是美國前總統歐巴馬的醫療政策顧問,而且是歐巴馬健保(ACA)的建築師。所以,我迫不急待地想要知道他在今年(2020年)6月所出版的新書[哪個國家的健保最好?(Which Country Has The World‘s Best Health Care?)]中,如何評價台灣的醫療。 此書中,他第一個選了最符合社會主義理想的英國制度,在歐洲,他則選擇較具代表性的法國、德國、荷蘭、挪威及瑞士,在亞洲,他選的是澳洲、台灣及中國,再加上美國,共11個國家。 伊曼紐爾教授說,健保制度有許多面相,包括其可及性、可近性、公平性、費用、價格、財源、給付制度、醫療提供系統等等,依此他的團隊共制定22項指標去評分。因為健保制度牽涉很廣,很難面面俱到,評審後,他和他的團隊認為沒有一個健保制度,值得打A。 因為,中國的醫療體系很紛亂,病人惟恐醫師不用心照顧他們,所以,都要送紅包。也因為對醫師不信任,所以,治療結果不好時,就會殺傷醫護人員。因此,排名墊底。美國的健保覆蓋率太低又太貴,醫療水準再高,病人如果負擔不起,也就幫不上忙。所以是倒數第二。英國雖然有它的優奌,病人看病的負擔很低,但是,因為,不論是要掛號看醫師或排開刀都要等很久,因此,是倒數第三。其他則分兩組,前一組是德國、荷蘭、挪威及台灣。 伊曼紐爾對台灣防堵新冠表現讚譽有加,卻不願來台看病 伊曼紐爾教授出書後,接受了很多媒體的專訪。在Youtube 2020年7月5日Commonwealth Club of California 的專訪中,最初談的是新冠疫情,伊曼紐爾教授對於台灣防堵新冠病毒的表現,讚美有加。 接着,訪談人就直接問他,審視過這些不同國家的制度後,如果,他是病人,他會做何選擇?伊曼紐爾教授毫不猶豫地回答說,除了台灣,前一組的任何三個醫療體系,他都樂意接受。進而他説,雖然,台灣的健保,民眾滿意度很高,但是,因為,給付很低,醫師一診都看60、90、100位病人,醫師根本不可能花時間了解病人,醫師也就不能針對病人的抱怨為他們解決問題。他接著又説,據他了解台灣的醫院與大家熟悉的很不相同,家屬必須為自己的家人擔負護理工作。相對的,不論是德國、荷蘭、挪威或是其他國家的醫療體系都各有不同的優缺點,但他願意到其中任何一個國家看病。 為什麼除了中國與台灣,伊曼紐爾教授願意到其他九個國家看病!難道是種族歧視嗎?當然不是!答案就在最近一期《今周刊》的専題報導「薄冰上的醫療王國」。 該報導開頭就説,有一位腎臓病病人,因為醫師「雞婆」而及時阻止了病人從此開始洗腎的命運。原來這位腎臟病病人,病情還算穩定。這次檢查,腎臟功能指數下降到透析治療(洗腎)的標準了。對於我或伊曼紐爾醫師而言,當發現病人的腎臟功能指數,忽然下降時,下一個動作,就是問「為什麼?」,追根究柢,找出原因,這是醫學教育的基本訓練。今天,《今周刊》的記者,會特別舉這個病例,並且説是醫師「雞婆」。表示,這在台灣是少數「雞婆」的醫師才會這樣做。大多數醫師沒有時間追根究柢,只看檢驗指數,就很可能讓病人開始洗腎,難怪台灣會成為全球第一的洗腎王國。過去,我曾詢問台灣的腎臟科醫師,為什麼台灣洗腎的病人那麼多,我得到的答案是台灣的洗腎技術特別好,病人可以長久洗腎。當然,醫師與醫院也長久有洗腎收入。只是,我常想,為什麼我們不是用心照顧腎臓病病人,讓他們長久不須洗腎?豈不本末倒置。 台灣竟讓無專業訓練的家屬分擔護理工作 另外,伊曼紐爾教授特別指出一件台灣人都習以為常的事情,就是台灣病人住院時,家屬要幫忙做護理工作。顯然,這個現象令他訝異。對他而言,大多數住院病人生命跡象都不穩定,怎麼可以讓沒有專業訓練的家屬分擔護理工作呢?根本違反了醫院須「維護病人安全」的原則。 這回,伊曼紐爾教授一針見血地點出了,台灣健保「俗擱大碗」導致醫師醫療行為的扭曲以及醫院偷工減料,民眾因而付出不容易察覺的代價。到底台灣人要的是,很自由地獲得很多很廉價的醫療,還是要健康與生命。值得台灣人審慎思考! (本文作者為和信治癌中心醫院董事兼院長、美國杜克大學醫學中心內科教授)
    1 人回報1 則回應4 年前
  • 繼台積電後,榮總醫療又淪外交籌碼?! 今退輔會預算詢答,媒體報導「退輔會表示我國正在推動與美國退伍軍人部合作,未來3所榮民總醫院將配合規畫提供美退伍軍人醫療服務」,玉霞認為茲事體大,應先釐清此案的催生者是誰?是美方要求、還是退撫會提出?預算多少?明年並沒有編列,請問要挪哪一計畫的預算?3家榮總的醫療量能可以負荷嗎? 李副主委表示之前美國眾議院退伍軍人事務委員會主席高野(Mark Takano)拜會退輔會,希望榮總參加美國在泛太平洋地區的醫療合作,將來是收取費的。 我提醒副主委各國間本就有醫療合作,且若是海上急救、人道考量、或緊急醫療,當然義不容辭,但如果要台灣提供美國退伍軍人醫療服務,恐有待商榷。首先,美國退伍軍人部年度預算2000億美元、照顧2300萬退伍軍人,預算是退輔會的45倍,為何還需台灣操心? 其次,退輔會宣稱「我國醫療資源充沛,醫療價格合理」絕對是錯誤的認知,台灣的護理師已經夠血汗了!國際間都在搶醫療人力,台灣不該濫用,希望退輔會將合作計畫公諸於世,接受國人檢驗,不必打腫臉充胖子! 台灣醫療費用比歐美便宜,那是建立在多少血汗醫護人力的犧牲和付出。舉例,現行護病比為1﹕6至10,國際是1﹕5至6,護理師每多照顧一人,病人死亡風險提升7%。台北市長柯文哲也說,台灣醫療量能之所以沒崩潰,是犧牲很多醫護人員換來的。 再者,2030健保大限就要到了,當健保大餅不夠吃時,就要挖民眾的口袋。所謂「加入泛太平洋醫療網絡」,具體內容為何?如何保證平等互惠?國際局勢不安,日本、韓國、菲律賓、新加坡都有美軍駐防,會不會合作協議簽下去,變成一個不平等條約,拖垮榮總?是否繼台積電被迫到美國設廠之後,台灣的醫療又要變成外交的籌碼? 退輔會成立的目的在照顧榮民,多少榮民繳不出醫療費、看護費,多少榮民中低收入?多少病患要去榮總看病苦苦等候、一床難求?希望退輔會做好本務,不要未經評估就說要「全力配合」,隨口開支票容易,但醫護過勞與犧牲的事實,官員怎能視而不見,甚至忍心再增負擔? #台商立委溫玉霞 https://youtube.com/@yuhsiawen
    10 人回報1 則回應2 年前
  • 《林書豪臉書:確診,輕症,疫情未過去,盼所有人健康》 今天,我必須非常坦白地告訴所有關心我的球迷朋友們一個事實:在從舊金山飛抵上海進行隔離的第二天,我被告知確診了COVID-19。 坦白說,在得知我最新一次核酸檢測呈現陽性的最初幾個小時,我感到非常震驚並有些慌亂。 實際上,我在美國打過了疫苗,來到中國的前後也做了許多次核酸和血清檢測,但是不知道在旅途中哪個環節出現了狀況,還是遭受到病毒的襲擊。好在我很快恢復了平靜,也許是我坎坷的籃球生涯幫助了我,我深知面對病毒絕不能退縮和懼怕,要樂觀積極地面對它並且戰勝它。 現在,我已經進入上海的一家醫院,在中國當地的醫護人員細心照顧下進行治療。他們告訴我的症狀屬於輕症,很快就會好轉。在此我必須向所有偉大的醫護人員致敬,他們為我能早日康復付出了一切,我也深信上海醫療團隊的治療方案可以讓我很快痊癒,健康地回到我所深愛的球場上。 這次患病的經歷讓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所有點點滴滴,不管我今後的職業生涯在哪度過,為了我愛的人和愛我的人,我都會更加努力快樂地打球。當我親眼看到這些醫療工作者所經歷的危險和辛苦,我深深地感受到我所從事的工作是多麼幸福! 我保證將和我的基金會一起做出更多奉獻,為全世界對抗COVID-19疫情盡一份心力。 最後,我要用我的親身經歷提醒大家,現在疫情還遠遠沒有結束,一定要做好個人防護,保護自己的同時也在保護他人,希望大家都能健健康康,平平安安。
    1 人回報1 則回應3 年前
  • 醫護人員健康權與愛染感染者隱私權間的拿捏,孰輕孰重,如何取得平衡?桃園敏盛醫院一般外科主任徐光漢6月30日在臉書分享,愛滋感染者就醫卻未主動告知感染事實,讓醫療人員暴露高風險環境。無獨有偶,一位懷孕女醫師也遭遇幫病人換完藥之後,患者因害怕藥物交互作用才坦白病史,女醫師擔心他被歧視,還特地跟護理人員溝通。「但回頭看他當初事前不告知的這個選擇,我還是覺得很心寒而且對不起我的寶寶。」 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副署長羅一鈞表示,依照《人類免疫缺乏病毒傳染防治及感染者權益保障條例》第12條規定,感染者就醫時有向醫事人員告知染病義務,但若感染者處於緊急情況或處於有非醫事人員如親友在場且可聽聞的開放空間時,感染者可以保持緘默,目的是兼顧醫病雙方權益及感染者隱私。 若感染者消極不作為,不將親友從現場支開,不告之醫護人員,是否應開罰?羅一鈞表示,在醫院裡,醫病關係並非全然平等,醫護人員擁有較高的掌控權,無法期望由感染者自己「淨空」診間,或控制診間是否會有他人進出。 (圖片來源:翻攝批踢踢) 羅一鈞強調,以過去經驗來看,感染者幾乎都願意主動向醫師告知病情。所以應由醫護人員主動排除環境中有非醫事人員的情況,不宜將這個責任加諸於感染者,更不應苛責感染者的消極不作為。 感染者幾乎都願意主動向醫師告知病情,事實真是如此? 之前吃了一個月的PEP(預防投藥),忍受藥物的強烈副作用的一位懷孕女醫師留言「身為一個大肚子的孕婦女醫師,看診幫病人換完藥之後,病人才因爲害怕藥物交互作用跟我說他的病史。我也是繼續幫他看診,甚至擔心他被歧視,來診前跟護理人員溝通。但回頭看他當初事前不告知的這個選擇,我還是覺得很心寒而且對不起我的寶寶。」 (圖片來源:翻攝批踢踢) 一名藥師在批踢踢發文,自己的弟弟跟弟妹一個是牙醫、一個是中醫。六月初,弟妹來電詢問某個藥是不是治療愛滋?經查詢後他發現是愛滋用藥,弟妹表示病人想針灸,後來婉拒針灸病人只開藥。弟妹提到很多中醫師先針灸才讀卡,或是護士在櫃台幫讀卡,就先扎下去…牙醫弟弟也曾遇到愛滋病患不主動告知,由於擔心血液噴出來,防護不足,於是請患者去大醫院。 這名藥師打電話詢問疾署,疾管署人員回覆,中醫的針灸如果有好好經過消毒就不會傳染,牙醫的部分如果有做好防護,被感染的機會也很小。藥師請教為什麼不跳提示?疾管署不是應想辦法減少法定傳染病嗎?為什麼要替病人隱藏? 疾管署人員說,如果病人沒有誠實告知,是違法的。藥師表示「病患若違法,是把資料交給妳們,由疾管署去告病人嗎?」疾管署不回覆,只表示病人的隱私很重要,醫師有詳細閱讀診斷就不會不知道對方有愛滋。 經過人員說明後,藥師的結論是「我想我國法定傳染病以及愛滋病居高不下,疾管署的立場跟態度是很重要的原因。」 (畢翠絲/綜合報導)
    1 人回報1 則回應6 年前
  • 有不少人疑惑: 防空污的口罩 vs N95,有什麼差別? 答: N95 = 它能過濾百分之九十五(96%)以上細於0.3 Micron的微粒子,這包括了大部分過濾性病毒(Virus)。 問: 過去有什麼例子嗎? 答: 2003年SARS,N95是唯一能給醫護人員和眾人點兒保障的口罩。普通手術口罩能減少患者向外傳染,卻未能有效防止外來感染物。 問: N95 好像很不錯,可是聽說不能長期戴,為什麼? 答: 當年SARS(沙士)來得急速,醫護界來不及做準備,因此N95極為短缺,每位在醫院工作的人員只能獲發一個N95作長期使用,但此口罩密度高,呼吸不易,同時也相當悶熱,多用幾天後便一股氣味,惟全體醫護人員為延續高水平醫療,仍會戴著這極不舒服的N95,在醫院裏拼搏。 問: 防空污口罩可以媲美 N95 ? 答: 病菌大小落在0.0~0.3微米 ,而防護口罩是 0.075。依據測試報告防禦力多於95%以上。 問: 既然如此,為何沒有宣稱"醫療級的口罩"? 答: 此批防空污口罩符合CNS 14755,拋棄式防塵用口罩,但不可宣稱醫療用口罩;有符合可使用規格,只是不能宣稱醫療級。 醫療級的商品販售必須要有許可證才能販售,如果一般商店或個人販售醫療用品會涉違反藥事法第27條規定,依法得處台幣3萬元以上,台幣200萬元以下罰鍰。 問: 為什麼不申請醫療用的編號? 答: 販賣口罩(醫療器材)可申請販賣藥商執照,只需行政規費和當地衛生局查核即可。但如口罩申請了醫證,一般通路就不能販售,在推廣上不是那麼方便。 換個角度想,沒有申請不代表不好; 有申請也不代表肯定是最好。
    1 人回報1 則回應5 年前